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從論語中提煉出的成語有那些

從論語中提煉出的成語有那些

  1、不恥下問:不以向學問比自己差的或職位比自己低的人請教為可恥。《論語·公治長》:"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2、不得其死:指人不得善終。《論語·先進》:"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3、家喻戶曉:形容人人皆知。《論語·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4、從心所欲:隨自己的心意,想怎麼樣就怎麼樣。《論語·為政》:"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5、犯上作亂:觸犯長上造反。《論語·學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

論語中孔子的語錄有哪些

  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2、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3、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4、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5、不患人之不己之,患不知人也。

  6、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

  7、心所欲,不逾矩。

  8、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論語中君子與小人有什麼區別

  1、君子之德如風,小人之德如草,草遇風必偃。(風吹兩邊倒);

  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這句話的意思是:君子無論和什麼人交往都能一視同仁,從不拉幫結派;小人卻總是喜歡和自己相近的人結成小圈子,一起排斥異己者。 君子之交淡如水。;

  3、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君子看重的在於義氣,而小人看重的卻在於利益。” 勢交者,勢傾則絕;以利交者,利窮則散;以色交者,色衰則疏。


關於道德的什麼

  1、子曰:苟志於仁矣,無惡也。   2、君子無終食之閒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3、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4、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5、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者,不必有仁。   6、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7、當仁,不讓於師 ...

一句有關學習的名言

  1、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2、蓋有不知而作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   3、聖則吾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   4、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5、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6、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7、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8、聖則吾不能,我學不厭而 ...

的經典句子哪些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而不習乎?”   3、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4、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提煉成語

  攻玉以石   攻:加工,製造;以:借用。加工璞玉需借用他山之石。比喻以他人之長,治自己之短。   《詩經·小雅·鶴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詩經》。   解釋:比喻能幫助自己改正缺點的人或意見。 ...

的為政以德里哪些成語

  1、從心所欲:隨自己的心意,想怎麼樣就怎麼樣。《論語·為政》:"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2、見義勇為:看到了爭議的事情就奮勇地去做。語本《論語·為政》:"見義不為,無勇也。"   3、周而不比:出自《為政》:“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4、三十而立:“三十 ...

關於學習的成語哪些

  《論語》中關於學習的成語如下:   1、三省吾身:原指每日從三個方面檢查自己,後指多次自覺地檢查自己;   2、因材施教:指標對學習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體情況進行不同的教育;   3、溫故知新:溫習舊的知識,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也指回憶過去,能更好地認識現在;   4、敏而好學:天資聰明而又好學;   5 ...

怎麼材料提煉中心論點

  申論從材料中提煉出中心論點的方法如下:   材料權威詞權威詞指材料中權威人物的觀點,例如領導人、專家、政策法規等;申論材料中的權威觀點,對文章寫作的觀點有導向作用,甚至可以直接從中提煉出寫作的分論點;材料首尾段申論材料大多是整合期刊、書籍原文而來,故而在每段材料的首尾段往往會出現整段核心句;在整篇材料的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