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意義有三個方面:
1、推翻三座大山,中國人民當家作主,中國歷史進入新紀元;
2、新中國走上獨立,民主,統一的道路,開始了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新時期;
3、衝破了帝國主義的東方戰線,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人民爭取解放的鬥爭。
重要意義有三個方面:
1、推翻三座大山,中國人民當家作主,中國歷史進入新紀元;
2、新中國走上獨立,民主,統一的道路,開始了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新時期;
3、衝破了帝國主義的東方戰線,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人民爭取解放的鬥爭。
五一勞動節的來歷及意義
五一勞動節的來歷
五一國際勞動節(International Labor Day或者May Day),又稱國際勞動節;勞動節,是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勞動節。節日源於美國芝加哥城的工人大罷工,為紀念這次偉大的工人運動,1889年的第二國際成立大會上宣佈將每年的五月一日定為國際勞動節。中國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於1949年12月作出決定,將5月1日確定為勞動節。
五一勞動節的意義
1、敬畏勞動,樹立正確的勞動觀
首先,要敬畏勞動,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勞動創造了人本身。著名經典《周易》開篇指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是對積極勞動、奮發圖強、創造幸福的最重要闡述。
2、珍惜自己和他人的勞動成果
其次,要珍惜自己和他人的勞動成果。現今人們的物質文化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但節約節儉、珍惜勞動成果的意義更迫切了。很多學校和家庭教育孩子“光碟行動”,是值得讚賞的一種勞動教育。必須樹立浪費可恥的社會教育觀念。
3、鍛鍊孩子的勞動能力
最後, 要利用一切機會鍛鍊孩子的勞動能力。勞動是人的本能,更是人類的獨特優勢。引導孩子從小開始喜歡勞動、樂於體驗勞動的樂趣、並在勞動中探究發現,從而愛上勞動。
51勞動節的重要意義
五一勞動節的意義在於工人鬥爭取得可喜成果,工人的工作時間普遍縮短。在工人的壓力下,一些國家的政府頒佈了有利於工人利益的法律,增強了工人階級的鬥爭信心,也為國際工人運動積累了富貴經驗。於勞動者透過鬥爭,用頑強、英勇不屈的奮鬥精神,爭取到了自己的合法權益,是人類文明民主的歷史性進步,這才是五一勞動節的精髓所在。所以,人們才這麼注重勞動節。勞動創造了財富,勞動創造了文明,勞動者是一切文明和財富的創造者,勞動分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腦力勞動者總結了體力勞動的經驗,體力勞動者實現了腦力勞動者的設想。五一國際勞動節的意義,應該讓人民認識到這一點。尤其腦力勞動者更應該認識到勞動的意義。
勞動節成立的標誌性事件及其意義
“五一勞動節”來源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全球性工人抗爭運動,標誌性事件為1889年7月,以恩格斯為代表的第二國際,在法國巴黎舉行工人代表大會。會議決定在1890年5月1日將舉行國際勞動者工人遊行活動,並在會議上決定每年的5月1日為“國際勞動節”。在中國,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熱切考慮到工人階層的利益,於1949年12月將5月1日確定為中國勞動節,正式編入全國假期。
因此,“五一勞動節”又稱“五一國際勞動節”或者“國際示威遊行日”。其主要精神在於讓工人階層擺脫幹活時間冗長、工作環境惡劣、待遇低下、精神身體雙重摺磨的惡劣處境。勞動者透過自主鬥爭,不屈階層壓制,用頑強抗爭精神,爭取到了合法權益。這是人類文明歷史上民主的歷史性進步。
51勞動節的習俗
1、泰國:在“五一”全國統一放假一天,在首都以及一些大城市會有相關的慶祝活動,不過規模一般都不會太大。今年泰國1日放假,2日補休。
2、日本:日本是一個節日比較多的國家,5月1日前後的節日就很多,如4月29日植樹節、5月3日憲法紀念日、4日國民假日、5日兒童節,這些假日連起來,一般日本人至少有一週休息時間,最長的甚至達11天。
3、美國:恰逢週末,美國30日、1日都休假,但以往都只在1日休假一天,沒什麼慶祝活動。
4、俄羅斯:5月1-3日全國放假,屆時各政黨都會齊聚紅場進行演講等,普通市民會舉行遊行。
5、德國:1日放假一天,今年週末和五一節重合,但德國也只休一天,並不會補休。據悉,每年德國很多人都會借五一這個機會鬧事,抗議政府,要求減稅。今年也不例外,從30日就有騷亂髮生持續到1日,很多超市被搶,汽車被砸、燒。
端午節的重要意義 紀念端午節有什麼意義
端午節不僅僅是一個節日,它更有著自己的歷史意義。之所以成為傳統,是因為它內在的風韻需要我們去品味,它深入的文化需要我們去傳承。緬懷歷史祭祀先烈,讓更多的人不忘歷史長河中那些為國捐軀的英雄,也不忘我們身為新一代接班人手中的重任。讓傳統文化不失原有的風采,更加發光發亮!
“愛國”鑄就端午之魂求吉、納祥和辟邪,是端午節千百年來不變的主題和美好的願望。然而,撫今追昔,端午節最值得紀念的,還是屈原的愛國情懷。
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屈原就是憂國憂民的愛國主義化身,他對國家的忠貞、對百姓的憐憫早已伴隨著他的詩篇,在歷史的長河中化為不朽。儘管普通人未必能讀懂屈原著名的《離騷》,但也絲毫不影響大家瞭解他“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家國情懷。
雖然時代在發展,但是傳統節日裡的某些東西還是不變的。為了記憶深處的粽子回家過節,又何嘗不是一種傳承。讓我們既享受當下的天倫之樂,又追懷祖先的盛德、美好與憂傷。
端午節的端是什麼意思
端午從字面上還有“端五”、“重五”、“重午”等名稱。“端”古漢語有開頭、初始的意思,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午節的名稱叫法達二十多個,如有端五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當五汛、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蒲節、龍舟節、浴蘭節、屈原日、午日節、女兒節、地臘節、詩人節、龍日、午日、燈節、五蛋節等等。端午節,代表著人們對中國華夏民族幾千年祖國傳統文化的追懷,有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吃大蒜、兒童戴荷包、五毒兜兜等的習俗,也是人們品味生活,熱愛生命,發展文明,抑惡揚善的不懈追求。
古人認為端午節是五毒月,天氣炎熱,瘟疫流行,人易生病,需要驅毒避邪,夫婦要剋制夫妻房事生活,以保持身體有足夠的抵抗力。在這個節日裡,一般成年人喝雄黃酒、菖蒲酒,小孩佩戴香荷包,採草藥,所以端午實在可算是傳統的醫藥衛生節,是人民群眾與疾病、毒蟲做鬥爭的節日,應當繼續發揚和傳承。
端午節的歷史程序
端午節是漢族的民間傳統節日,開始於春秋戰國時代,後來成為漢族和少數民族的共同節日。“端、初”同義,“午、五”相通,“端午”就是“初五”。
民俗學者認為,端午節來源於古越人的圖騰祭祀,插艾蒲,飲雄黃,掛香囊,禳災異,辟邪驅惡,都是公共衛生的原始防疫。
但是我國代代相傳,端午節是紀念屈原投江自盡的受難日。龍舟是到水中去找尋屈原,粽子是給屈原的靈魂祭奠,屈原則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受難象徵。
屈原(前340—前278),戰國時期的楚國貴族,才思超逸,輔佐懷王。秦楚爭霸,“橫則秦帝,縱則楚王”。屈原主張聯齊抗秦。懷王輕信讒言,放逐屈原,與秦結盟,被秦俘虜,客死於秦。頃襄王即位,繼續親秦,再度放逐屈原。屈原流放,輾轉沅湘,哀吟苦憶,目睹亡國。秦將白起破郢都,滅楚國。屈原痛不欲生,自沉於汨羅江,以死殉國,時為(前278年)夏曆五月初五。
屈原之死,震動了中國知識分子的靈魂。端午節從紀念屈原受難的節日,經過兩千三百年的綿延,發展成為尊重知識的節日,解放知識分子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