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後起之秀“淮劇”的藝術特色文化

後起之秀“淮劇”的藝術特色文化

  淮劇是中國漢族戲曲當中的一種劇種,流行於江蘇省一級上海市等地區。清代,在淮安府和揚州府兩個地區,民間流行著一種由農民號子和田哥的“儴儴腔”發展而成的一種藝術特色文化。那麼,大家知不知道淮劇的藝術文化特色嗎?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從城市文化的角度一起來尋找答案吧!

  淮劇的藝術特色

  語言:淮劇語言是以今江淮官話的方言為基調,併兼顧附近的淮安、鹽阜等地方言而戲曲化的一種舞臺語言。建湖縣地處淮劇藝術發祥地的中段,歷史上的僮子、香火戲藝人大多出生於此。該地的語言與周圍地區相比,具有語調工穩、四聲分明、五音齊全、富於韻味、發音純正、悅耳動聽等優點,為不同時期的淮劇藝人所採用。

  淮劇語言在長期的實踐中逐步形成了20個韻部。其中四聲韻14個,即爬沙、婆娑、圖書、愁收、喬梢、開懷、齊西、談山、田仙、辰生、琴心、垂灰、常商、蓬鬆。實際運用中,通常將“辰生”和“琴心”混合使用。14個四聲韻中,陰平、陽平字因在唱詞中專用於下句,故稱為下韻;上聲、去聲字專用於上句,則稱之為上韻。

  音樂:淮劇從唱法表演還可以分為“西路淮劇和東路淮劇”,西路淮劇主要是淮安和寶應地區,該地區是早期淮劇的發源地,表演唱法以“老淮調”為主調,表演略顯生硬;東路淮劇以鹽阜地區為主要發源地,表演唱法以“自由調”為主調,表演靈活。從地區來分可分為“南片和北片”,南片主要指上海和周邊地區,北片主要指鹽阜兩淮揚泰等地區。

  伴奏:淮劇的伴奏樂器、管絃樂有二胡、三絃、揚琴、笛、嗩吶等,打擊樂器有扁鼓、蘇鑼、鐃鈸、堂鼓等。打擊樂在香火戲鑼鼓基礎上吸收麒麟鑼、鹽阜花鼓鑼等民間鑼鼓演變而成,現有[起板鑼鼓]、[十字鑼]、[藍橋鑼]、[磨坊鑼]、[散板鑼]、[摜板鑼]、[慌鑼]和配合身段表演的[清江譜]等。

  表演:淮劇表演上素稱能時、能古、能文、能武,由於曾與徽劇、京劇同臺演出,所以它較多地吸收了兩個劇種的表演程式,同時又保持了民間小戲和說唱藝術的某些特色,如以唱功見長等。武打受徽劇影響較深。徐長山演《滾燈》,頭頂一疊碗鑽桌上凳作劈叉、倒立、烏龍攪等動作;其它如耍盤子、耍火流星、耍手帕、踩木球等雜技,也大多從徽戲吸收而來。

  淮劇與當地人民的生產生活關係密切,是江淮文化和上海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風格質樸而不失精緻,創新意識強烈,反映當地的民生民情、社會時事十分及時而精到,對當地的社會發展具有很好的研究價值。特別是淮劇表現悲劇的優勢,能充分體現民間的道德觀念和民眾的精神追求,受到當地人民的喜愛。此外,由於淮劇的歷史較久,在其發展的過程中綜合性較強,因而淮劇藝術的發展史對於研究我國地方戲曲的起源及發展具有較高的佐證價值。

瑤族蝴蝶歌的藝術特色及文化

  瑤族是一個善長歌舞的民族,在瑤族文化中佔據重要位子的就是瑤族的蝴蝶歌。說到蝴蝶歌,大家肯定會覺得像蝴蝶一樣的美妙,其實就是這樣的,瑤族蝴蝶歌的聲音猶如蝴蝶舞動翅膀的聲音,每逢瑤族重大節日,蝴蝶歌都會繚繞於這美麗的大山裡。下面,大家就隨小編一起看看瑤族蝴蝶歌的藝術特色與文化吧。

  瑤族蝴蝶歌流行於廣西富川瑤族自治縣、鐘山縣和湖南江華瑤族自治縣及其毗鄰等地的瑤族聚居區。蝴蝶歌在每年春季花開的時候歌唱得最盛,曲調清麗優美,宛轉悠揚,悅耳動聽,聽之即有“餘音繞樑,三日不絕”之感,堪稱為民歌中之奇葩。同時,蝴蝶歌唱時發出的聲音如昆蟲翅膀舞動時發出的美妙之聲,故被海內外人士稱蝴蝶歌為“一支流淌於翅膀上的山歌”。

  瑤族蝴蝶歌的藝術特色

  蝴蝶歌在瑤族二聲部民歌中,用一種叫做“梧州土白話”的方言土語演唱,內容涉及記事、傳情、祭祖、述史等瑤族人民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和領域。蝴蝶歌原生態二聲部的唱法,歌手們即興創作、出口成章、一唱群和的民族藝術特質深深吸引了國內外藝術家、民族藝術愛好者和各方遊客。蝴蝶歌曲調清麗優美,宛轉悠揚,悅耳動聽。

  同時,聽眾在看蝴蝶歌表演時還要學會聽歌。袁水生介紹說,好的歌手唱出來的歌優美動聽,猶如成群的黃蜂飛過一般,有發出嗡嗡的聲音,村裡人就形容歌聲為“黃蜂音”,又叫“波浪音”。唱功不好的人如果唱蝴蝶歌,旁邊的如果取笑他就說像街道上賣桐油的。只顧拉著嗓子在喊,沒有音樂的美感。

  節日裡的蝴蝶歌聲

  瑤胞自幼學歌,有著良好的傳承民歌的傳統。富川瑤族自治縣蓮山鎮大蓮塘村白蓮妹、白孝鳳從小跟隨白宗球、陳宗印兩位前輩學唱屬二聲部的蝴蝶歌,8歲時張口就可唱蝴蝶歌。湖南江華瑤族自治縣蝴蝶歌手李孝誠、張路明為蝴蝶歌第十九代傳承人,唱歌已成為他們生活中的一部分,他們唱道:“只要留得嘴巴在,不死還要唱山歌。”

  瑤族的傳統節日較多,有“節日多過假日”之說法。瑤族中盛大的“二月二”、“二月八”、“三月三”等節慶日,方圓數十里的男女青年都興高采烈地穿上節日的盛裝趕來參加,少則幾百人,多則達數千人或上萬人,一時間人山人海,歌聲嘹亮,甚至幾天幾夜歌聲不絕,把村寨變成了蝴蝶歌聲的海洋。

  2008年,瑤族蝴蝶歌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隨後的幾年裡,當地政府在上級的領導和宣傳、文化等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援下,從人力、物力、財力等各方面加大對瑤族蝴蝶歌的挖掘、整理、傳承、發展等工作的投入。下一步,該鎮還將以專案建設為契機、文化旅遊為平臺,從文化建設、人才培養、課題研究等方面全方位、系統化地做好瑤族蝴蝶歌的傳承工作,讓瑤族蝴蝶歌永遠傳唱並散發出璀璨奪目的民族文化光芒。

  您可能還會喜歡:

  瑤族歷史的重要史料:瑤族經書

  傣族最原始的文化:花腰傣

  黎族既有特色又奇葩演奏:鼻簫

  黎族有趣的傳統的遊戲

極具藝術特色的青島茂腔文化

  戲曲是中國特色的舞臺表演形式,廣泛流傳在全國各地,因為各地方文化的不同,形成不同的曲藝腔調形式。青島茂腔就是流傳膠東半島的一種地方戲曲,也是最能展現山東地區特點的劇種,有著“膠東之花”的讚譽,貼近青島文化的大眾生活的小戲。

  膠州茂腔概述

  茂腔是流行於濰坊、青島、日照等地的地方小戲,傳說因有一週姓尼姑演唱而得名“周姑調”,它最初是民間哼唱的小調,又有民間藝人肘懸小鼓拍擊節奏而演唱得名“肘鼓子”。在其形成和發展過程中,茂腔大約在清道光年間已廣泛流傳於山東半島一帶。因其上下句結尾處“噢嗬罕”三字耍腔,形成特點,所以,又稱“噢嗬罕”或“老拐調”。

  青島地區的膠州茂腔是山東茂腔的典型代表,茂腔原名肘子鼓、肘股子,始為城鄉民間流傳的口語化、唱腔簡單的劇種。因發展過程中有旦角唱腔下句尾音翻高八度的唱法即“打冒”而得名,一般是用來表現婦女的哀怨以及社會倫理道德。

  歷史溯源

  茂腔的起源可以認為是來自於明、清的民間小調,並帶有說唱性質,初始為鄉間流傳的、口語化的、唱腔簡單的地方小調。後來,在民間說唱形式“肘鼓子”的基礎上,吸收花鼓秧歌的表演形式及劇目,逐步形成為“肘鼓子”聲腔系統。

  藝術特點

  就中國戲曲來說,無論是廣為人知的大劇種,還是生存在鄉下農的地方小戲,其藝術特點都作為支撐一個劇種賴以生存的力量。然而,民間小戲與大劇種在程式性的程度上尚存在差異。

  聲腔特點

  第一,藝術內涵相容幷蓄。膠州茂腔在向外流傳衍化時,儘管是從一個比較統一的曲調(姑娘腔)開始的,但其唱腔系統還很不完善。一般來說,一個聲腔系統封閉性和約束性也就越強,說明它的系統越是成熟和完善。在膠州茂腔的主奏樂器上就有最明顯的體現。

  第二,表演形式通俗易懂。膠州茂腔屬於地方小戲,與在同一地區流行的皮黃、梆子、絃索等聲腔中的地方大戲劇種有著明顯的區別。在演出形式上,膠州茂腔是由開始的一人演唱發展到現在的到多人演唱,所以他們的演出都比較貼近人民大眾的生活。

  第三,唱腔風格簡單純樸。膠州茂腔具有的民間性,所以在某種意義上決定了其唱腔風格。從膠州茂腔各劇種的現狀來看,唱腔基本都比較樸實,接近群眾。儘管各劇種的板眼形式有所不同,但在句式結構的基本原則和唱字的安排卻具有相似的特點,各劇種在演唱方法上沒有全假聲演唱的,讓人聽來十分親切。

  第四,劇目應用親切質樸。肘鼓子自其產生之初,就深深紮根於民間,是在民間花鼓秧歌的基礎上衍變形成的,與群眾的生產生活緊密融為一體。唱詞詞格的變化直接反映了肘鼓子的群眾化過程,說明它更為通俗。後來肘鼓子分化為柳琴、柳腔、燈腔、五音戲等多個地方劇種。


屬於保山市特色文化藝術的是什麼

  屬於保山市特色文化藝術的是皮影戲。雲南省保山市騰衝縣固東鎮被評為“皮影戲之鄉”,皮影戲在騰衝縣流傳久遠、影響廣泛,俗稱皮人戲、皮戲、燈影子,明洪武年間自中原傳入,至今已有六百多年曆史。   皮影戲,是一種以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間戲劇,是中國民間古老的傳統藝術,老北京人都稱之為“驢皮影”。 ...

自貢:燈會的藝術特色

  氣勢壯觀、規模宏大,燈景交融,是自貢燈會的總體特色。瓷器,普普通通的日用品,用它裝萊、盛飯是人人都感到再自然不過的事。然而,用它來紮成燈具,就是自貢人的獨出心裁了!瓷器龍,用兩萬多件日用瓷器餐具扎制,那顆龍牙是倒豎起來的湯勺,那飄忽的龍鬚,是一串串小酒杯,那蜿蜒的龍身則是一排排扣起來的青花玲瓏碗所構成。彩 ...

海口特色文化和民俗節慶

  老城文化   歷史上的海口曾是中國通商重鎮,在海口擁有一爿家產,成為所有下南洋的海南華僑的夢想。漫步老城,白色的南洋騎樓、柱廊、敞廊、巴洛克風格尖頂,乍一看,十分歐化。走近仔細端詳,牆面上有細緻雕刻工藝,都是中國民間特色的圖案,百鳥朝鳳、龍鳳呈祥、松鶴延年,老海關、古鐘樓、“天妃廟”、“五層樓”飯店……記 ...

趵突泉特色文化活動

  燈會   趵突泉燈會由來已久。自唐玄宗定農曆十五為元宵節以來,濟南此日夜間便有放燈習俗,自1965年重新舉辦第一次燈會之後便形成傳統,是江北較大燈會之一。趵突泉燈會主題鮮明,特點突出,集彩燈藝術與民俗文化為一體。每年於農歷正月初一舉辦,持續一個月,已成為泉城濟南一大文化品牌和冬季旅遊主打專案,有“不到趵突 ...

銀川特色文化

  穆斯林文化   回族是寧夏的主體民族,信仰伊斯蘭教,宗教禮儀十分嚴格。伊斯蘭教徒必須奉行“五功”:念、禮、齋、課、朝。除這五功外,每年還有慶祝活動和節日要參加。著名的開齋節、聖紀節、宰牲節,是伊斯蘭教三大傳統節日。清真寺是回族進行禮拜、誦經、冰浴等宗教活動的場所,也是進行社交活功的場所。   回族的服飾和 ...

魯迅的藝術特色詳細點

  魯迅先生的小說作品數量不多,意義卻十分重大,魯迅先生在短篇小說、散文、散文詩、歷史小說、雜文各種型別的創作中,都有自己全新的創造,他的一生是為中華民族的生存和發展掙扎奮鬥的一生,他用自己的筆堅持社會正義,反抗強權,保護青年,培育新生力量;魯迅雜文的藝術特點是1.善於抓取型別,畫出富有典型意義的形象,是議論 ...

最後的晚餐的表現手法和藝術特色

  表現手法:利用透視原理,使觀眾感覺房間隨畫面作了自然延伸。構圖上,將畫面展現於飯廳一端的整塊牆面,廳堂的透視構圖與飯廳建築結構相聯結,使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畫面中的人物,其驚恐、憤怒、懷疑、剖白等神態、以及手勢、眼神和行為,都刻劃得精細入微,與畫題主旨密切配合,與構圖的多樣統一效果互為補充。   藝術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