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皇帝昏庸無能,導致朝綱敗壞,國本不固;
2、官場腐敗。明中後期,貪官橫行,暴吏無數,他們媚上欺下,貪得無厭,殘暴至極,搞得民不聊生,最後導致民變,這是明朝滅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3、宦官專權。宦官大多十分殘暴,他們為了一己之私,殺忠臣,刮民膏,還勾結敵國,是明朝滅亡的另一重要原因;
4、無可戰之師。明朝後期,軍隊裝備差、紀律差、統帥也多是無才無能一輩,比不上大清軍隊;
5、崇禎皇帝的個人原因。它雖有治理天下之信心,但卻沒有治理天下的才能。而且他生性多疑,剛愎自用,致使好多有才華的人發揮不了作用,並且軍事部署也不合理,最終導致明朝滅亡。
明朝的滅亡,帶來了社會的激烈變革,促成了明末的思想激變,代表性人物為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即王夫之、顧炎武、黃宗羲。
他們提出了許多人本主義論點,比如反對滿洲殖民統治及君主專制,提高商人地位,重實踐、輕理論的實用主義,開啟了中國反對封建君主專制、追求自由平等人權的思想。
1、明朝所建立的中央集權社會制度。這種社會制度製造了巨大的且不可調和的社會矛盾。
2、明朝第一個皇帝朱元璋廢除了丞相制度,使國家的六部都直接對皇帝負責,建立了中央集權制度。成立內閣機構皇帝集行政權、軍權、監察權於一身。
3、從中央到地方,是一個龐大體系的官僚集團。明朝的軍隊設定目的並沒有解決百姓的矛盾,而是為了統治和鎮壓人民的反抗,剝削百姓的勞動成果。
4、這種制度在無形中將社會分成了統治階級和被統治階級。明朝的統治階級,也就是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官吏,不從事生產勞動,專事剝削壓迫廣大平民百姓,不勞而獲,貪汙腐化。朝統治者也曾頒佈許多阻礙社會發展的法律法規。例如頒佈海禁。不允許私人出海。這些嚴重阻礙了社會的發展。
5、明朝滅亡的直接原因是明朝後期百姓負擔過重,造成經濟和生活危機的惡性迴圈。
6、之後時常發生農民起事,崇禎時期朝政混亂與官員貪汙昏庸;與後金的戰爭帶來大量遼餉的需求以及清兵的掠奪;以及因為小冰期氣候變冷,農業減產帶來全國性饑荒,這些都加重明朝百姓的負擔。
7、科舉制造成的權力結構導致增加農業稅難;導致明代晚期,工商業高度發展,工商業階層無比富裕,而國家的賦稅收入仍舊是依賴農業。這種和經濟結構嚴重脫節的稅收結構,使得更多農業人口流失,由此形成了惡性迴圈。
明朝後期,南方建立了交郡,導致民不聊生。至正十一年,即1351年,成祖朱棣時遷都北京。在北方,佔北京,西到新疆東部,東北控制了女真地區,西南方管轄雲南、貴州。之後清兵入關,並打敗李自成的大順政權,進入北京,致使嚴重的通貨膨脹,主宰中國的明朝至此滅亡。
為了彌補財政虧空,元政府除了加重賦稅以外,還發行新 ...
東林黨人的結局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誓死抵抗,壯烈殉國。 以瞿式耜,黃道周為代表。暴力抵抗未果,拒不合作。 以劉宗周為代表。以上是正面典型,捨棄生命,功名利祿,為的只是心中的道德堅守。主動投靠, 這些人本身作為資深官僚,忠義廉恥都拋開。 只是東林黨人以道德自居,靠道德為棒槌打壓其他勢力,在史料中也以 ...
1、朱慈烺,清軍入京,吳三桂希望立朱慈烺為明帝,但被多爾袞拒絕。吳三桂憤而挾持朱慈烺到山西,朱慈烺死在陝西寧家灣。
2、朱慈炯,李自成攻入北京,封朱慈炯為定安公,李自成敗退時不知所終。
3、朱慈照,朱慈照在山東汶上縣被清廷捕獲,全家處斬。滿清將朱慈照說成是定王朱慈炯,即傳說中的朱三太子。
4、 ...
元末民不聊生,爆發紅巾起義,朱元璋加入郭子興隊伍。1364年朱元璋稱吳王,建立西吳。1368年朱元璋稱帝,國號為大明,因皇室姓朱,又稱朱明,定都於應天府;1420年朱棣遷都至順天府 ,以應天府為陪都。明初歷經洪武之治、永樂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政治清明、國力強盛。中期經土木之變由盛轉衰,後經弘治中興、嘉靖 ...
1、明王朝前期,散居在長白山黑龍江一帶的女真族的建州部逐漸強大起來,其首領愛新覺羅氏,曾接受明朝所封的官職。後來,女真族的努爾哈赤(清太祖)統一了各部落,並樹起了反明的旗幟。1636年,努爾哈赤的兒子皇太極(清太宗)立國,並自稱皇帝。
2、清王朝建立後,因朝鮮仍支援晚明政權,就發兵侵略朝鮮,迫使朝鮮投 ...
明朝滅亡的原因:
1、天災。
15世紀,世界進入了小冰河時期,全世界的氣候都在變冷,寒冷的氣候引發了嚴重的旱災,中國是這場災難中受災嚴重的國家。持續的乾旱造成了北方農業的絕收,導致陝西、河南等地災民遍地,所以激發了嚴重的民變,大明朝無力賑災,引發了席捲北方的叛亂。
2、內憂。
大明朝北方遭 ...
1、清王朝建立後,因朝鮮仍支援晚明政權,就發兵侵略朝鮮,迫使朝鮮投降稱臣。然而大舉嚮明進攻,攻破正東的直隸(今河北省),兵逼北京城下。這時,腐朽的明朝統治集團已無力抵禦邊患。清軍在明朝降將吳三桂的協助下,先鎮壓了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起義軍,並滅亡了明王朝。
2、被譽為明朝開國第一功臣的將領是徐達,徐達是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