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廣西侗族婚姻習俗

廣西侗族婚姻習俗

  對歌--戀愛的開始

  侗族男女青年往往透過“對歌”去選擇稱心如意的配偶。在侗鄉,對歌的機會是很多的。除了一年一度的傳統歌節(大戊梁歌壇)外,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的夜晚,都是男女青年聚會的好時辰。到時,成群結隊的男青年登上姑娘家的木樓,找姑娘對歌。對歌時,先是各人表示謙讓的獨唱,然後是接連不斷的“盤歌”。盤問的內容極為豐富,從天文地理、歷史事件、名人典故、風土人情,到花鳥蟲魚、農業知識,無所不包。聰慧的姑娘往往透過對歌,瞭解男方的性格、愛好、才智、情操和理想。她們最注重的是對方的品格和思想,至於對方的門第、財產等,她們並不過多考慮。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姑娘會選定一位意中人。這時,她便悄悄持告訴他,以後你可單獨登樓,不須邀請其他夥伴了。這便是一對青年人戀愛的開始。

  互贈信物

  在以後的熱過程中,姑娘每晚都會以香甜可口的泡米油茶招待戀人,但不接受對方的金錢、衣料或其他饋贈。再經過一年半載,甜蜜的愛情有了進一步的鞏固,他們就可以定婚了。定婚時,姑娘也不接受什麼“定婚禮”,只須互相贈送信物。男方一般送給女方一塊包頭布或一件上衣;女方一般送給男方一塊侗錦。侗錦是姑娘精工編織的上品。展開來,鮮豔別緻,異彩紛呈。為了表達對愛情的堅貞、執著,多情的姑娘還常常把戀人的名字巧妙地織進斑駁陸離的侗錦裡。這種“藝術匠心”,除了意中人能心領神會外,旁人往往不易覺察。雙方一旦互換信物,往後,誰也不會朝秦暮楚、見異思遷了。

  跨過“扁擔橋”

  廣西侗族青年男女是自由戀愛的。他們一般在春節前後幾天辦婚事。在辦喜事這天,新娘入屋前,所有主、客人統統走開。

  寬闊的木樓裡只留下一位最年長的婦女。新娘進入木樓,洞房門口放一根刻有色紋的龍水扁擔,新娘見到扁擔,用幾尺侗布捆在扁擔上,然後跨過這“扁擔橋”進入洞房。

  隨後,年長的婦女遞給她一盒火柴,新娘即點燃盛滿茶油的吊燈,這時主客人才能進來,鬧房就開始了。

  鬧新房

  鬧房時,首先來的是一批年輕人,他們故意穿著破爛的衣服,有的還畫花臉,裝成怪樣,有的挑蘿筐,有的拿灑壺,進門後有的打滾,有的吹口哨,有的跳舞擠到新娘旁要酒要肉吃,直逗得全場人大笑不止,鬧新房有時直到天亮。

  唱“開路歌” 三天後,新郎陪新娘回門,這時,要有浩浩蕩蕩的送親隊伍。來到女方家寨門的巷道口上,就被一大堆障礙物擋住去路,如杉木、稻草、紡車、雞籠、木馬、幹辣椒、柚子葉等。這就要唱“開路歌”,新郎由撐傘的老人領唱,要唱對攔路物中的一件,女方家就搬開一件,這樣要唱幾十首歌,有時要唱一百多首,一直唱到攔路物搬光為止,道路也暢通了。

  美好的祝願

  新娘回到嫁家,同樣也要請客歡歡,女方家作陪的是一些年紀相當的後生。這批後生一邊喝酒,一邊看附近有無心愛姑娘,看準後,馬上離開座位,趁女方不備,用極快動作搶走姑娘頭上的包頭巾。待客飲酒的廳堂,實際成了男女青年交換信物的好機會。最後是一群小孩學貓叫,並扛來一枝楊梅樹,樹枝上是孩子們用蘿蔔丁削成的一個個楊梅。這表示祝願新娘成家後,日子過得象熟透的楊梅那麼甜蜜。這時,新娘便拿出一團團的糯米飯和一大片酸肉分給孩子們吃。至此,男婚女嫁儀式才算結束。

  由於是自由戀愛,又沒有金錢、地位等因素的干擾,所以,侗家人的愛情是極為和諧美滿的。男女青年一旦結合,就相敬如賓,白頭偕老,爭吵、打架以至離婚的事是極少發生的。

摩梭族的婚姻習俗

  1、阿夏異居婚

  阿夏 是摩梭語,意為親密的情侶。所謂阿夏異居婚,就是男不娶妻、鄉爾嫁人,男女雙方各居母家,男子只是夜晚到女阿夏家居茬,清晨返回母親家裡參加生產生活,這叫 走婚 。阿夏異用好所生子女,屬於女方家庭成員,姓氏隨母,由女方家庭共同承擔撫養義務c生父與子女不在一個家庭生活,男方沒有法定的撫養子女的義務,但生父可去看望和關心子女的生活及教育。男女雙方一生可以結交多個阿夏,但不可同時結交兩個,只有跟一個終止了阿夏關係後,才能結交另一個。阿夏雙方結合自願,離異自由,一旦感情破裂,一方不再登門,或一方不再開門,甚至託人捎個口信,便可自己解除阿夏關係,另找自己的意中人,雙方沒有相互的怨恨和嫉妒,他人也無非議。因為男女雙方建立阿夏關係,完全以情愛作基礎,不受家財、地位的影響,不帶政治宗教的背景,所以從未產生過情殺、自殺,更不會牽涉到家庭和社會的紛爭。

  2、阿夏同居婚

  這種婚姻形態是在阿夏異居婚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男女雙方不再是各居母家,而是同居一家,或者女到男家,或者男到女家,共同生產生活,養育子女。這種阿夏同居婚,是在男女雙方經過長期的異居走婚,感情較為牢靠,且年紀已近中年後組合的。無論是女到男家,還是男到女家,都是根據雙方家庭人口及勞力的多少來定,不帶任何錢財及門第意圖。所以,進行阿夏同居婚不必花費聘娶和人贅的錢財,結合和離異都由雙方協商。如果雙方在一起生活一段時間後,感情破裂而發生離異,也不會引起財產及子女歸屬的糾紛,因為這些同居的阿夏無論到哪家,仍是母系大家庭,不是他們另立門戶,財產仍屬大家庭所有,無論孩子靠哪邊,都屬大家庭成員。

  阿夏婚雖然結合自由,但母系血統近親禁止結交阿夏。摩梭男女在生產生活中相識後,一般由男子主動求愛,送給女子戒指或圍巾等禮物,若女子接受了,並回贈腰帶或其他裝飾品,就算是建立了阿夏關係,男子就可以走訪了。但是,男子初次到女阿夏家,決不會悄無聲息地進去,而要帶點菸酒茶之類的 鍋莊禮 ,徵得女方家庭的同意,才可以公開出入女阿夏的家門。社會上的人也就承認了他們的阿夏關係。

  3、一夫一妻婚

  除了上述 阿夏 婚的兩種形式以外,在摩梭村落也有大約20%的人實行一夫一妻制婚姻。由於忽必烈率軍南下進入瀘沽湖之後,在當地置答藍管民宮,後又更置永寧州(府)土司,加之喇嘛教傳人,在永寧、瀘沽湖等地實行帶有政教合一色彩的統治,宮吏沿習男娶女嫁的一夫一妻婚。還有金沙江邊的拉伯、加澤、託甸摩梭和寧菠縣城附近的堪口壩、瓦開等地摩梭,由於歷史上很早以前就與其他民族雜居,漸漸走上了一夫一妻的婚姻之路。配偶雙方都是經過邀媒說合,重禮聘娶,長輩主婚,舉行儀式,並宴請村鄰,被社會公認的夫妻。正式結婚後,解除婚

  姻關係不像阿夏婚自由,必須取得雙方家庭的同意和社會的認可,辦理必要的手續。目前隨著物質生活改善,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寧菠摩梭人中正式結婚的人數逐漸增多。

赫哲族的婚姻習俗

  赫哲族實行氏族外婚制,早年子女婚姻由父母包辦,近年婚姻自主了。過去的婚姻方式有媒人介紹、男女雙方的父母直接商量、雙方兒女相互換親和指腹為婚四種,也有童養媳。赫哲族結親沒有門當戶對的觀念,不大講究貧富之分。男女雙方的父母為子女選擇配偶的標準,主要是以能漁擅獵、為人正派忠厚為選擇男方的條件。選擇女方的條件則是以人品好、針繡手藝巧和聰明賢慧為標準,容貌並不是主要條件。

  赫哲人的結親過程是:由男方提親,說成後就算訂婚了。親事訂成後不久,先過小禮。這一天,媒人、未婚夫及其父母帶著給姑娘的禮物和酒、肉等到女方家。酒席上,商定女方需要的彩禮數目、過大禮的日期和交換男、女訂婚媒貼這三件事。小禮過完,兩家就正式結為親戚了。之後是過大禮。就是在結婚的前幾天,男方將女方所要的衣服、被褥、傢俱、首飾、酒肉直至馬匹等物全部送到女家,雙方商定娶親日期。娶親時,不管兩家相距多遠,都由男方接親,個別人家也有女方送親的。婚禮均在早晨太陽出來不高時舉行。

  赫哲人的婚禮,早年只是把姑娘接回來,舉行簡單的儀式即可。到了清朝末期就有些繁瑣了。什麼敬酒、拜天地、跨馬鞍子、拜祖宗三代、向新娘訓話等等。現在赫哲族的婚姻形式及婚禮,已與漢民族基本相同。

  綵船、雪橇迎親

  赫哲族人結婚娶親有兩種方式迎親:春、夏、秋走水路,用彩逢船;冬天則用雪橇迎親。裝拌一新的迎親船或雪橇,在太陽昇起時出發,一路吹吹打打引得鄉親們觀望助興。

  新娘由其哥哥背上彩船,隊伍再歡歌笑語直奔新郎家。經地一整套儀式之後,人們開懷暢飲,喜慶婚姻。

  男女青年訂婚的過程中,要擺酒宴宴請雙方的長輩和媒人;迎親時,男方的老人要向女方的老人敬三杯酒。

  婚宴時,新娘要面朝牆 坐福 ,直到送親的人散席離去後,才可下地並與新郎一起共吃豬頭豬尾,新郎吃豬頭,新娘吃豬尾,意為夫領婦隨,團結和睦,最後新娘新郎共吃麵條,以表示情意綿綿,白頭到老。

  改嫁女抱樹痛哭

  勤勞、質樸的赫哲人不尚門當戶對、嫌貧愛富的婚姻觀念,男女雙方多以勤勞正直、賢慧能幹做為擇偶的根本標準。不是同一民族的人都可成婚。

  早年,赫哲族存在著父母包辦婚姻。但由於民風素樸,家教平實,極少有夫妻不合吵鬧離婚的。無論孃家、婆家,都把子女離婚視為家族的醜事。

  但赫哲族對寡婦改嫁卻不加限制。年輕的女子意外喪夫後;既可改嫁夫弟,繼續維繫與公婆的和睦關係;也可外嫁他人,為自己將來的生活找到依託。寡婦改嫁要在為亡夫送魂脫去孝服之後,一般不再舉行婚禮儀式,請親友喝酒認定即可。

  改嫁接親的途中,如遇到大樹,寡婦則須抱樹痛哭,以此象徵脫去晦氣,重新生活......。


龍鳳呈祥 漢族的婚姻習俗

  漢族婚禮習俗源遠流長,民族色彩濃郁。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即已形成一套完整的禮儀,即 納彩 、 問名 、 納吉 、 納徵 、 請期 、 親迎 等,稱之為 六禮 。   納彩 即男家請媒人向女家提親,後人叫 說媒 ; 問名 即雙方變換年庚,近代稱之為 換龍鳳帖 ,然後卜卦 合婚 ; 納吉 即為 訂婚 ; 納徵 為 ...

貴州東南侗族婚禮習俗:踩腳後跟試情意

  踩腳後跟 是貴州東南一帶侗族青年交往的一種活動。侗族小夥子若是看上了哪位姑娘,他就會在趕場的時候,悄悄地跟在對方身後,故意踩一下對方的腳後跟。對方被踩了,回過頭來覺得這個小夥子自己中意,便會跟著對方走,一直走出場外,兩人悄悄細談。如果自己不中意,就假裝不知道,不去理睬。踩的人發現對方不跟出來,也就作罷,再 ...

撒拉族的婚姻習俗

     撒拉族通行一夫一妻制。解放前,在婚姻方面有幾種特點,一是男子有重婚、多妻的特權;二是男子有憑 口喚 離棄妻子的特權,即男子如果對妻子不滿意,只要說三聲 我不要你了 ,就算宣佈離婚。而女子卻無權提出離婚;三是早婚現象很普遍。女9歲,男12歲,就要承擔婚嫁的 非日則 (神聖的天命)。從此,阿娜們不準出大 ...

回族的婚姻習俗

     一 回族的婚姻觀及婚姻形式   回民的婚姻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本民族的習俗慣制,如對婚姻的認識和態度,選擇婚配的條件以及婚姻制度和婚姻形式等都具有鮮明的民俗特點。   (一)回族的婚姻觀   包括回族對婚姻的認識、態度以及對結婚配偶選擇的要求和婚姻制度等。   回族認為,婚姻是構成家族、產生親族的基 ...

賴索托婚姻習俗

  在賴索托,實行一夫多妻制。但現在絕大多數人只娶一個妻子。現任國王在娶王后時,曾特意表明只娶一個王后。   少年長大後,要離開父母,自立門戶。當他想結婚時,完全不必為羞於啟齒而尷尬。只需選擇一個清晨,把正在吃奶的小牛犢,趕到山坡上自己吃草。父母看到,就會明白他的心事。一旦選好女孩,就請媒人牽一頭母牛去說媒。 ...

加彭婚姻習俗

  加彭處在傳統婚姻與現代婚姻並存階段。農村大部為傳統婚姻,而城市則盛行現代婚姻。   加彭的許多部族實行一夫多妻制,娶第一個妻子一般由父母做主,本人沒有選擇的權利。娶第二個和以後幾個妻子,則可由本人做主。娶妻一般要送彩禮,總額高達15至20萬非洲法郎,這對於一個年收入僅8萬非洲法郎的農民來說,已是相當可觀了 ...

海南古萬洲婚姻習俗

  婚姻是人類自身生產的基礎。人類要延續,家庭要發展,最終由男女雙方的婚姻關係所決定。   海南古萬洲所在地就是今天的萬寧,這裡的婚姻習俗很有講究,從訂到結婚要以歷幾個比較複雜的過程:   1、定禮 必須送檳榔,富者盛於銀盒。次之盛以錫盒、貧者以彩帕包裹送去,在說親過程中,如果女方允諾則由輩份最長者,首先開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