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明史宋濂傳原文與翻譯

明史宋濂傳原文與翻譯

  1、明史宋濂傳原文:宋濂嘗與客飲,帝密使人偵視。翌日,問濂昨飲酒否?坐客為誰?饌何物?濂具以實對。笑曰:“誠然,卿不朕欺。”間問群臣臧否,濂惟舉其善者。帝問其故,對曰:“善者與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2、明史宋濂傳翻譯:宋濂曾經與客人飲酒,皇帝暗中(秘密)派人去偵探察看。第二天,皇帝問宋濂昨天飲酒沒有?座中的來客是誰?飯菜是什麼東西?宋濂全部拿事實回答。皇帝笑著說:“確實如此,你沒欺騙我。”皇帝秘密地召見(宋濂)詢問起大臣們的好壞,宋濂只舉岀那些好的大臣說說。皇帝問他原因,宋濂回答道:“我只和好的大臣交朋友,所以我瞭解他們;那些不好的,(我不和他們交往,所以)不瞭解他們。”

明史宋濂傳原文及翻譯

  1、原文:

  宋濂、字景濂,其先金華之潛溪人,至濂乃遷浦江。幼英敏強記,就學於聞人夢吉、通《五經》。元至正中,薦授翰林編修,以親老辭不行,入龍門山著書。洪武①中,濂首用文學受知,恆待左右,備顧問。嘗召講《春秋左氏傳》,濂進日:“《春秋》乃孔子褒善貶惡之書,苟能遵行,則賞罰適中,天下可定也。”洪武二年詔修《元史》,命充總裁官。是年八月史成,除翰林院學士,濂傅太子先後十餘年,凡一言動,皆以禮法諷勸,使歸於道,至有關政教及前代興亡事,必拱手曰:“當如是,不當如彼。”皇太子每斂容嘉納, 言必稱師父雲,帝剖符封功臣,召廉議五等封爵。宿大本堂,討論達旦,歷據漢唐故實,量其中而奏之。甘露屢降,希問災祥之故,對日,“受命不於天,於其人;休符不於祥,於其仁。《春秋》書異不書祥,為是故也。”帝嘗指《衍義》中司馬遷論黃老事、命濂講析。

  講畢因曰漢武溺方技謬悠之學改文景恭儉之風民力既敝然後嚴刑督之人主誠以禮義治心則邪說不入,以學校治民,則禍亂不興,刑罰非所先也。”嘗奉制詠鷹,令七舉足即成,有“自古戒禽荒”之言,帝忻然曰:“卿可謂善陳矣。”

  濂之隨事納忠,皆此類也,濂性誠謹,官內庭久,未嘗訐人過。所居室,署“溫樹”,客問禁中事,即指示之。嘗與客飲,帝密使人偵視。翼日,問濂昨飲酒否,坐客為誰,饌何物。濂具以實對。笑曰:“誠然,卿補朕欺。”濂為文醇深演迤,與古作者並。四方學者悉稱為“太史公”,不以姓氏。

  卒於夔,年七十二。追諡文憲。

  2、宋濂, 字景濂, 他的祖先是金華潛溪人, 到宋濂這一輩才遷至浦江。宋濂幼時聰敏,記憶力強, 就學於聞人夢吉, 精通《五經》,元朝至正年間, 宋濂因舉薦授為翰林編修, 但他以父母年老為由堅辭不就, 而到龍門山閉門著書。洪武年間,宋濂開始因文學之長受到朱元璋的賞 識, 隨侍朱元璋左右, 作為顧問。太祖曾召宋濂講解《春秋左氏傳》,宋濂進言道:“《春秋》是孔子褒善貶惡的書, 如能遵行,則賞罰公正適中,天下便可平定!”洪武二年(1369 ),太祖下詔修編《元史》, 宋濂被任命為總裁官。這年八月《元史》修成,宋濂被提升為翰林院學士。宋濂擔任太子的老師十餘年, 太子的一言一行, 宋濂都要以禮法來勸導, 使其歸於正道; 遇到有關政教及前代興亡之事, 宋濂必定會拱手說:“應當是這樣, 而不應當是那樣。”每當這時, 皇太子都非常嚴肅虛心地接受,談論事情必會稱“師父說”。 太祖剖符封功臣時,召宋濂前來商議怎樣封五等爵位。宋濂住在大本堂,通宵達旦, 逐一引鑑漢唐前例, 擇其適用部分奏報皇上。當上天屢降甘露時, 太祖又問其中是否意味著有災異或祥瑞, 宋濂回答說:“天子不是受命於天,而是受命於人,吉祥的徵兆並不是上天的祥瑞,而是人主的仁義。《春秋》只記災異, 不書祥瑞,就是這個道理。” 太祖曾挑 出《衍義》中司馬遷論黃、老之學的一段,讓宋濂講析。宋濂講完, 太祖便說:“ 漢武帝沉溺於方技荒謬之說, 一改漢文帝、景帝節儉之風, 民力已經疲憊, 而後用嚴刑來催督。如果為人之主能以仁義來治理民心, 那麼異端邪說就不會傳播, 以學校來治理百姓, 禍亂就不會發生, 刑罰並不是要優先考慮使用的。”宋濂曾奉命作詩詠鷹, 要在七步之內完成, 其詩中有“ 自古戒禽荒”(自古以沉溺於田獵為戒)的句子, 太祖高興地說:“ 這可是很好的進言啊!”宋濂隨事朱元璋, 效力忠誠, 這些都是例子。

  宋濂性情誠懇謹慎,在宮中為官時間長,從不攻擊他人過失。他的住室,題名為“溫樹”,如果有客人問起宮中情況,宋濂便將“溫樹”兩字指給他看。宋濂曾在家中與賓客一起飲酒, 太祖派人暗中觀察。第二天, 太祖便問宋濂昨天喝酒沒有,請了哪幾位客人, 吃些什麼。宋濂一一如實回答。太祖笑道:“說得對,你沒有欺騙我。”宋濂文風淳厚而飄逸, 可與古代作者媲美。四方學者都稱宋濂為“太史公”, 而不稱其姓氏。

  宋濂逝於夔地,終年七十二歲。追封諡號文憲。

明史宋濂傳中宋濂具有怎樣的品格

  宋廉是一個誠實守信的人。正是因為宋濂的誠信,書的主人才願意一次又一次把書借給他,宋濂的誠信,使他學到了許多知識,從而成為了一個出名的文豪。 說明了誠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礎和根本,是人之為人的最重要的品德,是一個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石。市場經濟呼喚誠信,商家需要誠信,只有講誠信才是商家的立身之本。擁有誠信品質的人才能立足於這個社會上。


張衡原文翻譯

  1、原文:   張衡字平子,南陽西鄂人也。衡少善屬文,遊於三輔,因入京師,觀太學,遂通五經,貫六藝。雖才高於世,而無驕尚之情。常從容淡靜,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舉孝廉不行,連闢公府不就。時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擬班固《兩都》作《二京賦》,因以諷諫。精思傅會,十年乃成。大將軍鄧騭奇其才,累召 ...

八大山人原文翻譯

  1、八大山人者,故前明宗室,為諸生,世居南昌。弱冠遭變,棄家遁奉新山中,剃髮為僧。不數年,豎拂稱宗師。   2、住山二十年,從學者常百餘人。臨川令胡君亦堂聞其名,延之官舍。年餘,竟忽忽不自得,遂發狂疾,忽大笑,忽痛哭竟日。一夕,裂其浮屠服,焚之,走還會城。獨自徜徉市肆間,常戴布帽,曳長領袍,履穿踵決,拂袖 ...

荀攸原文翻譯

  1、原文:   荀攸字公達,彧從子也。祖父曇,廣陵太守。攸少孤。及曇卒,故吏張權求守曇墓。攸年十三,疑之,謂叔父衢曰:“此吏有非常之色,殆將有奸!”衢寤,乃推問,果殺人亡命。由是異之。何進秉政,徵海內名士攸等二十餘人。攸到,拜黃門侍郎。董卓之亂,關東兵起,卓徙都長安。攸與議郎鄭泰、何顒、侍中種輯、越騎校尉 ...

桃花源記原文翻譯

  1、原文: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 ...

蘇秦列傳原文翻譯

  1、原文:   (1)蘇秦之弟曰代,代弟蘇厲,見兄捭闔七國遂志,亦皆苦學從衡之術。蘇秦既死反間,其助燕謀齊之事大洩。齊聞之,乃望燕,燕甚恐。代乃求見燕王噲,欲襲蘇秦故事。曰:“臣,東周之鄙人也。竊聞大王義甚高,鄙人不敏,釋鋤耨而幹大王。至於邯鄲,所見者異於所聞於東周,臣竊負其志。及至燕廷,觀王之群臣下吏, ...

醉翁亭記原文翻譯

  1、原文: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 ...

孫思邈原文及其翻譯

  1、李敬玄,亳州譙人也。敬玄博覽群書,特善五禮。貞觀末高宗在東宮馬周啟薦之召入崇賢館兼預侍讀仍借御書讀之。敬玄雖風格高峻,有不可犯之色,然勤於造請,不避寒暑,馬周及許敬宗等皆推薦延譽之。乾封初,歷遷西臺舍人、弘文館學士。總章二年,累轉西臺侍郎,兼太子右中護、同東西臺三品,兼檢校司列少常伯。時員外郎張仁禕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