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提出以下幾點對待方式:
1、區別對待日本極少數軍國主義分子和廣大日本人民,發展兩國民間友好往來,推動中日邦交正常化。
2、慎重嚴肅地對待歷史問題,同時主張中日兩國向前看,促進中日兩國的友好關係不斷髮展。
3、平和對待,堅持“以史為鑑、面向未來”,不斷增進相互理解,加強友好合作。
4、與日本右翼勢力否定侵華歷史的行徑展開針鋒相對的鬥爭,提出用正確的歷史觀教育青年一代。
在這提出以下幾點對待方式:
1、區別對待日本極少數軍國主義分子和廣大日本人民,發展兩國民間友好往來,推動中日邦交正常化。
2、慎重嚴肅地對待歷史問題,同時主張中日兩國向前看,促進中日兩國的友好關係不斷髮展。
3、平和對待,堅持“以史為鑑、面向未來”,不斷增進相互理解,加強友好合作。
4、與日本右翼勢力否定侵華歷史的行徑展開針鋒相對的鬥爭,提出用正確的歷史觀教育青年一代。
1、 這與戰後美國佔領日本時期的對日政策直接有關。儘管“遠東法庭”宣判日本是太平洋戰爭的罪魁禍首,並處死了日本軍國主義的代表人物東條英機,但美國出於遏制世界共產主義的目的,不去認真追究日本的戰爭罪責,清理和徹底剷除日本產生軍國主義的社會相思想基礎,反而釋放了一大批甲級戰犯,讓他們充當美國反共戰略的急先鋒。
2、 日本國內的“皇權思想”根深蒂固,“日本是優秀民族,建立以日本為中心的“大東亞共榮圈”,是這一思想的重要部分,併成為日本軍國主義的根基。在美國的縱容下,持有這種思想的一批戰犯和政客走上日本的政治舞臺,有的成為國家領導人。
3、 日本成為經濟大國後,以“皇權思想”為根基的國粹主義和“優秀民族”論更加氾濫,日本政客多次話中有話地自詡日本是優越民族,聲稱“日本的資金能主宰世界”,認為日本應當放下包袱,堂堂正正地作一個沒有負罪感的“普通國家”。
第二次粵北戰役,1939年5月上旬,日軍司令官安藤利吉指揮第十八、三十八、一○四師團約二萬人和第二十一獨立飛行隊30餘架飛機,再次向粵北進犯,中國守軍依託工事,在前沿阻擊日軍,經過二十多天的激戰,也是以日軍的敗退而告終;中國抗日戰爭之廣州戰役始末1938年(民國二十七年)10月,在抗日戰爭中,中國第4戰區部隊在廣東省廣州灣地區與日軍第21軍進行的防禦戰役,9月,日軍決定進攻廣州,10月上旬,企圖在大亞灣登陸,攻佔廣州,20日,日軍第18師團發動全面攻勢,中國守軍防線被突破,守軍向後潰退,21日,日軍攻佔沙河,並佔領廣州市區,日軍第104 師團向廣州以北推進,攻佔太平場,23日佔領從化,第5師團與海軍配合,於23日攻佔虎門要塞,25日攻陷三水,26日又陷佛山,於29日到達廣州南郊,至此,日軍控制了廣州及附近要地,廣州戰役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