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巴里坤嫁女趣俗:孃家哥哥抱上轎
新疆巴里坤嫁女趣俗:孃家哥哥抱上轎
巴里坤人關於嫁女兒有幾則諺語:“養下姑娘,臉朝外。”就是說女兒長大成人是必定要出嫁的。“嫁出門的姑娘,潑出門的水。”是說嫁出去的姑娘就像潑出去的水一樣,是收不回來的,也就是覆水難收的民間說法。一言以蔽之,就是女兒是替別人家撫養的人,這是男權社會的規則。這規則可使女兒家心理平衡,聊以自慰的是“自己養了女兒給了人,人家也會養了女兒給自己”,因此,也就有了“養兒也得濟,養女也得濟”的說法。
吃一席,還一席
女兒畢竟是自家的骨肉,所以在嫁女中就必然在儀式中產生相互矛盾的表現。而且這種祝福女兒又同時自我祝福的表現,貫穿嫁女儀式的始終。
婚期大致確定之後,就是確定吉日,當地叫做擇日子。一般是男方自選三個吉日,供女方選擇。女方家根據情況定一個日子,就是吉期了。擇吉日的時間必須在婚禮前一個月。這一段時間是準備階段,裡邊有著許多講究和名堂,就女方而言,其中最為重要的內容就是“換席”。
所謂換席,就是待嫁女在臨近婚前的這段時間裡,家族中人要輪流邀請待嫁女上自己家吃飯。凡是邀請過的人家,也會被邀請出席嫁女兒的儀式,吃一席,還一席,以席換席,就是“換席”的來歷。
換席的飲食中別的東西可以少,只有這包子是必不可少的。諺語裡有“送行的包子,拉魂的面”一說,這裡的包子明顯是在為待嫁女兒送行。據說包子還有寬宏大量,諸事多包涵的寓意。族中的長者在陪待嫁女兒進餐的同時,還可以講一些為人之婦的道理。
新疆巴里坤冬至杏皮飯 吃出好兆頭
冬至作為一個節氣,作為一個節日,在巴里坤是深受重視的。其表達方式有兩方面,一方面是祭奠,一方面是生活化的警示。祭奠的方式是立冰碑;生活化的警示,是每家每戶吃杏皮飯。
冬至立冰碑
巴里坤有個諺語:“頭九二九,關門閉手;三九四九,凍破碴口。”俗語中還有“瞎四九,苕五九”這樣的說法。
鄉諺俚語裡,關於節氣九九的說法,也就到此為止了,似乎都沒有六九到九九的說法。我想,這並非當地民間缺乏創作九九歌謠的能力,而是從六九到九九,當地仍是寒冬,缺乏九九變化的自然特徵,無從編排,只好到此為止了。這裡說的頭九,就是交九,頭九的第一天也叫冬至。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
據史料記載,我國早在約2700多年前的春秋時期,就推算出了冬至日。冬至的天文學依據是從這一天開始,太陽的直射從南迴歸線向北迴歸線移動。“冬至有三義:一者陽極之至,二者陽氣之至,三者日行南至,故為冬至。”
西域文化巴里坤巖畫
巖畫是古人類鑿刻在岩石上的一種“語言”和“文字”,是用以反映人類生活、生產以及戰爭的記錄和符號,是人類記錄在岩石上的原始資料。巴里坤巖畫是曾經生活在這裡的先民們在岩石上留下的他們真實生活的足跡,將他們看到的、聽到的真實地記錄在岩石上,有一部分是真實的記錄,有一部分是傳說,還有一部分可能是想象或者是一種幻覺。總之,巖畫是我們研究古人類活動和生活難得的一部“文史資料”。
新疆巖畫分佈較廣,橫貫全疆東西,每個區域都有巖畫,但都有所不同,巴里坤巖畫有其獨特的一面。
表現形式和技法
巴里坤巖畫在三山基本都有,其中在水源豐富地較為集中,如蘭州灣子古遺址群內的巖畫,東黑溝古遺址區內的巖畫都集中分佈在水源豐富地,而八牆子山頂巖畫卻在山頂上。到目前為止,八牆子巖畫區還沒有發現人類生存的遺址痕跡。巴里坤巖畫之豐富,敲擊和鑿刻技法之嫻熟,是難得的巖畫珍品,其內容之廣在新疆區域內也很少見。這三處巖畫表現形式和技法都有不同,但也有相似之處。
1、普遍使用敲擊法。根據古遺址區的斷代推測,最早的應在商周時期,而漢到唐也有人類活動的足跡。大部分巖畫都是記錄在黑色、褚色、深紅色的花崗岩石上,有的岩石表面巖畫有二層以上的敲擊跡象,由於時代各不相同,表現技法也有較大的差異,最後一層技法基本都較嫻熟,也較清楚,而前幾層表面色澤和原花崗石面顏色基本相同。 2、鑿刻技法在巖畫中的表現。這是人類發明鐵器的產物,鑿刻技法比敲擊技法要高出許多,表現形式也多樣化。由面的表現形式逐步向點和線的表現方向發展,較準確的表現了作者的思想,用十分簡煉的線條準確地表現人和動物的形體和動作。
表現內容和思想
巴里坤巖畫的內容表現較為豐富,有找到和古人對話視窗的感覺,只要我們認真地領悟每現幅巖畫的內涵,都能體會巖畫中講述的故事。透過這個視窗我們將更多的瞭解生活在巴里坤這塊熱土的人類發展史和變遷史。 l、簡單的圖案記錄。大部分巖畫都記錄了他們生活的一個部分,如動物和使用過的工具,有簡單的單幅圖案,如盤羊、山羊、駱駝、犛牛、狗、狼、馬、蛇、車輪等。這些動物和生產工具與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從簡單的個體記錄逐步發展到群體記錄,從簡單的圖案記錄向一幅內容較廣的作品發展,使巖畫逐步有了研究的價值和內容。
2、一個區域內的巖畫,就是一個區域內的人類發展歷史,都在講述著生活在這裡的人們的發展和變化。人類為了生存需要大量的肉食供應自己的需求,他們就得學會生存,比如狩獵。由一人拿石頭狩獵,逐步發展到使用弓箭,有一人狩獵圖,也有幾人狩獵圖。人類透過長期的生活有了新的發展,當狩獵不能滿足人類自身的生活需求,就開始將野羊、野馬、野牛家養馴服,就產生了家養牲畜的巖畫圖,也就產生了牧羊圖。社會的發展逐步提高了人類生活的水平和生活的條件,這就說明人類從原始的狩獵向家養過渡的一個文明階段,出現了牧羊圖和圈羊圖;出現車輪圖就證明人類已開始使用簡單的運輸工具。 3、部落符號和圖騰的出現。從人類創作巖畫開始,部落符號就開始產生,它是人類佔有慾的象徵,同時也是一個部落與部落之間的標誌符號。圖騰是人類對世界不瞭解時產生的一種崇拜現象。部落符號和圖騰和出現,使巖畫內容更為豐富和成熟,人類在這個時期思想意識的發展,使巖畫內容開始多樣化,標誌著人們的信仰的產生。 恐龍巖畫的出現給我們留下了許多不解之謎,在那個時期不知人們是怎樣鑿刻了恐龍巖畫,是先祖的相傳還是恐龍在那個時期還有存在?
巴里坤巖畫之謎還有很多很多,有待於更多的專家學者來這裡調查研究,隨著研究的深入,巴里坤巖畫將向世人宣佈它存在的價值,它將為巴里坤人民造福,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巖畫內容寫進濃濃的一筆。
巴里坤諺語賞析
1,談吐
飯要嘗著吃,話要想著說。
話到嘴邊留三分。
茶要釅(濃),話要談。
娃娃嘴裡掏實話。
真人面前不說假話。
樹老根多,人老話多。
點評:這些諺語多是大實話。所謂實話就是經過生活淘洗之後的真理。而重新閱讀,可以感受到生活氣息撲面而來。真理往往來自民間。
2,訓教
...
巴里坤哈薩克美食
1、羊肉燜餅子:在巴里坤也叫封肉蓋餅子,除了本身的當地的烹飪手法以外,巴里坤本地的羊肉也是一大亮點。肉質肥美,幾乎沒有羶味。
2、油酥饃:這是巴里坤的麵食代表美食之一。單是麵食做的饃饃型別就有幾十種,蒸的、炸的、烙的、燒的,還有花捲、蒸餅等。
3、籠蒸肉:是將牛、羊肉切成大片、條形,或用骨肉相連的 ...
賀老鼠嫁女
舊時民間俗信。在正月舉行的祀鼠活動,亦稱“老鼠嫁女”“老鼠娶親”。具體日期因地而異,有的在正月初七,有的在正月二十五,不少地區是正月初十。山西平遙縣初十日將麵餅置牆根,名曰“賀老鼠嫁女”。湖南寧遠則以十七日為“老鼠嫁女”這一日忌開啟箱櫃,怕驚動老鼠。前一天晚上,兒童將糖果、花生等放置陰暗處,並將鍋蓋簸箕等 ...
金牛座男人最愛--德魯巴里摩爾(圖)
金牛座男人最愛--德魯巴里摩爾
令金牛座男人浮想聯翩的大妞--叛逆嬌娃德魯巴里摩爾對於德魯這種大妞,最讓金牛男們口水不止的當然是細嫩的肌膚,柔軟的捲髮,微翹的紅唇啦……最關鍵的是不管從頭到腳哪一處都似乎手感粉好粉好的樣子,哪怕再多一份豐腴在她身上都顯得毫不過分。對於相當注重零距離質感的牛牛 ...
古代趣俗:指腹為婚可追溯到漢朝
“指腹婚”是我國古代的一種特殊嫁娶形式。所謂“指腹婚”,就是指子女尚在娘肚子裡,父母親就給指定了婚姻。
在我國,指腹婚的出現,可以追溯到東漢。《後漢書·賈復傳》中提到賈復討賊寇受了重傷,光武帝劉秀十分悲傷,為了表彰賈復的功勞就當眾宣佈:“聞其婦有孕,生女耶我之娶之,生男耶我女嫁之,不令其憂妻子也。”這 ...
土家族的奇趣風俗:偷俗
偷,歷來是被視為可恥的卑劣行為,可是在鄂西一帶的土家人聚居的吊腳樓裡,至今仍保留著幾種別開生面、饒有風趣的“偷俗”。這“偷俗”不僅不為土家人唾棄,而且還受土家人的讚賞並傳為美談。
土家族吊腳樓“偷俗”
吊腳樓為土家族人居住生活的場所,多依山就勢而建,呈虎坐形,以“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為 ...
正月初十賀老鼠嫁女的由來
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動,甚至設祭享祀石頭,恐傷莊稼。也稱“石不動”“十不動”。河南風俗這一日家家向石頭焚香致敬。午餐必食饃餅,認為吃餅一年之內便會財運亨通。在山東鄆城等地有抬石頭神之舉。初九夜,人們將一瓦罐凍結在一塊平滑的大石頭上,初十日早晨,以繩系罐鼻,由十個小夥子輪流抬著瓦罐走。石頭不落地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