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嗎+春分是幾月幾日前後
春分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嗎 春分是幾月幾日前後
春分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嗎
春分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但嚴格意義來講其實是節令,因為有很明顯的物候特徵,此時已是“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人們忙於耕田勞作,農作物開始拔節,快速生長。民間也有“一候玄鳥至,二候雷乃發聲,三候始電”的說法,在南方越冬的燕子又飛回北方,銜草含泥築巢居住,又開始新一年的生活。雨水也增多起來,二十四花信風中的海棠、梨花和木蘭花次第開放。不過隨著時代的演變,人們會漸漸把節令當成了節日來過,因此也形成了很多特殊的風俗。
春分都有哪些傳統習俗
在北方有祭祀太陽神吃太陽糕的習俗,造春分酒也是北京、天津、河北、山東等地流行較為廣泛的春分習俗。而在江南地區,這一天則有犒勞耕牛、祭祀百鳥的傳統。因為春季的耕牛,將開始一年的勞作,農人以糯米糰喂耕牛表示稿賞。祭祀百鳥的寓意在於,一則感謝它們提醒農時,二是希望鳥類不要啄食五穀,祈禱豐年之意。
春分是幾月幾日前後
春分的時間是每年公曆3月19日-22日,春分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四個節氣,也被稱為仲春之月、升分等。
春分時節,氣候溫和,雨水充沛,陽光明媚,我國大部分地區都已經進入明媚的春天。
呈現出春暖花開、生機盎然的景象,越冬作物也進入春季生長階段。
春分這天,太陽直射點位於赤道上,此時南北半球晝夜平分,春分過後,北半球白晝開始長於黑夜,南半球則相反。
春分的天文現象
這一天,太陽幾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幾乎晝夜等長(不考慮大氣對太陽光的折射與晨昏蒙影)。
春分過後,太陽直射點繼續由赤道向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開始晝長夜短,即一天中白晝長於黑夜;南半球各地開始晝短夜長,即一天中白晝短於黑夜。故春分也稱升分。
而在南北兩極,春分這一天,太陽整日都在地平線上。此後,隨著太陽直射點的繼續北移,北極附近開始為期6個月的極晝,範圍逐漸擴大;南極附近開始為期6個月的極夜,範圍逐漸擴大。
地球上的現象
春分時,太陽直射點在赤道上,此後太陽直射點繼續北移,故春分也稱升分。
春分時,從理論上說,全球晝夜等長(參見晨昏蒙影)。春分之後,北半球各地晝漸長夜漸短,南半球各地夜漸長晝漸短。
春分時,全球無極晝極夜現象。春分之後,北極附近開始極晝,範圍漸大;南極附近極晝結束,極夜開始,範圍漸大。
春分氣候特點
春分時節,我國除青藏高原、東北、西北和華北北部地區外均進入了明媚的春天。這時節,氣候溫和,雨水充沛,陽光明媚,我國大部分地區的越冬作物進入春季生長階段。
春分的意義
一是指一天時間白天黑夜平分,各為12小時;二是春分正當春季(立春至立夏)三個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春分的劃分方法
我國四季劃分的傳統方法,以二十四節氣中的“四立”作為四季的始點,以二分和二至作為中點。如春季以立春(鬥指東北,後天八卦艮位)為始點,春分(鬥指東)為中點,立夏(鬥指東南)為終點。
西方四季劃分是以“二分二至”作為四季的起始點,如春季以春分為起始點,以夏至為終止點。西方國家所處的緯度較高,離黃赤相交點較遠,以“二分二至”作為四季的起始點比“四立”更能實際反映當地氣候。西方這種以“二分二至”劃分的四季比我國傳統“四立”劃分的四季分別遲了一個半月。
七夕節是中國傳統節日嗎 中國傳統節日七夕節風俗
七夕節是中國傳統節日嗎
七夕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七夕節,有名乞巧節、七姐誕、女兒節等,舉辦時間為每年農曆的七月初七,相傳這一天是七姐誕,因為在七月七日祭拜“七姐”而得名,拜七姐是七夕節的傳統習俗之一,經過歷史的發展,七夕節也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好愛情傳說。
中國傳統節日七夕節風俗
第一個習俗是吃七巧果。每到傳統節日,都會有獨特的美食參與,七夕節當然也不例外,七夕節的專屬美食就是七巧果。七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並做成瓜果花草等模樣。《東京夢華錄》中稱之為“笑厭兒”、“果食花樣”。在宋朝,市街上就已經有七巧果出售了。
第二個習俗是祭拜織女。這個活動一般都是女性參加,幾個人提前約好時間,大部分是在晚上舉辦。晚上在月光下襬上一張桌子,桌子上放置好茶、酒、水果、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大家一起圍坐在桌子前,一邊吃瓜果點心,一邊向織女默默許願。
第三個習俗是穿針乞巧,這應該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於漢朝。《西京雜記》中記載:“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具習之。”在七夕節這天,各家各戶的女人女孩都會走出家門,大家聚在一起,一邊猜測牛郎織女的相會場景,一邊拿出自己的針線女紅,透過穿針的方式乞巧。
第四個習俗是曬書曬衣服。曬書曬衣服的習俗在古代非常的流行,有很多小故事都記載了人們會在七夕節這一天曬書曬衣服,去去黴氣。不過這種習俗逐漸演變成了豪門富士炫耀財富的場景了,引來了不少文人墨客的鄙視。
第五個習俗是為牛賀生。七夕節來源於牛郎織女的故事,大家對此不會很陌生,而作為其中的關鍵,老牛想必大家也是非常熟悉的。據傳說,老牛為了幫助牛郎跨越天河見到織女,讓牛郎把自己的皮揭了下來,藉著牛皮過天河見織女。為了紀念自我犧牲的老牛,人們每逢七夕節就會給老牛賀生,表示對老牛的敬重。
第六個習俗是種生求子。這是一個很古老的習俗,在七夕節前幾天,人們會在木板上鋪上一層土,播下粟米的種子,讓它生出綠油油的嫩苗,再擺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樣,稱為“殼板”。或將綠豆、小豆、小麥等浸入碗中,等它長出嫩芽,再以紅、藍絲繩紮成一束,稱為“種生”,又成為“五生盆”或“生花盆”。南方各地也叫“泡巧”。
第七個習俗是拜魁星。不過這個節日和七夕節沒有太大的關係。民間傳說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文事,想要考取功名的讀書人特別崇敬魁星,所以為了能金榜題名,讀書人會在這一天祭拜魁星。魁星就是魁鬥星,為北斗七星的第一課,也叫魁首。古代士子考中狀元時稱“大魁天下士”或“一舉奪魁”,裡面的魁指的就是魁星。
七夕為什麼又叫乞巧節
七夕節又叫乞巧節,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
起初的乞巧節並不是為了紀念牛郎織女的愛情,而是紀念織女這個人的,民間稱“七姐”。因而七夕節首先是女子的節日,而織女被視為紡織女神,是古代女子崇拜的物件,凡間女子便在七月初七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當然也免不了求賜美滿姻緣,得一如意郎君。
據《東京歲時錄》載:“七夕家家錦彩,結為乞巧棚。”其盛況可見一斑。“乞巧”活動,其實就是向織女乞求智巧。
漢代就已有乞巧習俗;南北朝時,婦女結綵縷穿七孔針;到唐代這一習俗尤盛,以丟針卜巧,即取清水一碗曝曬與日光下,然後丟枚小針浮於水面,看水底的針影形狀以卜驗投針女子智愚巧拙。
到了明清,七夕節又演變為“七娘會”,就是由七位姑娘邀約一起,用通草、彩紙、米麵等為材料,包成各式花果人物、宮室器玩,於七夕晚上陳列在庭前八仙桌上,供遊人評賞,然後一起比賽穿針、祭拜織女。
下元節是中國傳統節日嗎 下元節的民俗活動有哪些
導語:下元節源於道教。下元節,中國傳統節日,為農曆十月十五,亦稱“下元日”、“下元”。那麼下元節是中國傳統節日嗎?下元節的民俗活動有哪些?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
下元節是中國傳統節日嗎?
下元節是中國傳統的三元節日之一。
正月十五——上元節,七月十五——中元節,十月十五——下元節。這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三大節日,這三個節日衍生自道教三官,分別是天官、地官和水官,而正月十五、七月十五以及十月十五分別是這三官的誕生日,下元節是水官的誕辰,在下元節祭祀水官,具有消災解厄的寓意。
下元節的起源?
下元節源於道教。道家有上、中、下三元之說,到了魏晉南北朝,道家又把三元與三官聯絡起來,認為三官是天、地、水三官的別稱,即天、地、水三官。
三官大帝分別對應於堯、舜、禹,下元水官,即以治水著稱的大禹王。
三官節的誕生日是農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所以三官節又稱“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
三官信仰是道教信仰中較為常見的信仰。「天官賜福,地官赦免,水官解厄」,大家都很熟悉。水官,全稱“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陰大帝”,又稱水官大帝,屬太清境。
水官由風澤之氣與晨浩之精所組成,掌管江河帝萬靈之事。每年10月15日,即來到人間,校戒罪孽,為人除害。
下元節的民俗活動有哪些?
1、修齋
在道教齋法中,元日也是修齋日之一。道家思想認為,凡仰仗神力的事,如祈福、避災、拔苦、謝罪、求仙、延壽、超度亡者等,都應修齋。
2、享用祭祖禮
隨著日月流逝,下元節在民間逐漸演變成盛宴,享用祖先亡靈、祈求福祿禎祥等傳統祭祀節日。享祭首先反映了對祖先的信仰,人類對祖先的信仰,就是人類對自己的崇拜。
3、祈禱上帝。
就祭拜內容和物件的演變而言,下元節又融入了許多農業生產中的祭拜習俗,使之再次成為祭拜神、祈裝災邪、求豐收的農祀節日。
4、食譜習俗
節慶習俗中飲食習俗是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下元節也有其獨特的節食方式,比如北京,過了下元節,家家戶戶就會製作“豆泥骨朵”。
紅豆沙是用紅豆沙做成的一種豆餅,叫紅豆沙。就是北京小吃“豆沙包”。這一一年四季都可食用的“豆沙包子”,幾百年前在明朝,已成為孟冬十月的一道節令食品。
元宵節是中國傳統節日嗎 元宵節日的由來是什麼
導語:元宵節的主要習俗是吃元宵,關於元宵節吃元宵的最早記載見於宋代。那麼元宵節是中國傳統節日嗎?元宵節日的由來是什麼?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
元宵節是中國傳統節日嗎?
是中國的傳統節日。
元宵節是我國主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也叫元夕、元夜,又稱上元節,因為這是新年第一個月圓夜。因歷代這一節日有觀燈習 ...
小年是中國傳統節日嗎 202x年南方小年喬遷好嗎
小年是中國傳統節日嗎?2022年南方小年喬遷好嗎?日子有吉有兇,提前預示日子的吉凶,可以讓我們避過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小編給大家預測了2021年農曆十二月的吉凶,快來關注吧。
小年是中國傳統節日嗎?
小年是中國傳統節日,時間一般指的是十二月廿三/廿四 ,祭灶節,掃塵日,祀灶日,俗稱過小年,亦稱小年
...
202x年元旦不能做什麼 202x年元旦是中國傳統節日嗎?
2022年元旦不能做什麼?
2022年元旦在 農曆:二0二一年十一月廿九日 公曆:2022年01月01日,星期六【今日黃曆所忌】
結婚 出行 宴會 交易 赴任 安葬 提親 求婚 訂婚 開工
開張 開業 開倉 開渠 上樑 穿井 上官 醞釀 補垣
出貨財 學技藝 開鑿池塘 乘船渡水
從2 ...
元旦是中國傳統節日嗎
1、元旦不是中國傳統節日。
2、因為從名字上講,元旦是中國自己的節日,但從立法上講,它卻又是個從西方引來的洋節。它既不像西方宗教節日那樣有文化內涵,也沒有中國自己的傳統民俗。
3、民國前中國普遍使用農曆,那時的元旦是農曆的一月一日。而辛亥革命後改用公曆紀年,強行將元旦改為公曆的一月一日,也就是現在 ...
祭灶節是中國傳統節日嗎
1、祭灶節是中國傳統節日,祭灶節在我國漢民族的民俗中是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也被稱為小年、謝節、灶王節。相傳,灶王爺是玉皇大帝派到人間監督善惡的神,他每年要上天向玉皇大帝回報,當他返回天上之前,民間為其設祭送行。節日這天家家在灶前用酒果、糕餅等作祭。
2、祭灶的方式:每家在灶臺附近貼有灶神畫像,有些人家 ...
勞動節為什麼改5天了 勞動節是中國傳統節日嗎
勞動節是我們大家都很熟悉的節日,很多人都對勞動節是有所瞭解的,而從去年開始勞動節假期變成5天了,那麼我們便了解一下勞動節為什麼改5天了?勞動節是中國傳統節日嗎?
勞動節為什麼改5天了
從2020年開始,五一勞動節的假期改成了5天,之前只有3天,而之所以延長假期,也是為了保證民生,有利於人們放鬆、緩 ...
潑水節是中國傳統節日嗎 西雙版納潑水節的由來
潑水節,是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以及泰語民族和東南亞地區的傳統節日。潑水節起源於公元5世紀的波斯,當時命名為“潑寒胡戲”,在此之後“潑寒胡戲”由波斯經印度傳入緬甸、泰國和中國雲南西雙版納等地,約在公元十二世紀末至十三世紀初經緬甸隨佛教傳入中國雲南傣族地區。下面,就快和小編一起了解相關知識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