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久歷史的津菜文化發展史
悠久歷史的津菜文化發展史
天津位於華北平原海河五大支流匯流處,東臨渤海,北依燕山,海河在城中蜿蜒而過,天津菜得勢於地利,獨具特色。相比其它菜系,津菜文化的發展史顯得比較短,但是它的精彩卻不遜於任何一個菜系,不信的話就往下看吧。
天津菜起源於民間,得勢於地利,發展於兼取,憑藉於天津地區富饒的物產,特別是質優量大的河海兩鮮、飛禽野味和“喜嚐鮮、好美食”、“俗尚奢華”的民風食俗,在明末清初逐漸形成。
經過二百多年的兼收幷蓄,不斷豐富、完善,於光緒年間達到鼎盛階段。
民國初年,繼續維持繁榮局面,特別是津菜中的清真菜和素席菜,有了很大的發展。同時,各地風味開始湧入津門,逐步“津化”,使津菜形成多元的風格,由簡便、實惠、質樸的民間本色發展成為以鹹鮮為主、酸甜為輔、小辣微麻、複合烹調、風格獨特的地方菜系,成為北方大都市、大商埠之時尚。
早在清朝,天津就有食都之稱。津菜更是以“宮、商、館、門、家”著稱,即主要菜系由宮廷菜、商埠菜、公館菜、宅門菜和家庭菜構成。
宮廷菜就是當年各個王府裡流傳出的菜品,如今1928風情食街的菜裡的美宮山藥就是從宮廷菜眉公山藥演變而來;商埠菜則是早年間的飯莊菜;公館菜是名人家裡私廚的拿手菜,是各地特色菜餚和口味的結合,同時也促進了西餐的發展,水晶蝦餅就是保留下來的老公館菜;宅門菜顧名思義就是大宅門裡的菜品,是純正的民間的高檔菜,這些大宅門裡的主人大部分都是商賈,變著花樣的吃,給廚師提供了創新的平臺,不愛吃油膩的時候,就是素了,真素八寶菜就是一道了,用黃瓜和蘋果吊湯,夠有創意的吧!
部分大宅門很快就流行開來;最後再說說這家庭菜,家庭菜還要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以城內為限的家常菜,另一個是以當初稱為四郊五縣,這些地方的家鄉菜,更具有鄉土味兒。
津菜文化中魚蝦蟹吃的講究
津菜文化雖然不在八大菜系裡,但卻是一個獨立的菜系文化體系。天津美食數不勝數,受到地理位置的影響較大,天津人的食材以河海兩鮮為主,但魚蝦蟹應該在什麼季節吃最肥美,是非常有講究的。現在我們就來看看天津人是如何吃魚蝦蟹的。
天津人根據魚蝦蟹的生長及成熟時間不同,魚類中春天應該吃黃花魚,而天津的老太太清理黃花魚一絕,不用把魚腹切開,可以直接從魚嘴裡把腸子掏出來,這個絕活在外地都很有名氣。此外,夏天吃比目魚、秋天吃刀魚、冬天吃銀魚。蝦類中,立春時吃大白蝦,二月二是對蝦豐收的時候,立秋的時候吃青蝦;而螃蟹中,春天適合吃海蟹,七八月份是閘蟹最肥的時候,冬天更適合吃紫蟹。
地處九河下梢的天津衛,盛產魚、蝦,蟹、貝等水產品。僅魚類就有鯉,鯽、鰱、梭、目、鮐等百餘種,其中自陰曆三月底上市的黃花魚、五月的繪魚、進伏後的鰨目魚,到秋季的刀魚。入冬後的銀魚以及四季皆有的鯉魚、鯽魚等,都是天津人喜愛的“鮮味”。蝦類、貝類不下50多種,其中“天津對蝦”在國際市場上久負盛名。“西施乳”(雄性河豚魚的魚白)、“江瑤柱”(津門所產櫛孔扇貝)、“女兒蟶”(我國四大經濟貝類之一,蟶中珍品)被稱為“津門海味三奇”,蟹類中有被稱為“大黃”的海蟹、“七尖八團”的河蟹、青褐滿黃的紫蟹。
豐盛的鹹淡兩水資源,培養了天津人愛吃海鮮和河鮮的嗜好,同時也造就了津菜廚師烹調兩鮮的精湛技藝。僅以做“魚”為例。頭、尾用來汆湯,魚肚皮作成“燴滑魚”,魚籽可做“燴萬魚”,魚鱗製成“魚鱗凍”,僅魚白就可用燒、燥、馗等技法制作出多種富營養、美味的佳餚。
從瓜子魚、麥穗魚到刀魚、鮐魚、鰨目魚不論大與小。津菜廚師都能根據主科的特點,運用燒、熬。燴、溜、尷、汆等不同的技法烹製出得體,美味的魚類菜餚。再比如蝦,蝦線做的蝦醬質優味美,白米蝦煎、攤,炸、炒口味各異。大蝦的做法就更多了,有煎烹大蝦、兩吃大蝦、三吃大蝦等,整個或分段烹製;有改變大蝦形狀製成的盤龍大蝦、荷包牡丹大蝦、翠帶鳳尾蝦、琵琶大蝦等;有改刀成球、片烹製出的番茄蝦球、硃砂蝦球,炒蝦片、炸板蝦、菊花大蝦等形狀各異,口味更佳。
大蝦制鹹茸,可制鹹太極蝦餅、金錢蝦餅,氽蝦腐、吉利蝦球、炒蝦線等,品種十分豐富。“蟹”的烹製方法也是舉不勝舉,溜油蓋、酸沙紫蟹、蒸蟹鬥、銀魚紫蟹火鍋更是老天津衛食客的得意美食。難怪人們說:“吃魚吃蝦,天津為家”以此形容天津人吃得講究、做得絕妙。
津菜的烹調特色是“河海兩鮮”。津菜中的名菜佳餚如扒通天魚翅、雞茸燕菜、煎烹大蝦、炒青蝦仁、酸沙紫蟹、高麗銀魚,罾蹦鯉魚等,又無一不與、“海鮮”和“河鮮”相連,故而津菜廚師對烹製“河海兩鮮”菜餚的功底自然深厚。
在烹製水產品的過程中,津菜廚師一是特別注重“質地”,既有主料本身原有的質地(指鮮嫩程度),又有透過口感反映出菜餚的酥、脆、軟、嫩、爛的性質。二是特別注重火候,即烹製菜餚時間的長短。不同的原料、不同的技法,掌握的火候亦不同。例如“爆菜”需急火熱油、迅速顛炒、體現出脆嫩的性質。
如白嘣魚丁烹製時間長了,就會出現主料脫水、魚肉僵硬的現象,影響菜餚質量,而熬魚則需慢火燥熟,大火收汁,讓調味品充分浸入主料達到口味醇厚、質地軟嫩之效果。反之,火急,烯得時間短就會造鹹魚肉外柴裡生,既影響質感,又影響菜餚的色、香、味。三是特別注重投放調味品的順序。例如放鹽的先後會產生不同的結果。先放鹽,鹹菜的質地變硬,後放鹽就起到增鮮提味的作用。
不同的技法放醋的先後,也會使菜餚產生不同的效果,“烹”類菜先放醋既能保持主料的鮮嫩程度,又能借助“熱力”使醋揮發出的香氣吸收到主料中,且吃不到酸味。醋在這裡起到了去腥、增鮮、保持營養成分不被破壞的作用;侉燉、醋椒類的作法必須後放醋,以保證湯的酸、辣、鮮口味。四是配菜的合理性。既要體現出菜品色澤美觀,搭配和諧,又要體觀出葷素互補,營養豐富。
津菜文化中的八大碗分別是什麼?
“八大碗”是天津傳統的宴席規格,具有濃郁的的鄉土特色。宴會上,每桌坐八個人,上八道菜,菜都用大海碗裝著。在天津,“八大碗”家喻戶曉,食客皆知,也是老天津衛的人喜壽喪事宴請賓朋必備的酒席。“八大碗”是津菜文化獨有的一部分,想知道它的詳細內容就往下看吧。
在天津,八大碗酒席往往用於宴客之際,上八道大菜,都用清一色的大海碗,看起來爽快,吃起來過癮,故稱其為“八大碗”。八大碗前的涼碟酒餚,是六個或十二個幹、鮮冷葷。八大碗席面,可有冷盤,也可不帶。故天津人過去有句歇後語叫:“不要涼碟—直跑”。
八大碗用料廣泛、技法全面,有素有葷,多采用炒、溜、燉、煮、燴、炸、燒、靠、篤、氽等技法操作,大汁大芡,大碗盛放。
如果是壽席,酒席處還特地在席面上,用豌豆麵製成壽桃,點上紅色素,以烘托喜慶氣氛。以前,天律還盛行過一陣子席條子。這種席條子是從酒席處買來,既可憑條子隨時取食,也可將條子當禮物送人。席條子還會註明宴席的規格,例如上席細八大碗、或者是較賤的粗八大碗,或是中八大碗。
八大碗可拆開單吃,也可按自己口味組合成席。“八大碗”分為粗、細、高三個檔次。且有素八大碗和“回回”八大碗之分。天津的素八大碗,以“石頭門坎”素菜館所制最為著名。
粗八大碗是由:炒蝦仁、溜魚片、燴丸子、燴滑魚、氽白肉絲、篤麵筋、燒肉、煎丸子、松肉等選編組合的;細八大碗是由:炒青蝦仁、燴兩雞絲、燒三絲、全燉、蟹黃蛋羹、海參丸子、元寶肉、清湯雞、拆燴雞、家熬魚、溜二蘑等選編而成的;高八大碗則是由:魚翅四絲、一品官燕、全家福魚翅蓋帽、桂花魚骨、蝦仁蛋羹、溜油蓋、燒乾貝、乾貝四絲、壽字肉、喜字肉等組合成的。
“素八大碗”多用於治喪或酬謝尼僧道士,不夾雜葷腥料物,一般是篤麵筋、炸元宵、素雜燴(腐皮、麵筋、木耳、豆芽菜等)、炸烙子、燴素帽、燴鮮蘑、炸素鵝脖(用腐皮卷粉皮等製成)、素燒茄子、素肉、炸素丸子等。
“回回八大碗”多以素食為主,此外牛肉、羊肉、雞、鴨、魚、蝦都入八大碗之列。
津菜文化中冬令四珍指的是什麼?
八大碗、四大扒和冬令四珍是津菜文化中主要的三部分,人們對八大碗、四大扒比較熟悉,但可能對冬令四診比較陌生,甚至一些天津本地的年輕人都不知道。冬令四珍雖是津菜的典型菜餚,但它們不是飯店菜餚,而是天津最家常的冬日美味。
冬令四珍是指鐵雀、銀魚、紫蟹、韭黃。鐵雀是麻雀的一種,冬季捕食後用油烹,是下酒佳餚。銀 ...
津菜文化獨特的技法是什麼?
一個好的料理,不僅需要有新鮮合適的食材,更需要有精湛熟練的烹飪技術,這樣做出來的菜品才能色香味俱全,給人視覺到味覺上的享受。天津生產河海兩鮮,所以津菜廚師對烹製“河海兩鮮”菜餚的功底自然深厚,而在其它菜餚上也是毫不遜色,現在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津菜文化獨特的技法。
“篤”是津菜獨特技法。其主料本身多為無味 ...
津菜文化中的四大扒分別是什麼?
俗語“衛嘴子”說的是天津人能吃會道,天津人愛吃、講吃、會吃。天津衛是我國南北往的樞紐,天南地北的美食佳餚聚攏於此。津菜文化中,與“八大碗”配套的另一著名系列,就是“四大扒”,“四大扒”是統而言之的泛稱,實際上可做成八扒、十六扒……現在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四大扒”是什麼吧!
“四大扒”不是可單獨成席的菜餚 ...
具有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塔吉克族
在中國有很多個民族,除了人數眾多的民族外,還有一些人數較少的少數民族。而中國的傳承文化眾多的也是民族眾多的原因之一。那麼,你可知在我國為數不多的少數民族中的塔吉克族是怎樣的嗎?隨小編去塔吉克族文化看看吧!
塔吉克族是中國的少數民族,屬於歐羅巴人種印度帕米爾型別。“塔吉克”是民族自稱,意為“王冠”。
...
滇菜飲食文化的悠久歷史
雲南民族眾多,歷史悠久,地處高原的獨特氣候造就了食材的獨特性,使雲南具有了獨特的飲食文化特色。那麼,我們今天要介紹的是具有歷史悠久的——滇菜文化。接下來,隨著小編的腳步一起來了解一下滇菜的飲食文化吧!
獨特,神秘,多元的民族文化,壯麗的自然景觀,大自然賦予了雲南永恆的魅力。滇菜也稱“雲南菜”,由三個地 ...
古代元旦和春節的區別 元旦的悠久歷史和文化
春節和元旦都是中國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對中國人而言都有著不一樣的意義,也有著很多代代傳承的習俗,因此是值得我們去傳承和弘揚的傳統文化,必須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一直傳承下去,讓世界都能看到燦爛的中華文化。
元旦的來源
元旦的時間其實在每個朝代和時期都是會有一定的變化的。在夏朝時期的夏曆以春季一月為正 ...
臨汾悠久歷史和文化
臨汾,該市歷史悠久,是華夏民族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和黃河文明的搖籃,有“華夏第一都”之稱;該市是華北地區重要的糧棉生產基地,盛產小麥、棉花等,素有“棉麥之鄉”和“膏腴之地”美譽;該市已形成多元產業體系,是山西省新型能源和工業基地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該市自然資源豐富,是中國三大優質主焦煤基地之一;該市非物質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