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苦旅》是當代學者、作家餘秋雨的一部散文集。全書憑藉山水風物來尋求文化靈魂和人生真諦,探索中國文化的歷史命運和中國文人的人格。該書獲得了全國金鑰匙圖書二等獎,上海市優秀圖書一等獎,上海市第二屆文學藝術成果獎,臺灣最佳讀書獎。
《漂泊者們》漂泊是出於無奈的選擇還是意志堅強憑著信心開始的?希望不是因為有可料定和可見得著的目標才出現的,希望是在前程一片虛無中才迸射出的心地之光,於無所希望的希望中行路,才真得救。中國的老人大都沉浸在用舊袋裝新酒的雙重麻醉中不願睜眼,結果酒與袋都得不著,他們老了、死了,就是一堆供人憑弔、抒情的朽骨,他們永遠也無法體驗《老人與海》中那個生命如基督般始終豎起、堅忍、熾烈、無法擊敗的老人的魂靈,他的信念帶著他伸開雙臂擁抱一切困境,慢慢走向新的精神彼岸,他死時,是一種救贖式的涅盤。
《文化苦旅巴金百年》主要內容如下:
1、文章以巴金百年壽辰為背景,來論述了巴金的一生。作者指出。巴金憑著切身感受,先人一步地指出了這一點,而且說得一針見血。
2、作者表達了對巴金先生在文革後,一個人領頭敢於說真話的欽佩。
3、餘秋雨也給了巴金先生比較概括性的評價:巴金晚年即使被賦予很高的社會地位,但是仍然能在新時期的大規模誹謗中含笑屹立,不為所動。所以作者對一個敢於說真話的人表達了無尚的崇敬。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堯棠,另有筆名有佩竿、極樂、黑浪、春風等,字芾甘。漢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興。中國作家、翻譯家、社會活動家、無黨派愛國民主人士。巴金1904年11月生在四川成都一個封建官僚家庭裡,五四運動後,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響,並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開始了他個人的反封建鬥爭。1923年巴金離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學,從此開始了他長達半個世紀的文學創作生涯。
《文化苦旅》是餘秋雨先生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在海內外講學和考察途中寫下的作品,是他的第一部文化散文集。全書主要包括四部分,分別為如夢起點、中國之旅、世界之旅、人生之旅。全書憑藉山水風物來尋求文化靈魂和人生真諦,探索中國文化的歷史命運和中國文人的人格。《文化苦旅》一書中,作者主要透過一個個古老的物像,描述大漠荒荒,黃河文明的盛衰,歷史的深邃蒼涼,以柔麗悽迷的小橋流水為背景,形神俱佳地表現了清新婉約的江南文化和世態人情,透過文化人格、文化良知的描述和回憶,展示了中國文人艱難的心路歷程以及文化的走向。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於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1961年,莫高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 ...
民政部中國社會工作協會對北京、上海、廣州等六大城市的人群進行過年回家的調查,探尋很多人不願回家或是不想回家過年的原因。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有近70%的受訪者表示“為春節回家而煩惱”,煩惱集中在車票、人情消費壓力、路途遙遠等客觀因素上。
雖說春節的主題是親人團聚、親情交融,但在親情至上、孝字當先的傳統文化 ...
在旅遊群體中,自命為旅行者的人是瞧不上旅遊者的。前者認為後者只不過是浮光掠影、走馬觀花。但對他們來說,要成為徐霞客這樣的旅行家似乎又很不現實,於是一條捷徑應運而生,那就是“文化旅遊”。
伍迪·艾倫的新電影《午夜巴黎》中就有這樣一個角色,男主人公蓋爾和女友在巴黎遇到了女友的朋友保羅。保羅在每一座雕塑、每 ...
第一部分(開頭至“猶抱琵琶半遮面”)寫遇到琵琶女的經過。江邊送客,正苦於沒有音樂的時候,偶然遇到了她。
第二部分(“轉軸撥絃三兩聲”至“唯見江心秋月白”)寫琵琶女彈奏琵琶的情況。用了多種手法詳細描寫了她的演奏技巧。
第三部分(“沉吟放撥插弦中”至“夢啼妝淚紅闌干”)寫琵琶女自述身世。說自己原是京城 ...
內容概括:老師假裝發怒、老師教我們寫字、老師帶我們觀察蜜蜂、老師教我們讀詩、我們看老師寫字、老師排解我和小夥伴的糾紛、我夢裡尋師。
內容簡介:蔡老師是一個溫柔、熱情、慈愛、公正、偉大、熱愛孩子的老師。 “我”是一個機靈純正、天真活潑、尊師好學的學生。 文章重點寫了師生之間的七件小事。這七件小事以“回憶 ...
滄浪亭與獅子林、拙政園、留園並列為蘇州宋、元、明、清四大園林,是現存蘇州園林中歷史最為悠久的園林。全國景色簡潔古樸,落落大方,不以工巧取勝,而以自然為美。
獅子林為蘇州四大名園之一,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既有蘇州古典園林亭、臺、樓、閣、廳、堂、軒、廊之人文景觀,更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邃而享譽盛名,素有 ...
1、《紅星照耀中國》主要內容:《紅星照耀中國》書中作者斯諾以外國記者的身份透過“白區”歷盡千難萬險進入“紅區”開始了他的採訪,採訪的人物許許多多,對M、彭德懷、徐海東、周恩來和徐特立的採訪記錄格外細緻,從對當地的農民、工人,紅軍戰士,還有“紅小鬼”一系列的採訪中,透過他們的講述、行動、以及當時的生活狀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