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二月初二,又稱“春龍節”,這一天,除了“剃龍頭”外,我國民間還有很多饒有興趣的風俗。
我國山東等地區過春龍節,用灶煙在地面上畫一條龍,俗稱引錢龍。俗信引龍有兩種目的:一是請龍回來,興雲佈雨,祈求農業豐收,二是龍為百蟲之神,龍來了,百蟲就躲起來,這對人體健康、農作物生長都是有益的。江蘇南通民間有用麵粉製作壽桃、牲畜,蒸熟後插在竹籤上,晚上再插在田間,認為這是供百蟲之神和祭祀祖先的食品,祈求祖先驅趕蟲災,也希望百蟲之神不要危害莊稼。
是日,各地普遍把食品名稱加上“龍”的頭銜。吃水餃叫吃“龍耳”,吃春餅叫吃“龍鱗”,吃麵條叫食“龍鬚”,吃米飯叫吃“龍子”,吃餛飩叫吃“龍眼”等。
婦女們在這一天不能做針線活,因為蒼龍在這一天要抬頭觀望天下,使用針會刺傷龍的眼睛。婦女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龍抬頭,龍不抬頭我抬頭”。起床後還要打著燈籠照房梁,邊照邊念“二月二,照房梁,蠍子蜈蚣無處藏”。有的地方婦女停止洗衣服,怕傷了龍皮,等等。
二月初三為文昌(主宰功名之神)誕辰日,該日文人雅士敬奉文昌,求科舉登第。舊俗,兒童在二月二這天行開筆禮,表明開始正式學習。過去,讀書人要行四個禮,即開筆禮、進階禮、感恩禮和狀元禮,其中,開筆禮是人生的第一次大禮。開筆就是開始寫文章,儀式主要有拜孔子像、講授人生最基本的道理,贈文房四寶等內容。
民俗專家表示,二月二這天,種種趣味盎然的習俗,表現了人們祈求生活富足的心願,也給我國的民間節日增添了豐富多樣的色彩。
可以說是以祭“老人房”為中心的全民性的祭獻活動。解放前,凡有布依族分佈的地區,幾乎每個材寨都建有專供祭祖的“老人房”。有的放有神牌、香位或掛有皮鼓、銅鼓,平時不許人進出,更早一些時候還有專人守候。每年凡到這一節日前,由村寨輪流承擔祭獻的承頭戶,挨家收集祭獻所需的東西或捐款,天黑前把祭品(包括雞、豬肉、各種熟榮和果品)送至“老人房”內,然後由承頭戶負責祭獻。祭畢,由祭獻者在老人房共享這些祭品。但在祭獻或進食的過程中,有一條傳統的禁忌必須嚴格遵守,那就是不許任何人在這種場合講話、發出笑聲,更不準放屁。據說要是在祭獻中有人發出聲響,就會招致祖先對看管各種野獸的失靈,到時,村寨裡的家禽、牲畜就會遭受野物的偷襲和咬吃。如那一個衝犯了這條禁律,就必須承擔全部重祭的一切費用。有些村寨,習慣上還要在那天上,虐誠地在大門上放一個雞蛋,並面對祭“老人房”的方向表示敬意,到了深夜則由祭獻人分頭到每家門上取回。在此過程中,都不能發出任仍聲響。祭老人房的後兩天,一般均不許幹農活,青年男女也可邀約到寨外山野僻靜處唱歌對調玩耍。無論是聚居區或雜
大暑的風俗文化有哪些 大暑當天我國民間各種風俗活動
大暑的風俗文化有哪些——送“大暑船”
大暑送“大暑船”活動在浙江台州沿海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大暑船”完全按照舊時的三桅帆船縮小比例後建造,船內載各種祭品。活動開始後,50多名漁民輪流抬著“大暑船”在街道上行進,鼓號喧天,鞭炮齊鳴,街道兩旁站滿祈福人群。“大暑船”最終被運送至碼頭,進行一系列祈福儀式。隨後,這艘“大暑船”被漁船拉出漁港,然後在大海上點燃,任其沉浮,以此祝福人們五穀豐登,生活安康。台州椒江人還有大暑節氣吃薑汁調蛋的風俗,薑汁能去除體內溼氣,薑汁調蛋“補人”,也有老年人喜歡吃雞粥,謂能補陽。
大暑的風俗文化有哪些——鬥蟋蟀
大暑是鄉村田野蟋蟀最多的季節,中國有些地區的人們茶餘飯後有以鬥蟋蟀為樂的風俗
大暑的風俗文化有哪些——吃荔枝、羊肉和米糟
在大暑節那天,莆田人家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習俗,叫做“過大暑”。在大暑節那天,親友之間,常以荔枝、羊肉為互贈的禮品。
大暑的風俗文化有哪些——吃鳳梨
大暑節臺灣周圍的海域大多佈滿暖水魚群,東北海域有魷魚,基隆外海有小卷、赤宗、彰化海域則有黃鰭鯛等。臺灣民諺:大暑吃鳳梨,說的是這個時節的鳳梨最好吃。另外六月十五日是“半年節”,由於農曆六月十五日是全年的一半,所以在這一天拜完神明後全家會一起吃“半年圓”,半年圓是用糯米磨成粉再和上紅面搓成的,大多會煮成甜食來品嚐,象徵意義是團圓與甜蜜。
大暑的風俗文化有哪些——吃仙草
廣東很多地方在大暑時節有“吃仙草”的習俗。仙草又名涼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屬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藥食兩用植物資源。由於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譽為“仙草”。莖葉曬乾後可以做成燒仙草,廣東一帶叫涼粉,是一種消暑的甜品。
大暑的風俗文化有哪些——麵條
大暑到,臨沂城鄉就有大暑“喝暑羊”(即喝羊肉湯)或者吃麵條的傳統習俗。這一天,家家戶戶嫁出去的閨女和結了婚的兒子都要回父母家,殺上一隻羊,做上一鍋涼麵條,全家人一起喜氣洋洋喝羊湯,吃麵條,熱熱鬧鬧過大暑。
大暑的風俗文化有哪些——喝暑羊
山東不少地區有在大暑到來這一天“喝暑羊”(即喝羊肉湯)的習俗。在棗莊市,不少市民大暑這天到當地的羊肉湯館“喝暑羊”。
大暑的風俗文化有哪些——趕花街節
居住在雲南省新平、峨山、雙相一帶的彝族,一年要過兩次“趕花街”的節日。第一次在農曆六月二十三、二十四日;第二次在七月十四、十五日。
屆時,彝族男女青年身著盛裝,來到三縣交界的大西山上,跳舞唱歌,買賣土特產,通宵達旦。姑娘小夥在這高寒山上,透過趕花街,不僅度過歡樂的節日,而且還有交流物資、祈求莊稼豐收的種種意義。
大暑的風俗文化有哪些——採蓮
農曆六月二十四日舊俗為荷花的生日。古時畫家、詩人等文人雅士會聚一處,賞荷、飲酒、吟詩。飲酒的酒器也非常有講究,當屬採下鮮嫩的荷葉當酒杯最風雅。據記載,三國時就有碧筒飲的習俗
大暑的風俗文化有哪些——燒伏香
伏香,大暑節氣氣溫最高,農作物生長最快,大部分地區的旱、澇、風災也最為頻繁,搶收搶種,抗旱排澇防颱和田間管理等任務很重;因此百姓燒香祈福,祈求風調雨順,百穀豐登;還有一種說法接近於中醫的灸,在伏天裡用藥香薰烤特定的穴位,可以治療多種頑固的疾病。
大暑的風俗文化有哪些——曬伏姜
伏姜源自中國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時人們會把生薑切片或者榨汁後與紅糖攪拌在一起,裝入容器中蒙上紗布,於太陽下晾曬。充分融合後食用,對老寒胃,傷風咳嗽等有奇效,並有溫暖保健的功效。
伏姜中的薑辣素能有效地治療吃寒涼食物過多而引起的腹脹、腹痛、腹瀉、嘔吐等。 喝過伏姜後,人會有身體發熱的感覺,這是因為它能使血管擴張,血液迴圈加快,促使身上的毛孔張開,這樣不但能把多餘的熱帶走,同時還把體內的病菌、寒氣一同帶出。當身體吃了寒涼之物,受了雨淋或在空調房間裡呆久後,喝杯伏姜能及時消除因肌體寒重造成的各種不適。
二月二龍抬頭民間傳說 龍抬頭的傳說有哪些
二月二龍抬頭:金豆開花的傳說
據說,武則天當上皇帝,惹惱了玉皇大帝,傳諭四海龍王,三年內不得向人間降雨。不久,龍王聽到民間人民的哭聲,看到許多人餓死的情景,十分悲痛。為了拯救黎民百姓,龍王便違抗旨意,私自降雨。玉帝得知後,把龍王打下凡來,壓在一座大山下,除 ...
二月二龍抬頭是很多地方都有的風俗習慣,主要是為了祈求風調雨順,但由於這種說法都是用在農曆上面,所以二月二龍抬頭是傳統節日嗎成了很多人都有的疑問,下面小編就和大家一起看看。
2022年農曆二月二龍抬頭是什麼時候
二月二龍抬頭是3月4日。
二月二龍臺頭,是從古代留傳下來的一種民俗,也稱″龍節″因為 ...
1、首先,吃餃子,所謂“好吃不過餃子。”餃子要有肉有菜。諧音是“有財”。在二月二這一天,吃餃子,寓意新的一年財源滾滾。
2、春餅。立春之日要吃春餅,“咬春”。二月二也是。薄薄的餅裡可以加豬頭肉,還有加豆芽,蘿蔔,等其他蔬菜。
3、老北京的“驢打滾”。用黃豆粉面,還有豆沙餡兒,做的“驢打滾”。寓意新 ...
二月二龍抬頭習俗是什麼
剃龍頭
指二月初二理髮,兒童理髮,叫剃“喜頭”,借龍抬頭之吉時,保佑孩童健康成長,長大後出人頭地;大人理髮,辭舊迎新,希望帶來好運,新的一年順順利利。
吃龍食
吃春餅名稱“吃龍鱗”,吃麵條名曰“扶龍鬚”,吃米飯是“吃龍子”,吃餛飩為“吃龍眼”,吃餃子則叫“吃龍耳”, ...
吃爆米花
二月初二吃爆米花有傳說。相傳武則天當了皇帝,玉帝便下令三年內不許向人間降雨。但司掌天河的玉龍不忍百姓受災捱餓,偷偷降了一場大雨,玉帝得知後,將司掌天河的玉龍打下天宮,壓在一座大山下面。山下還立了一塊碑,上寫道:“龍王降雨犯天規,當受人間千秋罪。要想重登凌霄閣,除非金豆開花時。”人們為了拯救龍 ...
隨著時代的發展,許多古老的節日或習俗也慢慢被人們淡忘,現在就很少有人知道農曆二月二也是一個很特別的節日了。農曆二月二古稱“青龍節”,這天的許多風俗都與龍有關,當然也流行著一些與龍無關的風俗。這些風俗至今多已不存,但從一些古詩詞中,我們還可以覓到它們的影子。
撐腰糕
“二月二日春正饒,
撐腰相勸 ...
白露時節風俗活動
1、祭禹王
相傳每年白露時節,蒹葭蒼蒼中的太湖漁家有祭拜大禹的傳統。《禹貢》裡大禹疏通三江,使得“震澤底定”。震澤便是太湖的古稱,相傳大禹治水由北而南,從黃河而至江淮,最後在太湖將興風作浪的鰲魚鎮於湖下,消弭了水患。
雖然神話被視為虛妄,但其中卻有人們最真誠的嚮往。從唐至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