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惟妙惟肖的裕固族民間美術文化

惟妙惟肖的裕固族民間美術文化

  裕固族人民在勞作時創造出許多的傳統文化,比如歌曲、舞蹈和美術。美術是人們透過內心世界所創作出的,裕固族人民的民間美術也表達了他們對未來的嚮往以及對美好事物的追求。下面的裕固族文化為您帶來惟妙惟肖的裕固族美術文化,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馬背上的美術

  裕固族以他們的聰明和智慧,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依靠賴以生存的畜牧業,創造了許多實用的工藝美術品,如編織的各種毛口袋、毯子、馬韁繩等,還在這些用品上編織出美麗的花紋和圖案。

  裕固族是個遊牧民族,馬在裕固族的傳統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為了方便馬背上的生活,人們用靈巧的雙手對馬匹進行了極具實用性的裝飾,我們可以從精美的裝飾物中看出裕固族對馬的喜愛。傳統的馬肚帶由羊毛和牛毛混編而成,由於羊毛柔軟,牛毛堅韌,這兩種毛混編而成的馬肚帶強度大、耐磨損,又不失舒適性。

  馬肚帶的製作從搓線到編織,完全由手工完成,許多裕固族人都會這門技術。為了編織出美麗大方的花紋,編制者利用毛線的天然色彩,對其進行一深一淺的排列,然後進行編織。編織時要全身心地投入,不能出任何差錯,否則,織物上就會留有破綻,其整體美感就不復存在。馬肚帶的末端會編成許多小辮。它們兩條一組,臨組的搓線方向相反,這樣編出的∨形小辮結構嚴整,花紋流暢,富有淳樸自然的美感。由於使用了具有天然色彩的牛羊毛,所以織物經久耐用,即使常年在外風吹雨打也不會褪色。

  褡褳通常搭在馬鞍上,用來盛放各類物品,以便於攜帶。它由羊毛和牛毛混編而成。精編細制使得褡褳結實耐用,成為馬背上的常備物件。馬鞭的材質比較多樣,但都與遊牧生活息息相關。有的馬鞭用牛羊毛編制而成;有的則用經過加工的熟牛皮製作,可以是用牛皮條編成辮子,也可以直接使用牛皮條。

  在過去的漫長歲月裡,馬不僅是人們生活生產的好幫手,還是戰爭中的親密夥伴。所以一條好的馬鞭不但可以幫助人們控制馬匹,以利於遊牧生活,更重要的是,可以在必要的時候使馬快速地奔跑,以有效地追擊敵人,或者是實現迅速的撤退。在和平年代,馬鞭的後一種功能已經沒有發揮的餘地,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的馬鞭甚至具有更多的裝飾色彩。除了馬肚帶、褡褳和馬鞭,馬背上還有 馬鞍子、馬韁繩、馬釵子等裝備。

  寺院中的美術

  裕固族全民信仰藏傳佛教(俗稱喇嘛教),現存規模最大的寺院是位於肅南縣康樂鄉的康隆寺。由於長時間的民族融合,裕固族文化在發展進化的同時,兼收幷蓄地吸收了其他民族的一些優秀成果。作為重要的組成部分,裕固族宗教美術與周邊民族的文化有很多相近或類似之處,又不失自己的特色。

  轉經筒在每一個喇嘛寺中都可以見到。每隻轉經桶中裝有經文,每轉一圈轉經筒,就等於誦了一遍經。轉經筒的形狀都很相似,只是大小和表面的色彩花紋有所不同。如左圖中的轉經筒表面有軋出的咒語和裝飾圖案,色彩單一,為銅的原色。圖中的轉經筒就顯得色彩絢麗多姿。寺院中精通繪畫的僧人將咒語和宗教圖案繪於這些轉經筒上,構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

  宗教主題的壁畫在寺院內隨處可見,它們多是描繪佛祖的生平和一些經變故事,以及宗教人物和一些宗教聖地,在喇嘛教中有一些特定的吉祥物和吉祥圖案,如法輪、金羊、寶瓶、蓮花、白海螺、萬字紋等。寶瓶是極其常見的吉祥物,有的是用布做的,有的是瓷器做的,裡面盛滿青稞、麥粒、金末、銀末等“寶貝”。人們用它來祈求風調雨順,希望能有富足的生活。

獨具民族特色的裕固族民歌文化

  裕固族是一個能夠善舞的民族,他們透過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從而創造出和本民族息息相關的歌曲和舞蹈。他們沒有屬於自己本民族的文字,但卻吸收了其他許多民族的特點從而形成了民間口頭文學。下面的裕固族文化為您帶來裕固族的民歌文化,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裕固族是個很特別的民族,它們沒有明顯的男性傳宗接代的宗法觀念,也沒有明顯的男尊女卑的思想觀念,因此裕固族女性的家庭地位很高,它是一個浪漫的民族。由於裕固族本民族的文字失傳,裕固族民族文化特別是民族的歷史都要依靠各個歷史時期的民間歌手來傳承本民族的歷史,因此它的民間文學十分發達,特別是其中的民歌。

  保留了古代丁零、突厥、回鶻等民族民歌的許多特點,裕固族"曾經傳唱著大量好聽民歌,如《裕固族姑娘就是我》、《阿斯哈斯》、《薩娜瑪珂》、《黃黛琛》、《路上的歌》、《說著唱著才知道了》、《堯達曲格爾》、《我只得到處含淚流浪》等等。這些歌曲反映了裕固族的遷徙史、婚宴祝酒歌、裕固族的女英雄,以及背井離鄉的裕固族人的鄉愁。

  由於語言和居住地區不同,裕固族民歌分為東部民歌和西部民歌。前者較多具有粗獷、奔放的氣質,音調接近蒙古族民歌;後者則較平和、深沉,更多地繼承了回鶻民歌的傳統。

  裕固族民歌採用五聲音階,以羽、徵、商三個調式最為常見。由於歌詞多為兩句,所以曲調大多是由兩個樂句構成的單樂段,單句體亦佔一定的比例,東部裕固族和西部裕固族的單詞重音都落在最後一個音節上,所以在民歌中常出現前短後長的節奏型。

  裕固族民歌中經常出現五度結構,一般說來,西部民歌比東部民歌更多采用這種手法來發展樂思。級進是裕固族民歌旋律線的基礎,許多民歌差不多隻由級進構成。跳進大多為四、五度上、下行跳進。

  裕固族民間音樂作品結構簡單,大都和古代的勞動生產和生活方式(放牧、奶幼畜、垛草等)及風俗習慣密切地結合著。它的歌詞格律,分別與古代文獻中記載的突厥語民歌、蒙古族民歌有許多共同之處,並且具有許多古代語言的特點。因此,裕固族民歌可能較多地保留了古代因素。

  裕固族民歌依題材內容可以分為“敘事歌”、“情歌”、“勞動歌”等,依體裁、功能可以分成“小曲”、“號子”、“小調”、“宴席曲”、“酒麴”、“擀氈歌”、“奶幼畜歌”等。

  目前,肅南縣已整理出版了《中國少數民族民歌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卷》(124首)、《祝福草原》、《裕固家園》、《飄香的草原》等書籍和光碟、磁帶。整理蒐集了裕固族民歌資料三百一十多首。

  《薩娜瑪珂》是裕固族著名敘事民歌,雖有多種變體,但有固定曲調。主要歌頌和緬懷裕固族歷史上的女英雄薩娜瑪珂。據傳,她是某位部落首領之妻,在一場與外部落的戰爭中,她毅然參戰。足智多謀、武藝高強的薩娜瑪珂贏得了人們的信賴,然而在凱旋歸來的途中,她卻身負重傷,香消玉損。這首哀婉動人的民歌表達了裕固族人民對民族英雄的無限追念之情。

極具特色的裕固族民俗風情文化

  每個民族的傳承必定有著屬於他們自己的特色文化,而這些文化也都是經過時間的檢測才源遠流長。裕固族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和極具特色的名族文化的一個民族。對於裕固族你瞭解多少呢?想更瞭解裕固族文化嗎?那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裕固族為甘肅省三個特有的少數民族之一,集中聚居在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境內,共有1.3萬人,主要居住在肅南裕固族自治縣。裕固族是一個有著悲壯歷史的古老民族。在歷史上,裕固族曾有過各種稱呼。元朝稱為“撒裡畏吾爾”,明朝稱為撒裡維吾爾,清朝稱為錫喇偉古爾或西喇古兒黃番,建國初期稱為撒裡畏吾爾。1953年經裕固族人民協商、報經批准,正式定用堯乎爾音相近的裕固為本民族名稱,取漢語富裕鞏固之意。

  裕固族主要使用三種語言:一種稱西部裕固語,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它和同語族的維吾爾語、哈薩克語等有著密切的關係;一種稱東部裕固語,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它和同語族的蒙古語、東鄉語有著密切的關係:還有一種就是漢語,是用來與漢民族兄弟交際的工具。裕固族沒有流傳下自己的文字,是最早使的是古回鶻文。明末,隨著藏傳佛教的傳播,裕固族開始使用藏文。

  新中國成立後,漢文在裕固族地區傳播,至今,裕固族群眾普遍使用漢文文字。裕固族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古老的文化,其獨特的民族風俗和民族傳統在中華文明史上魅力無窮。裕固族是一個遊牧民族,他們一年四季逐水草而居,常年居住在帳篷裡。

  隨著季節的變化和畜場的轉移,帳篷經常移動。他們的帳篷由六根或九根杆子支撐。有些是用牛、羊毛織成褐子搭蓋而成,有些是用白帆布做成,並且上面綴有傳統圖案。一般依照地形,選擇避風向陽的地方搭蓋。帳篷內部正上方為佛龕,進門右邊為女客的座位,左邊是男客人的座位。

  裕固族牧民的飲食以酥油,糌粑(用酥油、奶子、青稞炒麵調製而成)乳製品為主。一般每日一飯三茶,即每天喝三頓酥油炒麵茶,吃一頓面片或米粥,有時也烙餅吃花捲等。裕固族熱情好客,每當家裡來客人,先用奶茶招待,在碗內放酥油、炒麵、曲拉、奶皮,然後沏上煮好的奶茶。茶後以手抓羊肉、青稞酒款待。招待尊貴客人時,不僅獻羊背子,還要獻全羊,以示對客人的尊敬。

  裕固族的婚姻制度是一夫一妻制,戴頭是裕固族婦女婚前必經的儀式。所謂戴頭是將一副用銀牌、玉石、珊瑚、瑪瑙、海貝等飾物編制的頭面,系在準備出嫁的姑娘的髮辮上。戴頭面之後,姑娘就到另立的一頂帳篷裡,由舅舅、客人和代表姑娘唱歌的人,對唱歌曲。送親、迎親儀式複雜,婚禮十分隆重,富裕人家結婚宴客常要連續數日,一般牧民也要宴客兩、三天。女方送親的客人要由男方招待一天,臨走時需送客人肉份子。

  特別要給重要的客人、女方家長送一份上等禮品:羊背子、羊胸叉。新娘和送親的客人騎著馬,一路上邊走邊唱歌。男方在途中鋪一氈毯,備一隻羊的肉(也有簡化為一隻羊胸叉肉的),喝一些酒,表示迎親,稱為打尖。新娘進入大帳房後,先獻哈達給設於房內正上方的佛龕,新郎新娘磕頭,新娘取一碗酥油奶茶敬婆婆。儀式完畢後,新娘返回小帳房,揭去頭帕,新娘的父親和戶族中的人向男方的親家和鄰居致意請求對女兒多加關照。隨後將陪嫁的物品擺到大帳房中供客人鑑賞,接著就是盛大的宴請。裕固族信奉喇嘛教。

  他們的喪葬因地區而異,有火葬、土葬、天葬三種形式。裕固族禁吃尖嘴圓蹄的動物,如馬、驢、騾、狗和雞、魚等。裕固族每逢虎、狗、鼠、蛇日不搬房子;逢初一、十五燒香拜佛之日不出賣牲畜。戶族輩份嚴格,晚輩禁叫長輩名字,俗人禁呼喇嘛的名字。裕固族的節日主要有春節、祭祀點格爾汗活動和喇嘛教的宗教節日。點格爾汗是古薩滿族信仰習俗。點格爾在裕固語中是天的意思,汗是神的意思,點格爾汗即天神。


唯美的鄂倫春族民舞蹈文化

  富有民族特色的鄂倫春族民間文化你看過嗎?鄂倫春族的舞蹈與熊分不開關係。他們既有與熊相愛相殺的傳說,如今他們的民族舞蹈也被稱為“鬥熊舞”。   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到鄂倫春族文化去看看鄂倫春族的舞蹈吧!   鄂倫春人與熊的傳說   鬥熊舞形成的原因有兩個,一是人們模擬黑熊在搏鬥時的一種動作,較粗獷簡單。二是由於 ...

惟妙惟肖族刺繡文化

  刺繡是中國古老的傳統文化之一,在華夏大地上刺繡工藝都得到了很好的傳承,由於各地的風俗文化不同,所以當刺繡工藝流傳到各地後都被加入了當地的民族特色。裕固族的刺繡也加入了本民族的特色,那麼,對於裕固族的刺繡文化你瞭解多少呢?下面的裕固族文化為你帶來更多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裕固族民間刺繡有著自己獨特的藝術 ...

文化和民俗風情

  裕固族為甘肅省三個特有的少數民族之一,集中聚居在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境內,共有1.3萬人,主要居住在肅南裕固族自治縣。裕固族是一個有著悲壯歷史的古老民族。在歷史上,裕固族曾有過各種稱呼。元朝稱為"撒裡畏吾爾",明朝稱為"撒裡維吾爾",清朝稱為"錫喇偉古爾"或&# ...

讓人嘴饞的族飲食文化

  裕固族的人民生活在大草原之下,那裡有著天然的大草原和成群的牛羊,而這些獨特的自然環境,和特有的生活方式,也讓他們的生活習慣和飲食文化顯得與眾不同。下面的裕固族文化為您帶來裕固族的飲食文化,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裕固族是中國西部人口較少的民族之一,主要牧居在祁連山以及河西走廊的明花、黃泥堡等地,有一萬多人 ...

民族文化:普米族民愛情故事

  民間愛情故事流傳至今仍然儲存著很多,眾所周知的是,牛郎織女的故事。每逢七月初七,牛郎會在鵲橋與織女相會,所有中國古老的情人節就定在了七月初七。那麼,在普米族文化中有什麼愛情故事呢?一起來看下。   從前,在天邊的一個密林裡,住著一對年青的夫婦。男的叫色機女的叫比機。他們深深地相愛著,日子過得輕鬆、愉快。一 ...

精美絕倫的族服飾文化

  裕固族是生活在大草原的少數民族,他們有著屬於自己民族特色的傳統文化,而服飾是最能體現直接體現一個民族的特色。他們的服飾在廣闊的草原中顯得更加的得體、大方。下面的裕固族文化為你帶來精美絕倫的裕固族服飾文化,一起來看看吧。   裕固族歷史上是個“逐水草而居”的民族,他們的祖先很早以前就生息在我國西北地區,與那 ...

充滿地域特色的族舞蹈文化

  在中國的五十六個民族中,裕固族是其中一員。而少數民族人民都能夠善舞,他們的舞蹈與歌曲都來源於生活中,裕固族由於只有語言卻沒有文字,在民族發展的過程中,舞蹈就成為了一種能夠表達他們感情的一種方式。對於裕固族的舞蹈文化您瞭解多少呢?下面的裕固族文化為您帶來更多內容。   1、歡慶舞:群舞形式。流行肅南縣明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