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書憤陸游頸聯運用了什麼藝術手法

書憤陸游頸聯運用了什麼藝術手法

  頸聯從回憶到現實,詩意轉為悲涼,一"空"一"已"互為映襯,有著無限沉痛與悲憤。“塞上長城”句,詩人用典明志。南朝時劉宋名將檀道濟曾自稱為“萬里長城”.皇帝要殺他,他說:“自毀汝萬里長城”。陸游以此自許,可見其少時之磅礴大氣,捍衛國家,揚威邊地,捨我其誰?然而,如今呢?詩人壯志未酬的苦悶全懸於一個“空”字。大志落空,奮鬥落空,一切落空,而攬鏡自照,卻是衰鬢先斑,皓首皤皤!兩相比照,何等悲愴?再想,這一結局,非我不盡志所致,非我不盡力所致,而是小人誤我,世事磨我!我有心,天不予。悲愴便為鬱憤!

書憤陸游頸聯哪兩個字用的好為啥

  陸游《書憤》頸聯中“空”和“已”字用得好,因為它們表達了詩人壯志難酬的心情。自許為“塞上長城”卻不得重用,使得這種自許成為空想,而照照鏡子,自己已經兩鬢斑白,時光的流逝和歲月的無情更是讓詩人感到想要實現夢想難上加難原文:書憤 陸游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譯文:年輕時就立志北伐中原, 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艱難。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 熱血沸騰啊怨氣如山啊。記得在瓜州渡痛擊金兵, 雪夜裡飛奔著樓船戰艦。秋

書憤陸游的中心思想感情

  陸游的《書憤》中心思想感情:書憤表達了詩人對祖國大好山河的熱愛以及自己壯志難酬的憤懣之情。

  《書憤》是南宋詩人陸游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全詩緊扣住一“憤”字,可分為兩部分。前四句概括了自己青壯年時期的豪情壯志和戰鬥生活情景,其中頷聯擷取了兩個最能體現“氣如山”的畫面來表現,不用一個動詞,卻境界全出,飽含著濃厚的邊地氣氛和高昂的戰鬥情緒。後四句抒發壯心未遂、時光虛擲、功業難成的悲憤之氣,但悲憤而不感傷頹廢。尾聯以諸葛亮自比,不滿和悲嘆之情交織在—起,展現了詩人複雜的內心世界。這首詩意境開闊,


江漢杜甫頷聯運什麼藝術手法

  採用借景抒情的藝術手法。   《江漢》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創作的五言律詩。頷聯二句緊扣首句,對仗十分工整,詩人透過對眼前自然景物的描寫,把他“思歸”之情表現得很深沉。他由遠浮天邊的片雲,孤懸明月的永夜,聯想到了自己客中情事,彷彿自己就與雲、月共遠同孤一樣。這樣就把自己的感情和身外的景物融為一體。字面上寫的是詩 ...

聞雨首聯表達什麼情感

  《聞雨》是南宋詩人陸游所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   首聯:慷慨心猶壯,蹉跎鬢已秋。   表達了詩人強烈的愛國之情。側重表達了對國事的擔憂,不被重用、報國無門的痛苦;著重表達了詩人雖心繫祖國,但歲月流逝雙鬢斑白,無法為國效力的悲涼與無奈。同時表達了陸游晚年仍然慷慨心猶壯,但卻心有餘力不足,厭了官場的陰暗,心有 ...

回鄉偶前兩句什麼手法

  這兩句話的意思是:年少時外出,遲暮之年才回到故鄉,口音雖未改變,但是雙鬢卻已經斑白。作者置身於熟悉而又陌生的故鄉。“少小離家老大回”,“少小”和“老大”對比;“鄉音無改鬢毛衰”,未改和衰對比,既概括又具體地說明了一“離”一“回”在時間上的間隔,離家時的少年英姿和回家時的老態龍鍾,這其中體現出了作者的感慨悲 ...

七月流火八月萑葦什麼手法

  七月流火,八月萑葦用了虛實結合的藝術手法,以史詩般的氣勢記述農家的勞作、艱辛,以時間為線索將在家生活的方方面面展現出來。出自《國風·豳風·七月》。   “七月流火,八月萑葦”意思是:七月大火向西落,八月要把蘆葦割。敘述農人一年到頭的生產勞動和生活,反映了豐富的生產勞動的內容和濃郁的節氣風俗,應該說是不可多 ...

修辭手法的名人名言

  用了修辭手法的名人名言:1、人生應該如蠟燭一樣,從頂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蕭楚女,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   2、 我是你的,我的祖國!都是你的,我的這心、這靈魂;假如我不愛你,我的祖國,我能愛哪一個人?——裴多菲,運用了反問的修辭手法;   3、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

芳菲盡和始盛開什麼手法

  運用了對比的藝術手法,將“芳菲盡”與“始盛開”對比,寫的是詩人在山外春已歸去的時節,在山中卻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色。這種自然界的強烈反差,令詩人產生了“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的複雜感慨。從字面上,詩人在登山之前,曾為春光逝去而怨恨或失望,當一片春景映眼簾時,又感到一些由衷的驚喜與無奈的寬慰。 ...

主人下馬客在船運什麼手法

  運用了互文的修辭手法。   互文,也叫互辭,是古詩文中常採用的一種修辭方法。古文中對它的解釋是:參互成文,含而見文。   具體地說,它是這樣一種互辭形式:上下兩句或一句話中的兩個部分,看似各說兩件事,實則是互相呼應,互相闡發,互相補充,說的是一件事。由上下文意互相交錯,互相滲透,互相補充來表達一個完整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