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彝族的“雞冠帽”

彝族的“雞冠帽”

  在昆明街頭,人們常被一群群頭戴“雞冠帽”,身穿花邊衣裳的少數民族姑娘所吸引。她們是撒梅人,為彝族的一支。在紅河西岸,楚雄彝族自治州, “雞冠帽”也很盛行。

  “雞冠帽”是用硬布剪成雞冠形狀,在面布上繡上各種花卉,講究的還用無數個(多的上千個)銀泡鑲繡而成。戴在頭上,銀光閃閃,五彩繽紛,把勤勞善良的彝族姑娘,打扮得婀娜多姿、十分漂亮。

  傳說很久以前,有一對彝族青年,女的長得象豔麗的山茶花,男的長得象挺秀的金竹子。他們白天一起到山上放羊,夜晚一起去和夥伴們“打跳“(跳舞)。姑娘吹起響篾,如切切私語傾訴衷情。小夥子彈起月琴,奏出心中的愛戀如山盟海誓。遠近青年男女,無不羨慕他倆的愛情。

  在一個月夜裡,當他們到森林約會時,被森林中的魔王看見了,小夥子慘遭殺害,姑娘不願受魔王的凌辱,機智地奪路逃走。姑娘在明亮的星月下奔跑於崎嶇的山路上,不覺逃到一個山寨,這時寨中雄雞突然引吭高唱,叫聲嚇退了魔王,美麗的姑娘得以倖免。由此,姑娘司知魔王害怕雄雞。她立即抱起一隻雄雞回到森林,在雄雞“喔喔”的叫聲中,她的情人甦醒復活了。以後,他們結為夫妻,過著幸福的生活。

  從此,雄雞驅趕魔王的故事就在彝族人民中廣泛流傳,姑娘們也就把象徵吉祥和幸福的“雞冠帽”戴在頭上,表示雄雞永遠伴著自己,那無數的銀泡表示星星和月亮,永遠光明。“雞冠帽”一代傳一代,越做越精巧,越繡越漂亮,寄託著彝族姑娘對邪惡的憎恨和對幸福的嚮往,也把彝家姑娘裝扮得更加美麗動人。

羅平彝族的箍箍帽

  居住在羅平縣白臘山一帶的彝族自稱為戈僕彝,他們服飾中最具特色的就是箍箍帽。戈僕彝的箍箍帽紅豔奪目,獨特絢麗,高約5寸。製作時先用竹篾織成圓桶形,再用黑色硬布殼裡外粘牢後縫合。內層中部用2寸寬的黑布縫牢後當頂帶;外層用紅金絨或紅燈芯絨套縫上一層,再釘上一條3寸左右寬、能拖至膝部的刺繡條帕,條帕除結婚時解開外,平時是系在箍箍帽上的。箍箍帽上下沿均釘滿尖角排釘,下沿邊釘紅色帽髯,中間綴滿了紅綠毛線紮成的大大小小的纓花,獨具特色。

  在羅平縣環城鄉中和村公所宜卡考寨,79歲的田雲彩歌手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很古的時候,一個叫阿黑的小夥和一個叫阿香的姑娘相好。二人在村後幽會時,忽然天下暴雨,眨眼間地下已成一片汪洋。二人手拉手往山上跑,洪水也隨著他倆的腳步往上漲。跑到山頂時,洪水也漲到山頂。他倆鑽進一棵空心樹,空心樹就倒在洪濤中順水飄流。也不知飄了幾天幾夜,這空心樹被一個石崖掛住了。阿黑鑽出樹洞觀看,頭暈跌入水中。

  水退後,阿香醒來,不見了阿黑。阿香拼命呼喚,終於聽到對面山上阿黑的迴音。阿香順著迴音的方向邊跑邊喊,下了谷底,準備越過小溪,不幸失足躍進溪中,順溪水淌了一陣才抓住岸邊的一根竹子,從水中爬出就暈倒了。醒來時,渾身癱軟,四肢無力。遠遠傳來阿黑的呼喚聲,阿香張口回應,發覺聲音沙啞,只有自己才能聽見。阿黑的呼喚聲,漸漸地遠了又近,近了又遠。阿香心裡明白,但回不了聲,心裡一急,想出了一個辦法。她拾起一根竹子,編成一個大圓圈,把紮在頭上的紅帕解下來,鋪在竹圈上,頂在頭頂。但風一來,紅的就從圈上吹落。阿香又扯了幾根藤子,拴上幾個小石頭,吊在紅帕的四周,再把竹圈頂在頭頂,慢慢爬上山坡一塊高大的石頭上站立起來。阿黑望見阿香的紅帕,終於找到了阿香。

  阿黑和阿香結婚時,阿香做了一頂箍箍帽戴在頭上,阿黑摘來鮮花把箍箍帽插滿。戴著箍箍帽的阿香,美得賽過天邊的彩霞。

  後來,這箍箍帽就一代一代地傳下來了。為了長久儲存,箍箍帽作了一些改變。竹子改成了竹篾,鮮花改成了紅綠毛線扎的絨花,小石頭改成了小泡珠,藤條改成了精心挑上花的條帕。

彝族和白族的傳統節日之火把節

  農曆六月二十四日為彝族火把節;苗族在這一天祭“土地”神;農曆六月二十五日為白族火把節。

  火把節是這兩個少數民族最為隆重的節日,家家戶戶焚香、祭祖、喝酒吃肉,村中扎一大火把,有的高12米,根據平、閏年扎12或13道麥秸,插滿香、糖、果,以示豐收和吉祥。

  傍晚,大火把熊熊燃燒,男女老少載歌載舞。隨後小火把紛紛點燃,在田野中如星斗閃爍,意在除害消災。青少年以互鬥火把取樂,認為可驅除身上“晦氣”並祝好運道。青年男女也紛紛在這個美好的節日裡互道衷腸。


彝族節日——三月花會

  三月花會是雲南省祿豐縣高峰一帶彝族的民間傳統節日,每年農曆三月十三日舉行。此時正值馬櫻花盛開,方圓數十里的彝族青年男女們在這一天要身著盛裝,聚集在當地花山樑子上,大家唱歌跳舞,直到日落西山才告別回家。也有的青年男女在一起互相交流,感覺情投意合便成雙成對躲入密林中互訴衷腸。   關於三月花會,有一則傳說,古 ...

彝族火把節

  火把節是彝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時間為每年農曆六月廿四日 ,家家飲酒、吃坨坨肉、並殺牲以祭祖先。人們穿新衣,開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體活動,男人們參加鬥牛、羊、雞、賽馬、摔跤;婦女則唱歌,吹口弦,彈月琴。晚上把火把在房前屋後遊轉;第三天晚上成群結隊地舉著火把遍遊山野,火光一片,然後又 集中到一處點燃篝火,打著火 ...

傳統節日彝族插花節的由來和傳說

  插花節是頗具特色的彝族傳統節日,以雲南省大姚縣曇華山區的節慶活動尤為隆重盛大,每年農曆二月初八,當地彝族群眾把從山中採回馬櫻花等鮮花,插在房門、農具等地方及一些神位上。人們身著節日盛裝在曇華山中歡聚一起唱歌跳舞,舉行祭花活動,並且互相插戴馬纓花,表示美好祝願,祈禱人壽年豐。   節日這一天,人們身著盛裝, ...

彝族兩大重要節日

      彝族的傳統節日很豐富,根據節日的性質可分為生產性節日、社交遊樂性節日、紀念性節日、慶祝性節日和祭祀性節日等五類。而每一類又包括5—10個節日。   如以發展、促進生產為目的生產性節日有剪羊毛節(流行大涼山,一般為農曆六月中旬)、採藥節(流行雲南小涼山,每年農曆五月初日,主要是採、賣藥材)、黑井燈會 ...

彝族服飾

  彝族支系繁多,各地服飾差異大,服飾區別近百種,琳琅滿目,各具特色。婦女一般上身穿鑲邊或繡花的大襟右衽上衣,戴黑色包頭、耳環,領口別有銀排花。除小涼山的彝族穿裙子外,雲南其他地區的彝婦女都穿長褲,許多支系的女子長褲腳上還繡有精緻的花邊,已婚婦女的衣襟袖口、領口也都繡有精美多采的花邊,尤其是圍腰上的刺繡更是光 ...

彝族潑水“搶親”風俗

  你瞭解彝族潑水“搶親”風俗嗎?彝族潑水“搶親”風俗有什麼特點呢?相信還有很多人不瞭解彝族潑水“搶親”風俗特點,下面為大家介紹彝族潑水“搶親”風俗特點。   彝族認為,清水能驅惡除邪,送走妖魔,帶來幸福。因此,彝族新婚時一定要潑水,為能經受住這個考驗,在迎親時,男家選派未婚夥子去接親時,既要身體強壯,又要精 ...

彝族--簡 介

       彝族分佈於雲南、四川、貴州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彝族人口4,446,l00人,是雲南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個民族(此為1997年雲南省民族人口統計數字)。雲南省絕大部分縣市都有彝族分佈,而以楚雄彝族自治州。紅河哈尼彝族自治州的衰牢山區,烏蒙山區和滇西北小涼山一帶比較集中。繼彝族歷史悠久,早在公元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