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道德經》,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共5162字 (通行本)。
2、《道德經》文字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為萬經之王。
3、《道德經》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釋出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心經的全文意思具體為能夠自由自在地觀察自身佛性之奧秘的覺者,在運用大智慧深入研究生命是如何到達光輝彼岸的過程時,真實地看到,構成宇宙萬事萬物的五種因素(色、受、想、行、識)原本具有可變的空態性質,沒有不可變的實體,一切痛苦災難,都能被這一空態度脫而化解掉。從宏觀角度看,色和空沒有區別;從微觀角度看,空與色也相同。
《周易》即《易經》《三易》之一,是傳統經典之一。相傳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內容包括《經》和《傳》兩個部分 。《經》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說明(卦辭、爻辭),作為占卜之用。《周易》沒有提出陰陽與太極等概念,講陰陽與太極的是被道家與陰陽家所影響的《易傳》。《傳》包含解釋卦辭和爻辭的七種文辭共十篇,統稱《十翼》,相傳為孔子所撰。
講易經的學者:
曾仕強,他的《大易管理》洞察易經的奧秘。他的講解有易經中的管理智慧、易經的奧秘、超世紀大易管理、大易管理、 周易在管理中的應用、易經的智慧;魯洪生,香港國際經濟管理學院《易經》學客座教授,他的講解是周易大智慧;張其成,在易學哲學、易學與儒釋道的關係研究方面,首創"易道主幹,三教合易"說,提出"易魂佛心、儒風道骨、醫藝並用、五經歸元"等觀點。主編出版《易學大辭典》《易經應用大百科》等多部易學專著。
心經,不是誰寫的,這是佛說的。我們一般說的佛,是指釋迦牟尼佛。在距今2500年前,出生於印度。證悟世間真諦,為眾生講法49年。後來佛陀弟子把佛陀所講的整理成冊。就是佛經。
經是佛陀說過的話的彙編,經是佛教教義的基本依據;律是佛教組織為教徒或信眾制定的紀律或行為規範;論是對經、律的解釋或闡述。其傳說部分 ...
心經舍利子是指“沙利子”尊者。《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大乘佛法教義之總綱,其內容簡潔概要,簡稱《心經》。全經只有54句,共260字,屬六百部般若之一卷。
舍利是梵語śarīra的音譯,是印度人死後身體的總稱。在佛教中,僧人死後所遺留的頭髮、骨骼、骨灰等,均稱為舍利,在火化後,所產生的結晶體,則稱為舍 ...
1、《周易》作者:姬昌。
2、《史記》記載“文王拘而演周易”,據說文王善演周易,現今的周易就有文王的整理之功,從中可以看出文王的一些政治理念。
相傳在上古時,伏羲氏創造先天易(先天八卦),神農氏創造連山易(連山八卦),軒轅氏創造歸藏易(歸藏八卦)。後來,據說經過文王的悉心鑽研,將其規範化、條理化, ...
1、毛澤東1917年寫的作文《心之力》曾被湖南一師楊昌濟老師打了105分。其實滿分為100分,楊昌濟之所以給毛澤東打105分,是因為格外欣賞此文,另加5分。當時這篇作文被廣為傳頌,那時就能看出毛澤東的雄才大略。
2、前不久,湖南一師毛澤東當年的同學後代在先輩的遺物中發現了這篇手抄的作文並傳出” 此篇文 ...
1、《大學》是一篇論述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禮記》第四十二篇,相傳為曾子所作,實為秦漢時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國古代討論教育理論的重要著作。
2、《大學》總體思想:
《大學》著重闡述了提高個人修養、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與治國平天下之間的重要關係。中心思想可以概括為“修己以安百姓”, ...
《道德經》,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 ...
1、道德經作者老子:男,漢族,姓李、名耳,字:聃,又字:伯陽,世稱“李耳”、“李聃”或“老聃”,是李姓、老姓的先祖。東周春秋時期陳國苦縣(今河南陳州)人,另一說為:山東曲阜人。生卒年月,失載。
2、老子是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與莊子並稱“老莊”。曾長期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