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
詩意:農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曬下鋤禾,汗水從身上滴落在禾苗生長的土地上。誰又知道盤中的飯食,每顆每粒都是農民用辛勤的勞動換來的呢?
註釋:憫:憐憫。這裡有同情的意思。
1、古詩《憫農》的詩意: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春天播種下一粒種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穫很多的糧食。天下沒有一塊不被耕作的田,可種田的農夫卻仍然有餓死的。
2、《憫農二首》是唐代詩人李紳的組詩作品。這組詩深刻地反映了中國封建時代農民的生存狀態。第一首詩具體而形象地描繪了到處碩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農民辛勤勞動獲得豐收卻兩手空空、慘遭餓死的現實問題;第二首詩描繪了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田裡勞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現了農民終年辛勤勞動的生活,最後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樣近似蘊意深遠的格言,表達了詩人對農民真摯的同情之心。
3、組詩選取了比較典型的生活細節和人們熟知的事實,集中地刻畫了當時社會的矛盾。全詩風格簡樸厚重,語言通俗質樸,音節和諧明快,並運用了虛實結合與對比手法,增強了詩的表現力。這兩首詩不僅在民間廣泛流傳,在文學史上亦有一定影響,近代以來更作為思想教材選入了小學教科書。
1、《憫農》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李紳。
2、李紳(772—846)漢族,亳州(今屬安徽)人,生於烏程(今浙江湖州),長於潤州無錫(今屬江蘇)。字公垂。27歲考中進士,補國子助教。與元稹、白居易交遊甚密,他一生最閃光的部分在於詩歌,他是在文學史上產生過巨大影響的新樂府運動的參與者。
1、譯文: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種子,秋天就可收穫很多糧食。普天之下,沒有荒廢不種的田地,卻仍有勞苦農民被餓死。盛夏中午,烈日炎炎,農民還在勞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誰想到,我們碗中的米飯,一粒一粒都是農民辛苦勞動得來的呀?
2、原文: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 ...
1、譯文: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種子,秋天就可收穫很多糧食。普天之下,沒有荒廢不種的田地,勞苦農民,仍然要餓死。盛夏中午,烈日炎炎,農民還在勞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誰想到,我們碗中的米飯,粒粒飽含著農民的血汗?
2、原文: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 ...
《憫農》其實有兩首,鋤禾是其中一首,為了方便稱呼就叫鋤禾,慢慢地成為詩名。李紳《憫農》一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紳《憫農二》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李紳(772年-846年),字公垂。祖籍亳州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古城鎮人)。唐朝宰相、詩人,中書 ...
鋤禾和憫農是一首詩,描繪了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田裡勞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現了農民終年辛勤勞動的生活,最後以蘊意深遠的格言,表達了詩人對農民真摯的同情之心。
鋤禾和憫農是一首唐詩,被選入小學(二年級)語文教科書,作者為唐代李紳,也有人認為是聶夷中所作。
原文: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 ...
1、《憫農》二首的釋義: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種子,秋天就可收穫很多糧食。普天之下,沒有荒廢不種的田地,勞苦農民,仍然要餓死。盛夏中午,烈日炎炎,農民還在勞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誰想到,我們碗中的米飯,粒粒飽含著農民的血汗?
2、古詩憫農描繪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依然在田裡勞作,那一滴滴的汗珠,灑在灼熱的土地 ...
1、原文: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譯文: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種子,秋天就可收穫很多糧食。普天之下,沒有荒廢不種的田地,卻仍有勞苦農民被餓死。
2、譯文: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譯文:盛夏中午,烈日炎炎,農民還在勞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誰想到,我們碗中的米飯,一 ...
1、意思為:這組詩深刻地反映了中國封建時代農民的生存狀態。第一首詩具體而形象地描繪了到處碩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農民辛勤勞動獲得豐收卻兩手空空、慘遭餓死的現實問題;第二首詩描繪了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田裡勞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現了農民終年辛勤勞動的生活,最後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樣近似蘊意深遠的格言,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