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喪葬習俗有哪些

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喪葬習俗有哪些

  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喪葬習俗有:

  報喪:

  壯家有人死後,家人立即燃放大炮竹三響,以示家裡有了死人,向村人、親朋們報喪。同時主家派人到外家及至親者報喪,請道公來做道場,著手辦理喪事。

  洗禮:

  死者主家報喪後,族內的男女就自動地到主家裡,幫忙各種喪事。孝男孝女及族人,披髮帶孝,戴竹笠,攜竹筒或小水桶,到河邊號哭,擲幾枚錢於水中,汲水回來浴屍。孝男孝女及最親者給死者擦洗完畢,俗曰洗禮。死者是男的給他剃頭髮,是女的給她梳理頭髮。男的戴上新帽,女的包好頭巾。接著給死者穿新衣服、新鞋,還給死者口裡放一枚銀元,俗曰含金。男性死者給他手中拿一把扇子,女性死者給她手裡握一塊手巾。目的是讓死者乾淨體面地去到另一個世界生活。

  入殮:

  道公來後,兒女到齊,由道公擇定吉時,便舉行人殮儀式。其儀式是:由族人在棺材內放一屋草木灰,後鋪上一屋白布,將死者屍體抬入棺裡,再用一幅白布蓋上,作為新被,又用白布縫成蚊帳式罩上,使布角露出棺外。諸事齊備,就將棺蓋蓋上,用大鐵釘釘牢,此時孝男孝女及族人便放聲大哭。邊哭邊歌,以示與死者訣別死者入殮後,棺材放在廳堂中央,用一幅布遮住祖宗神位,以免衝犯祖宗在天之靈,棺材頭垂下一張布幔,設一張方桌,桌上設死者靈位,點燈燃香燭,地面鋪著席子,孝男孝女日夜坐席守靈。

  停喪:

  停喪日期,視其家貧富而定,一般為三五日。孝男穿白衣服,頭戴竹紙帽,腰束麻帶,腳穿草鞋;孝女亦穿白衣服,腰束白帶,頭扎孝巾,腳亦穿草鞋,日夜守候在棺邊痛哭,以示忠孝。前來弔喪的親朋,均戴麻巾。男的束於左臂上,女的扎於頭上,以示哀悼。道公日夜唸經文。給死者超度亡靈。

  出殯:

  出殯日子時辰,由道公定,多在白天,且定在下午後。出殯時,先由親屬一人提著裝有鞭炮、紙錢的籃子走在前面,一路燃炮撒紙錢。道公一路敲鑼打鼓,持利劍在前開路。靈柩緊跟道公之後,披麻帶孝的孝男孝女扶著靈柩前面,親友送葬的隊伍在後面。行進途中,靈柩絕對不能著地,直至墓地。

來說一說,棗莊喪葬習俗有哪些

  俗語云:活養死葬。在古代,喪葬儀式是非常繁瑣的,不僅要守孝一年,有的甚至要陪葬。不過在現在看來,喪葬習俗已經變得簡單了。那麼,棗莊喪葬習俗有哪些?本期城市文化為你揭曉答案。

  舊時,年老死在家中,停靈在堂屋正中間,俗稱“壽終正寢”。人死了,忌說死字,一般說“老了”、“走了”、“過去了”、“回去了”、“去世”、“逝世”、仙逝、與世長辭了等。停止呼吸叫“倒頭”,應該說嚥氣了,有時候,連嚥氣也不忍說,只說準備後事吧。

  老人在停止呼吸之前,兒女要親自給洗臉,洗手、洗腳、淨身(擦身子),然後給穿上壽衣,壽衣稱“送老衣裳”,一般是藍緞子或藍布做的,穿上壽襪、壽鞋有的地方也稱壽鞋為靴子,帶上壽冠即壽帽。壽衣、壽帽、壽鞋在老人病重期間已準備就緒,也有臨時到壽衣店選購的,上面都繡有壽字。穿送老衣服,一般只穿單數,忌諱穿雙數。穿戴完畢,把死者抬到靈床上,停靈。

  認為如果停止呼吸後再穿戴,死者就得不到了,即死者的亡靈就帶不走了。靈堂設在堂屋中間,按方位擺放。死者頭墊壽枕,束雙腳,白紙蒙面或藍布蒙身,頭南腳北,仰面向上。燃“長明燈”,擺上“打狗餅”,盛“倒頭飯”,立“影身草”,靈前放“老盆”,孝男孝女舉喪、燒紙錢、喊路。

  山亭地區用紅線系銅錢(俗稱制錢)放入死者口中,有仿古人含玉之意。死者的兩手,一持打狗“鞭”,即用棉花絮搓成的棉條段;一握打狗餅子,即按死者壽終時的歲數數烙制的小麵餅,用線串成串,掛在死者的手腕上;有的還在死者袖筒內裝些茶葉。據說人死之後有三魂(俗話有三魂六魄之說),一魂駐守屍骨,一魂轉胎投生,一魂奔赴西天。而西天路途遙遠,又有惡狗攔路,一旦遇到惡狗,便可以用鞭子打它們,同時把打狗餅子扔出去餵狗,以便趁機脫身,順利到達西天冥國。

  入斂成服死者人棺,謂之“大斂”、“成斂”。棺材是死者的房子,俗稱“棺木”、“木頭”、“盒”,要用上等木料,精心製作。舊時,對棺材的質地非常講究。一是木材的品種,多以柏木、桐木為佳,柳木次之。二是棺材板的厚度,6寸最好,這個厚度做成的棺材叫“天地六”,次者為“天地五”。三是漆工,裡外面都要漆,最好的是硃紅色的漆,漆前先灌桐油,可防潮防水,要漆五六遍,至發亮,敲上去有嗡嗡聲。在棺材的前臉上還要雕一個繁體的“夀”字,也有篆書的。壽字要漆成紅色。

  死者遺體入斂,須俟子女等親人到齊之後舉行。大斂告成後,由孝子中的長子跪求族長,乞儀喪事。再有宗族長輩領著長子跪請執事人等,由男大老執,女大老執和一般執事組成。執事分管買辦、記賬、報喪、菸酒席宴、祭奠、喪禮、孝服等事宜。

  成殮後,靈柩前掛幕幔或垂竹簾,幕幔前置祭桌,桌上擺祭品,兩邊置燭臺,中間放香爐。祭桌後設靈位或懸掛遺像。靈柩兩邊鋪葦蓆,有錢人家席上鋪氈或地毯,一般小戶鋪麥穰。孝子、孝婦、孝女日夜守候在靈柩兩側直至出殯。

  穿戴孝衣、孝帽稱“成服”,“喪服”亦稱“戴孝”。舊時有五服制,即: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統稱為“五服”。以穿戴各種不同的孝服,標明與死者的關係遠近。在棗莊地區,常聽人說,我們還沒有出五服來,即是指近門近支,能穿著服孝。

  斂告成,孝男孝女親眷均成服後,還要給孝男孝女砍制哀杖。哀杖又稱“哀棍子”,一般為柳木的。在砍制哀棍子時,全家無論有多少孝男孝女,必須從一個柳樹枝上砍下來,以表示是近門近支,是“一支子”人家。因此,大孝子(即死者的長子或長孫)的哀杖最粗,以下按年齡、輩數,逐次變細。

  死者剛嚥氣不久,還未來得及停靈,左鄰右舍、附近的親朋好友,特別是婦女三三兩兩相約,來到死者家裡慟哭撫慰,問及死因,以表示親鄰和睦相處,一家不幸,眾家同哀。表達人世間的人情味和親情味,俗稱“哭喪”。

廣西壯族自治區有哪些節日

  廣西壯族自治區的節日有:春節、螞拐節、三月三月歌節、牛魂節、莫一大王節、中元節和霜降節等。

  螞拐節:流傳在紅水河畔東蘭、鳳山一帶的古老節日。每年從正月初一起,經過找螞拐、孝螞拐及陪螞拐、葬螞拐三個階段,歷時一個月之久。傳說,螞拐是雷王之子,被當作天使派到人間,他一叫雷王就給人間雨水,所以人們很感激他,死了弔孝,如敬考妣。這些傳說,都和螞拐是壯族圖騰有關。

  曬布節:壯族婦女們在農曆二月初二,將自織自染的布匹從箱櫃取出,在曬臺以至田垌展曬。姑娘們曬好布後,即精心打扮。小夥子們也換上節日新裝結隊走村串寨,物色布匹多、手藝巧的姑娘。

  牛魂節:每年的四月初八是牛魂節,又叫做脫軛節。在壯人的意識裡牛是天上的神物,不是凡間的一般牲口。這一天人和牛都停止勞動。主人用楓葉水泡糯米蒸飯,然後先捏一團給牛吃。牛欄外安個小矮桌,擺上供品,點香燭,祭祀牛魔王,人們還要唱山歌,唱彩調,歡慶牛的生日。


小寒忌喪葬 安葬的習俗哪些

  當來到小寒時節時,我們就能感受到氣候明顯變得酷寒,如果適逢家裡有親人仙逝,不能過度沉浸在悲傷之中,要馬上商量下葬的事宜,不過作為一個比較重要的節氣,究竟能不能辦理喪事,還得看每個年份的具體情況來決定。   小寒這天忌喪葬嗎   由日曆可知,今年的小寒時節是在2022年1月5日星期三,也就是農曆的臘月初三。 ...

壯族三月三的習俗哪些

  1、包五色糯米板:節前家家準備五色糯米板和彩蛋。人們採來紅蘭草、黃飯花、楓葉、紫蕃藤、用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紅、黃、黑、紫、白五色糯飯;   2、搶花炮:男女老少都會穿上節日盛裝,天剛亮就爭先恐後地奔向活動場所,搶得花炮的人被認為來年最有福氣,也最受姑娘青睞;   3、打扁擔:是傳統的自娛自樂活動, ...

廣西壯族自治區什麼城市

  廣西壯族自治區包括的城市有南寧市、柳州市、桂林市、梧州市、北海市、防城港市、欽州市、貴港市、玉林市、百色市、賀州市、河池市、來賓市、崇左市、岑溪市、東興市、桂平市、北流市、宜州市、合山市、憑祥市。 ...

廣西冬至吃什麼食物 哪些飲食習俗

  在不同的地方,每個節日都會有所不同,而最大的區別就是在飲食上面,每個地區各有特色,那麼廣西冬至吃什麼食物呢?有哪些飲食習俗呢?接下來就跟隨本期的飲食文化一起來看看吧!   廣西冬至吃什麼食物   1、臘味   冬至醃製臘味食品是廣西各族普通存在的習俗,冬至前後才有北風和幹風天,可以著手準備過年食物。臘物必 ...

立春習俗哪些

  立春與屬相   現在的農曆,過去稱為夏曆,相傳創始於夏代,商、周、秦代雖有變化,也與立春無關;而從漢武帝開始,明令以夏曆正月初一為新年,沿用至今,再沒有改變過(只有完善與精確)。   近來網上就農曆虎年該從何時算起引發了爭論:有說農曆虎年從立春日算起,有說從正月初一算起。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王思潮表示 ...

除夕習俗哪些

  名稱解釋   “跳火群 /tiǎu-hé-gún/”只是按閩南語音譯成漢字。至於為什麼叫這個名字,我也不清楚。大膽猜測是:本來是從“火堆”上跳過去,但必須進屋到達“天公燈”才算完成一趟,接著又返回來,再跳,所以就成了“群”了。   活動路線:下圖以俺厝為例,畫出“跳火群”的一般路線。   儀式過程   ① ...

春節的習俗哪些

  春節,是農曆正月初一,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按照我國農曆,正月初一古稱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稱年初一,到了民國時期,改用公曆,公曆的一月一日稱為元旦,把農曆的一月一日叫春節。   春節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