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日喀則望果節

日喀則望果節

  “望果”節是藏族群眾一年一度祝願農業豐收的節日。“望”藏語意思是田地、土地,“果”意為轉圈,“望果”是譯音,意為繞地頭轉圈,轉莊稼地的節日。

  “望果”節廣泛流行於雪域高原的農區,尤其以雅魯藏布江中游兩岸的農村非常盛行“望果”節,其它地方也有類似的節日,只是稱呼有所區別,拉孜、定日一帶稱為“雅吉”,即舒服的夏日。望果節沒有固定的日子,一般在穀物成熟之前舉行。解放前是在大雁南飛的季節到來之前過望果節。1951年後,根據農事的安排,過節的日期各不相同,江孜、日喀則等地則在陽曆七月中旬。望果節是藏族重要的文化現象,關於它的來歷、儀式、地域性特色多姿多彩。

日喀則地區飲食特色

  “把盛裝穿在自己身上,把佳餚留給尊貴的客人”是日喀則人飲食觀的最好寫照。這裡民風淳樸,這裡酥油飄香,這裡的青稞美酒醇正香甜。當您來到這裡,熱情好客的日喀則人會為你奉上香濃的酥油茶,為你斟上醇香的青稞酒,你會品嚐到手抓牛羊肉的美味,讓您充分領略日喀則飲食文化的精髓。

  由於氣候寒冷、空氣稀薄、風速大、日照充足,特殊的地理位置、嚴酷的氣候條件,以及生產生活方式決定了日喀則獨特的膳食習慣。所以這裡的飲食主要以糌粑、酥油、牛羊肉、奶製品、奶茶、青稞酒等為主。

  青稞又稱稞大麥、元麥、米麥,它炒熟後磨成面,加酥油茶拌和並捏成砣即可食用,被稱為糌粑,是過去日喀則當地人的主食;也有將青稞酒與青稞面摻合食用者。青稞的營養是比較豐富的,從有關資料對比來看,藏族群眾的主食糌粑,營養價值不低於其它穀類的營養,有的營養素還高於其它穀類食物。青稞做成的糌粑不但是藏族群眾的傳統食品,而且是招待客人的重要食品。

  廣大農牧區主要以食牛、羊肉和奶製品為主,這主要是由於牛羊肉熱量很高,有助於生活在高海拔地區的人們抵禦寒冷。更為有趣的是包括日喀則在內的牧區群眾有食生肉的習慣,若到一些牧民或農區家中,你會看到掛到屋內或帳篷內風乾的牛羊肉,若在這些人家做客,主人會拿出風乾的牛羊肉叫你品嚐,也只有在高原才能品嚐到這樣地道且風味獨特的風乾肉。風乾肉一般在冬天,往往是十一月底做。這時氣溫都在零度以下,把牛、羊肉割下來,掛在陰涼處,讓其冰凍風乾,既能去除水分,又可保持鮮味。到了第二年三月以後拿下來烤食或生食,味道很是鮮美。

  牛羊奶也是日喀則群眾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品,藏醫學認為牛羊鮮奶在消化過程中屬苦味、含油脂,它能使人活力增強,面色紅潤,皮膚富有光澤,增加粘液,治療膽汁及氣類疾病。特別是牛奶是一種活力素,它興奮人的腦力,可消除疲勞,治療眩暈、中毒、咳嗽、過度口渴、飢餓等。為延長牛羊奶等的食用期限,人們對牛羊奶進行加工,製成許多奶製品,最普遍的是酸奶和奶渣兩種。酸奶又有兩種,一種是乳酪,藏語稱"達雪",是用提煉過酥油的奶製作而成的;另一種是用沒有提取過酥油的牛奶作的,藏語稱"俄雪"。酸奶是牛奶經過糖化作用以後的食品,營養更為豐富,也較易消化,適合老人和小孩吃。奶渣是奶提煉酥油後剩下的物質,經燒煮蒸發水分後剩下的產物。奶渣可以做成奶餅、奶塊。在煮牛奶過程中,還可揭起奶皮,藏語稱"比瑪"。奶皮就像豆腐皮一樣,好吃又富有營養。這些都是居家或外出的重要食品。

  風味獨特的藏餐,其內容不是我們司空見慣的雞鴨魚肉、冷拼熱炒,而是別出心裁、另闢蹊徑,讓人們得以從另一個側面瞭解到日喀則藏餐乃至日喀則飲食文化的別樣魅力。

  藏餐的歷史同樣悠久,製作藏餐的大部分原料是藏區自產的,花色多樣,品種豐富,味道各異。藏式宴席上食品的烹製及擺席方式同樣有很多講究,最古老的方法是根據客人社會地位的高低來決定採用諸如盤中敬餐、手遞敬餐、餐巾敬餐、自助餐等用膳形式,還有素宴、葷宴之別。在家庭和集體的慶宴上,主要分為漢式餐,擺熱菜、冷菜、湯、主食及零食。

  藏餐內容分主食、菜餚、湯三大類。其主要佐料除甜食外,鹽是最基本的調味品,此外,還有姜、咖哩、花椒、香菜、藏茴香、胡椒、芫荽、大蒜、蔥、野蒜、沙貝母、辣椒等。這些佐料用法各異,對不同的食物烹任有不同的佐料要求。藏式宴席對調味以及一天內的配菜都很有講究,而且對飲食衛生的要求也很嚴格。

朗縣望果節

  “望果”,藏語意為轉莊稼田。在拉薩河流域,在雅魯藏布江中游一帶,每年藏曆七月,當莊稼黃熟的時候,每個村落都要舉行盛大的“望果”節活動。據說這個節日源於公元2世紀前後藏王佈德貢傑時期,至今已有1700多年曆史。

  “望果”節那天,每家出一個人,身穿節日盛裝,由村裡有聲望的人率領,沿著全村的土地按順時針方向繞行。前面有人焚香開路,緊接著是背經書的人,隨後是身著古代服裝,頭戴紅穗帽的騎馬男子,最後是全村的男女老少。人們一邊緩緩行進,一邊觀望莊稼長勢,一邊發出祈禱的呼喊,同時,唱起熱烈的悠揚的歌。場面非常熱烈,氣氛極為莊嚴。轉完莊稼地,人們在柳樹陰影下,在田邊草坪上,燒茶做飯,開始別開生面的野餐。

  然後跳“果諧”的人分成男女兩方,每方由一名領歌者率領。你一曲,我一曲,載歌載舞,互不相讓。其間由幾位盛裝女子為跳“果諧”的人們敬酒。伴隨著四周升起的縷縷青煙和熱烈歌舞,把“望果”節的氣氛從一個高潮推向另一個高潮,直至夜色降臨河谷為止,甚至次日東方即白,紅日高照為止。


日喀則的新年

  日喀則新年從藏曆12月29日正式開始。這天要舉行"古恰"活動,即是把內屋外室、廚房、院內院外徹底打掃乾淨,並於晚上舉行驅邪送鬼的儀式。大年初一,家裡的媳婦或大女兒不起床熬酒。雞叫頭遍時,便給家人敬酒。喝了一兩碗酒後,你若說:"現在不喝了",就會被罰三碗;如果喝不下去的話,剩 ...

日喀則林卡節

  逛林卡是藏族群眾根據高原氣候、環境和生活條件形成的一種民族習慣。以前,每年藏曆5月1日至15日這半個月裡,人們走出庭院,來到濃蔭密佈的林卡遊玩,逐步成為林卡節。日喀則林卡節在每年陽曆6月1日。6月初的日喀則陽光明媚,風和日麗,綠草茵茵,枝葉嫩綠,農區的大忙時節基本過去,確實是人們去享受、去體驗大自然無限美 ...

日喀則藏曆年

  同世界上眾多民族一樣,慶賀新年的期盼是日喀則人最濃重、最盛大的節日之一,日喀則最具魅力、最具有特色的傳統節日就是藏曆新年了。各地區歡慶藏曆新年的活動大致相似,但也各有風采,不盡相同,折射出不同地域因地理環境、經濟狀況、生產方式、外部交往的差異而造成的心理活動、審美情趣及價值取向上的差異。   由於西藏地域 ...

日喀則風俗

  林卡節:“林卡”即有樹林的地方或公園的意思,林卡節即在有樹林的地方過節。原來的節日時間為藏曆五月十五日,藏語稱“贊林吉桑”。現在的節日時間為公曆的6月1日,節日時間一般為一週左右。此時,春色已濃,氣候宜人,也正是播種後的農閒季節,沒有播種的旱地,等待雨季的來臨。   望果節:意為“轉地頭節”是藏族人民祈禱 ...

望果節

  望果節“望”即“翁卡”,意為“田野”、“田地”;“果”意為“轉圈”、“巡遊”;“望果”意為巡遊田野。這是西藏農業區的節日。望果節沒有固定的日期,一般在七月,青棵和小麥成熟即將開鐮收割之時,人們選擇一個良辰吉日,穿起盛裝,帶上美酒食品,集攏成群,在舉著佛像、揹著經書、打著旗幡的喇嘛導引下,浩浩蕩蕩繞行在即將 ...

日喀則篝火焰

  萬紫千紅的禮花在夜空中競相怒放,通紅的篝火在眾人圍成的圓圈中熊熊燃燒。“兩遊一節”篝火焰火晚會上,來自日喀則地區18個縣市的農牧民群眾舒展長袖,興奮地攜起雙手,盡情地跳起了歡快的鍋莊,他們用激動的心情舞出了對新生活的喜悅,映出了後藏各族人民沐浴在新時代裡的輝煌。   8月6日晚,日喀則市成了歡樂的不夜城, ...

西藏望果節

  在西藏農村,除了藏曆年外,就數望果節熱鬧了。   望果節流行於農區,是藏族人民預祝農業豐收的節日。“望”意為“田地”,“果”意為“轉圈”。“望果”從字面上講,就是轉地頭。   望果節沒有固定的日子,一般在穀物成熟之前舉行。舊西藏約定俗成是在“鳥王”——大雁南飛的季節到來之前過節。1951年後,根據農事的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