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曼平仲二桃殺三士中的曼平仲是誰

曼平仲二桃殺三士中的曼平仲是誰

  二桃殺三士是中國古代一則歷史故事,最早記載於《晏子春秋》,後演變成成語,表示用計謀殺人。晏子,字仲諡平,原名晏嬰。春秋時齊國夷維人,齊國大夫。他是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以有政治遠見和外交才能,作風樸素聞名諸侯。他愛國憂民,敢於直諫,在諸侯和百姓中享有極高的聲譽。公元前556年,其父晏弱後,繼任齊卿,歷任靈公,莊公,景公三世。

二桃殺三士翻譯

  1、話說齊國有了晏嬰(晏子)為相,齊景公也就有了恢復齊桓公時期的霸業的雄心,但是時間一長,這位好高騖遠的國君就熬不住了。他想透過豢養一批勇士的辦法來建立自己的武功。當時,齊景公豢養了三個勇士:一個叫田開疆,一個叫公孫捷,一個叫古冶子,號稱“齊國三傑”。

  2、這三個人個個勇猛異常,力能搏虎,深受齊景公的寵愛;他們恃寵自傲,為所欲為。這時齊國田氏的勢力越來越大,曾經聯合國內幾家大貴族,打敗了掌握實權的欒氏和高氏。田氏家族勢力的提高,直接威脅著國君的統治。而田開疆正屬於田氏一族,晏嬰很擔心“三傑”為田氏效力,危害國家,便勸齊景公除掉這三個“上無君臣之義,下無長率之倫,內不以禁暴,外不可威敵”的勇士。齊景公擔心“搏之恐不得,制之恐不中”。晏嬰決定伺機智殺這三勇士。

  3、一天,魯昭公訪問齊國,齊景公設宴款待。魯國由叔孫蠟執禮儀,齊國由晏嬰執禮儀,君臣四人坐在堂上,“三傑”佩劍立於堂下,態度十分傲慢。晏嬰心生一計,決定乘機除掉他們。當兩位君主酒至半酣時,晏嬰說:“園中金桃已經熟了,摘幾個請二位國君嚐嚐鮮吧?”齊景公大悅,傳令派人去摘。晏嬰忙說:“金桃很難得,還是臣親自去吧。”不一會兒,晏嬰領著園吏,端著玉盤獻上六個桃子。眾人一見,只見盤子裡放著的六個桃子,個個碩大新鮮,桃紅似火,香氣撲鼻,令人垂涎。齊景公問:“就結這幾個嗎?”晏嬰說:“還有幾個沒太熟,只摘了這六個。”說完恭恭敬敬地獻給魯昭公。齊景公一人一個金桃。魯昭公邊吃邊誇獎桃味甘美。齊景公說:“這桃子實在難得,叔孫大夫天下聞名,當吃一個。”叔孫諾謙讓道:“我哪裡趕得上晏相國呢?相國內修國政,外服諸侯,功勞最大,這個桃應該他吃。”齊景公見二人爭執不下,便說:“既然二位謙讓,那就每人飲酒一杯,食桃一個吧!”兩位大臣謝過齊景公,把桃吃了。

  4、晏嬰料到二桃賞賜三勇士,他們必然不會遵照齊景公之命,“計功而食桃”,而是“無長幼之禮”,炫耀己功而搶桃。勇士相爭,必以兵劍。不出晏嬰所料,田開疆和公孫捷都爭先恐後“援桃而起”,都自以為武功蓋世,“無與人同矣”;古治子也自以為其勇猛超過田開疆和公孫捷,但是桃已被他們搶佔,於是拔劍而起,要求他們交出二桃。看來紛爭已起,解決問題的方式或以刀兵相見,殺個你死我活,或交桃受辱,而辱為勇士最大的忌諱,如此必然以死免辱。以辱致人於死,則辱人者為不仁不義,不仁不義又甚於受辱,那麼,辱人者又有何臉面活在世上?可以說,不管用哪種方式解決,三勇士都難免一死。

  5、三士之死,雖屬悲壯,但是他們居功自恃,甚至被人作為陰謀篡位的工具加以利用。四肢短小的晏嬰伺機使巧,兵不血刃,不費吹灰之力,終以二桃殺死三個力可拔山的勇士,消除政治隱患,其智慧也卻非尋常,但是手段也太陰險毒辣了。

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下一句

  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誰能為此謀,相國齊晏子。

  原文:

  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

  出自兩漢的《梁甫吟》

  步出齊城門,遙望蕩陰裡。裡中有三墳,累累正相似。

  問是誰家墓,田疆古冶氏。力能排南山,又能絕地紀。

  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誰能為此謀,相國齊晏子。

  譯文:

  緩步走出臨淄城的城門,遙望蕭瑟死寂的蕩陰裡。

  那裡有三座墳墓緊相連,形狀大小都非常的相似。

  請問這裡是誰家的墓地,田開疆、古冶子和公孫氏。

  他們的力氣能推倒南山,又能截斷系大地的繩子。

  不料一朝遭到讒言,他們三人卻是因為兩個桃子的原因而死。

  誰能夠設想出這個奇計?他就是齊國的宰相晏子。


是什麼故事

  1、二桃殺三士是中國古代一則歷史故事,最早記載於《晏子春秋》,後演變成成語,表示用計謀殺人。   2、典故出自於《晏子春秋·內篇諫下·第二十五》。根據原文所述,春秋時代齊景公帳下有三員大將: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他們戰功彪炳,但也因此恃功而驕,晏子為避免造成未來可能的禍害,建議齊景公早日消除禍患。    ...

的故事

  齊景公時期,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為當時的三位勇士。他們人人武藝高強,勇氣蓋世,為國家立下了赫赫功勞。這三人意氣相投,結為異姓兄弟,彼此互壯聲勢。   晏子是看在眼裡,憂在心裡。晏子拜見齊景公,把心裡想法一說,齊景公雖然覺得除去三位勇將未免可惜,可是晏子的話也有道理,便命晏子看著辦。   晏子準備停當後, ...

的故事簡介

  1、二桃殺三士是中國古代一則歷史故事,最早記載於《晏子春秋》,後演變成成語,表示用計謀殺人。   2、典故出自於《晏子春秋·內篇諫下·第二十五》。根據原文所述,春秋時代齊景公帳下有三員大將: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他們戰功彪炳,但也因此恃功而驕,晏子為避免造成未來可能的禍害,建議齊景公早日消除禍患。    ...

文言文啟示

  二桃殺三士是中國古代一則歷史故事,最早記載於《晏子春秋》,後演變成成語,表示用計謀殺人。這則故事,是誇讚晏子的謀略和機智,從側面也可以看到驕狂必惹來眾多非議,最終自取禍敗。   晏子本想利用的三人恃才傲物的弱點,讓彼此相互爭功,離間人心,從而削弱他們的政治威脅,並沒有想到他們會捨生取義,有如此君子風度。他 ...

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二桃殺三士告訴我們驕狂必惹來眾多非議,最終自取禍敗的道理。歷史不乏“狡兔死,走狗烹”的警人事例,但也可以看出很多人作為開國元勳、功高蓋世的將相也能夠全身盡義,並且誠心輔佐朝政,盡公不顧私。這期間的區別就在於當事人是如何待人處事的,最為人所知的例子就是漢朝開國功臣韓信、蕭何、陳平之輩。歷來功勞甚大,言行驕狂 ...

典故的原因及運用

  二桃殺三士是中國古代一則歷史故事,最早記載於《晏子春秋》,後演變成成語,表示用計謀殺人。   典故原因為春秋時代齊景公帳下有三員大將公孫接、田開疆與古冶子,他們戰功彪炳,但也因此恃功而驕,晏子為避免造成未來可能的禍害,建議齊景公早日消除禍患。   後人以二桃殺三士一詞表示運用計謀殺人的涵義,但在原文之中, ...

的故事

  1、春秋時代齊景公帳下有三員大將: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他們戰功彪炳,但也因此恃功而驕,晏子為避免造成未來可能的禍害,建議齊景公早日消除禍患。   2、晏子設了一個局:讓齊景公把三位勇士請來,要賞賜他們三位兩顆珍貴的桃子;而三個人無法平分兩顆桃子,晏子便提出協調辦法——三人比功勞,功勞大的就可以取一顆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