打邊爐在廣東人來說,就是守在爐邊涮食物之意,亦即是吃火鍋,打,說文新附裡解釋是擊也,即撞擊、敲擊,至少在南朝宋齊時,打在口語中已取得打擊義的優勢地位,打鼓逐步取代了上古的擊,其指稱的動作範圍極廣,含有擊打或類似擊打的動作,打邊爐的打,就是指涮的動作,邊爐,據廣州語本字解釋,因置爐於人的左右,即人的旁邊,人守在爐邊,將食物邊涮邊吃,所以叫打邊爐。
打邊爐在廣東人來說,就是守在爐邊涮食物之意,亦即是吃火鍋,打,說文新附裡解釋是擊也,即撞擊、敲擊,至少在南朝宋齊時,打在口語中已取得打擊義的優勢地位,打鼓逐步取代了上古的擊,其指稱的動作範圍極廣,含有擊打或類似擊打的動作,打邊爐的打,就是指涮的動作,邊爐,據廣州語本字解釋,因置爐於人的左右,即人的旁邊,人守在爐邊,將食物邊涮邊吃,所以叫打邊爐。
廣州打邊爐蘸料做法步驟:
1、備料:大白菜1棵,水發魷魚1尾,肉片200克,蝦300克,玉米300克,豆腐1塊,青菜1把,魚餃10個,水晶餃10個,高湯10杯;
2、將白菜洗淨、切段,同時將高湯煮10分鐘左右;
3、將魷魚去皮切花刀片,同時將玉米切小段,備齊火鍋料之後,將鍋子盛裝材料置於加熱器具上,煮開後放入蘸醬、沙茶醬、蛋黃、辣椒粉、蔥花、花生粉、醬油等火鍋料即可完成。
打邊爐實際為打甂爐,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漢族名餚,屬於粵菜系。廣式火鍋。主要食材是生魚片、魷魚片、生蝦片等。主要烹飪工藝是煮。
打邊爐一詞,清代《廣東通志》已出現:“冬至圍爐而吃曰打邊爐”。廣州人稱火鍋為“打甂爐”〔經常有人寫錯為“邊”,但是古漢語詞典上是“甂”讀bian一聲〕。港式火鍋有點類似我們這邊的砂鍋,注重湯底的鮮香,有各色配好料的鍋底,從選單上看起來就是色彩繽紛的。在涮菜上跟豆撈的涮菜比較類似,製作精細,除了海鮮和牛羊肉還有各色丸子,很豐富。
冬季嚴寒,圍爐而食,廣州俗稱“打邊爐”,“打邊爐”,是廣州人吃的藝術之一,外省有類似的火鍋菜,但“打邊爐”與一般的所謂“火鍋”不同。火鍋是坐下來吃的,而“打邊爐”是站著吃的;火鍋用金屬器具,中間燒木炭,“打邊爐”是用瓦罉,“打邊爐”的筷子也是竹製的,而且特別長,約比普通筷子長一倍,便於站立涮食。另有一番情趣。隨著社會文明的進步,一些老的飲食特點也有所改變。現在在廣州地區,“打邊爐”已與普通的吃火鍋沒有什麼差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