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後漢書王充傳

後漢書王充傳

  原文:王充字仲任,會稽上虞人也,其先自魏郡元城徒焉。充少孤,鄉里稱孝。後到京師,受業太學,師事扶風班彪。好博覽而不守章句。家貧無書,常遊洛陽市肆,閱所賣書,一見輒能誦憶,遂博通眾流百家之言。後歸鄉里,屏居教授。仕郡為功曹,以數諫爭不合去。

  充好論說,始若詭異,終有理實。以為俗儒守文,多失其真,乃閉門潛思,絕慶弔之禮,戶牖牆壁各置刀筆。著《論衡》八十五篇,二十餘萬言,釋物類同異,正時俗嫌疑。

  刺史董勤闢為從事,轉治中,自免還家。友人同郡謝夷吾上書薦充才學,肅宗特詔公車徵,病不行

王充思想的侷限性

  王充是中國古代傑出的唯物主義思想家,戰鬥的無神論者,但是由於時代的侷限,王充的哲學思想不可避免地帶有侷限性。

  王充雖然反對神學目的論,但他不瞭解造成吉凶禍福和貧富貴賤的社會原因,因而主張命定論,強調“命”的絕對權威,認為“命當貧賤,雖富貴之,猶涉禍患矣;命當富貴,雖貧賤之,猶逢福善矣”。而決定生死夭壽和貧富貴賤的命運,是由天和各種星象施氣造成的,“天施氣於地以生物,人轉相生,精微為聖,皆因父氣,不更稟取”。甚至造成社會治亂的原因也取決於“時數”,而否認人的作用,“年歲水旱,五穀不成,非政所致,時數然也”,“昌衰興廢,皆天時也”,“賢不賢之君,明不明之政,無能損益”。人在命運面前無能為力,只有聽憑命運的擺佈。在這裡,王充不僅遠遠落後於荀子,也不及墨子,甚至不如孔子。王充雖然反對“天人感應”,卻又宣揚“瑞應”。他說:“凡人稟貴命於天,必有吉驗見於地”,“善祥出,國必興;惡祥見,朝必亡”。例如,宣帝、光武、明帝、章帝等“仁君”出世,就有鳳凰、麒麟、芝草、甘露等吉祥之物出現。王充也主張妖祥說,他認為儘管人死不為鬼,但鬼仍然存在。妖是一種氣化現象,“天地之氣為妖者,太陽之氣也”,“陽氣赤,故世人盡見鬼,其色純朱”。妖祥同瑞應一樣,是一種自然現象,也是社會興衰的徵兆,“天地之道,人將亡,兇亦出;國將亡,妖亦見”。儘管王充是用天道自然無為和“氣”的理論解釋“命”、瑞應和妖祥,似乎堅持了唯物論,但由於他的唯物論是樸素的,他的認識論是經驗主義的,因而在解釋社會現象時,陷入了唯心論。雖然王充的思想中存在著諸多的侷限性,但仍然達到了他的時代的最高水平,並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以致於後來的許多儒生對王充心有餘悸。宋代黃震說王充“謂天地生育之恩,而譬之人身之生蟣蝨,欲以盡廢天地百神之祀。”清朝趙坦也說:“自古聖賢莫不畏天”,“使充之說行,則生人之理滅”。

王充是哪個朝代的

  1、王充是東漢。王充(公元27年—約公元97年),字仲任,漢族,會稽上虞(今浙江紹興上虞)人。東漢思想家。王充年少時就失去了父親,鄉里人都稱讚他對母親很孝順。後來到京城,進太學學習,拜班彪為師。

  2、王充以道家的自然無為為立論宗旨,以"天"為天道觀的最高範疇。以"氣"為核心範疇,由元氣、精氣、和氣等自然氣化構成了龐大的宇宙生成模式,與天人感應論形成對立之勢。其在主張生死自然、力倡薄葬,以及反叛神化儒學等方面彰顯了道家的特質。他以事實驗證言論,彌補了道家空說無著的缺陷。是漢代道家思想的重要傳承者與發展者。其思想雖屬於道家卻與先秦的老莊思想有嚴格的區別,雖是漢代道家思想的主張者但卻與漢初王朝所標榜的"黃老之學"以及西漢末葉民間流行的道教均不同。


簡述對天人感應論的批判

  一,認為天是物質的天,沒有情感,也沒有知覺,天是沒有意志的,也不會產生天意和天命;   二,認為,天地合氣,萬物自生,進一步否定了道德來源於天意;   三,認為人性有善有惡,如同人才有高有下;   四,天道是指自然界執行變化的規律,它是以自然無為為特徵的,天地是一種可感的自然物。 ...

的名言名句

  兩刃相割,利鈍乃知;二論相訂,是非乃見。   精誠所加,金石為虧。   胸中不學,猶手中無錢也。   一精一誠所至,金石為開。   事莫明於有效,論莫定於有證。   辯者,求服人心也,非屈人口也。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人無忠信,不可立於世,——程頤、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人有知學,則有力矣 ...

怎樣理解的問難拒師

  問難距師的意思是既要勇於向老師提問,也要與老師的保持距離,也就是不能完全附和老師,要有自己的思考和見解,距師並不是拒絕老師。王充沒有徹底否定孔子等聖賢的意思,他提倡的是追求學術真諦的精神是勤于思索、實事求是的態度,在當時獨尊儒術及師道尊嚴盛行的環境下更是具有反潮流的突出意義。 ...

後漢書郭伋的譯文

  後漢書《郭伋傳》譯文如下:   郭伋開始去下屬處巡視時,到達西河美稷,有數百名兒童,各自騎著竹馬,在道旁依次拜迎。   郭伋問:“孩子們為什麼遠道而來?”,兒童們回答說:“聽說使君到來,我們很高興,所以來這裡歡迎。”,郭伋向他們表示感謝,事情辦完後,孩子們又將他送出城,並問“使君什麼時候再回來”郭伋告訴了 ...

求學的啟示是什麼

  啟示:   應該珍惜現在學習的大好時光,學習王充愛學和好學的精神和靈活的學習方法。   出處:范曄《後漢書·王充傳》。   原文:   王充字仲任,會稽上虞人也,其先自魏郡元城徙焉。充少孤,鄉里稱孝。後到京師,受業太學,師事扶風班彪。好博覽而不守章句。家貧無書,常遊洛陽市肆,閱所賣書,一見輒能誦憶,遂博通 ...

後漢書祭遵

  祭遵:   1、字弟孫,東漢初年穎陽人,公元24年,劉秀攻打穎陽一帶,祭遵去投奔他,被劉秀收為門吏;   2、隨軍轉戰河北,當了軍中的執法官,負責軍營的法令,任職中,他執法嚴明,不循私情,為大家所稱道;   3、有一次,劉秀身邊的一個小侍從犯了罪,祭遵查明真情後,依法把這個侍從處以死刑。劉秀知道後,十分生 ...

的論衡在什麼朝代

  王充的論衡在東漢。《論衡》一書為東漢思想家王充(27-97年)所作,大約作成於章和二年(88年)。現存文章有85篇(其中的《招致》僅存篇目,實存84篇)。   《論衡》細說微論,解釋世俗之疑,辨照是非之理,即以“實”為根據,疾虛妄之言。“衡”字本義是天平,《論衡》就是評定當時言論的價值的天平。它的目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