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日喀則篝火焰

日喀則篝火焰

  萬紫千紅的禮花在夜空中競相怒放,通紅的篝火在眾人圍成的圓圈中熊熊燃燒。“兩遊一節”篝火焰火晚會上,來自日喀則地區18個縣市的農牧民群眾舒展長袖,興奮地攜起雙手,盡情地跳起了歡快的鍋莊,他們用激動的心情舞出了對新生活的喜悅,映出了後藏各族人民沐浴在新時代裡的輝煌。

  8月6日晚,日喀則市成了歡樂的不夜城,篝火焰火相映紅,焰火禮花同璀璨。日喀則飯店、山東大廈、扎寺廣場、老街十字等地,到處都成了歡樂的海洋,具有後藏地方特色的果諧、洛諧、堆諧、甲諧等舞蹈,被農牧民群眾舞出了晚會的高潮,舞出了後藏兒女對黨、對祖國的無比熱愛。他們盡情地歡呼,盡情地歌唱。是的,在這樣的不眠之夜,叫今天過著幸福生活的群眾怎麼不高興,怎麼不歌唱??過去的日喀則被稱為“桑珠孜”,意思為“土質最好的莊園”,但所有富饒的土地是屬於大貴族和莊園主的,生活在重重壓迫下的農奴沒有土地,沒有人生自由,勉強能過的日子被套上了重重的枷鎖。西藏和平解放51年來,在黨中央的關心支援下,在自治區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上海、山東、黑龍江、吉林和上海寶鋼集團、中化集團的無私援助下,勤勞勇敢的後藏兒女不懈努力,全地區經濟快速發展,社會局勢日趨穩定,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百業俱興,昔日過著牛馬不如生活的農奴翻身做了主人,一天天過上了好日子。晚上8時開始,日喀則上空禮炮聲隆隆,七彩的各種耀眼圖案在夜空中猶如流星一般,光芒四射。在這麼美好的晚上,光彩奪目的篝火焰火競相輝映,它更是今日後藏群眾過上新生活的真實寫照。

  手拉手,肩並肩,嘹亮的歌聲飄向夜空,優美的舞步醉倒了現場的來賓。在日喀則飯店,定結縣的陳塘舞,帶來了農牧民濃郁的勞動氣息;江孜縣的果諧,展現了“西藏糧倉”人的幸福生活;拉孜的“堆諧”,則唱出了今天后藏群眾的喜悅和自豪。當晚會響起悠揚的鍋莊旋律時,參加晚會的自治區領導、住在日喀則飯店的許多外國朋友以及從區外專門趕來參加自治區“心連心”慰問團演出的歌手拉姆措等也情不自禁的加入到群眾的隊伍中。在山東大廈現場,68歲的多布吉老人告訴我們說,從來沒見到日喀則市的夜景這麼美,也從來沒看到過日喀則人有這麼高興,這一切美好的生活要感謝黨中央的關懷,要感謝對口支援省市和中央兩大企業的無私援助,生活在社會主義祖國大家庭裡,我們相信,日喀則的明天會更加輝煌,日喀則人民的日子會更加幸福。

日喀則地區飲食特色

  “把盛裝穿在自己身上,把佳餚留給尊貴的客人”是日喀則人飲食觀的最好寫照。這裡民風淳樸,這裡酥油飄香,這裡的青稞美酒醇正香甜。當您來到這裡,熱情好客的日喀則人會為你奉上香濃的酥油茶,為你斟上醇香的青稞酒,你會品嚐到手抓牛羊肉的美味,讓您充分領略日喀則飲食文化的精髓。

  由於氣候寒冷、空氣稀薄、風速大、日照充足,特殊的地理位置、嚴酷的氣候條件,以及生產生活方式決定了日喀則獨特的膳食習慣。所以這裡的飲食主要以糌粑、酥油、牛羊肉、奶製品、奶茶、青稞酒等為主。

  青稞又稱稞大麥、元麥、米麥,它炒熟後磨成面,加酥油茶拌和並捏成砣即可食用,被稱為糌粑,是過去日喀則當地人的主食;也有將青稞酒與青稞面摻合食用者。青稞的營養是比較豐富的,從有關資料對比來看,藏族群眾的主食糌粑,營養價值不低於其它穀類的營養,有的營養素還高於其它穀類食物。青稞做成的糌粑不但是藏族群眾的傳統食品,而且是招待客人的重要食品。

  廣大農牧區主要以食牛、羊肉和奶製品為主,這主要是由於牛羊肉熱量很高,有助於生活在高海拔地區的人們抵禦寒冷。更為有趣的是包括日喀則在內的牧區群眾有食生肉的習慣,若到一些牧民或農區家中,你會看到掛到屋內或帳篷內風乾的牛羊肉,若在這些人家做客,主人會拿出風乾的牛羊肉叫你品嚐,也只有在高原才能品嚐到這樣地道且風味獨特的風乾肉。風乾肉一般在冬天,往往是十一月底做。這時氣溫都在零度以下,把牛、羊肉割下來,掛在陰涼處,讓其冰凍風乾,既能去除水分,又可保持鮮味。到了第二年三月以後拿下來烤食或生食,味道很是鮮美。

  牛羊奶也是日喀則群眾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品,藏醫學認為牛羊鮮奶在消化過程中屬苦味、含油脂,它能使人活力增強,面色紅潤,皮膚富有光澤,增加粘液,治療膽汁及氣類疾病。特別是牛奶是一種活力素,它興奮人的腦力,可消除疲勞,治療眩暈、中毒、咳嗽、過度口渴、飢餓等。為延長牛羊奶等的食用期限,人們對牛羊奶進行加工,製成許多奶製品,最普遍的是酸奶和奶渣兩種。酸奶又有兩種,一種是乳酪,藏語稱"達雪",是用提煉過酥油的奶製作而成的;另一種是用沒有提取過酥油的牛奶作的,藏語稱"俄雪"。酸奶是牛奶經過糖化作用以後的食品,營養更為豐富,也較易消化,適合老人和小孩吃。奶渣是奶提煉酥油後剩下的物質,經燒煮蒸發水分後剩下的產物。奶渣可以做成奶餅、奶塊。在煮牛奶過程中,還可揭起奶皮,藏語稱"比瑪"。奶皮就像豆腐皮一樣,好吃又富有營養。這些都是居家或外出的重要食品。

  風味獨特的藏餐,其內容不是我們司空見慣的雞鴨魚肉、冷拼熱炒,而是別出心裁、另闢蹊徑,讓人們得以從另一個側面瞭解到日喀則藏餐乃至日喀則飲食文化的別樣魅力。

  藏餐的歷史同樣悠久,製作藏餐的大部分原料是藏區自產的,花色多樣,品種豐富,味道各異。藏式宴席上食品的烹製及擺席方式同樣有很多講究,最古老的方法是根據客人社會地位的高低來決定採用諸如盤中敬餐、手遞敬餐、餐巾敬餐、自助餐等用膳形式,還有素宴、葷宴之別。在家庭和集體的慶宴上,主要分為漢式餐,擺熱菜、冷菜、湯、主食及零食。

  藏餐內容分主食、菜餚、湯三大類。其主要佐料除甜食外,鹽是最基本的調味品,此外,還有姜、咖哩、花椒、香菜、藏茴香、胡椒、芫荽、大蒜、蔥、野蒜、沙貝母、辣椒等。這些佐料用法各異,對不同的食物烹任有不同的佐料要求。藏式宴席對調味以及一天內的配菜都很有講究,而且對飲食衛生的要求也很嚴格。

日喀則的新年

  日喀則新年從藏曆12月29日正式開始。這天要舉行"古恰"活動,即是把內屋外室、廚房、院內院外徹底打掃乾淨,並於晚上舉行驅邪送鬼的儀式。大年初一,家裡的媳婦或大女兒不起床熬酒。雞叫頭遍時,便給家人敬酒。喝了一兩碗酒後,你若說:"現在不喝了",就會被罰三碗;如果喝不下去的話,剩下的酒會被倒在頭上。雞叫三遍時,人們帶著"切瑪"、糌粑去取"四新",即從別人家牛糞裡取"土新",從水源處取"新水",從狗窩裡取"糞新"。取"四新"時,要相述四個地方撒些糌粑粉。天亮時,人們著新衣到附近山上祭山神,祈禱來年豐收。新年過幾天,是根據地方風俗和條件來定,沒有固定物期限。年末的晚上,有些人家要舉辦"新年宴",儘可能地把家人、鄰居、親戚、朋友以及能歌善舞的男女聚集起來,擺上藏鬥"切瑪"、糌粑粉、糧食酒,盡情歡慶。酒宴完後,每人拈上一點"竹素切瑪"裡面的糌粑粉,聲音高亢地祈禱說:"吉吉嗦嗦,願善神得勝!"


日喀則林卡節

  逛林卡是藏族群眾根據高原氣候、環境和生活條件形成的一種民族習慣。以前,每年藏曆5月1日至15日這半個月裡,人們走出庭院,來到濃蔭密佈的林卡遊玩,逐步成為林卡節。日喀則林卡節在每年陽曆6月1日。6月初的日喀則陽光明媚,風和日麗,綠草茵茵,枝葉嫩綠,農區的大忙時節基本過去,確實是人們去享受、去體驗大自然無限美 ...

日喀則藏曆年

  同世界上眾多民族一樣,慶賀新年的期盼是日喀則人最濃重、最盛大的節日之一,日喀則最具魅力、最具有特色的傳統節日就是藏曆新年了。各地區歡慶藏曆新年的活動大致相似,但也各有風采,不盡相同,折射出不同地域因地理環境、經濟狀況、生產方式、外部交往的差異而造成的心理活動、審美情趣及價值取向上的差異。   由於西藏地域 ...

日喀則風俗

  林卡節:“林卡”即有樹林的地方或公園的意思,林卡節即在有樹林的地方過節。原來的節日時間為藏曆五月十五日,藏語稱“贊林吉桑”。現在的節日時間為公曆的6月1日,節日時間一般為一週左右。此時,春色已濃,氣候宜人,也正是播種後的農閒季節,沒有播種的旱地,等待雨季的來臨。   望果節:意為“轉地頭節”是藏族人民祈禱 ...

日喀則望果節

  “望果”節是藏族群眾一年一度祝願農業豐收的節日。“望”藏語意思是田地、土地,“果”意為轉圈,“望果”是譯音,意為繞地頭轉圈,轉莊稼地的節日。   “望果”節廣泛流行於雪域高原的農區,尤其以雅魯藏布江中游兩岸的農村非常盛行“望果”節,其它地方也有類似的節日,只是稱呼有所區別,拉孜、定日一帶稱為“雅吉”,即舒 ...

火焰蘭一年開幾期花 火焰蘭養植哪些是要注意的

  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喜歡養花。像火焰蘭就是常備大家喜愛的一個。但很多新手在養花的時候對於火焰蘭一年開幾期花 一直存有疑問,下面小編就就和大家一起看看火焰蘭怎樣養花開的更加旺盛吧。   火焰蘭一年開幾期花   火焰每年綻放一次,花期為每年4月至6月。種植火焰蘭花時,必須使用疏鬆、透氣、營養豐 ...

天然氣火焰發紅是什麼原因

  1、當燃燒氣體內水分較多或雜質過多時,像粉塵,水分,油煙量都會含有各種雜質,遇到高溫或明火時也會發生反應,會使火焰顏色呈現紅火。   2、當風門調節不佳,也可能出現此種情況,這時須手動調節風口的滑片,直到火焰變成藍色為止。   3、支鍋架層所帶有的金屬離子在燃燒時會變色,這是金屬離子高溫下的顏色無須擔心。 ...

天然氣火焰發黃危險嗎

  危險。正常情況下,燃氣灶的火焰顏色一般是清澈的淡藍色。如果火焰呈現出黃色等其他顏色,就需要警惕,很有可能是燃氣灶出現了以下故障,而黃色火焰會產生有害物質,嚴重危害人體的健康。   風門位置調節不佳。燃燒時,燃氣與空氣混合均勻,火焰就會呈藍色,此時少煙、火力大;如燃氣沒有與空氣中的氧充分混合,燃燒不完全,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