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春分秋分的分是什麼意思+春分秋分的分指的是什麼

立秋“咬秋”是什麼意思 咬秋是指吃西瓜嗎

  立秋“咬秋”是什麼意思咬秋是指吃西瓜嗎

  “咬秋”即吃西瓜,是舊時北方京津等地在立秋日的一大飲食習俗。

  立秋這天有吃西瓜的習俗,叫做“咬秋”,俗稱“咬瓜”,意為天氣轉涼,西瓜少了。天文專家介紹說,“立秋”是由來已久的傳統節時。在這天,我國民間流行貼秋膘、咬秋等習俗。在我國,任何一個節氣,都少不了吃,立秋也不例外。

  立秋這天,在我國北方一些地區流行“貼秋膘”。伏天人們胃口普遍較差,食慾不振,所以不少人都會瘦一些。瘦了當然就要“補”,而“補”的辦法就是到立秋這天“貼秋膘”,吃美食佳餚,當然首選吃肉,“以肉貼膘”。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燉肉,吃肘子,講究一點的人家吃白切肉、紅燜肉,紅燒肉以及各種肉餡水餃、燉鴨、羊肉串、涮火鍋等。

  立秋除了“貼秋膘”,在天津等地還流行“咬秋”。和“咬春”一樣,人們相信立秋時吃西瓜可免除冬天和來春的腹瀉。

  此外,立秋這天,在我國其他地區還有吃雞蛋、桃子等習俗。

  立秋“咬秋”由來:

  西瓜雖從宋代傳入中原,但種植並不普遍,所以那時並沒有產生和形成立秋吃西瓜的風俗。但在西域,西瓜原產地已普遍盛行立秋吃西瓜的風俗。因西域地處中國的西北,緯度較高,立秋前後西瓜剛進入採摘期,所以立秋吃西瓜本身就是一種嚐鮮。此風俗約在清代影響南方,而此時江浙滬等地的西瓜已進入末市,人們對立秋吃西瓜的原由作出了種種解釋。

  有人講立秋西瓜可消除暑日積結的淤氣,有的人講可以為過冬積聚“陽威”,而實際上只是北方風俗的影響而已。但有一點應予承認,那就是立秋以後,天氣逐漸涼爽,西瓜上市量日趨減少,立秋日人們再吃一吃西瓜,有依依惜別之意。

  南通有個風俗,立秋吃西瓜。聽老人們講,說是立秋吃西瓜,可以爛豬毛。意思是清除平時我們所吃東西時藏留於肚的一些垃圾,是一種美好的希望吧。

  又據《二般秋雨齋隨筆》中記載,西域婦女擇立秋之夜到田間去摸瓜,稱之為“摸秋”。可能和西瓜的形狀像孕婦的大肚皮,瓜內有子象徵有兒子有關。在我國習俗中,“瓜”總與繁育後代有密切關係。

春分是什麼意思 春分的含義和特點

  春分是什麼意思 春分的含義和特點

  春分和秋分、冬至、夏至並稱為“兩分兩至”,是二十四節氣中四個最重要的標誌性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稱:“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春分時太陽行至黃經零度,正當二月中,因為中分春天為兩半,得名叫春分。

  春分,自然界變化的表現是白天和黑夜一樣長短,《春秋繁露》則雲:“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這是春分的最大特點。這樣“陰陽相半的”日子每年有兩個,一是春分,一是秋分,所以有諺語說:“春分秋分,晝夜平分”。

  寒來暑往,四季迴圈,古人在實際生活中,應當很早就體會到了一年內季節週期性變化的特徵,但要準確地把握這一迴圈,需要經過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這其中圭表測日的方法作用非常大。在距今4000年前的陶寺遺址中,考古學者發現了帶有刻度的圭尺,這一實物的發現證明我們先民很早就掌握了圭表測日的方法。

  我們常說立竿見影,透過日影長短的觀測,古人對太陽一年週期性變化有了準確的把握,慢慢就有了為一年的時間標記刻度的能力。《尚書·堯典》記載日中、日永、宵中、日短,就是對於春夏秋冬四季太陽變化的描述。可知最初日影最長的冬至和日影最短的夏至這兩個標誌點被觀測到之後,其次被觀測到的就是春分和秋分。

  古代的春分,是校對度量衡的日子。《禮記·月令》:“(仲春之月)日夜分,則同度量,鈞衡石,角鬥甬,正權概。”“甬”通斛,和鬥一樣也是容器的一種。這是因為春分晝夜被均勻平分,在古人看來,這蘊涵有天地公平的內在含義。

  春分節氣的特點

  春分是個比較重要的節氣,它不僅有天文學上的意義,在氣候方面,也有比較明顯的特徵。

  陽光光線

  在天文方面,春分這一天,太陽幾乎直射地球赤道,南北半球晝夜平分,也即全球各地幾乎晝夜等長。春分過後,太陽直射點開始進入北半球,北半球各地開始晝長夜短。

  氣壓狀況

  春分節氣,東亞大槽明顯減弱,西風帶槽脊活動明顯增多,蒙古到東北地區常有低壓活動和氣旋發展,低壓移動引導冷空氣南下,北方地區多大風和揚沙天氣。當長波槽東移,受冷暖氣團交匯影響,會出現連續陰雨和倒春寒天氣。

  氣溫降水

  春分時節,除了全年皆冬的高寒山區和北緯45°以北的地區外,中國各地日平均氣溫均穩定升達0℃以上。此時嚴寒已經逝去,氣溫回升較快,尤其是華北地區和黃淮平原,日平均氣溫幾乎與多雨的沿江江南地區同時升達10℃以上而進入明媚的春季,而華南地區此時則是一派暮春景象。

  從氣候規律說,這時江南的降水迅速增多,進入春季“桃花汛”期;在“春雨貴如油”的東北、華北和西北廣大地區降水依然很少,抗禦春旱的威脅是農業生產上的主要問題。

  春分的“分”字是什麼意思

  據《中國天文年曆》顯示,3月21日5時58分迎來“春分”節氣。

  關於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春分”,不少網友可能僅僅知道它與春天有關,但究竟這個節日的到來意味著什麼,這個“分”字在這裡是什麼意思並不完全清楚,筆者在這裡給網友們做一解讀。

  首先,這個節氣正處在“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的時節,自然界已具備了萬物競生的條件,意味著氣象意義上的春天已真正來到。

  第二,春分的“分”字有三個意思:一是陽光平分在南北兩半球,二是全球晝夜平均,三是把春季平分。

  第三,春分意味著戶外踏青時光的到來。逢春不遊樂,但恐是痴人。春分時節,莫負好春光,人們已開始走到戶外探尋春天的氣息,或在田野踏青,或在郊外遊玩,放鬆身心,陶冶情操。

春分是什麼意思 春分的由來

  春分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4個節氣,時間點在每年公曆3月20日-22日之間。春分來源於《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夏曆)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秋同義”。

  春分這一天陽光直射赤道,晝夜幾乎相等,其後陽光直射位置逐漸北移,開始晝長夜短。春分是個比較重要的節氣,它不僅有天文學上的意義,在氣候上,也有比較明顯的特徵,春分時節,我國除青藏高原、東北、西北和華北北部地區外都進入明媚的春天,在遼闊的大地上,楊柳青青、鶯飛草長、小麥拔節、油菜花香。


春分秋分是什麼意思 春分秋分的是什麼

  春分秋分的分是什麼意思 春分秋分的分指的是什麼   春分秋分的分有兩種意思:   1、分的是晝夜。農諺說“春分秋分,晝夜平分”,在春分節氣這天,白天和黑夜分別都是12個小時。這一點在農曆書中也有記載:“鬥指壬為春分,約行周天,南北兩半球晝夜均分,又當春之半,故名為春分。”   2、第二個含有則是把春季一分 ...

春分三候是什麼意思 春分三候別是哪三候

  春分三候是什麼意思 春分三候分別是哪三候   春分三候:一候玄鳥至;二候雷乃發聲;三候始電。意思是春分日後,燕子開始從南方飛回來,下雨時天空會打雷併發出閃電。   具體含義:   春分第一候:玄鳥至   玄鳥,又稱元鳥,即燕子。燕子是春分來,秋分去的候鳥。   春分二候,雷乃發聲   雷是春天陽氣生髮的聲 ...

春分是晝夜平分嗎 春分秋分晝夜平分是什麼意思

  春分是晝夜平分嗎   春分是晝夜平分的,春分時節太陽直射點在赤道上方,因而春分的時候,白天的夜晚的時間是差不多的。   晝夜交替是由地球的自轉產生的,由於地球不發光也不透明,在同一時間裡,太陽只能照亮半個地球,被照亮的半球為白天,沒被照亮的半球為黑夜,地球自轉一圈為一晝夜,白天與黑夜的分界線稱為晨昏線。春 ...

春分是什麼意思

  1、指春分秋分,晝夜平分。春分之日太陽光直射在赤道上,幾乎全球晝夜等長,都是12小時,此時北極點在經歷了半年的黑夜後,在這一天初見陽光,而相對應的南極點則將在此日告別陽光,春分之後,陽光直射點位置便向北移,北半球白天時間就開始變長,夜間時間就變短了,所不同的是南半球則變得晝短夜長。   2、指季節平分。若 ...

春分秋分是什麼意思

  春分和秋分都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春分在每年的3月22日前後,指的是冬天結束,秋分在每年9月22日前後,指的是冬天慢慢開始。春分時全球晝夜等長,春分之後,北半球各地晝漸長夜漸短,南半球各地夜漸長晝漸短;秋分時日夜時間均等,並由日長夜短逐步日短夜長,氣候由熱轉涼。   春分二十四節氣之一,是春季第四個節氣。鬥指 ...

春分不暖秋分不涼什麼意思 春分的習俗

  春分是我們春天一個非常具有代表意義的時間,我們看到春分的到來就應該明白春天已經正式進入,周圍的空氣都會變得清新起來,溫度也提升了,百花盛開,各種各樣的鳥語花香圍繞著我們的生活,開始了新的一年。   春分不暖秋分不涼   這一句話的主要意思是說,在春分時節只要天氣不暖,那麼到了秋天天氣也就不會冷。因為在冷暖 ...

太陽與陽曆--分至點(春分,秋分,夏至,冬至)

  黃道——黃道和赤道OO'相交於M和N兩點,m叫春分點,n叫秋分點,E叫夏至點,E'叫冬至點。   黃道和赤道在天球上相距180°的兩個交點,稱為二分點。太陽沿黃道從天赤道以南向北透過天赤道的那一點,稱為春分點(M);與春分點相對的另一點,稱為秋分點(N)。黃道上與二分點相距90°的兩點,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