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十多年前,有這麼一個人,毅然辭去一切行政職務和高位認命,孤身一人尋訪中華文明被淹沒的重要遺址;二十多年前,有這麼一本書,宛如一位外出的浪子,“一路傷痕斑斑,而身心尤健”,默默地反駁著文人對它的糟踐。
2、這個人,是迄今全球唯一完成抵達人類史上最重要的文化遺址的學者一一餘秋雨。
3、這本書,是上海讀者投票評選三十年來影響最大的書一一《文化苦旅》。
4、看到書名的那一刻,沉重感油然而生。目光落在一個“苦”字上:何為苦?為何苦?
5、為解心頭疑雲,且開啟此書,細細品味。
1、二十多年前,有這麼一個人,毅然辭去一切行政職務和高位認命,孤身一人尋訪中華文明被淹沒的重要遺址;二十多年前,有這麼一本書,宛如一位外出的浪子,“一路傷痕斑斑,而身心尤健”,默默地反駁著文人對它的糟踐。
2、這個人,是迄今全球唯一完成抵達人類史上最重要的文化遺址的學者一一餘秋雨。
3、這本書,是上海讀者投票評選三十年來影響最大的書一一《文化苦旅》。
4、看到書名的那一刻,沉重感油然而生。目光落在一個“苦”字上:何為苦?為何苦?
5、為解心頭疑雲,且開啟此書,細細品味。
1、手棒一本《文化苦旅》,隨著作者的筆觸在字裡行間中游歷了大半個中國。旅行結束,本應陶醉於祖國的壯麗山河、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然而我卻無法使自己陶醉,心頭莫名地湧出一種苦澀的感覺。我一直對《文化苦旅》中的“苦”字百思不知其義,起初認為無非是指旅行的勞苦,現在才發覺這實在過於幼稚的理解。其實,苦於身無所謂苦,苦於心才實為苦。作者曾感慨:“文人似乎註定要與苦旅連在一起。”我以為,這乃是文人最大的財富。苦澀過後總會留下一絲回味,對歷史的感悟,對文化的理解,對人生的思索,全部融在這苦澀後的回味中了。
2、秋雨先生說:“如果說人生是一條一劃而成的線,那麼具有留存價值的只能是一些點。”是的,人生無非是漫長曆史的一個縮影。歷史從古代走到今天,還要繼續走下去。歷史的足跡卻成了無數人一生的執著追求。歷史的魅力便在於它的足跡總是隱藏在山水之間,難於尋找。所以沒有博大的歷史情懷,深厚的文化內涵的人是永遠不會找到這些無價之寶的。無疑,餘秋雨教授是“探寶”的勝利者,他的收穫便是這本《文化苦旅》。
3、《文化苦旅》帶領著我在歷史長河中漫遊。我們面前出現曾在歷史舞臺上演出過的一幕威武雄壯的活劇,一個個偉在大的人物出現了,他們的身上體現了中國文化的良知和高尚的人格,但他們中的多數還是逃脫不掉那悲劇性的結局。我的心被打碎了!但這破碎的心卻真的讀懂了中國文化。當莫高窟出土了大批極具研究價值的敦煌文物時,人們在為歷史喝彩。然而歷史卻上演了一幕極其荒誕的鬧劇,讓外國人大搖大擺地將一本本一箱箱的珍貴文物搬到了他們的博物館裡。或許歷史是要故意磨礪一下那些過於執著的歷史學家們,讓他們只能憑藉外國博物館提供的`微縮膠捲來研究生長在中國的敦煌學。啼笑皆非的同時,我們不得不反問歷史,這種磨礪的代價是否太大了?當然,這部歷史更多地留給我的是對人生的思索。
4、“對歷史的多情總會加重人生的負載,由歷史滄桑感到引發出人生淪桑感。”這是作者的感嘆,也是對讀者的啟示。
民政部中國社會工作協會對北京、上海、廣州等六大城市的人群進行過年回家的調查,探尋很多人不願回家或是不想回家過年的原因。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有近70%的受訪者表示“為春節回家而煩惱”,煩惱集中在車票、人情消費壓力、路途遙遠等客觀因素上。
雖說春節的主題是親人團聚、親情交融,但在親情至上、孝字當先的傳統文化薰陶之下,春節從某個角度來說已逐漸變異為“禮數節”,諸如長輩禮數、朋友禮數、同事禮數、鄉情禮數,以及著眼於現實利益糾葛的“公關禮數”等。因此,人們“為春節回家而煩惱”,實際上是在選擇逃避。
經濟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主義文化的大行其道,是造成人們“為春節回家而煩惱”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消費文化背後的“面子文化”,恐怕是一個重要動因。除此之外,傳統的禮數對大眾行為的潛在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必須看到,某些經久不衰的陳舊陋習,一旦搭上了泛物質化、貨幣化的便車,就很難讓人們再淡泊與理智下去了,面子、形象與“感情搭售”、禮數公關,宛如是自我膨脹的文化氣球,在節日的天空中負重掙扎,於是本應是主宰禮數、儀禮文化的人們,反倒成其奴役了。可見,人們“為春節回家而煩惱”,實際上也是一種減壓的方式。
我們中的許多人之所以淪為消費“節奴”、文化“節奴”,可能恰恰是因為那些本應純淨、淳樸、雅趣的民俗、節儀、文化母語,被庸俗而功利的現實俘獲和“奴化”了。
春節這一世界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一定要萬分珍視。春節作為中華民族的重要人文傳統,將伴隨我們永遠走下去,如何延續好這一傳統,是我們必須面對的問題;如何過好春節,如何更文明更輕鬆地過春節,更是值得我們好好思考的問題。我們不但應該考慮怎樣摒棄春節傳統中包含的不適合現代人們生活現狀的成分,更應該考慮如何避免當下很多陋習汙染春節這一美好的傳統。只有保持文明節儉的光榮傳統,春節才能一年比一年更輕鬆,一年比一年更人性化;回家過年,才會成為快樂和文明的一次迴歸,而不是一次“文化苦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