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復活節習俗盤點

復活節習俗盤點

  2014-3-27 14:13:00 中國食品科技網 1 2 下一頁 復活節習俗有哪些,先要知道復活節(主復活日)是一個西方的重要節日,在每年春分月圓之後第一個星期日。基督徒認為,復活節象徵著重生與希望,為紀念耶穌基督於公元30到33年之間被釘死在十字架之後第三天覆活的日子。 復活節習俗有哪些,先要知道復活節(主復活日)是一個西方的重要節日,在每年春分月圓之後第一個星期日。基督徒認為,復活節象徵著重生與希望,為紀念耶穌基督於公元30到33年之間被釘死在十字架之後第三天覆活的日子。

  各國的復活節習俗

  復活節彩蛋

  復活節彩蛋是為了給人們帶來快樂——確實如此!這些彩蛋精美漂亮且富有裝飾性,它們代表著人們的美好心願,並與你分享季節更替的喜悅。

  聖誕節一過,復活節巧克力蛋便在糖果店裡擺出來了。那些最小和花樣最簡單的很便宜,孩子們用自己的零花錢就可以買下來。這段時期上市的彩蛋有兩種。小的一種叫方旦糖,長一英寸多一點,外面是一層薄薄的巧克力,裡面是又甜又軟的麵糰,然後再用彩色的錫箔紙包裝成各種形狀。另外一種是空蛋,稍微大一點,一般比鴨蛋還大一點。裡面什麼也沒有,只是包著一個巧克力外殼。只需打碎外殼,吃巧克力片。 復活節臨近時,糖果店的櫥窗裡會擺滿比這些更精美的彩蛋。同時還有各種各樣的用來吸引孩子們的小禮物出售。上面裝飾有毛絨絨的羊毛做的小雞,小雞的嘴和腳都粘在卡片上。幸運的孩子可能從親友那兒得到好幾種這樣的禮物。

  過去,在多數西方國家裡,復活節一般要舉行盛大的宗教遊行。遊行者身穿長袍,手持十字架,赤足前進。他們打扮成基督教歷史人物,唱著頌歌歡慶耶穌復活。如今節日遊行已失去往日濃厚的宗教色彩。節日遊行洋溢著喜慶的氣氛,具有濃烈的民間特色和地方特色。在美國,遊行隊伍中即有身穿牛仔服踩高蹺的小丑,也有活潑可愛的卡通人物米老鼠(Mickey

  )。在英國,遊行多以介紹當地的歷史( history )和風土人情為主,遊行者化裝成為蘇格蘭風笛樂隊以及皇宮衛士,吸引了眾多的遊客( tourist

  )。復活節的到來還使人們紛紛換上新衣。過去基督教教徒會在節前去教堂行洗禮,然後穿上自己的新袍,慶祝基督的新生。穿戴一新的習俗保留至今,因為人們認為節日裡不穿新衣是要倒運的。復活節期間,人們還喜歡徹底打掃自己的住處,表示新生活從此開始。

  節日期間,人們按照傳統習俗把雞蛋煮熟後塗上紅色,代表天鵝泣血,也表示生命女神降生後的快樂;大人孩子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處,用彩蛋作遊戲;他們把彩蛋放在地上或土坡上滾,最後破裂者即為獲勝,勝利者可以得到所有遊戲者的彩蛋。該活動非常普通,即使是白宮,也要在復活節中組織這種遊戲,不過這裡是將彩蛋放在草坪上滾;人們相信,彩蛋在地上來回滾動可以使惡魔不斷驚顫、倍受煎熬。這種風俗歷史悠久,雞蛋是復活節的象徵,因為它預示著新生命的降臨,相信新的生命一定會從中衝脫出世。

  復活節兔子

  復活節的另一象徵是小兔子,原因是它具有極強的繁殖能力,人們視它為新生命的創造者。節日中,成年人會形象生動地告訴孩子們復活節彩蛋會孵化成小兔子。許多家庭還會在花園草坪裡放些彩蛋,讓孩子們玩找彩蛋的遊戲。復活節小兔和彩蛋也成為節日期間搶手的商品。商場出售各式各樣的小兔和彩蛋狀商品,還在小小的食品店和糖果店擺滿了用巧克力製成的小兔和彩蛋,這些“食品小兔”神態可愛,彩蛋形狀不一,吃起來味道香甜,送給朋友也很適宜。

  復活節中美國人的食品也很有特點,多以羊肉和火腿為主。據 傳說,有一次上帝為

  考驗亞伯拉罕的忠誠之心,命令他把獨生子以撒殺掉作祭品,亞伯拉罕萬分痛苦,最後,他還是決定按上帝的旨意去做。就在他舉刀砍向兒子的一瞬,上帝派天使阻止了他。亞伯拉罕便將一隻公羊為祭獻給了上帝。以後,用羊作祭品祭祀上帝就成了該節的習俗。吃火腿的習慣,據說是英國移民帶入的。當初,英國人用吃火腿表示對猶太人禁忌肉食品內含血的蔑視;今天,已發展成復活節的傳統食物。不過,現在人們在復活節期間經常吃復活節罐頭。

  復活節是基督教紀念耶穌復活的節日。傳說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死後第三天覆活昇天。每年在教堂慶祝的復活節指的是春分月圓後的第一個星期日,如果月圓那天剛好是星期天,復活節則推遲一星期。因而復活節可能在3月22日至4月25日之間的任何一天。

  典型的復活節禮物跟春天和再生有關係:雞蛋、小雞、小兔子、鮮花,特別是百合花是這一季節的象徵。復活節前夕,孩子們為朋友和家人給雞蛋著色打扮一番。這些蛋有的煮得很老,有的只是空空的蛋殼。復活節那天早上,孩子們會發現床前的復活節籃子裡裝滿了巧克力彩蛋、復活節小兔子、有絨毛的小雞及娃娃玩具等。據說復活節兔子會將彩蛋藏在室內或是草地裡讓孩子們去尋找。一年一度的美國白宮滾彩蛋活動經常被電視臺實況轉播。

  1 2 下一頁 相關搜尋:復活節 習俗 節日

復活節習俗

  復活節,是西方兩個最重要的節日之一(另一個是聖誕節)。每年在教堂慶祝的復活節一般定為每年過春分月圓後第一個星期日(3月21日至4月25日之間),如果月圓那天剛好是星期天,復活節則推遲一星期。因而復活節可能在從3月22日到4月25日之間的任何一天。照此法推算,2012年的復活節是4月24日星期天。

  復活節慶祝活動從四旬齋開始。四旬齋從聖灰星期三到復活節剛好四十天,是自我反省、悔過的日子。

  在復活節當天,西方國家人們所贈禮品主要是雞蛋。教堂、學校或大戶人家在這天一清早就把煮熟的雞蛋藏在樹穴、草叢或山石後面,邀請前來聚會的孩子們四處尋找,成為一天的主要活動。一年一度的美國白宮滾彩蛋活動經常被電視臺實況轉播。人們還把雞蛋染成五顏六色的,以增加喜慶氣氛。後來又發展到把巧克力、糖果等做成雞蛋模樣,包上各色彩紙,互相贈送。因為雞蛋在西方象徵著死後又要復甦的生命。

  復活節中最具代表性的吉祥物就是彩蛋和兔子了,這裡面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舊時復活節前40天禁食雞蛋。有一年復活節來臨時,一位母親為了給孩子們一個驚喜,便將煮好的雞蛋著上顏色藏在門外的草叢裡,並告訴孩子們那片草叢中有復活節的驚喜。孩子們興高采烈地仔細尋找,突然從草叢裡躥出一隻兔子,而彩蛋也隨即暴露出來。於是孩子們到處叫喊:“復活節的驚喜是兔子給我們帶來了彩蛋(EasterEgg)”。

  復活節也是向你所關懷的人送鮮花、盆景、胸花等的節日。許多去做禮拜的人這天也向教堂獻上花束。成人們則往往互贈賀卡或小件禮品。禮物大多與再生有關係:如巧克力彩蛋、復活節小兔子、帶絨毛的小雞等。

  最傳統的復活節饋贈風俗是,人們在復活節時給孩子們送去活的小雞、小鴨、小兔子等,但有的孩子太小往往不能細心地餵養這些小動物,所以變通的做法是,送孩子這些小動物的布絨玩具或其它替代品。

春分各地習俗盤點

  遼闊的大地上,岸柳青青,鶯飛草長,小麥拔節,油菜花香,桃紅李白迎春黃。今天春分了,春分這天有什麼習俗呢? 在每年的春分那一天,世界各地都會有數以千萬計的人在做"豎蛋"試驗。這一被稱之為“中國習俗”的玩藝兒,何以成為"世界遊戲",目前尚難考證。不過其玩法確簡單易行且富有趣味:選擇一個光滑勻稱、剛生下四五天的新鮮雞蛋,輕手輕腳地在桌子上把它豎起來。雖然失敗者頗多,但成功者也不少。春分成了豎蛋遊戲的最佳時光,故有“春分到,蛋兒俏”的說法。豎立起來的蛋兒好不風光。 吃春菜 嶺南風俗: 昔日四邑(現在加上鶴山為五邑)的開平蒼城鎮的謝姓,有個不成節的習俗,叫做"春分吃春菜"。"春菜"是一種野莧菜,鄉人稱之為"春碧蒿"。逢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採摘春菜。在田野中搜尋時,多見是嫩綠的,細細棵,約有巴掌那樣長短。採回的春菜一般家裡與魚片"滾湯",名曰"春湯"。有順口溜道:"春湯灌髒,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春,人們祈求的還是家宅安寧,身壯力健。 春分隨之即到,其時便出現挨家送春牛圖的。其圖是把二開紅紙或黃紙印上全年農曆節氣,還要印上農夫耕田圖樣,名曰"春牛圖"。送圖者都是些民間善言唱者,主要說些春耕和吉祥不違農時的話,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見啥說啥,說得主人樂而給錢為止。言詞雖隨口而出,卻句句有韻動聽。俗稱"說春",說春人便叫"春官"。 粘雀子嘴 春分這一天農民都按習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湯元,而且還要把不用包心的湯元十多個或二三十個煮好,用細竹叉扦著置於室外田邊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來破壞莊稼。春分期間還是孩子們放風箏的好時候。尤其是春分當天。甚至大人們也參與。風箏類別有王字風箏,鰱魚風箏,眯蛾風箏,雷公蟲風箏,月兒光風箏,其大者有兩米高,小的也有二、三尺。市場上有賣風箏的,多比較小,適宜於小孩子們玩耍,而大多數還是自己糊的,較大,放時還要相互競爭看哪個的放得高。 二月春分,開始掃墓祭祖,也叫春祭。掃墓前先要在祠堂舉行隆重的祭祖儀式,殺豬、宰羊,請鼓手吹奏,由禮生念祭文,帶引行三獻禮。春分掃墓開始時,首先掃祭開基祖和遠祖墳墓,全族和全村都要出動,規模很大,隊伍往往達幾百甚至上千人。開基祖和遠祖墓掃完之後,然後分房掃祭各房祖先墳墓,最後各家掃祭家庭私墓。大部分客家地區春季祭祖掃墓,都從春分或更早一些時候開始,最遲清明要掃完。各地有一種說法,謂清明後墓門就關閉,祖先英靈就受用不到了。 春分前後的民俗節日有二月十五日開漳聖王誕辰:開漳聖王又稱"陳聖王",為唐代武進士陳元光,對漳洲有功,死後成為漳洲守護神。二月十九日觀世音菩薩誕辰,每逢誕辰,信徒多茹素齊,前往各觀音寺廟祭拜。二月二十五日三山國王祭日:三山國王是指廣東省潮州府揭陽縣的獨山、明山、巾山三座山的山神,早年由潮州客家移民春為守護神,因此信徒以客籍人士為主。 在周代,春分有祭日儀式。《禮記》:“祭日於壇。”孔穎達疏:“謂春分也”。此俗歷代相傳。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國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 日壇坐落在北京朝陽門外東南日壇路東,又叫朝日壇,它是明、清兩代皇帝在春分這一天祭祀大明神(太陽)的地方。朝日定在春分的卯刻,每逢甲、丙、戊、庚、壬年份,皇帝親自祭祀,其餘的年歲由官員代祭。 古代帝王的祭日場所大多設在京郊。北京在元朝時就建有日壇,現在北京的這座日壇建於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它被正方形的外牆圍護,每次祭祀之前皇帝要來到北壇門內的具服殿休息,然後更衣到朝日壇行祭禮。朝日壇在整個建築的南部,坐東朝西,這是因為太陽從東方升起,人要站在西方向東方行禮的緣故。壇為圓形,壇臺1層,直徑33.3米,周圍砌有矮形圍牆,東南北各有欞星門1座。西邊為正門,有3座欞星門,以示區別。牆內正中用白石砌成一座方臺,叫做拜神壇,高1.89米,周圍64米。明朝建成時,壇面用紅色琉璃磚砌成,以象徵大明神太陽,這本是一種非常富有浪漫色彩的佈置,但到清代卻改用方磚鋪墁,使日壇遜色不少。 祭日雖然比不上祭天與祭地典禮,但儀式也頗為隆重。明代皇帝祭日時,用奠玉帛,禮三獻,樂七奏,舞八佾,行三跪九拜大禮。清代皇帝祭日禮儀有:迎神、奠玉帛、初獻、亞鮮、終獻、答福胙、車饌、送神、送燎等九項議程,也很隆重。如今的日壇已經告別了祭日敬神的時代,成為了人們休閒娛樂的公園。


二月二龍抬頭的習俗盤點

  民諺曰:“二月二,龍抬頭。”關於二月二龍抬頭的來歷,我在去年的博文中寫過,今暫且省去。 一、剃龍頭 演變到民俗上,就認為在二月二這天剃頭,會像龍一樣從冬眠中醒來,開始活動。所以人們對“二月二,剃龍頭”很重視,誰都想圖個好兆頭。古時候有正月裡不剃頭的習俗,沿襲到今,就是不管頭髮多長,都要一直等到二月二才 ...

元宵節習俗盤點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所以全國各地都過,大部分地區的習俗是差不多的,但各地也還是有自己的特點。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 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後稱“元宵” ,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 。元宵即"湯圓" ...

閩南人過年的祭拜習俗盤點

  過去,閩南一帶鄉村過年習俗與城市完全不同,不僅習俗多,食物多,而且年味也足。傳統習俗裡,“年”是從臘月十六開始,到新年的正月十五才屆尾聲,長達一個月之久。這期間迎來送往,繁忙、喜慶、回顧、憧憬交織一起,構成了閩南農村濃郁的“年味”。雖然,如今的農村已經逐漸城市化,老的習俗保留下來的越來越少,但是其濃厚的年 ...

臺灣春節習俗盤點

  春節,是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最為隆重的民間傳統佳節。在與福建省一水之隔的臺灣,其歷史文化、風士人情、生活習俗、親緣血統等等均與祖國大陸,尤其是福建閩南地區一脈相承,因而島內民眾的春節習俗自然與祖國大陸民間大同小異。 由於寶島居民的祖先(多為閩南和客家人)去臺開發,距今年代久遠且屢經滄桑,那裡的春節習俗 ...

山東各地春節習俗盤點

  大年三十   年三十是舊年的最後一天,所謂“年窮歲盡”,也是新年的前夕,是除舊迎新的重要界點。大年夜燈火通明,全家人圍爐夜話,通宵不眠,名為“守歲”。晉朝已有守歲之俗,周處《風土記》說蜀人“至除夕達旦不眠,謂之守歲”。顧名思義是守候新歲。   德州:在各個角落裡放燈碗、彩燈、玻璃燈等,意味著驅逐黑暗迎來光 ...

2021年農曆臘月二十有什麼習俗,臘月習俗盤點

  臘月即農曆十二月,是農曆最後一個月。2021年臘月二十有什麼習俗嗎?帶著臘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報功也。臘月,即農曆十二月,古時是祭祀之月。快來萬年曆,一起了解更多2021年農曆十二月的內容吧。2021年臘月二十有什麼習俗嗎?   農曆:二0二二年臘月二十;公曆:2022年01月22日,星期六    ...

秋分習俗活動有哪些 秋分當天全國各地習俗盤點

  秋分習俗活動有哪些 秋分當天全國各地習俗盤點   秋分習俗活動有哪些:秋祭月   秋分曾是傳統的“祭月節”。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說。現在的中秋節則是由傳統的“祭月節”而來。據考證,最初“祭月節”是定在“秋分”這天,不過由於這天在農曆八月裡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圓月。而祭月無月則是大煞風景的。所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