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既明且哲以保其身是說哪個成語

既明且哲以保其身是說哪個成語

  明哲保身

  出自《詩·大雅·烝民》: “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解釋明智的人善於保全自己。現指因怕連累自己而回避原則鬥爭的處世態度。

  近義詞:潔身自好。

  反義詞:同流合汙。

  用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例子:高節更只能造就一些明哲保身的自了漢,甚至於一些虛無主義者。

  故事:周朝時,宣王重視任用德才兼備的人,因此他的王朝得到振興。當外族不斷入侵時,周宣王派大臣仲山甫到齊地建築城池。大臣尹吉甫寫詩讚美仲山甫:“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解,以事一人。”讚揚仲山甫不辭辛勞的精神。

且為主貪必喪其國為臣貪必亡其身

  “且為主貪,必喪其國;為臣貪,必亡其身”這句話的意思是:況且,做君主的人如果貪婪,那麼他就會失去他的天下;做臣子的人貪婪,那麼會丟掉他的性命。指貪汙腐敗於國於己都是莫大的禍害,出自於語出唐·吳兢《貞觀政要·貪鄙》:“昔公儀休性嗜魚而不受人魚,其魚長存。且為主貪,必喪其國;為臣貪,必亡其身。”

身既死兮神以靈的下一句是

  出自戰國詩人屈原的《國殤》: 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敵若雲,矢交墜兮士爭先。 凌餘陣兮躐餘行,左驂殪兮右刃傷。 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枹兮擊鳴鼓。 天時懟兮威靈怒,嚴殺盡兮棄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 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 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

  屈原(公元前340年至公元前278年),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羋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雲名正則,字靈均 。約公元前340年出生於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


死兮神靈子魂魄兮為鬼雄

  這句話出自《九歌·國殤》,作者為屈原。屈原(約公元前340-前278),中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漢族,出生於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名平,字原。戰國時期楚國貴族出身,任三閭大夫、左徒,兼管內政外交大事。   這句話的意思是身已死亡啊精神永不死,您的魂魄啊為鬼中英雄。 ...

志的什麼意思

  1、以樂其志的以釋義:是因為的意思。   2、出自於陶淵明的《五柳先生傳》。   3、原文: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閒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 ...

未可詔大號繩天下之梅也翻譯

  1、“未可明詔大號以繩天下之梅也”意思是 不方便公開宣告,大聲疾呼,用(這種標準)來約束天下的梅。   2、這句話出自清代文學家龔自珍的散文《病梅館記》,全文託梅議政,揭露出清朝統治者束縛人們的思想以及摧殘人才的罪行。 ...

正不令而行不正雖令不從是什麼意思

  1、解釋:自身正了,即使不釋出命令,老百姓也會去幹;自身不正,即使釋出命令,老百姓也不會服從。   2、出自春秋 孔子的《論語·子路》,《論語·子路》是出自《論語》的文章,共有30篇,有關於如何治理國家的政治主張,孔子的教育思想,個人的道德修養與品格完善,以及“和而不同”的思想。《論語》涉及哲學、政治、經 ...

空乏體膚什麼意思

  空乏其身餓其體膚的意思:使他筋骨勞累,使他忍飢挨餓,使他受盡貧困之苦。   出自《孟子·告子下》。   《孟子·告子》記錄了孟子和其學生告子(一說是墨子的學生)之間有關人性道德的討論。   和《論語》類似;是孟子“性善論”思想較為完整的體現。   連帶的是仁義道德與個人修養的問題。對精神與物質、感性與理性 ...

將教天下必定家必正的意思

  要想治理好天下,就一定要治理好家庭、修養自身品德。   出自:趙湘《本文》。   原句:古之人將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將正其身,必治其心;將治其心,必固其道。   翻譯:要想治理好天下,就一定要治理好家庭、修養自身品德;要想修養自身品德,就一定要端正好自己的思想;要端正自己的思想,就要穩固自己的道。 ...

激怒眾的是什麼意思

  以激怒其眾的以意思是來,用來。出自司馬遷的《史記(陳涉世家)》。《陳涉世家》為司馬遷所著《史記》中的一篇,是秦末農民起義領袖陳勝、吳廣的傳記。《陳涉世家》以陳勝、吳廣的活動為線索,詳細地記述了陳勝起義的全過程,以及相繼而起的各路起義軍的勝敗興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