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悠久的柯爾克孜族歷史文化

悠久的柯爾克孜族歷史文化

  柯爾克孜族是我國的一個少數名族,關於柯爾克孜族,在我國漢文史籍很早就有關於其先民活動的記載,可以說它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少數民族。柯爾克孜族是一個民風淳樸高山居民民族,大家瞭解這個民族嗎?接下來就跟隨小編一起來看看柯爾克孜族文化的民族歷史吧。

  柯爾克孜族的先民,史稱“鬲昆”、“堅昆”、“契骨”、“紇骨”、“黠戛斯”、“轄戛斯”、“吉利吉思”、“乞兒吉思”、“布魯特”、“紇裡迄斯”、“紇迄斯”、“黠戛司”等。2000多年前,柯爾克孜族的先民就居住在葉尼塞河上游流域,後來逐漸向西南遷至天山地區,並與當地的突厥、蒙古部落相融合。

  漢初,曾役屬於匈奴,漢征服匈奴後,大部分擺脫了匈奴統治。一部分隨匈奴西遷至今新疆天山和中亞一帶。隋唐時受突厥統治。黠戛斯滅了回鶻,建立黠戛斯汗國,與唐關係甚密。時黠戛斯擁眾數十萬,勝兵八萬,多次助唐徵突厥和李克用之亂。

  13世紀接受元朝統治,在葉尼塞河上游曾設萬戶府。為改變當地面貌。元從內地和西域把大量工匠和農民遷至謙州(今烏魯克木河南鄂依瑪克處之古城),進行陶冶、冶煉、織造、製造舟楫和漁具等手工業生產;鼓勵軍屯、民屯,備給耕牛、農具、衣服,發展農業生產,並建庫廩,設糧倉,開鹽礦,闢驛道,加強了各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促進吉利吉思地區農業、手工業生產的發展。同時,也有部分吉利吉思人被遷至今東北松花江流域和北京、山東等地,後融合於當地民族。

  元亡以後,中央王朝的力量到不了西北塞外,柯爾克孜族的處境開始惡化。被迫遷至帕米爾高原和天山荒僻的深山裡。後來,一部分柯爾克孜族人民為擺脫準噶爾貴族的統治,又遷至中亞塔什干、費爾干納及其附近;一部分遷到帕米爾高原、興都庫什山和喀喇崑崙山一帶及其附近地區。原本完整的柯爾克孜族被分開來,人口也急劇下降。

歷史悠久的柯爾克孜族婚俗文化

  結婚是一個人一輩子的大事,所以在我國古代傳統禮儀中對婚嫁禮儀十分重視。我國由於地方風俗的不同,所以各地存在許多不同的婚俗。那麼在少數民族柯爾克孜族中有著什麼樣的婚俗呢?下面就讓我們走進柯爾克孜族文化看看他們的婚嫁習俗吧。

  柯爾克孜族一般實行族外婚和一夫一妻制,直系親屬五至七代內禁止通婚。解放前柯爾克孜族盛行封建買賣婚姻,從訂婚到結婚,男方要送給女方一定數量的牲畜作為聘禮。寡婦不能自由改嫁,哥哥死後,弟弟可以娶嫂子,也可以由婆家作主嫁給他人,但要索回聘禮。柯爾克孜人很重視婚禮,儀式隆重也比較繁瑣。

  柯爾克孜族的婚禮十分隆重,分訂婚和結婚兩個步驟。在訂婚時,男方用一匹馬馱著禮物前往女家,馬頭上要扎一塊潔白的棉花,以示訂婚。女方父母要拿出最好的食品招待。有的地區馬頭上的棉花由女方來扎,或向男方客人身上撒些而粉,表示同意親事,預祝順利。

  結婚一般要舉行三天,日期多選擇在月底,儀式主要在女家進行。第一天,新郎在父母、親友陪同下,帶著禮品前往新娘家。禮品包括剛宰殺的兩隻羊,一隻作整羊煮熟;一隻把五臟掏出,不剝皮烤熟,還要帶上數十頭小牲畜。臨近新娘家時,舉行“叼羊”遊戲,並藉此機會將那預先宰好的羊扔到新娘家門前。

  隨後才被新娘家的女眷們熱情迎入。婚禮儀式開始前,女方的親友群起將新郎新娘雙雙綁在門口,這時,新郎的父兄要向這些親友贈送禮物,請求“釋放”。婚禮正式開始,由男方的一位長者用木棒將氈房天窗挑開,從天窗向外撒糖果、點心等,客人紛紛爭搶,以分享幸福。

  接著,新娘的母親要唱“送嫁歌”,還要舉行“賽得河”,即讓新婚夫婦背對背坐下,每人頭上蒙一口袋。眾人用一隻羊蹄輪流在他們頭上輕打一下,然後拉起來共同跳舞。之後,由阿訇主持典禮,念“尼卡罕”(結婚證詞),給雙方分吃蘸鹽水的饢,象徵夫妻白頭偕頭,永不分離。

  第二天,雙方家長要舉辦傳統的賽馬、叼羊、摔跤等活動,以示祝賀。晚上,新娘來到嫂子家與新郎見面,這時的氈房外擠滿了賓客,人們奏起傳統的民間樂器“庫姆孜”,跳起會面舞,唱起一曲曲喜慶的歌,直到深夜,當討得禮物,放新郎進入洞房後,才盡興離去。

  第三天,新娘帶著豐厚的嫁妝,隨新郎回婆家,沿路每過一個牧村,都要受到熱情款待和祝福。回到新郎家的數日內,一對新人還會不斷得到親友的邀請,參加各種娛樂活動,使他們處在長時間的新婚蜜月之中。

柯爾克孜族服飾文化

  柯爾克孜族的服裝,婦女多喜紅色,穿短裝,也有穿連衣裙的。襯衫寬大直領。布料衣服縫製簡單,高階衣服縫製講究,袖口和對襟處釘銀扣。裙子用寬頻,或用綢料迭成多褶,製成圓筒狀,上端束於腰間,下端鑲制皮毛。內衣翻領套坎肩,坎肩領口甚大,內衣顯露。在短裝外面套大衣,多為黑色,翻領敞胸,冬季內加棉絮。

  婦女戴圓形金絲絨紅色花帽,叫“塔克西”,上面蒙上頭巾。另一種帽子叫“艾力其克”,鑲有裝飾品和刺繡。戴這種帽子時,裡面要戴繡花軟帽。冬季戴“卡爾帕克”,毛氈製成,頂加帽穗,帽面用呢料或布料,帽兩側開口,頂部一般是白色。後兩種帽子比較古老,多數人不戴了。婦女的頭飾很複雜,用“繡花布條”綁紮髮辮,髮辮末梢系圓型銀質小錢數個,再用珠鏈將兩條髮辮連結在一起,臉上喜塗脂粉,手戴玉鐲、戒指。

  柯爾克孜族的男裝亦多刺繡,短裝,上衣多長及臂部。直領,領口繡花,袖口緊束,否則便帶刺繡,上衣對襟,對襟處釘銀製紐扣,內衣多白色,常刺繡,外套“坎肩”,也叫“架架”,與婦女所穿式樣相似,但顏色不同。男裝多黑、灰、藍三色。外出都穿大衣,一大衣無領,袖口多用黑布沾邊,稱“托克切克滿”;亦有穿皮衣的,稱“衣切克”。

  男子不留須,不蓄髮。如為獨生子,可在十歲內蓄髮,但不能蓄其全部,只在頭部的前、後、左、右留上四撮圓形或半圓形的頭髮作記號,長至十歲,這種記號便要剃掉。

  男子的帽子多用紅布製成(其它顏色的也有),在帽子的頂上有絲絨作成的穗子。穗子上綴有珠子等裝飾品,冬季帶皮帽。


別具特色的獵鷹文化

  老鷹是一種十分兇猛的鳥類,野生的鷹頑化難訓,以捕食小獸和其他鳥類為食。在鳥類的世界中,鷹是站在和食物鏈頂端的猛禽,然而就是這樣兇猛的鳥,還是被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馴化了。你知道是誰能獵鷹訓鷹嗎?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柯爾克孜族文化中的獵鷹文化吧。   獵鷹起源於東方,至今已有4000年的歷史。馴鷹的習俗是口 ...

多姿多彩的編織文化

  柯爾克孜族的別稱為吉爾吉斯族,主要分佈在吉爾吉斯斯坦、中國、俄羅斯。在中國聚集在新疆一代地區。主要從事有牧業和漁獵,還有少量的農業。在宋代柯爾克孜族稱之為黠戛司。那麼,下面跟小編一起走進柯爾克孜族文化看看多姿多彩的柯爾克孜族編織文化吧。   柯爾克孜族具有悠久的手工藝術傳統,他們的工藝美術主要表現在幃幔、 ...

多姿多彩的樂器文化

  柯爾克孜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能歌善舞的他們創造出了豐富多彩的音樂文化,在柯爾克孜族的歷史上他們也創造出非常多的民族樂器,這些樂器各有各的特點,不管是材料還是其造型都非常的有特色。   那麼,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柯爾克孜族文化吧!   柯爾克孜族的傳統樂器亦很豐富有考姆茲(三絃琴)、奧孜考姆茲(吹奏樂器) ...

歷史悠久葬俗文化

  在中國不管是婚俗還是葬俗都是非常注重的環節。葬俗是儀表對逝去的親人的哀悼之情,在這裡面有很多的講究,而且每個地方的習俗都是不一樣的。柯爾克孜族很重視喪禮。想知道他們是怎麼給逝去的親人準備後事的嗎?那麼就跟小編一起了解柯爾克孜族文化吧。   在信仰伊斯蘭教的家庭裡,人死後把“埋體”(遺體)洗淨,用白布把全身 ...

歷史悠久族民歌文化

  柯爾克孜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他們的民歌種類非常豐富。大多數是反映男女青年對愛情的嚮往,或者對買賣婚姻的控訴與揭露。柯爾克孜族那樣的短小精悍民歌,其實更容易抒發感情。   那麼,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柯爾克孜族文化吧!   柯爾克孜人能歌善舞,有著深厚且悠久的音樂文化傳統,其傳統音樂有民間音樂和宗教音樂 ...

獨具特色的的飲食文化

  一個地區或者民族的飲食特點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所從事的生產活動還有生活環境。當然,還有的地方多多少少會受到宗教信仰和傳統觀念的影響。在柯爾克孜族,人們也有著不同於其他地區的飲食文化,下面就讓我們以柯爾克孜族文化的角度來看看他們的飲食特點吧。   柯爾克孜族早餐較簡單,但營養豐富,多以鮮牛奶佐以其他食物,午餐也 ...

文化淺談:庫姆藝術

  音樂是我們生活中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每個民族中,也有著屬於各民族的特色音樂藝術。其中,庫姆孜是柯爾克孜族獨有的古老彈撥樂器,“庫姆孜”柯爾克孜族語意是“美麗的樂器”。那麼,這個樂器在柯爾克孜族文化中有什麼樣的音樂藝術呢?   庫姆孜歷史淵源: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個美麗的高山草原,樹木茂密,動物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