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正彈奏到意在描繪泰山的樂曲。其中,“方”的意思為:“正在”。“方鼓琴而志在太山”出自先秦呂不韋的《伯牙破琴》。
原文: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鍾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非獨鼓琴若此也,賢者亦然。雖有賢者,而無禮以接之,賢奚由盡忠?猶御之不善,驥不自千里也。
翻譯:伯牙在彈琴,鍾子期聽他彈。伯牙正彈奏到意在描繪泰山的樂曲,鍾子期(彷彿就看到了高山)說:“彈得真好啊!我好像看到巍峨的大山!”一會兒,伯牙又彈奏到意在描繪流水的樂曲,鍾子期(彷彿就看到了江河)又說:“彈得真美啊!我又好像看到浩浩蕩蕩的江河!”鍾子期死後,伯牙悲痛萬分,拉斷了琴絃,把琴摔破,併發誓終身不再彈琴。他認為這個世上沒有值得再為之彈琴的人了。不僅僅是彈琴這樣,對人才也同樣是這個道理。雖有能人,而不能以禮相待,為什麼要求人才對你盡忠呢?就好像不善於駕駛車馬,好馬也不能發揮日行千里的才能。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的方是才、剛剛的意思,這句話意思是伯牙正彈奏到意在描繪泰山的樂曲,出自戰國鄭人列禦寇著《列子·湯問》,“伯牙絕弦”是交結朋友的千古楷模,流傳至今並給人歷久彌新的啟迪。正是這個故事,確立了中華民族高尚的人際關係與友情的標準。
伯牙彈琴,鍾子期聽他彈琴。伯牙在彈琴時心裡想著高山,鍾子期說:“你彈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泰山。”不一會兒,伯牙心裡又想到流水,鍾子期又說:“你彈得真好呀,就像那奔騰不息的流水。”鍾子期死了以後,伯牙摔琴斷絃,終生不再彈琴,認為世上再沒有值得他為之彈琴的人了。
“是方齧也而遽死也。”出自蘇軾的《黠鼠賦》。原句是:是方齧也,而遽死也?向為何聲,豈其鬼耶?這句話的意思是:老鼠剛才是在叫的,怎麼會突然死了呢?那剛才是什麼聲音,難道是鬼嗎?《黠鼠賦》:這是篇文人意趣很濃的小故事,描寫了一隻狡猾黠鼠利用人的疏忽而逃脫的情節。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文中既有儒家“刺時刺事”的內涵,又有道家“萬物有靈,草木有本心”的氣韻。最有智慧的人類,儘管可以“役萬物而君之”,卻難免被狡猾的老鼠所欺騙,原因全在做事時是否精神專一。專一則事成,疏忽則事敗。寓意深刻,發人深省。
1、“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的意思是:你彈琴彈得真好,(琴聲)就像是巍峨的泰山。“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出自文言文《伯牙鼓琴》,講述了鍾子期與伯樂之間深厚的友誼。
2、原文
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鍾子期又曰:“善 ...
擊鼓而戰、擊鼓而歌、擊鼓而舞,這是鄂南文化藝術領域的一枝奇葩——盆鼓。雖飽經滄桑,卻歷久彌新。
“盆鼓”,又稱“腳盆鼓”,因其形狀如盆而得名。廣泛流行於咸寧赤壁、嘉魚、崇陽、通城一帶的鄉村。據史料記載,在遠古的商、周時代,先民們擊木、擊盆、擊鼓而歌,形成了腳盆鼓的雛形。舊時有“一丁一鼓”的習俗,即不論 ...
1、表達了詩人對昔日戀人今日好友的超乎友情又異於愛情的細膩情懷。
2、《山中》這首新詩是徐志摩在生命的最後一年寫給林徽音的;當時作為梁思成妻子的林徽因在香山療養肺病,徐志摩去探望她,看到昔日戀人憔悴不堪。回到寓所後,在一片深夜的靜謐之中,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抒情詩,表達了詩人對昔日戀人今日好友的超乎友 ...
1、原文: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伯牙遊於泰山之陰,卒逢暴雨,止於巖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鍾子期輒窮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嘆曰:“善哉,善哉,子之聽夫 ...
1、伯牙子鼓琴,其友鍾子期聽之,方鼓而志在泰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鍾子期復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水!”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為鼓琴者。非獨鼓琴若此也,賢者亦然。雖有賢者,而無以接之,賢者奚由盡忠哉!驥不自至千里者,待伯樂而後至也。
...
1、終身不復鼓琴的複意思是:不再,再次。終身不復鼓出處:《伯牙絕弦》。
2、原文: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3、譯文:
...
“十八而志”下一句是“不畏青春”,意思一般是指十八歲已經建立了人生目標,青年人無所畏懼一往無前。這個句子仿寫文言文,但詞語搭配不當,語法不通。
“十八而志”仿寫“三十而立”,“而”表修飾,連線狀語“十八歲”,但“志”在句中是名詞,志向,不能充當謂語中心詞,也不受狀語修飾。不畏青春,是“不懼怕青春”,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