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周時期又稱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是我國曆史上的第一次全國性大分裂形成的時期。史家一般以三家分晉作為春秋時代的結束和戰國時代的開始。公元前七七零年平王東遷,建立了東周王朝。但此時周已衰弱到了極點,統治範圍方圓不足六百里,各諸侯國紛紛割據稱雄,不再朝見周王,其統率諸侯的權利也是名存實亡。此間,全國共分為一百二十多個大小諸侯國,而其中以楚國、齊國、晉國、吳國、越國、秦國為大。
東周時期又稱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是我國曆史上的第一次全國性大分裂形成的時期。史家一般以三家分晉作為春秋時代的結束和戰國時代的開始。公元前七七零年平王東遷,建立了東周王朝。但此時周已衰弱到了極點,統治範圍方圓不足六百里,各諸侯國紛紛割據稱雄,不再朝見周王,其統率諸侯的權利也是名存實亡。此間,全國共分為一百二十多個大小諸侯國,而其中以楚國、齊國、晉國、吳國、越國、秦國為大。
1、魏/梁:春秋時期有魏國亦有梁國。
2、晉/唐:西周初,周公滅唐而以其地封給了成王之弟叔虞,是為唐叔虞,後其子燮繼位後改國號為晉。唐也為晉之別號。
3、秦:周孝王時,秦的先祖非子因養馬有功而被封為附庸。至周平王東遷時,方被正式列為諸侯,後竟一統天下而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朝。
4、燕:春秋時,有南燕國與北燕國,知名的是北燕國即召公奭的封國,春秋時即為大國,戰國時為七雄之一。
5、趙:趙之先祖造父為周穆王駕車有功,而被賜予趙城,因以趙為氏,後造父的後世子孫仕於晉,為晉之趙氏。後趙氏與魏氏、韓氏三分晉而建立趙國。
6、齊:春秋時之齊國乃姜太公所被封國,戰國時為陳國公子完之後裔子孫所篡,是為田(陳)氏代齊!
7、楚:春秋戰國時的南方霸主,國君為羋姓熊氏;
8、韓/鄭:鄭國為周宣王弟友被封於鄭,原封國在陝西。春秋時亦有韓國,為晉所滅。
9、宋;先秦之宋國為殷商之後裔,周室亦不以臣禮待之。宋祚綿長,雖非強國,但後世以宋為國號的卻不算少;
10、還有吳、代國、陳、隨、許國!
1、據統計春秋時期大大小小的諸侯國加起來差不多有一百四十多個,它們分別是齊國、晉國、宋國、陳國、鄭國、衛國、魯國、曹國、楚國、秦國、吳國、越國、燕國、鄾國、任國、邢國、邳國、胡國、代國、彭國、苴國、魚國、軫國、許國、扈國、荀國、桐國、極國、賈國、鄫國、呂國、虞國、州國、州國、州來國、萊國、蕭國、舒國、譚國、鄖國、芮國、沈國、庸國、權國、謝國、炎國、鄅國、畢國、申國、鄧國、唐國、劉國、黃國、厲國(後改稱隨國)、淳于國、鍾離國、鍾吾國、巴國、蜀國、息國、郤國、祝國、鄣國、聶國、鞏國、葉國、項國、江國、葛國、戴國、宿國、羅國、蓼國、絞國、茅國、巢國、雍國、頓國、黎國、費國、郇國、胙國、夔國、鄶國、應國、肥國、鼓國、鄟國、蓐國、耿國、蘇國、冀國、諸國、共國、井國、縉國、楊國、毛國、邘國、皖國、邿國、郜國、弦國、郕國、梁國、向國、凡國、谷國、賴國、牟國、柏國、焦國、祭國、道國、微國、豐國、六國、瑕國、觀國、岐國、箕國、莘國、鄚國、逼陽國、小邾國、祝其國、倪國、濫國、遂國、盧國、義渠國、大荔國、孤竹國、山戎國、須句國、顓臾國、大庭國、根牟國、甲父國、翨陽國、有窮國等。
2、春秋時代,通常用來指中國東周前半期歷史階段,即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這段歷史時期,史稱“春秋時期”。 據說是由於魯國史官把當時各國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記錄下來,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記錄,簡括起來就把這部編年史名為《春秋》。
春秋時期開始於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東遷東周開始的一年,止於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戰國前夕,總共295年。一說止於公元前453年,韓、趙、魏滅智氏,一說止於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