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偶然》是徐志摩為誰而寫,曾引起爭議,聚訟不休,莫衷一是。有人說是徐志摩早年留學歐美時,結識了林徽因女士,兩人成為密友,情誼非同一般。然而事與願違,林徽因後另有所屬,嫁給了梁思成為妻。志摩傷心失望之餘,寫成此詩寄託懷抱。也有人認為此詩是徐志摩為了另一女友,後來成為科學家任鴻雋夫人的陳衡哲而作總之。也有人認為是為陸小曼所寫。但無非都出於旁人臆測之說,並非確證。
《偶然》是現代詩人徐志摩於1926年5月創作的一首詩詞,此詩主要是詩人對人生、情感的深切感悟,詩人於其中表達了對愛與美的消逝的感嘆,也透露出對這些美好情愫的眷顧之情。
詩詞,是指以古體詩、近體詩和格律詞為代表的中國漢族傳統詩歌。亦是漢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通常認為,詩較為適合“言志”,而詞則更為適合“抒情”。
《偶然》是徐志摩於1926年5月創作的一首詩詞,其中心思想為詩人領悟到了人生中“美”與“愛”的消逝,書寫了一種人生的失落感。
文體風格:作為給讀者以強烈的“浪漫主義詩人”印象的徐志摩,這首詩歌的象徵性既有總體象徵,又有區域性性意象象徵。
整體解析:在“偶然”這樣一個可以化生眾多具象的標題下,“黑夜的海”、“互放的光亮”等意象之間的關係構成,都可以因為讀者個人情感閱歷的差異及體驗強度的深淺而進行不同的理解或組構。
徐志摩是浙江嘉興海寧硤石人,現代詩人、散文家。原名章垿
徐志摩的《偶然》,是寫給一位偶然相愛一場而後又天各一方的情人的。這首詩的意象已超越了其自身。也可把此詩看作是人生的感嘆曲,人生的路途上,有著多少偶然的交會,又有多少美好的東西,僅僅是偶然的交會,永不重複。
徐志摩在短短的小詩中,用了單純的意境、謹嚴的格式,簡明的旋律,點化出一個朦朧而晶瑩、小巧而無垠的 ...
林徽因在徐志摩初次與英國作家狄更生的會見中認識徐志摩。
1920年春天,時任段琪瑞內閣司法部長的林長民以中國國際聯盟同志會駐歐代表的身份,攜女兒林徽因入住倫敦。林長民44歲,林小姐正值16芳齡,既接受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粹,又受到了西方文化的薰陶,英語流利,在愛丁堡大學讀書。
當年10月,徐志摩到劍 ...
1、這首《偶然》小詩,在徐志摩詩美追求的歷程中,還具有一些獨特的“轉折”性意義。按徐志摩的學生,著名詩人卡之琳的說法:“這首詩在作者詩中是在形式上最完美的一首。”(卡之琳編《徐志摩詩集》第94頁)新月詩人陳夢家也認為:“《偶然》以及《丁當-清新》等幾首詩,劃開了他前後兩期的鴻溝,他抹去了以前的火氣,用整齊 ...
偶然
我是天空裡的一片雲,
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驚異,
更無須歡喜,
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記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
徐志摩這首《偶然》,僅僅是一首情詩,是寫給一位偶然相愛一場 ...
原文: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我是在夢中, 在夢的輕波里依洄。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我是在夢中, 她的溫存,我的迷醉。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我是在夢中, 甜美是夢裡的光輝。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我是在夢中, 她的負心,我的傷悲。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我是在夢中, 在夢的悲哀裡心 ...
1、表達了詩人對昔日戀人今日好友的超乎友情又異於愛情的細膩情懷。
2、《山中》這首新詩是徐志摩在生命的最後一年寫給林徽音的;當時作為梁思成妻子的林徽因在香山療養肺病,徐志摩去探望她,看到昔日戀人憔悴不堪。回到寓所後,在一片深夜的靜謐之中,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抒情詩,表達了詩人對昔日戀人今日好友的超乎友 ...
徐志摩是現代詩人、散文家,是浙江海寧市硤石鎮人。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學美國時改名志摩。曾經用過的筆名有:南湖、詩哲、海谷、谷、大兵、雲中鶴、仙鶴、刪我、心手、黃狗、諤諤等。
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詩人,新月詩社成員。1915年畢業於杭州一中,先後就讀於上海滬江大學、天津北洋大學和北京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