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楠木橋牌坊窺探中國古牌坊的文化悖論
從楠木橋牌坊窺探中國古牌坊的文化悖論
五峰採花鄉楠木橋村,有一座清代貞節牌坊。它建於清道光甲辰陽月乙卯年(1884年),系道光皇帝“聖旨”賜封向氏覃母的貞節牌坊,距今已有162年,仍儲存完好。楠木橋貞節牌坊上,題有“道光甲辰陽月乙卯觳旦旌表節孝覃母向老夫人題贈”、“特署宜昌府長樂縣正堂喬實授長樂縣儒學正堂張仝贈”等字樣,以實物和文字記靈的方式,佐證了該牌坊的文物價值和社會性定位,為宜昌市重點保護文物。
楠木橋貞節牌坊分四柱三層,為全青石條、石塊打磨,雕刻而成。上為疊出重簷,有壓頂枋、牙角,頂正中為打製的石寶瓶。全枋有浮雕百草花卉、古樓百戲、鳳鹿圖案和鐫刻陰陽體文字。牌坊後為墓室,前有拜臺,拜臺佔地面積65平方米。牌坊通高7.17米,邊高5.77米至6.86米;上寬7.75米,柱基寬7.15米;柱寬0.32米,厚0.35米;固基石鼓有四,高1.27米,寬0.98米,厚0.31米;固基石枋呈鼓梯鼓形,有四面,各高1.35米,寬0.29至0.77米,厚0.31米。牌坊上正中為石雕龍頭下視,龍頭下為陽刻“聖旨”二字,右為陰刻“文經”,左為陰刻“武緯”,各字見方0.67米;中橫批陽刻“乃見天日”,各字高0.53米,寬0.43米;下中橫批“盛朝恩渥澤沛山陬”,左為陰刻“景明”,右為“氣祥”二字,各字見方0.67米。下右枋橫批陽刻“名標千古”,左橫批陰刻“德衍群英”,各字見方0.24米。柱聯字為陰刻,左一柱聯“歷志成家清操夙稟英靈氣”,二柱聯“襟山峙立千秋名譽光麟趾”;右一柱聯“帶水長流萬里煙霞養鳳毛”,二柱聯“冰心撫子高節歲爭日月光”。總之,作為三峽地區的民間古建事象,楠木橋貞節牌坊可謂集納了中國古代貞節牌的諸多元素於一身,是典型的古代貞節牌坊代表。
牌坊,又叫牌樓,《中國大百科全書》給牌坊下的定義是“一種只有單排立柱,起劃分控制空間的建築。”通觀中國牌坊,有一個不容忽視的顯著特徵,那就是通常在牌坊的兩邊望柱上端,髹黑漆以防腐。因此,牌坊又被稱烏頭門或欞星門,是中華民族特有的一種標誌和紀念性建築,有建築史家中國牌坊將與西方的凱旋門相對應。
牌坊的出現,幾乎與中國的封建社會同步,最早見於史料文獻的當為春秋時期,最初的雛形僅為兩根立柱上架設一根橫樑,春秋時稱為“衡門”。至隋唐時期,出現了用於裡、坊門的“烏頭門”,早期烏頭門的立柱都與實體牆相連線並安裝門扇,並非獨立的建築,即“將雕工相當精緻、形制赫然華貴的華表柱移植到了坊門上來,成為兩根立柱中間連一至兩根橫樑及門扇組合成的烏頭門”。烏頭門有旌表門第的意思,非一般家庭所允許使用,有著嚴格的等級限制。《唐六典》規定,六品以上官員的府第才準用烏頭門。到了宋代,烏頭門又被稱為“閥閱”(據《營造法式》)。北宋中期,經濟的發展打破了城市中封閉的裡坊制格局,坊門變成了跨街而立的獨立牌坊。宋以後,自成一體的牌坊就成了中國古代獨特的藝術建設型別。到了明清時期,牌坊的建立達到鼎盛,雙柱、三柱、四柱、五柱方形、亭狀等形制的牌坊,在中國封建社會大地上遍地開花,用料也由原先的木質變成了磚制、石制,甚至於漢白玉;牌坊上的裝飾雕刻也日臻精美,額坊上起樓築頂,柱體坊間雕龍畫鳳,甚至連斗拱、屋簷之上也無不鐫刻紋飾,可謂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12 / 2 頁下一頁
龍坑古牌坊 小鎮中的古樂章
有人說,建築是凝固的音樂,而樂章中最高亢的旋律就是雕刻。
一個多世紀過去了,雖然當年的演奏者已不知去向,如今,那些閃亮的音符卻依然在這座山裡的小鎮中飄渺迴響……
龍坑鎮位於遵義縣郊外,平凡而恬靜的小鎮掩映著的龍坑石牌坊,就是音符發出的地方。
細看龍坑牌坊,它完全是由白砂岩砌成的。抬頭仰望,完全可以想像當年的建造規模。根據牌坊上留下來的碑文可以瞭解到,這是清朝光緒二十一年為該地的總兵何行保立的功德牌坊。顯然,立牌坊純粹是為封建統治者歌功頌德。不過,牌坊上面的石刻藝術卻非常精彩。
牌坊為4柱3門5樓的結構,面南背北。讓人稱奇的是牌坊完全採用了仿木工技法的效果,並且仿得非常逼真,初看會認為是座木牌坊。其實不然,因為牌坊中包括了木建築常用的梁、坊、門、樓、脊等構件。更令人稱奇的是石頭雕花大量的模仿了木雕上常用的鏤空雕效果。
從雕刻的技法上看,其熟練的運用了高浮雕、淺浮雕、透雕、圓雕、陰刻等技法。從雕刻的內容上看,牌坊雕刻包含了植物、動物、山水、神獸、圖案、書法等等。充分展示了豐富、完整、和諧的藝術美。藝術來源於生活,如果您要對龍坑牌坊稱奇時,倒不如說它給你的感覺是妙趣橫生。
石柱上依靠的石鼓甚似隆隆有聲,仔細瞧瞧鼓中似乎也有戲。亭臺樓閣中演繹著千百年來耳熟能詳的人生大戲,呼之欲出。或裙帶凌風飄卷,或眉目傳神,或舞蹈戲獅。
樑上浮雕“祝壽圖”入木三分的刻畫了人生百態。官場現形、阿諛奉承被演繹得活靈活現。牌坊的雕刻中甚至還有武士頂盔貫甲、按箭引弓;或刻西遊記或刻西廂記,內容豐富多彩。主題的背景上香菸嫋嫋、花草搖曳、亭榭浮影、流雲拂瓦,真是剛柔皆備,細膩傳神,無人不為之稱奇。
當你在感受牌坊帶給你的清涼時,你也許會感到旋律是那麼的柔軟嬌嫩。要知道驚世的絕作更需要小心的呵護。
清鎮古牌坊
提到清鎮市,人們自然聯想到煙波浩淼,群峰滴翠的紅楓湖與百花湖。其實,清鎮市除擁有秀美的山水風光以外,還有許多具有特色的歷史文物景點,其境內現存的3座石牌坊,就是古代先民留下的珍貴文化遺產。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太祖朱元璋命穎川侯傅友德為徵南將軍,率兵30萬由湖南途經貴州,討伐雲南梁王。隨後,明軍在貴州南征沿線建立一系列軍事城堡,以防貴州土司反叛,造成貴州政局不穩,雲南孤懸。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在貴陽以西設威清衛(今清鎮市),並屯軍萬餘戶。數萬外省移民來到威清衛,同時也帶來了中原地區先進的農耕技術與文化。明崇禎三年(1630年),為制約水西安氏土司,朝廷又在清鎮境內設鎮西衛(今衛城)。清康熙二十六年,朝廷撤掉威清衛、鎮西衛時,取威清之“清”,鎮西之“鎮”,定名清鎮縣。
由於清鎮緊靠省城貴陽,又地處貴州與雲南的咽喉要道,交通發達,所以受中原儒學文化影響較深,古代教育蓬勃興起。自明至清,留下許多文化遺址。
黑泥哨石牌坊
該牌坊立在清鎮通往貴陽的黑泥哨古驛道上,立於道光十六年(1838年),系邑人熊天香得朝廷許為其母劉氏建造。
熊天香早年亡父,其母劉氏在丈夫死後未嫁,獨自承擔撫育兒子重任。熊天香事業有成後,為頌揚其母從一而終,得朝廷許可建牌坊以為紀念。牌坊坐北朝南,為三間四柱三樓白石牌坊,高5.75米,寬9.15米。坊柱鐫聯,南北兩面有云鼓形抱柱石支撐。正額天頂刻“巾幗流芳”、下額刻“瑤池冰雪”八個大字。整座牌坊雕刻精美,各種動物、植物吉祥圖案以浮雕為主。該牌坊造型古樸,具有皖、贛一帶清代中期民間牌坊風格。貴陽市境內現存的石牌坊已不多,該牌坊與一段儲存完好的明代古驛道同存,在我市實屬罕見,對研究我市明、清兩代交通道路和古建築具有相當價值。
可惜的是,該牌坊和古驛道沒有任何保護措施。這座珍貴的石牌坊左面已出現斷裂,隨時有下陷垮塌的危險。貴州建省近600年,貴陽又是當年古驛道的交通樞紐,但全市境內至今保留下來的明代古驛道己不多,清鎮有這麼一段完好的明代古驛道和清代古牌坊,我們不加以保護任其垮塌,實在令人遺撼。
大梨樹劉左氏節孝坊
大梨樹劉左氏節孝石牌坊位於紅楓湖鎮大梨樹村民組,緊靠貴黃公路。該牌坊建於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為四柱三門二樓白石牌坊,現存三柱二門。牌坊高4.8米,寬4.9米,由石座、石柱、石匾、石樑等組構而成。牌坊兩面刻有人物、動物、植物等吉祥圖案花紋,柱、匾兩面雕刻有文字。正額石匾上刻有“勁節流芳 劉左氏節孝坊”,背面刻“鐵石盟心 劉左氏節孝坊”。劉左氏年輕守寡,甘受悽苦,立志不嫁,把兒女撫養成人後,並扶助其成家立業。劉左氏死後,她的兒孫念其艱辛一世,出於孝心,特立此坊永志紀念。
小編在拍攝時,發現牌坊旁草地上有4塊牌坊構件,當地人告訴小編:1953年平壩農場五大隊修糧倉,拆掉劉左氏牌坊一柱一樓當基石,如今追回來4塊構件,尚有2塊還壓在糧倉下未索回。小編來到五大隊糧倉遍尋不見,當地人說被埋在糧倉中間基石下。
牌坊為清代文物,劉左氏節孝坊缺一柱一樓不完整,既然已發現該牌坊構件的下落,清鎮文管部門應該依法追回,使其“完璧歸趙”,恢復劉左氏節孝牌坊的完整。
張端望墓石牌坊
張端望墓位於清鎮市青龍街道辦事處,陵墓前立石牌坊,貴陽市境內僅此一座,所以顯得十分珍貴。
該牌坊建於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由雲南巡撫張日晸為祖父張端望所立。該牌坊為四柱三門式石坊,中間兩柱高4.9米,兩邊柱高4.13米。上額刻“三朝錫命”,背面刻皇帝詔令。左右兩側聳立著高4.9米的石造華表。
張端望祖居鳳陽,後隨兄定居清鎮,曾任翰林院編修。其子張德巽勵志讀書,精研博覽,曾主持過勻陽、黎陽、粵西、秀峰、潯江等書院。後任都勻訓導,定番(今惠水)學正。其孫張日晸於嘉慶十五年(1807年)應庚午科鄉試為第一名,1817年考中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曾任順天(北京)、湖南、河南鄉試正考官。後任四川按察使、河南布政使、雲南巡撫等職。張日晸一家三代擔任文官,且有很高的建樹,所以石牌坊上能刻“三朝錫命”4個大字,牌坊上還有皇帝詔令,這在貴陽還不多見。
清鎮市現存的三座石牌坊雕刻精美,有很高的文物價值,可惜保護得都不好。希望更多人的能關注、珍惜這些古牌坊及類似的不可再生的文物。
中國古橋趙州橋
我國自古以來就有豐富的橋文化,遍佈在神州大地的橋,編織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連線著祖國的大江南北。我國古代橋樑的建築藝術,有不少是世界橋樑史上的創舉,充分顯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非凡智慧。
趙州橋位於河北省趙縣境內,因趙縣古稱趙州而得名(又稱安濟橋),趙州橋建於隋開皇年間(公元595-605年)。據唐 ...
中國古橋廣濟橋
廣濟橋中國地域廣大,河流眾多,所以自古以來,橋就是連線各地人群交流的網路,成為我國曆史上最為重要的交通建築種類之一。中國是橋的故鄉,自古就有“橋的國度”之稱,發展於隋,興盛於宋。我國古代橋樑的建築藝術,有不少是世界橋樑史上的創舉,充分顯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非凡智慧。廣濟橋又稱湘子橋,位於廣東省潮安縣潮州 ...
徽州古牌坊
牌坊是封建社會最高的榮譽象徵,是用來標榜功德,宣揚封建禮數的。歙縣多牌坊,這與徽商的發展、興起和程朱理學的發源、影響有著淵遠流長的關係。以儒學思想為精神世界主要內容的古代徽州人,地少不足以耕的自然條件成為他們向外拓展生存空間的主要動力。
歙縣人少小離鄉背井,外出經商,足跡遍天涯。出門少則三年五載,多則 ...
徽州古牌坊民俗文化
牌坊是封建社會最高的榮譽象徵,是用來標榜功德,宣揚封建禮數的。歙縣多牌坊,這與徽商的發展、興起和程朱理學的發源、影響有著淵遠流長的關係。以儒學思想為精神世界主要內容的古代徽州人,地少不足以耕的自然條件成為他們向外拓展生存空間的主要動力。歙縣人少小離鄉背井,外出經商,足跡遍天涯。出門少則三年五載,多則數十載 ...
中國古歷的歷算過程是什麼?
中國古代曆法的基本元素——日,氣,朔 中國至遲從殷商時代起就採用干支紀日.從甲子到癸亥,六十干支日名輪流迴圈使用."氣"是中國古歷的陽曆成分.從冬至點開始到下一個冬至點為一年(迴歸年).一年分成二十四個"氣",稱為二十四節氣.按時間等分的叫平氣.按一年中太陽所走的路程等分的 ...
中國古樂器有哪些樂器
1、吹奏樂器包括:笙、蘆笙、笛子、管子、巴烏、嗩吶、簫、壎、葫蘆絲。
2、彈撥樂器包括:箜篌、阮、古琴、古箏、琵琶、柳琴、秦琴、月琴,揚琴。
3、拉奏樂器包括:艾捷克、馬頭琴、二胡、中胡、高胡、四胡、京胡、板胡、擂琴三絃。
4、打擊樂器包括:編鐘、雲鑼、磬、鼓、鑼、鈸、木魚。 ...
從白沙橋南到蒲廟汽車站有多少公里
1、乘坐公交車需1小時18分鐘,有24.5公里路程。
2、白沙橋南和蒲廟汽車站位於南寧這座城市。南寧,簡稱“邕”,別稱綠城、邕城,是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北部灣城市群核心城市,國務院批覆確定的中國北部灣經濟區中心城市、西南地區連接出海通道的綜合交通樞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