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憫農的作者

憫農的作者是誰

  1、《憫農》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李紳。

  2、李紳(772—846)漢族,亳州(今屬安徽)人,生於烏程(今浙江湖州),長於潤州無錫(今屬江蘇)。字公垂。27歲考中進士,補國子助教。與元稹、白居易交遊甚密,他一生最閃光的部分在於詩歌,他是在文學史上產生過巨大影響的新樂府運動的參與者。

憫農的作者是誰

  1、《憫農》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李紳。

  2、李紳(772—846)漢族,亳州(今屬安徽)人,生於烏程(今浙江湖州),長於潤州無錫(今屬江蘇)。字公垂。27歲考中進士,補國子助教。與元稹、白居易交遊甚密,他一生最閃光的部分在於詩歌,他是在文學史上產生過巨大影響的新樂府運動的參與者。

憫農其一表達了作者對農民的什麼

  《憫農二首·其一》表達了作者對農民的深切同情。這首詩具體而形象地描繪了到處碩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農民辛勤勞動獲得豐收卻兩手空空、慘遭餓死的現實問題。

  《憫農二首·其一》

  唐·李紳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譯文

  春天播種下一粒種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穫很多的糧食。

  天下沒有一塊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種田的農夫餓死。

  賞析

  本詩開頭,就以“一粒粟”化為“萬顆子”具體而形象地描繪了豐收,用“種”和“收”讚美了農民的勞動。詩的第三句再推而廣之,展現出四海之內,荒地變良田,這和前兩句聯起來,便構成了到處碩果累累,遍地“黃金”的生動景象。詩人用層層遞進的筆法,表現出了勞動人民的巨大貢獻和無窮的創造力,和下文形成明顯的對比。最後一句突出問題,勤勞的農民以他們的雙手獲得了豐收,而他們自己還是兩手空空,慘遭餓死。他從“四海無閒田”的大豐收景象裡看到“農夫猶餓死”的殘酷現實,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作者是誰

  1、《憫農》這首古詩的作者是我國唐代時期的傑出詩人李紳。李紳還是唐朝時期的一代宰相,他也是當時主張詩歌革新的新樂府運動的參與者之一,與白居易、元稹、張籍等人的交往十分密切,其留存的《憫農二首》廣為後世傳頌。   2、李紳生於一個官僚世家,在元和元年取得進士之後,入朝為官,歷經宦海沉浮,晚年時期官拜宰相高位 ...

作者李紳是哪個朝代的

  《憫農二首》是唐代詩人李紳的組詩作品。李紳(772年-846年),字公垂。祖籍亳州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唐朝宰相、詩人,中書令李敬玄曾孫。   李紳與元稹、白居易交遊甚密,為新樂府運動的參與者。著有《樂府新題》二十首,已佚。代表作為《憫農》詩兩首:“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

作者是誰那個朝代的

  李紳(772年-846年),字公垂。祖籍亳州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唐朝宰相、詩人,中書令李敬玄曾孫。李紳六歲時喪父,隨母親遷居潤州無錫。二十七歲時中進士,補國子助教。後歷任中書侍郎、尚書右僕射、淮南節度使等職,會昌六年(846年)在揚州逝世,年七十四。追贈太尉,諡號“文肅”。 ...

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感情

  這首憫農詩,寫出了農民勞動的艱辛和對浪費糧食的憤慨。在盛夏的正午,農民頂著火辣辣的太陽鋤地,汗水淼淌滴在莊稼地裡。可是誰又知道,碗中的每一粒飯都包含著農民的辛苦啊。   這首詩透過描繪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在田裡勞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現了農民終年辛勤勞動的生活狀態,最後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樣近似蘊 ...

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思想感情:概括地表現了農民終年辛勤勞動的生活,最後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樣近似蘊意深遠的格言,表達了詩人對農民真摯的同情之心。組詩選取了比較典型的生活細節和人們熟知的事實,集中地刻畫了當時社會的矛盾。   全詩風格簡樸厚重,語言通俗質樸,音節和諧明快,並運用了虛實結合與對比手法,增強了詩的表現力。 ...

作者

  李紳,漢族,字公垂,亳州譙(今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人,生於烏程縣(今浙江省湖州市),中書令李敬玄曾孫。青年時曾在潤州無錫(今屬江蘇)惠山寺讀書。27歲考中進士,補國子助教。與元稹、白居易交遊甚密,他一生最閃光的部分在於詩歌,他是在文學史上產生過巨大影響的新樂府運動的參與者。作有《樂府新題》20首,已佚。著 ...

其一古詩解釋意思

  1、譯文: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種子,秋天就可收穫很多糧食。普天之下,沒有荒廢不種的田地,卻仍有勞苦農民被餓死。盛夏中午,烈日炎炎,農民還在勞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誰想到,我們碗中的米飯,一粒一粒都是農民辛苦勞動得來的呀?   2、原文: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