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張衡(78年—139年),字平子。漢族,南陽西鄂(今河南南陽市石橋鎮)人 ,南陽五聖之一,與司馬相如、揚雄、班固並稱漢賦四大家。中國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地理學家、文學家,在東漢歷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間相等職。晚年因病入朝任尚書,於永和四年(139年)逝世,享年六十二歲。北宋時被追封為西鄂伯。
2、張衡在天文學方面著有《靈憲》、《渾儀圖注》等,數學著作有《算罔論》,文學作品以《二京賦》、《歸田賦》等為代表。《隋書·經籍志》有《張衡集》14卷,久佚。明人張溥編有《張河間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
3、張衡為中國天文學、機械技術、地震學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發明了渾天儀、地動儀,是東漢中期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後人譽為“木聖”(科聖),由於他的貢獻突出,聯合國天文組織將月球背面的一個環形山命名為“張衡環形山”,太陽系中的1802號小行星命名為“張衡星”。後人為紀念張衡,在南陽修建了張衡博物館。
1、張衡是古代科學家因他所處的年代關係,頻繁,他就發明動儀,來預測地震,地動儀是用青銅製造的,形狀有點像一個酒罈,四圍刻鑄著八條龍,龍頭向八個方向伸每條龍的嘴裡含了一顆小銅球。
2、龍頭下面,蹲了一個銅製的蛤蟆,對準龍嘴張著嘴。哪個方向發生了地震,朝著方向的龍嘴就會自動張開來,把銅球吐出。銅球掉在蛤蟆的嘴裡,發出響亮的聲音,就給人發出地震的警報。其方向分別指向東南、南東、南西、西南、西北、北西、北東、東北八個方位。
張衡:公元78年到139年,字平子,南陽西鄂人,漢族,中國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為中國天文學,機械技術,地震學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數學,地理,繪畫和文學等方面,張衡也表現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廣博的學識。張衡是東漢中期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指出月球本身並不發光,月光其實是日光的反射。他還正確地解釋了月食的成因。張衡得到了很多榮譽,被一些學者認為是通才。一些現代的學者還將他的工作和托勒密相提並論。1802號小行星以他的名字命名。
1970年,一箇中國人的名字被搬上了月球--月球背面的一座環形山是用他的名字來命名的;事隔7年,太陽系中的一個編號為"1802"年小行星又是用他的名字命名的。他就是東漢末年的科學巨匠、奇蹟的創造者、風候地動儀的創造人、偉大的天文學家張衡。
張衡(公元78年--139年)字平子,東漢南洋 ...
1、原文:
張衡字平子,南陽西鄂人也。衡少善屬文,遊於三輔,因入京師,觀太學,遂通五經,貫六藝。雖才高於世,而無驕尚之情。常從容淡靜,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舉孝廉不行,連闢公府不就。時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擬班固《兩都》作《二京賦》,因以諷諫。精思傅會,十年乃成。大將軍鄧騭奇其才,累召 ...
發明了渾天儀、地動儀等。張衡是西漢初年河南人,張衡對很多方面的知識都很精通,其在天文、數學、文學地理等方面都有涉獵。尤其是在地震學和天文學等方面,可以說是開創了此領域的先河。不僅如此,他在為官為政上也頗有業績,以清廉著稱,是我國古代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20世紀中國著名文學家、歷史學家郭沫若對張衡的評價是: ...
東漢大科學家張衡發明了渾天儀、地動儀。
張衡字平子,漢族,南陽西鄂,今河南南陽市石橋鎮人,中國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地理學家、文學家,在東漢歷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間相等職,晚年因病入朝任尚書,於永和四年逝世,享年六十二歲,北宋時被追封為西鄂伯。
張衡在天文學方面著有《靈憲》、 ...
張衡發明的地動儀,開創了人類使用科學儀器測報地震的歷史。長期以來,中外科學家認為它是利用慣性原理設計製成的,能探測地震波的主衝方向它比歐洲創造的類似地震儀,比歐洲國家早了1700多年。他是我國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為我國天文學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數學、地理、繪畫和文學等方面,張衡也表現出了非凡 ...
1、張衡是天文學家。張衡為中國天文學、機械技術、地震學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發明了渾天儀、地動儀,是東漢中期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後人譽為“木聖”(科聖),由於他的貢獻突出,聯合國天文組織將月球背面的一個環形山命名為“張衡環形山”,太陽系中的1802號小行星命名為“張衡星”。後人為紀念張衡,在南陽修建 ...
張衡發明了渾天儀、地動儀,為中國天文學、機械技術、地震學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張衡是東漢中期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後人譽為“木聖”由於他的貢獻突出,聯合國天文組織將月球背面的一個環形山命名為“張衡環形山”,太陽系中的1802號小行星命名為“張衡星”。
張衡發明的什麼
張衡字平子。漢族,南陽西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