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文言文中之字的所有用法

文言文中之字的所有用法

  一、“之”作代詞用,用在動詞的後面。

  例句:夏蚊成雷……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為之強。(《童趣》)

  二、“之”作動詞用,“往、前往”的意思。

  例句:吾欲之南海,何如?(《勸學》)

  三、“之”作助詞用

  1、“之”作結構助詞

  例句: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童趣》)

  2、“之”用於主謂之間,不譯。

  例句: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3、“之”起調節音節作用,不譯。

  例句: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文言文中得字的用法

  1、獲得;得到;取得。與失相對。出自《魚我所欲也》: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

  2、貪求;貪得。出自《論語季氏》:戒之在得;

  3、心得;收穫。出自《遊褒禪山記》:古人之觀於天地,往往有得;

  4、得意;滿足。出自《蘭亭集序》: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

  5、領會;理解。出自《朝三暮四》:宋有狙公者,愛狙,養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

  6、合適;恰當。出自《六國論》:此言得之;

  7、實現;達到。出自《信陵君竅符救趙》:自王以下,欲求報其父仇,莫能得;

  8、能;能夠。出自《垓下之戰》:項王自度不得脫;

  9、應該;應當。出自《鴻六宴》: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10、表示完成或補充說明結果。出自《琵琶行》: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

  11、必須。出自《紅樓夢》:這件事還得你去才弄的明白。

求文言文中固字的用法

  1、名詞:險要的地勢。秦孝公據崤函之固《過秦論》

  2、動詞:鞏固,安定。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天時不如地利》

  堅守,安守。秦數敗趙軍,趙軍固壁不戰《廉頗藺相如列傳》

  3、形容詞:固執,頑固。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愚公移山》

  堅固。 江山險固《赤壁之戰》

  堅決,堅持。少年固強也《促織》

  4、副詞:表本然,原來。至於顛覆,理固宜然《六國論》

  表確然,確實,實在。 斯固百世之遇也《五人墓碑記》

  表讓步,固然。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報任安書》


文言文中用法

  “引”字為左右結構,在文言文中有3種詞性,分別如下:   一、動詞。   1、延長,伸長。如《三峽》中“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   2、薦舉。如《史記·魏其武安侯傳》中“兩人相為引重,其遊如父子然。”   二、量詞。   長度單位,古代以十丈為一引。   三、名詞。   序言,如《滕王閣序》中“敢竭鄙 ...

文言文中用法及舉例

  1、第二人稱代詞, 一般作定語。 例句:某所,而母立於茲。   2 . 副詞,譯為就、才。例句:然則何時而樂耶。   3、表示遞進關係,可譯為並且或而且。例句: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4、表示承接關係,可譯為就、接著,或不譯。例句:故舍汝而旅食京師,以求斗斛之祿。   5、表示轉折關係,可譯為但是或卻 ...

文言文中的五種用法.

  可代人、代事、代物。代人多指第三人稱代詞,可譯為他、她、它。例如,我見相如,必辱之。譯為我見到藺相如,一定要羞辱他。暮寢而思之,譯為晚上睡覺時反覆考慮這件事。秦人視之,亦不甚惜,譯為秦人看到它,也不感到很可惜。指示代詞表近指,可譯為"這"。例如唐浮圖慧褒始舍於其址,而卒葬之。均之二策,寧許 ...

文言文中所有的意思

  “之”的用法:   1、用作指示代詞 ;   2、用作第三人稱代詞 ;   3、字用作動詞,意為“往,到哪裡去” ;   4、“之”字用作助詞,可以分為下面三種: “之”用作結構助詞,相當於“的”、“之”字用於主語和謂語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 “之”字在句子中只起調節音節的作用,無實義。   “之”的用 ...

文言文中的意義和用法

  1、代詞,什麼。如《觸龍說趙太后》中“一旦山陵蹦,長安君何以自託於趙”。   2、哪裡。如《赤壁之戰》中“豫州今欲何至”。   3、為什麼。如《過秦論》中“為天下笑者,何也”。   4、作語助詞相當於“啊”。如“新婦車在後,隱隱何甸甸”。   5、通“呵”,喝問。如“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   6、怎麼 ...

文言文中迎有那些用法.

  四種意義與用法:   迎,動詞。   1、迎接。如《淮南子.詮言》:“來者弗迎,去者弗將。”又特指迎擊。如《孫子.行軍》:“客絕水而來,勿迎之水內。”   2、投降。愚謂大計不如迎之。——宋· 司馬光《赤壁之戰》。   3、迎合,逢迎。如《新五代史.唐家人傳》:“劉氏多智,善迎意承旨。”   4、向著,對 ...

文言文中的解釋有哪些

  1、“乎”字表疑問語氣,用於疑問句末,要求對方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   將軍迎操,欲安所歸乎?   2、“乎”字表示反問語氣:用於疑問句句末,表示反詰語氣,不要求對方作出回答,而答案就在其中。   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況在國乎?3、“乎”字表揣測或商量語氣。   王之好樂甚,則齊其庶幾乎。   4、“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