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易門二月二會戲

易門二月二會戲

  易門縣大龍泉“二月二”會戲是漢族民間的傳統祭祀、戲曲演出活動。最早記載於清乾隆《易門縣誌》:“二月二是,軍民備牲醴,官詣大龍泉祭祀,宴會、演劇”。舊時易門壩子劃分為九個會,各會農田均以大龍泉水灌溉,故會戲均由各會循序獨辦或聯辦,週而復始。民國25年(公元1926年),再建大龍泉大寺,由民眾推舉各鄉紳組織成立“易門縣龍泉委員會”。該委員會有公田40餘畝,故後來即由龍泉委員會請昆明戲班名角來演戲,劇目更加豐富多彩。

  二月初一前,所有飲食、服務、土雜百貨百貨商賈,預先搭好棚子,各就各位開始營業。二月初一下午5時後開鑼演戲,稱為“踩臺戲”,也稱“打臺戲”。二月初二傳為龍王誕辰,當日祭龍,早晨演出“壽戲”,第一場《跳加官》每年必演。接著開始演“正戲”,大都為《八義圖》、《三孃教子》、《打紅臺》,《斷橋會》等傳統劇目。二月初二至初四三天都是演“正戲”,初五演出稱為“掃臺戲”。每日演出,男女老幼,穿上新衣,雲集大龍泉,周圍鄰縣亦有群眾趕來觀賞,情景十分熱鬧壯觀。1950年“二月二”會戲,除本縣滇劇藝人演出滇劇外,易門縣城燈會也第一次登上大龍泉戲臺演出花燈節目。此後的大龍泉“二月二”會戲中斷了40年之久,古戲臺也被毀壞。

  1994年在修繕一新的龍泉國家級森林公園中,“二月二”會戲正式恢復活動,改稱“戲會”。重建後的戲臺高大、寬敞,利於大型文藝團體演出。每年的“二月二”戲會均連演3天6場,邀請玉溪專業劇團及本縣業餘文藝隊聯歡演出。每場演出前和結束時均鳴地炮12響,代表一年的12個月,以示隆重、吉祥。

二月二龍抬頭剪了頭髮會怎麼樣 二月二龍抬頭剪頭髮寓意

  二月二龍抬頭剪了頭髮會怎麼樣 二月二龍抬頭剪頭髮寓意

  中國民間認為二月二龍抬頭是吉祥如意的節日,所以在二月二這一天頭剪了頭髮,會使人紅運當頭、福星高照,因此,民諺說“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

  二月二龍抬頭剪頭髮的原因:

  1、福星高照行大運

  民間普遍認為在這一天剃頭,會使人紅運當頭、福星高照,因此,民諺說“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每逢二月二這一天,家家理髮店都是顧客盈門,生意興隆。

  2、取吉利已經成為習俗

  “二月二龍抬頭,家家男子剃龍頭”。舊時淮安民間有“有錢無錢,剃頭過年”的說法。春節前剃頭理髮到了二月二,已經一個多月,正是需要剃頭理髮的時候。二月二龍抬頭,是吉祥如意的日子,時間一長,就形成了二月二剃頭的習俗。“二月二龍抬頭,家家小孩剃毛頭”也是這一原因,為取吉利在剃頭中間加“龍”字,叫剃“龍”頭,以區別其它時間的剃頭,還有些女孩選此日穿耳孔。另外,家長們選此日送孩子們人學讀書。

  為什麼這天是剃頭日

  農曆二月初二,春回大地,正是作物播種的時節,大地渴求雨水的滋潤。龍在中國文化裡是主宰風雨的祥瑞之物,俗語裡有“龍不抬頭天不雨”一說,因此龍抬頭是復甦和吉祥的象徵。民俗裡,人們選擇在這一天剃頭,以期許鴻運當頭的吉祥預兆。

  二月二龍抬頭剪頭髮的傳統:

  舊時民俗禁忌甚多,“正月裡不許剃頭”即為一例。“正月裡剃頭,死舅舅。”多嚇人的一份責任,舅舅的安危全繫於外甥的頭頂之物。直至夏曆二月初二,男孩才有了剃頭的自由。據說在這天剃頭,會紅運當頭、福星高照。眾多年輕家長有備而來,帶著自己的寶貝到理髮店理髮,希望討個好彩頭,藉此寄託對子女的厚愛。

  除了討吉利,還有禁忌方面的原因。在上海一家理髮店工作的哈爾濱人劉先生稱,他之前在北京、河北等地從事理髮行業,當地有正月不剃頭的習俗,所以臘月底的生意異常火爆,員工從早忙到晚,正月裡的客人寥寥無幾,有的老闆乾脆給員工放假、關門歇業,甫一出正月,特別是二月初二這天就又會客人爆滿;但他來到上海後發現,年前年後客流量的變化沒有一冷一熱這樣懸殊。

  關於理髮,北方地區普遍流傳“正月剃頭死舅舅”一說。但遼寧省民俗學會副會長劉振超稱,這其實是一種誤傳,“死舅”是“思舊”的諧音,清朝初期漢人以正月裡不剃頭的方式懷念明朝,但又不敢公開與下達“剃頭令”的清政府對抗,就有了上述說法。據記者瞭解,北方民間在正月裡不剃頭,大多是忌諱“死舅舅”,沒有舅舅的人則不存在這種顧忌,不過隨著社會的發展,正月裡剃頭的人也在增多。

  上海民俗學家薛理勇說,上海的風俗裡沒有正月不剃頭這種說法,只不過為迎新年,多數人會選擇在年前的臘月底理好發,這樣正月裡理髮的人就明顯少了,但沒有正月不能理髮的限制。

  二月二龍抬頭

  二月二是蟄龍昇天的日子,因之這一天以龍為祭祀物件的種種民俗事象無不體現著祈龍賜福。龍是管水的,百姓們就以水缸水井等為道具歡迎龍歸來,謂之“引龍回”。是日清晨,人們點著燈籠,把草木灰和穀糠之類的粉末撒在地上,撒出一條線來,從戶外的井邊河邊一直到廚房的水缸邊,有的甚至還圍著水缸繞一圈,希望治水的龍給他們帶來足夠醮雨水,保障農業好收成。

  二月二正值驚蟄,春分時節,地氣回升,蟄伏在泥土或洞穴中的昆蟲、蛇蜥、蛙類等漸漸從冬眠中醒來,百蟲開始蠕動,正是疫癘滋生之時。人們認為,此時,龍抬頭便可糾鎮住這些毒蟲,所以這一天特別講究燻蟲。清康熙年間《宛平縣誌》載:“二月二日龍抬頭,因薦韭之除,家各為葷素鎖餡,以油烹而食之,日燻蟲兒,謂引龍以出,且使百蟲伏獺也。”人們或將祭祖先神靈剩下的糕餅,用油煎炸以油煙氣燻床或炕,據說各種蟲害便伏藏不出了。在吃食方面,各種花樣食品也是以龍命名。清人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雲:“二月二日,古之中和節也。今人呼為龍抬頭。是日食餅者謂之龍鱗餅,食麵者謂之龍鬚麵。”為了表示對龍的崇拜,人們將麵條稱“龍鬚麵”,烙餅稱“龍鱗”,餃子稱“龍牙”,菜糰子叫“龍蛋”,炸油糕比做“龍膽”。

雨水節氣與二月二習俗--24節氣之雨水

  “雨水節,回孃家”是流行於川西一帶漢族節日習俗。到了雨水節氣,出嫁的女兒紛紛帶上禮物回孃家拜望父母。生育了孩子的婦女,須帶上罐罐肉、椅子等禮物,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久不懷孕的婦女,則由母親為其縫製一條紅褲子,穿到貼身處,據說,這樣可以儘快懷孕穗子。該習俗現在仍在農村流行。

  “拉保保”是四川一些地區的民間習俗。舊社會,人們迷信命運,為兒女求神問卦,看自己的兒女好不好帶,尤獨子者更怕夭折,一定要拜個乾爹,按小兒的生辰年月日時同、金、木、水、火、土,找算命先生算算命上相合相剋的關係,如果命上缺木,拜乾爹取名字時就要帶木字,才能保險兒子長命百歲。此舉一年復一年,久而盛開一方之俗,傳承至今更名拉“保保”。

  在正月雨水節拉乾爹,意取雨露滋潤易生長之意,還有不擇時日地址所謂"拜拉路乾爹"、"上門拜乾爹"者。是日,羅漢寺山門前,古柏森森的道路上人流如潮,巫卜星相、低錢香蠟、小食攤點、流動商販,雲集道旁善男信女,大家閨秀、公子哥兒、山民村姑,三五成群,拉拉扯扯,擠來擁去,歡聲笑語,熱鬧非常。要拉乾爹的父母手提裝好酒菜香蠟紙錢的篼篼、揹著、抱著、牽著娃娃在人群中穿來穿去找準乾爹物件,如果顧娃娃長大有常識就拉一個知書識禮有字墨的文人為乾爹;如果娃娃身體瘦弱就拉一個身材高大強壯的人作乾爹。一旦有人被拉著當"乾爹",有的扯脫就跑,有的扯也扯不脫身,大都爽快的應允,認為這是對自己的信任,相信自己的命運也會好起來。而今,雨水節這天由竹溪公園舉辦“拉保保”,已成為遊園中一項特具風趣的活動。

  “二月二”這一節日習俗起源很早,民間流傳"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象徵著春回大地,萬物復甦。它是從上古時期人們對土地的崇拜中產生、發展而來,在南、北地區形成了不同的節俗文化:南方為"社日",北方為"龍抬頭"節。

  按照北方地區的舊俗,這一天,人人都要理髮,意味著“龍抬頭”走好運,給小孩理髮叫“剃龍頭”;婦女不許動針線,恐傷“龍睛”;人們也不能從水井裡挑水,要在頭一天就將自家的水甕挑得滿滿當當,否則就觸動了“龍頭”。普通人家在這一天要吃麵條、春餅、爆玉米花、豬頭肉等,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吃食,但大都與龍有關,普遍把食品名稱加上“龍”的頭銜,如吃水餃叫吃“龍耳”;吃春餅叫吃“龍鱗”;吃麵條叫吃“龍鬚”;吃米飯叫吃“龍子”;吃餛飩叫吃“龍眼”。

  南方"二月二"仍沿用祭社習俗,如在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等地區;此外就是形成了既有類似龍抬頭節習俗,又以祭社習俗為主的新"二月二"習俗,如在桂東客家地區。土地神古稱"社"、"社神",傳說是管理一方土地之神。由於"地載萬物"、"聚財於地",人類產生了對土地的崇拜。進入農業社會後,又把對土地的信仰與農作物的豐歉聯絡在一起。我國南方普遍奉祀土地神,又稱"土神"、"福德正神",客家人稱"土地伯公"。"二月二"社日習俗內容豐富,主要活動是祭祀土地和聚社會飲,借敬神、娛神而娛人。


二月龍抬頭的由來傳說--24節氣之雨水

  二月二,古代稱之為中和節,俗稱龍抬頭。民間傳說,每逢農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雲雨的龍王抬頭的日子,從此以後,雨水會逐漸增多起來。所謂"龍抬頭"指的是經過冬眠,百蟲開始甦醒。所以俗話說"二月二,龍抬頭,蠍子、蜈蚣都露頭。"因此,這天也叫"春龍節"。   農曆二 ...

二月傳統節日龍抬頭

  農曆二月初二,是我國廣大農村重要的傳統節日。此時,春節剛過,田間農事活動即將展開,故“二月二”又稱“春農節”、“農頭節”、“春龍節”,在南方叫“踏青節”,古稱挑菜節。農諺曰:“二月二,農抬頭,大家小戶使耕牛。”依據氣候規律,“二月二”之時,我國大部分地區受季風氣候影響,溫度回升,日照時數增加,雨水也逐漸增 ...

二月:我國民間趣味風俗

  農曆二月初二,又稱“春龍節”,這一天,除了“剃龍頭”外,我國民間還有很多饒有興趣的風俗。   我國山東等地區過春龍節,用灶煙在地面上畫一條龍,俗稱引錢龍。俗信引龍有兩種目的:一是請龍回來,興雲佈雨,祈求農業豐收,二是龍為百蟲之神,龍來了,百蟲就躲起來,這對人體健康、農作物生長都是有益的。江蘇南通民間有用麵 ...

二月龍抬頭的來歷,二月的習俗,二月吃什麼

  二月二龍抬頭的來歷      農曆二月初二,我國民間有“二月二,龍抬頭”的諺語,表示春季來臨,萬物復甦,蟄龍開始活動,預示一年的農事活動即將開始。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龍抬頭日,亦稱春龍節。在南方叫踏青節,古稱挑菜節。大約從唐朝開始,中國人就有過“二月二”的習俗。據資料記載,這句話的來歷與古代天文學對星辰執行 ...

二月”源於“龍崇拜” 寓意幸福期盼

     “二月二,龍抬頭”,3月6日是農曆二月初二“龍頭節”,在我國民間有“剃龍頭”“食龍耳”“吃豬頭肉”等許多與龍相關的習俗。對此,民俗專家表示,這和中國人對龍的崇拜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曹保明介紹,“二月二”是我國農耕文化和悠久“龍崇拜”的體現。他說:“古代勞動人民透過觀察星 ...

二月:布依族傳統的民族節日

  可以說是以祭“老人房”為中心的全民性的祭獻活動。解放前,凡有布依族分佈的地區,幾乎每個材寨都建有專供祭祖的“老人房”。有的放有神牌、香位或掛有皮鼓、銅鼓,平時不許人進出,更早一些時候還有專人守候。每年凡到這一節日前,由村寨輪流承擔祭獻的承頭戶,挨家收集祭獻所需的東西或捐款,天黑前把祭品(包括雞、豬肉、各種 ...

二月“龍抬頭”

  農曆二月初二,民間稱這一天“龍抬頭”,象徵著春回大地,萬物復甦。那麼,“龍抬頭”是何意思?天文專家對此進行了解釋。   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解釋說,“二月二,龍抬頭”此說和古代天文學有關。   專家介紹,中國古代用二十八宿來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斷季節。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