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揭西放水燈

揭西放水燈

  揭西縣五經富鎮,民間流傳著一種放水燈的風俗。風俗始於清代康熙年間,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了。

  五經富人放水燈無規定時間。舊時鄉民修孤骨,或有錢人死了,七日喪後放水燈,藉此祈求神佛保佑、禳災獲福、庇佑兒孫,甚至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水燈的製作,先時用蕉葉或其它闊葉連結成蓮花碗型,或船型,上面點燃香炷、蠟燭。後來,製作技術提高,有用木板墊底,上放制好的五色花朵,也有放燈籠的、做紙船的。同樣中央點香炷或蠟燭,因木板浮力好,適宜水上飄遊,形式多樣。

  舉五經富1942年一次放水燈為例。五經富鍋廠村,一位105歲的汪氏老太婆逝世。在龍江河上游、龍頸口的馬腰潭舉行放水燈儀式。子民們請來僧人,在潭畔開闊處擺開道場,僧人唸經畢,子民們託著水燈,列隊下水至膝蓋處。將燈放下水去慢慢推出。讓水燈隨波逐流而去,祈求大慈大悲佛祖為小民消災消難,逢凶化吉。祖宗昇天,蔭佑兒孫。同時,放出白鴿幾十只。鑼鼓、大銃、爆竹齊鳴。霎時,各色水燈滿溪浮動,兩岸觀看的人活躍起來,特別是青年男女,紛紛下水撈“燈”,“燈”與“丁”同音,他們都希望,添丁生貴子。此時,歡笑聲,擊水聲混在一起,天上白鴿飛翔,江邊、水裡萬頭攢動。做父母的,做妻子的,都希望自己人撈得一個“丁”,此情此景可熱鬧極了。

  放水燈有個神話故事。據說是來源於印度婆羅門教。從前有一對白色的烏鴉,築巢於喜馬拉雅大雪山近河的大樹上,一天雄鴉外出覓食,迷失歸途而不知去向,留在巢中的雌鴉正在孵著生下的五個蛋。不料刮來一陣狂風,把孵蛋的雌鴉吹落樹下,當風停後,雌鴉折回原地,盤旋再三,不見巢和蛋,於是極度傷心,日夜為五個蛋悲號,結果悲慼而死。迨後,已轉世為大梵天王-----印度國人視其為造物主。至於五個鴉蛋呢?被母雞、母水獺、母牛、母鹿、母獅子各銜去一個後孵化,誕生的都非鴉而是人。此後,各成為婆羅門的至尊。他們各自長大成人後均要求出家為僧,在大雪山中隱居潛形。一天他們相遇於路上,寒暄後,獲悉均屬失去父母者,於是各自祈禱,以見生身父母為最大願望。禱畢,大梵天王遂化身白鴉出現在五僧人跟前,陳述一切經過,並告訴他們:如果它們想見生身慈親時,可在每年12月月圓之夜,用紗線連結蕉葉製成蓮花碗型,中間插上香、點上燭,放入河中,便可漂流到你想見的慈親那裡去了。於是放水燈就成了當地的風俗。自佛教傳入我國後,這種風俗也漸漸在我國流傳開來。

揭西縣生育習俗

  洗三朝 客俗嬰兒出生三天後給嬰兒洗澡,俗稱“洗三朝”。十二日蒸糯米飯,煮姜酒,請鄰居到家“吃喜酒”。也有送雞肉、豬肉及姜酒至親戚或鄰居家中,分享共慶的。親戚鄰居各贈一對雞春(蛋),多則三對,表示祝賀。女婿要送姜酒及雞肉、豬肉到岳家報喜。岳家收後即轉送親戚鄰居。

  慶滿月 如生長子,則較隆重,當日設宴請親朋。首先為嬰兒安名,先抱嬰兒在案前拜天地,後拜祖公。上門赴宴的親朋要帶豬肉、布料等道賀。外公家要辦衣服、鞋帽來給外孫,女婿家要回禮。若生女的不但沒做姜酒和出月,連產婦也受輕視。週歲時,同樣設宴請親朋,親朋送禮祝賀。

揭西的“送鬼”

  “送鬼”風俗在揭西客家農村中很普遍,村民家中如有不如意之事,如生病、小孩夭折,便認為有鬼在作祟,便備祭品去拜鬼。又恐陰間眾鬼爭食祭品,家鬼在陰間不爭不到食或被異鬼欺侮,因此就要去送鬼(祭鬼)。

  送鬼時間在晚上10時左右,地點在三岔路口。祭品有糖果、豆乾、面線(麵條)、雞蛋之類。屆時,擺好祭品,燒三柱香後致祝祈告,燒銀紙。祭品留在現場不收。


西新娘路遇換手帕

     揭西縣農村兩個新娘同日出嫁,路線相向而行,相遇途中,兩位新娘要交換手帕。   解放前女子出嫁到男家,要坐花轎,途中如兩轎相遇,轎伕抬近停下,讓新娘伸手交換手帕,手帕是普通的,與平時人用的一樣,不同的是,手帕內有包有思茅和蔑草,這二種草民間說是避邪之物,包好後,用紅毛線縛住右手執著,以備交換。如無相遇 ...

西縫孝服拜師的風俗

  揭西縣河婆、五雲、上砂、下砂等鄉鎮農村,解放前有喪家請縫衣師傅做孝服,孝子們要拜師傅的習俗。   凡有人逝世,請縫衣師傅去喪家縫製孝服。為了表達孝子們的孝心,在族長的帶領下,孝子們用托盤端著三杯茶,來到縫孝服處,哭著在縫衣師傅面前拜師傅。這時的縫衣師傅不能空手站著受拜,更不能空著手去領茶喝,縫衣師傅必須手 ...

西燒煙架和舞火龍

  揭西縣五經富鎮歷史上鬧元宵有燒煙架、舞火龍兩項活動。這兩項藝術始於乾隆,傳自蘇州,後傳到豐順埔寨。1987年埔寨的火龍舞上省城,其古樸的風格、壯觀的場面、精彩的表演,轟動省城。有些精彩鏡頭,曾拍進電影故事片《花街皇后》。   燒煙架全憑架上功夫。煙架分主柱和副柱,主柱高三丈五尺,柱身置橫木十二支,各長 ...

西送聘與回禮

  揭西縣潮語區送聘禮俗,大體與潮屬各地相同。送聘也叫送聘傳時,即在男女雙方協商嫁娶日期之後,由男方託媒送去聘金禮物。送古禮者具寫迎娶帖式和婚書門符,一般人家僅是送聘金禮物。聘金禮物和女方的嫁妝多少都是事先商定的。聘金是送給女方父母的;禮物如金銀首飾、服裝、布疋、則是送給兒媳的;錦糖、餅食、發棵是送給女方贈送 ...

西認義父母的禮俗

  揭西縣五經富一帶相認義父母后要舉行拜帖儀式。義子一方父母先用紅紙寫明自己的兒子姓名、出生年、月、日、時,要求拜某某為義父母,並祝孩子在義父母愛撫下幸福長大、大吉等話,雙方簽名後,義子一方父母抱小孩,帶上酒肉、長面等禮品到義父母家拜認。義父母送一套新衣服給義子生母親,紅紙帖則交義父收受。有的還要拜見義父母的 ...

西買搖籃的風俗

  揭西縣客家初生男孩一定要買個新搖籃,談妥價錢交接後,買者要另給賣主一個紅包。賣主則答予“千子萬孫,長命富貴,財丁興旺,萬事如意”的吉語。   這個搖籃睡過的男孩越多越好,即使破了,補了再用。如果此搖籃睡過有出息的子孫,則被視為家寶。族人有新生兒,也樂意登門求借,希望也獲得吉祥如意。交還搖籃時,也要送紅包給 ...

西風土人情

  揭西是以客家話和潮州話為地方語言,客家人客家人是我國漢族的組成部分,遍佈祖國南方和世界各地,其祖先都是從我國北方遷徙往南方。我省的梅州市,是客家人最集中的地級市。據一些學者推算,目前中國大陸客家人8800萬,臺灣460萬,港澳100萬,國外客屬華僑華人500萬,合計近1億人。客家人由中原南遷後,多數居住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