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惟妙惟肖的彝族“跳菜”文化

惟妙惟肖的彝族“跳菜”文化

  彝族的跳菜其實是一種在雲南的彝族民間一種非常獨特的上菜形式與宴賓時的最高利益。也是舞蹈、音樂與雜技完美的結合。大家或許對於這種跳菜文化不是特別的瞭解。那麼,大家對於這種跳菜文化是否感興趣呢?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從民族文化的角度一起來了解一下彝族的跳菜文化吧!

  彝族跳菜的簡介

  彝族跳菜,就是舞之上菜,是無量山、哀牢山一帶彝族民間獨特的上菜形式和宴賓時的最高禮節。宴賓時,通常用方桌沿兩則一溜擺開,賓客圍坐三方,中間留出一條“跳菜”通道。三聲大鑼拉開“跳菜”序幕:大鑼、蘆笙、三絃、悶笛、樹葉等民樂齊奏;姑娘小夥“嗚哇哩——噻噻”的高腔吆喝聲與純真優美的民樂聲,匯成一曲高品位的民間交響樂而令賓朋好友欲仙欲醉……

  彝族跳菜的內容

  彝族跳菜是一種彝族的獨特的風俗習慣,是一種最高的禮儀,跳菜“領舞引導眾”跳菜“高手登場亮相。他們供揖拜諸位廚師和樂師之後,”跳菜“宴正式開場。”跳菜“者通常用黑漆溜金木盤,內裝8碗(碟)菜,在神秘豪放的”嗚—噻噻“的吆喝聲中,只見頂著托盤的光頭漢子雙手拱揖,腳步忽高忽低、忽急忽緩,另一個頭頂和雙臂各撐一菜盤(共24碗)的漢子緊隨其後入場。他們合著古樸純厚的民樂協奏曲,臉上作著滑稽風趣的怪相,跳著歪來複去而又輕鬆、優美、流暢、連貫的舞步,一前一後登場。兩位手舞毛巾的搭檔,則怪態百出,形如彩蝶戲花般忽前、忽後、忽左、忽右地為其保駕護航。

  一對託菜手即要上菜四桌,搭檔把32碗菜擺成回宮八卦陣,每碗菜都象一粒“棋子”,自有定位,全按古已有之的規矩逐一落桌,絲豪不亂。

  一對託菜手剛退場,只見一位頭頂托盤內裝12碗菜,口中銜著兩柄銅勺,勺上各置一碗菜,雙臂各疊5碗菜的“空手疊塔”頂極高手合著鼓樂聲上場。那一起一落、搖來晃去的舞姿使眾賓客為之捏一把汗,生怕盤翻菜灑而不敢出氣。只見表演者從容自如,重疊在他臂、口、頭上的24碗菜卻隨著他的舞姿位置變換而穩穩當當,連一滴湯汁也不曾濺落出來。表演者臂、肘、手、口、頭功齊用,開張整合,緩急有序,讓您在“天人合一”之中見美、見奇、見情,令人不能不為之驚歎叫絕。

  彝族跳菜是在雲南南澗縣比較盛行,南澗縣為了弘揚民族優秀文化,振興民族特色經濟,把發展文化產業作為縣域經濟增長點來抓,全力打造南澗獨有的彝族民間民俗――跳菜文化和跳菜經濟。

  彝族跳菜是舞蹈、音樂與雜技完美結合的歷史悠久的傳統飲食文化;是彝族人用來表達喜怒哀樂的形體語言,並透過這種語言來達到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是彝族文化的特色所在。

南澗彝族“跳菜”

  “南澗跳菜”是雲南南澗彝族自治縣無量山、哀牢山一帶彝族群眾舉行婚喪等活動時必不可少的。逢喜事,以“跳菜”助興,遇喪事,以“跳菜”化悲,“跳菜”把彝族人粗獷豪放的性格表現得淋漓盡致。正宗的跳菜只能在南澗彝族村寨中見到。這種起源於原始母系社會,盛行於唐朝民間的“南澗彝族跳菜”,構成了南澗民間文化的重要部分。

  表演“跳菜”的人被稱為跳菜師,一般一場兩人。跳菜師手裡託著托盤,盤中擺滿了大碗的菜,在嗩吶等樂器聲中邊跳邊舞。近十幾年來,鄉土氣濃郁的“跳菜”經過加工後與更多的人見面,鄉土藝術家們從彝家山寨跳上了舞臺。這一跳名聲大振,“南澗跳菜”曾在1992年第三屆中國藝術節“跳雲南”晚會上獲表演一等獎,並在2000年全國第十屆”群星獎”中榮獲銅獎。

  多年前我就對南澗彝家的“跳菜”很感興趣,記得在大理三月街見過,印象最深的是那些身披羊皮掛、光著腦袋的彝家漢子,他們頭頂托盤進行精彩的“跳菜”表演。當時就想,有機會一定要親自到彝山看看原汁原味的“跳菜”。

  終於有機會,我在沙樂鄉感受了一次彝族婚禮上的“跳菜”。坐落在無量山中的沙樂鄉,是彝族的聚居地。新郎李洪輝的家就在本鄉阿基茸村,新娘畢光春20歲,他倆是在跳歌時相識。這次辦喜事新郎家裡殺了兩頭豬,四方的親朋好友都前來賀喜,還請了跳菜師來表演。請來的這兩位跳菜師是這一帶地道的“跳菜”高手,其中的吳明龍從18歲就開始跟著父親學“跳菜”,這項絕活是他家祖傳的。他說,每年最多跳6場,主要在婚宴上表演,要跟著鑼鼓、嗩吶等音樂節奏跳,慢節奏容易跳些,可以更好地表現。用3根手指託著約10多公斤重的八大碗菜,連續跳15分鐘,這確實要有真功夫才行。

  聽了吳師傅的介紹後,我們更是迫不及待地想看到他倆表演的“跳菜”。這時,客人已經入席就位,一陣開場鑼鼓過後,長號、嗩吶、蘆笙等器樂齊鳴,主持人大喊一聲“上菜”,只見吳師傅二人身披羊皮掛,手中託著托盤,盤中放有幾大碗菜,踏著音樂的節奏,一前一後地緩緩入場。他們的舞步是那麼輕快,還不時地扮怪相和表演幽默滑稽的動作。他們配合默契,每一個動作都表現得優美、流暢。“跳菜”的花樣還真不少,他倆一會兒將托盤用頭頂著,一會又放在肩上,使你不得不佩服跳菜師的高招。跳到每一桌時,按照傳統成規佈陣落菜,擺成回宮八卦陣,每一碗菜都是一粒“棋子”,先放哪碗菜後放哪碗菜,都是有規定的。

  跳菜師忽前忽後,忽左忽右的動態表演,說實話,真有些讓人擔心托盤中的菜會潑撒出來。但”跳菜“高手卻從容自如,連一滴湯汁也未從碗中濺出。他們的精彩表演迎得了在座賓客的陣陣掌聲,更讓我們見識了彝家“跳菜”。

  “跳菜”是南澗彝族特有的飲食文化,它把粗獷豪爽、古樸生動的民間藝術亮點融匯其中,堪稱“東方飲食文化之一絕”。“跳菜”不僅包容了南澗彝族飲食文化的精華,而且囊括了彝族豐富的文化內涵,更是由衷地表達了對客人的一片深情厚意。

彝家婚禮看跳菜

  “南澗跳菜”是雲南南澗彝族自治縣無量山、哀牢山一帶彝族群眾舉行婚喪等活動時必不可少的。逢喜事,以“跳菜”助興,遇喪事,以“跳菜”化悲,“跳菜”把彝族人粗獷豪放的性格表現得淋漓盡致。正宗的跳菜只能在南澗彝族村寨中見到。這種起源於原始母系社會,盛行於唐朝民間的“南澗彝族跳菜”,構成了南澗民間文化的重要部分。

  表演“跳菜”的人被稱為跳菜師,一般一場兩人。跳菜師手裡託著托盤,盤中擺滿了大碗的菜,在嗩吶等樂器聲中邊跳邊舞。近十幾年來,鄉土氣濃郁的“跳菜”經過加工後與更多的人見面,鄉土藝術家們從彝家山寨跳上了舞臺。這一跳名聲大振,“南澗跳菜”曾在1992年第三屆中國藝術節“跳雲南”晚會上獲表演一等獎,並在2000年全國第十屆”群星獎”中榮獲銅獎。

  多年前我就對南澗彝家的“跳菜”很感興趣,記得在大理三月街見過,印象最深的是那些身披羊皮掛、光著腦袋的彝家漢子,他們頭頂托盤進行精彩的“跳菜”表演。當時就想,有機會一定要親自到彝山看看原汁原味的“跳菜”。

  終於有機會,我在沙樂鄉感受了一次彝族婚禮上的“跳菜”。坐落在無量山中的沙樂鄉,是彝族的聚居地。新郎李洪輝的家就在本鄉阿基茸村,新娘畢光春20歲,他倆是在跳歌時相識。這次辦喜事新郎家裡殺了兩頭豬,四方的親朋好友都前來賀喜,還請了跳菜師來表演。請來的這兩位跳菜師是這一帶地道的“跳菜”高手,其中的吳明龍從18歲就開始跟著父親學“跳菜”,這項絕活是他家祖傳的。他說,每年最多跳6場,主要在婚宴上表演,要跟著鑼鼓、嗩吶等音樂節奏跳,慢節奏容易跳些,可以更好地表現。用3根手指託著約10多公斤重的八大碗菜,連續跳15分鐘,這確實要有真功夫才行。

  聽了吳師傅的介紹後,我們更是迫不及待地想看到他倆表演的“跳菜”。這時,客人已經入席就位,一陣開場鑼鼓過後,長號、嗩吶、蘆笙等器樂齊鳴,主持人大喊一聲“上菜”,只見吳師傅二人身披羊皮掛,手中託著托盤,盤中放有幾大碗菜,踏著音樂的節奏,一前一後地緩緩入場。他們的舞步是那麼輕快,還不時地扮怪相和表演幽默滑稽的動作。他們配合默契,每一個動作都表現得優美、流暢。“跳菜”的花樣還真不少,他倆一會兒將托盤用頭頂著,一會又放在肩上,使你不得不佩服跳菜師的高招。跳到每一桌時,按照傳統成規佈陣落菜,擺成回宮八卦陣,每一碗菜都是一粒“棋子”,先放哪碗菜後放哪碗菜,都是有規定的。

  跳菜師忽前忽後,忽左忽右的動態表演,說實話,真有些讓人擔心托盤中的菜會潑撒出來。但”跳菜“高手卻從容自如,連一滴湯汁也未從碗中濺出。他們的精彩表演迎得了在座賓客的陣陣掌聲,更讓我們見識了彝家“跳菜”。

  “跳菜”是南澗彝族特有的飲食文化,它把粗獷豪爽、古樸生動的民間藝術亮點融匯其中,堪稱“東方飲食文化之一絕”。“跳菜”不僅包容了南澗彝族飲食文化的精華,而且囊括了彝族豐富的文化內涵,更是由衷地表達了對客人的一片深情厚意。


什麼是湘什麼是湘文化

  1、湘菜,又叫湖南菜,是中國歷史悠久的一種地方菜,早在漢朝就已經形成菜系,是漢族飲食文化八大菜系之一,以湘江流域、洞庭湖區和湘西山區三種地方風味為主。   2、湘菜製作精細,用料上比較廣泛,口味多變,品種繁多,色澤上油重色濃,講求實惠,品味上注重酸辣、香鮮、軟嫩,製法上以煨、燉、臘、蒸、炒等,湘菜代表菜品 ...

中國的湘文化和底蘊是什麼樣的

  1、說起湘菜,相信很多人都很喜歡吃了,湘菜起源於湖南地區,是中國美食八大菜系中的一位,那麼為什麼湘菜可以成為漢族八大菜系之一呢?而這完全是由於湖南地處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氣候條件等一些因素。現在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下湖南湘菜的文化底蘊吧。   2、湖南位於長江中游,大部分在洞庭湖以南,故名湖南。屬於中亞熱帶 ...

文化:白斬河田雞的正確做法介紹

  白斬河田雞,福建省的漢族客家名菜,屬於汀州客家菜系。在白斬河田雞的做法當中,最重要的原料必須長汀特產,這樣的味道才更加原滋原味,更加鮮美。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到閩菜文化中去了解關於白斬河田雞的正確做法。   白斬河田雞簡介:   白斬河田雞是福建省的漢族客家名菜,屬於汀州客家菜系。雞必須是長汀特產的河 ...

你所不知道的清真文化的發展歷史

  清真菜是北京菜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既含有既有伊斯蘭教習俗,又含有中國飲食風格,屬於少數民族的一種飲食文化。現在清真菜文化在中國各地都十分流行,許多菜式也頗受好評。那麼你知道清真菜的由來嗎?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你所不知道的清真菜發展歷史吧。   清真菜即穆斯林的回族菜餚,也是中國十大名菜之一,成為北京 ...

文化中魚蝦蟹吃的講究

  津菜文化雖然不在八大菜系裡,但卻是一個獨立的菜系文化體系。天津美食數不勝數,受到地理位置的影響較大,天津人的食材以河海兩鮮為主,但魚蝦蟹應該在什麼季節吃最肥美,是非常有講究的。現在我們就來看看天津人是如何吃魚蝦蟹的。   天津人根據魚蝦蟹的生長及成熟時間不同,魚類中春天應該吃黃花魚,而天津的老太太清理黃花 ...

文化中的八大碗分別是什麼?

  “八大碗”是天津傳統的宴席規格,具有濃郁的的鄉土特色。宴會上,每桌坐八個人,上八道菜,菜都用大海碗裝著。在天津,“八大碗”家喻戶曉,食客皆知,也是老天津衛的人喜壽喪事宴請賓朋必備的酒席。“八大碗”是津菜文化獨有的一部分,想知道它的詳細內容就往下看吧。   在天津,八大碗酒席往往用於宴客之際,上八道大菜,都 ...

文化中冬令四珍指的是什麼?

  八大碗、四大扒和冬令四珍是津菜文化中主要的三部分,人們對八大碗、四大扒比較熟悉,但可能對冬令四診比較陌生,甚至一些天津本地的年輕人都不知道。冬令四珍雖是津菜的典型菜餚,但它們不是飯店菜餚,而是天津最家常的冬日美味。   冬令四珍是指鐵雀、銀魚、紫蟹、韭黃。鐵雀是麻雀的一種,冬季捕食後用油烹,是下酒佳餚。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