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拉祜族的月亮節,充滿歡樂氣息

拉祜族的月亮節,充滿歡樂氣息

  拉祜族有一個節日叫做月亮節。是拉祜族的農事節日。拉祜語音“哈巴”,意為月亮,在農曆八月十五舉行,原為祭獻月亮,歡慶豐收。這天年輕人云集歌場跳蘆笙擺舞、賽唱傳統歌謠。本期拉祜族文化為你介紹拉祜族的月亮節。

  祭禮在晚上月出時舉行,各家挑選最好瓜果作為祭品,用篾桌擺設,抬到祭山神的地方祭獻月亮。在月光下,全寨男女老少圍著篾桌跳蘆笙舞,歡度節日。

  在信仰小乘佛教的地方,祭月亮加入了賧佛內容,地點改在寨內奘房。由佛爺在奘房掛上一幅繪有月亮圖案的白布,在白布下方設供桌、香爐、蠟臺等佛事用具。天黑前,人們帶著鮮黃瓜、芭蕉、菠蘿等供品供佛,點香燃燭、燒紙錢,佛爺唸經祈禱。賧佛後,便到寨內活動。老人齊聚喝酒烤茶;年輕人云集歌場跳蘆笙擺舞、賽唱傳統歌謠,能唱出本民族的歷史淵源者就獲得歌手稱號。

  第一個月亮節是元宵節,又叫上元節。元宵節在正月十五,這是新年裡第一個月圓的日子。這一天還很寒冷,在朔風中人們照樣會熱熱火火地過節日,掛花燈,放煙火,玩龍燈,猜燈謎,一家人伴著月色吃元宵。有的地方晚上還有“迎月”的習慣,大家紛紛舉火炬上山去迎圓月。據說誰能最先登上去望見初升的圓月,誰當年就最有福分。現代人過節時又加了點新東西,放電影和表演文藝節目什麼的,娛人樂己。一時滿目喜氣昇平,天上的月亮似乎也比平時明快了很多。

  第二個是在二月十五,叫花朝,是花的節日。我想花仙子們應該是很心急,很好勝的,不原怎樣會匆匆忙忙地去搶佔了第二個月圓的日子?不過它們這點小性子人們也很清楚,也感到正是有了這點小性子,它們更多了幾分可愛,於是時常用爭春,爭妍,爭豔等富有爭鬥感的語言來形容它們。由於人們能夠理解它們奔放的性情,所以第二個月圓被它們搶佔了去,也就認可了,還會在這一天向它們發出一些慶賀。

  第三個是中元節,俗稱鬼節。相傳在七月半的那一天閻王要開鬼門,那一天家裡的亡人會回家看看,因此要祭奠。在夜深人靜的時刻,畫個圈在裡面把紙錢燒了送給亡靈,最後還要在圈外燒一堆,說是燒給孤魂野鬼的。在家裡還要做一餐好飯菜敬亡人,又叫“送亡人”。但是每在這一刻我總有點疑惑,亡人們應該去轉世突胎了,怎麼還要將魂魄遺留在陰間?疑惑歸疑惑,在那一天的晚上,還是會虔誠地去燒上幾堆紙錢。

  第四個是人人熟悉的中秋節。這是一個拜月的日子,月亮到了今天才是真正的主腳,於是它看起來比平時圓得多,亮得多,也大了很多。那時大地已經豐收了,人們會拿出一些瓜果來拜月,順便還做點圓餅供上。一家人坐在一起,披著如流水的月光,一邊賞月,一邊品餅。雖然沒有拜月教的教徒們在拜月時那般的虔誠,也不乏是一種性情中的相知。

  第五個就是下元節了。下元節在十月十五,一年中最後一個月亮節,在這個月圓的時候,人們要進行最重大的祭祖活動。清明節是以家族為單位來祭祖,中元節是以家庭為單位來祭祖,而下元節往往是以民族為單位來祭祖,華夏民族要在這一天祭奠心目中那些最值得敬佩的祖先,很多地方祭奠的場面宏大,莊嚴,神聖,看上一眼,會留下刻骨銘心的記憶。

  能象中國人把這麼多的節日放在月圓的日子,世界上應該是沒有這樣的民族了。那麼,中國人為什麼要把眾多的節日放在月圓的日子呢?也許是太喜歡月亮的緣故吧。

拉祜族月亮節

  月亮節是拉祜族農事節日。拉祜語音“哈巴”,意為月亮,在農曆八月十五舉行,原為祭獻月亮,歡慶豐收。

  祭禮在晚上月出時舉行,各家挑選最好瓜果作為祭品,用篾桌擺設,抬到祭山神的地方祭獻月亮。在月光下,全寨男女老少圍著篾桌跳蘆笙舞,歡度節日。

  在信仰小乘佛教的地方,祭月亮加入了賧佛內容,地點改在寨內奘房。由佛爺在奘房掛上一幅繪有月亮圖案的白布,在白布下方設供桌、香爐、蠟臺等佛事用具。天黑前,人們帶著鮮黃瓜、芭蕉、菠蘿等供品供佛,點香燃燭、燒紙錢,佛爺唸經祈禱。賧佛後,便到寨內活動。老人齊聚喝酒烤茶;年輕人云集歌場跳蘆笙擺舞、賽唱傳統歌謠,能唱出本民族的歷史淵源者就獲得歌手稱號。

拉祜族葫蘆節,最隆重的日子

  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少不了的就是文化。中國擁有五十六個民族,每個民族的文化都不相同。每個民族都有自己最隆重的節日,像漢族的春節一樣,拉祜族最隆重的日子是葫蘆節。下面一起來拉祜族文化裡看看。

  據拉祜族創世史詩《牡帕密帕》、《說典嚕典》中的傳說描述,拉祜族的祖先是天神“厄莎”在農曆十月十五那天用葫蘆培育出來的。因此拉祜族認為他們是葫蘆的後代,把葫蘆看成是祖先的化身和全民族的吉祥物。對葫蘆的信仰體現了山區拉祜族長期同大自然的密切關係和生存奮鬥歷程。

  葫蘆節民族特色濃郁,活動豐富多彩,是全民歌舞狂歡的喜慶場合,蘊涵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內容。瀾滄縣政府每年都組織各種文體活動、科技及商業物資交流活動,使傳統的民族節日和發展經濟相結合,進一步提升葫蘆節的社會影響和知名度。

  每年農曆的十月十五,是拉祜族人民的“葫蘆節”,拉祜語稱為“阿朋阿龍尼”。每年這天拉祜族人民,穿著燦爛的民族服飾,載歌載舞,帶著自釀的美酒與糯米做的粑粑,殺豬宰雞,集中在每個村子的廣場上,開始一年一度的慶祝活動。

  後生、老人們吹著蘆笙,姑娘們跳著歡快的集體舞,舞蹈盡情的表現著在四季之中,人們從最開始的犁地,撒種開始,一直跳到最後豐收的喜悅,感謝上天賜予的陽光和雨水,感謝風調雨順,無病無災的美好年景。

  入夜,燃起篝火,伴隨著悠揚的音樂,低沉的木鼓,老人們把自己一生的遭遇,從母親辛苦的生育,艱難的成長曆程,直至成親,離開父母,養育自己的子女,到青春不再,滿目滄桑,一個個哀怨,悽美的故事隨著老人的歌聲,在月色中緩緩道出,在這如水的月色之下聆聽著這嘶啞的聲音,火光跳躍,木鼓聲聲,彷彿生命之河正在身邊慢慢流走,而那一去不回青春年華,也好像又開始在這月色下流淌,環繞。

  就這樣,在以後的三天三夜中,拉祜族人民不停的跳著,唱著。渴了,停下來喝口米酒,餓了,吃一口粑粑,再接著跳,接著唱,累了,困了就休息一下,別的人再繼續,用他們或優揚,或嘶啞的聲音歌唱著生命的歡樂與哀愁,用他們或年輕,或衰老的身體表達著對“葫蘆”這種帶給他們生命的聖靈的。


“擴” 節日也分公母

  作為中國最古老的少數民族之一,拉祜族的節慶文化豐富而獨特。如拉祜族獨有的“擴”節,就體現了他們鮮明的民族特徵。   “擴”是拉祜語的譯音,有“輪迴”之意,它是拉祜族規模最大的節日,相當於漢族的春節。其中除夕叫“擴必”,即舊年,大年初一叫“擴式”,即新年。最為獨特的是“擴”還要分公母,母年叫“擴媽”,即大年 ...

的情歌情歌中最有民族特點的是?

  “有人在撒謊,卻不能拆穿,有人很厭煩,卻不能翻臉,明明是自己走的路,卻偏有一些無關的挑撥,人生有很多這樣的無可奈何,但遇到糟糕的情緒就表達出來,只能說明你很在乎,讓見不得你好的這些人看了笑話。”   那麼,接下來跟隨小編一起來拉祜族文化看看拉祜族的情歌,情歌中最有民族特點的是?   拉祜族民歌:   拉祜 ...

的烤茶你聽說過嗎

  在拉祜族的字典裡,“拉”為虎,“祜”為將肉烤香的意思。因此,在歷史上拉祜族被稱做“獵虎的民族”。拉祜族是一個勤勞、勇敢、奮進不息的民族。本期拉祜族文化為你介紹拉祜族的烤茶,介紹這種古老而普遍的飲茶方法。   據2000年雲南省人口普查統計,雲南省境內的拉祜族人口已達到44.76萬人,主要分佈在思茅、臨滄、 ...

軍賽佤族德昂鄉的經濟狀況

  我們一起來拉祜族文化看看軍賽佤族拉祜族傈僳族德昂族鄉的經濟狀況,軍賽佤族拉祜族僳僳族德昂族鄉的特色產業佈局是:海拔1100米以下有橡膠20000畝、1100米至1400米內有蔗園6000畝、1400米至1800米內有核桃20000畝……   經濟   人口收入   全鄉2007年末農村經濟總收入3480萬 ...

米酒的歷史由來米酒的製作步驟

  酒的品種很多,有白酒、紅酒、啤酒等等。相信大家喝過的酒也不少,但是你對各種酒的歷史瞭解多少呢?有去了解過它們的製造過程嗎?那麼,接下來我們一起來拉祜族文化看看拉祜族米酒的歷史由來,米酒的製作步驟。   拉祜族米酒:   拉祜族喜飲米酒。糯米為其首選原料,大米、玉米亦可用於釀製。製作方法與佤族“布來隆”等水 ...

欣賞旗袍圖片大全婀娜多姿

  我們都知道“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國服。”旗袍如婚紗般魔力,讓人著迷。旗袍也是每個女人都喜歡的服飾。那麼,接下來跟隨小編一起來拉祜族文化欣賞拉祜族旗袍圖片大全吧! ...

節日的傳統節日習俗

  拉祜族的節日很多,而且都非常有民族特色,比如葫蘆節、火把節、二月八和月亮節等都是拉祜族比較特別的節日。拉祜族人熱情好客,如果有機會,一定要去體驗拉祜族傳統的節日,感受這個民族獨特的風土人情,現在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拉祜族文化,看看他們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葫蘆節   拉祜語為“阿朋阿龍尼”,在農曆的十月十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