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曾鞏洪州東門記的原文及譯文賞析

曾鞏洪州東門記的原文及譯文賞析

  1、曾鞏《洪州東門記》原文:

  (1)南昌於《禹貢》為揚州之野,於地誌為吳分。其部所領八州,其境屬於荊閩南粵,方數千裡。其田宜秔稌,其賦粟輸於京師,為天下最,在江湖之間,東南一都會也。其城之西為大江,江之外為西山。州治所,因城之面勢,為門東西出。

  (2)其西門既新,而東門獨故弊。熙寧九年,餘為是州,將易而新之。明年,會移福州。又明年,自福州被召還京師,過南昌,視其東門,則今守元侯既撤而易之。元侯以餘為有舊於是州,來請曰;“願有識。”餘辭謝不能,而其請不懈。

  (3)蓋天下諸侯之門制,見於經者不明,學禮者以謂諸侯之制,有皋應路門,天子之門加庫雉。然見於《春秋》者,魯有庫門,有雉門。見於《孔子家語》者,衛有庫門。或以謂褒周公、康叔,非諸侯常制,其果然歟?蓋莫得而考也。

  (4)在《雅》之《綿》,古公亶父徒宅於岐,作為宮室,門墉得宜應禮,後世原大推功,述而歌之,其辭曰:“乃立皋門,皋門有伉。”釋者曰:伉,言其高也。又曰:“乃立應門,應門將將。”釋者曰:將將,言其嚴正也。則諸侯之門,維高且嚴,固詩人之所善。聖人定詩,取而列之,所以為後世法也。

  (5)今元侯於其東門革陋興壞,不違於禮,是可書也。將求予之識,會予未至京師,易守明州,元侯則使人於途,於明州,速予文不已。按南昌之東門,作於淳化五年。識於其棟間者曰:皇第六子,鎮南節度、洪州管內觀察處置等使徐國公元偓,尚書戶部郎中、知洪州軍州事陳象輿。

  (6)以籍考之,徐國會後封密王,太宗第六子,受命保茲南土,實留京師,則作門者蓋象輿也。至門之改作,凡八十有九年。元侯之於是役,其木取於地之不在民者,其工取於役卒之羨者,其瓦甓金石髹彤黝堊之費,取於庫錢之常入者。

  (7)自七月戊子始事,至十月壬子而畢。既成,而南北之廣十尋,東南之深半之,而高如其廣,於以出政今,謹禁限,時啟閉,通往來,稱其於東南為一都會者,而役蓋不及民也。元侯名積中雲。又明年,實元豐二年,尚書度支員外郎直龍圖閣曾鞏記。

  2、譯文賞析:

  (1)南昌在《禹貢》裡是揚州的管轄範圍,在記載地理的書中說它是吳國的一部分。它隸屬八州(豫州、幽州、充州、冀州、荊州、青州、徐州、揚州)管理(揚州的一部分)。四境與楚、閩、粵接壤,方圓幾千裡,田地適宜種植粳稻糯稻,糧食運到京城,是天下第一的。

  (2)在全國,南昌是東南方的大都會。南昌城西邊是長江,長江之外是西山。州郡管理處(南昌),按城市的朝向,所建的城門由東向西。它西門嶄新,而東門特別破舊。熙寧九年,我做這裡的太守,準備改變舊觀,新建城門。

  (3)第二年恰好遇上我調任福州。再過一年又從福州被召回京城,經過南昌,察看東門,就發現現任太守元侯已將它拆舊新建,元侯認為我對洪州有感情,來請求說:“希望您寫一篇記。”我推辭說“寫不出”,但他不斷請求。

  (4)天下諸侯王城門的制式,在經典書藉上規定得並不清楚,重視禮儀的人認為,諸侯王的城門有皋、應、路三類,天子的大門是在諸侯王的門類中再加上庫、雉兩種。但是從《春秋》中發現,魯國有庫門,有雉門,從《孔子家語》中發現,衛國也有庫門,有人認為這是用這種方法來褒揚周公、康叔(興周的功勞),因而超越(沒有正確執行)了侯門的一般規定,難道真的是這樣的嗎?這事大約已經沒辦法考證了。

  (5)在《詩經·雅》的《綿》詩中,古代的公亶父(周太王)遷住宅到岐,把那裡作為宮殿,他的城門依情按禮構建“應門”(不超規定),後代人考究原理,大力推崇他的功德,渲染他,歌頌他,那讚詞上說:“他立皋門,皋門很高。”解釋的人說:“伉”,是說它很高。又說“他立應門,應門嚴正。”解釋的人說:“將將”,是說它嚴正。那麼諸侯的大門,又高又嚴正,這本來就是詩人的讚詞,但孔子審定詩稿時,肯定了這種做法並列出類別,用來作為後代城門構建標準。

  (6)現在元侯除去舊陋的,興建毀壞的,不違背禮儀,這是可以褒揚的。他又請我寫記,恰好遇上我還沒到京城,改任明州太守,元侯就派人在路上等我,到明州,不斷向我索取文稿。

  (7)經考察:南昌的東門,在淳化五年建造。熟悉內情的人說:主建東門的有皇帝的第六個兒子,鎮南節度使、洪州管內觀察處置等使徐國公元偓,尚書戶部郎中、掌管洪州軍政的陳象輿。

  (8)從典籍中查證到,徐國公後來封為密王,是太宗第六子,受命守衛南邊一方土地,實際上留在京城,於是實施建造東門人的大約只有陳象輿。(從開始建造)到了洪州城門的這次改建,總共有八十九年時間。

  (9)元侯這次對東門的整修活動,那些木材取之於當地而並沒從百性中搜刮,它的工藝取自於服勞役的軍士中的熱心人,那瓦磚石頭和各種油漆顏料等費用也是從國庫的正常收入裡支出。從七月戊子日開始動工,到十月壬子日竣工。

  (10)建成後,南北拓寬了八丈,向東南推進了四丈,高和寬相等,在這裡釋出政令,嚴格執行各種制度,按時開關,開通往來,南昌在東南方被稱讚為大都會,是因為它的所有活動都不累及老百性。元侯的名望積藏在人們的內心。過一年,到了元豐二年,尚書度支員外郎直龍圖閣曾鞏寫了這篇記。

小石潭記原文及注音

  1、原文拼音

  xiǎo shí tán jì

  《小 石 潭 記》

  táng dài

  唐 代

  Liǔ ZōngYuán

  柳 宗 元

  cóng xiǎo qiū xī xíng bǎi èr shí bù , gé huáng zhú , wén

  從 小 丘 西 行 百 二 十 步 , 隔篁竹 , 聞

  shuǐ shēng , rú míng pèi huán , xīn lè zhī 。

  水 聲 , 如 鳴 佩 環 , 心 樂 之 。

  fá zhú qǔ dào ,xià jiàn xiǎo tán ,shuǐ yóu qīng liè 。

  伐 竹 取 道, 下 見 小 潭 , 水 尤 清 冽 。

  quán shí yǐ wéi dǐ ,jìn àn ,

  全 石 以 為 底 , 近 岸 ,

  juàn shí dǐ yǐ chū , wéi chí, wéi yǔ , wéi kān, wéi yán 。

  卷 石 底 以 出 , 為坻, 為 嶼 , 為嵁, 為 巖 。

  qīng shù cuì màn , méng luò yáo zhuì , cēn cī pī fú 。

  青 樹 翠蔓, 蒙 絡 搖 綴 , 參 差 披 拂 。

  tán zhōng yú kě bǎi xǔ tóu , jiē ruò kōng yóu wú suǒ yī 。

  潭 中 魚 可 百 許 頭 , 皆 若 空 遊 無 所 依 。

  rì guāng xià chè , yǐng bù shí shàng , yí rán bù dòng ;

  日 光 下 澈 , 影 布 石 上 , 怡 然 不 動 ;

  chù ěr yuǎn shì , wǎng lái xī hū , sì yǔ yóu zhě xiāng lè 。

  倏 爾 遠 逝 , 往 來翕忽 , 似 與 遊 者 相 樂 。

  tán xī nán ér wàng , dǒu zhé shé xíng , míng miè kě jiàn。

  潭 西 南 而 望 , 鬥 折 蛇 行 , 明 滅 可 見 。

  qí àn shì quǎn yá cī hù , bù kě zhī qí yuán 。

  其 岸 勢 犬 牙 差 互 , 不 可 知 其 源 。

  zuò tán shàng , sì miàn zhú shù huán hé , jì liáo wú rén ,

  坐 潭 上 , 四 面 竹 樹 環 合 , 寂 寥 無 人 ,

  qī shén hán gǔ , qiāo chuàng yōu suì 。 yǐ qí jìng guò qīng ,

  悽 神 寒 骨 , 悄愴幽邃。 以 其 境 過 清 ,

  bù kě jiǔ jū , nǎi jì zhī ér qù 。tóng yóu zhě : wú wǔ líng ,

  不 可 久 居 , 乃 記 之 而 去 。同 遊 者 : 吳 武 陵 ,

  gōng gǔ , yú dì zōng xuán 。Lì ér cóng zhě ,

  龔 古 , 餘 弟 宗 玄 。隸 而 從 者 ,

  cuī shì èr xiǎo shēng : yuē shù jǐ , yuē fèng yī 。

  崔 氏 二 小 生 : 曰 恕 己 , 曰 奉 壹。

  2、譯文

  從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著竹林,可以聽到水聲,就像人身上佩帶的佩環相碰擊發出的聲音,心裡為之高興。砍倒竹子,開闢出一條道路(走過去),沿路走下去看見一個小潭,潭水格外清涼。小潭以整塊石頭為底,靠近岸邊,石底有些部分翻卷過來露出水面。成為了水中高地、小島、不平的岩石和石巖等各種不同的形狀。青翠的樹木,翠綠的藤蔓,遮掩纏繞,搖動下垂,參差不齊,隨風飄拂。

  潭中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什麼依靠都沒有。陽光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裡)一動不動,忽然間(又)向遠處游去了,來來往往,輕快敏捷,好像和遊玩的人互相取樂。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隱時現。兩岸的地勢像狗的牙齒那樣相互交錯,不能知道溪水的源頭。

  我坐在潭邊,四面環繞合抱著竹林和樹林,寂靜寥落,空無一人。使人感到心情淒涼,寒氣入骨,幽靜深遠,瀰漫著憂傷的氣息。 因為這裡的環境太悽清,不可長久停留,於是記下了這裡的情景就離開了。

  一起去遊玩的人有吳武陵、龔古、我的弟弟宗玄。跟著同去的有姓崔的兩個年輕人。一個叫做恕己,一個叫做奉壹。

遊三遊洞記原文及翻譯

  1、出夷陵州治,西北陸行二十里,瀕大江之左,所謂下牢之關也。路狹不可行,舍輿登舟。舟行裡許,聞水聲湯湯,出於兩崖之間。復舍舟登陸,循仄徑曲折以上。窮山之巔,則又自上縋危滑以下。其下地漸平,有大石覆壓當道,乃傴俯徑石腹以出。出則豁然平曠,而石洞穹起,高六十餘尺,廣可十二丈。二石柱屹立其口,分為三門,如三楹之室焉。

  2、中室如堂,右室如廚,左室如別館。其中一石,乳而下垂,扣之,其聲如鍾。而左室外小石突立正方,扣之如磬。其地石雜以土,撞之則逢逢然鼓音。背有石如床者,可坐。予與二三子浩歌其間,其聲轟然,如鐘磬助之響者。下視深溪,水聲泠然出地底。溪之外翠壁千尋,其下有徑,薪採者行歌,縷縷不絕焉。

  3、從夷陵州的州府出發,向西北方向的走陸路二十里,在江的北岸,就是下牢關了。路很窄,走不了,便下了車,上了船。坐船走了一里左右,就聽見兩崖之間有水聲,於是又下船從陸路,順著窄窄的小路上去直至山頂。又從上面下去,下面的土地漸漸平了,有一塊大石頭當路擋住,便彎著腰從石頭下面過去。一出去便見非常開闊平坦的一個大石洞。高六十多尺、有約十二丈寬。洞口有二根石柱,把門分為了三部分,就像三開門的房子一樣。中間的室像客廳,右邊的室像廚房,左邊的室像別館。洞中間有一石鐘乳下垂,敲它會發出像鐘聲一樣清脆的聲音。左室外有一塊小石突出形狀規則,敲它聲音像磬聲。這地方還有些石頭雜著土,撞它就發出逢逢的鼓音。後面還有一塊石頭像床,可以坐。我與二三個一同前來的朋友在洞內大聲放歌,聲音轟響,就像是鐘磬等樂器加大了我們的音量。向下看是一條深溪,水聲潺潺,就像是從地底傳出來。深溪兩岸,是高達千尋的山壁,下面還有小路,山中樵夫的歌聲縷縷不絕。


核舟原文翻譯

  原文:   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嘗貽餘核舟一,蓋大蘇泛赤壁雲。   2、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中軒敞者為艙,箬篷覆之。旁開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啟窗而觀,雕欄相望焉。閉之,則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風徐來 ...

桃花源原文翻譯註釋

  1、翻譯:   東晉太元(公元376-396)年間,武陵有個人以捕魚為生。有一天他沿著溪水划船而行,忘記了路程的遠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在小溪兩岸的幾百步之內,中間沒有其它樹木,花草鮮嫩美麗,地上的落花繁多交雜,漁人對此感到非常詫異。他繼續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盡頭。   桃花林的盡頭就是溪水的源頭,漁 ...

岳陽樓原文翻譯

  1、岳陽樓記原文如下:   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   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   然則北通巫峽,遷客騷人, ...

登泰山原文翻譯

  1、原文:   泰山之陽,汶水西流;其陰,濟水東流。陽穀皆入汶,陰谷皆入濟。當其南北分者,古長城也。最高日觀峰,在長城南十五里。   餘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雪,歷齊河、長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長城之限,至於泰安。是月丁未,與知府朱孝純子穎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為磴,其級七千有餘。   泰山 ...

小石潭原文拼音

  1、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liè)。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chí),為嶼(yǔ),為嵁(kān),為巖。青樹翠蔓(wàn),蒙絡(luò)搖綴,參(cēn)差(cī)披拂。   2、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 ...

刻舟原文翻譯

  1、《核舟記》原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嘗貽餘核舟一,蓋大蘇泛赤壁雲。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中軒敞者為艙,箬篷覆之。旁開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啟窗而觀,雕欄相望焉。閉之,則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 ...

小石城山原文翻譯

  1、原文:   自西山道口徑北,逾黃茅嶺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尋之無所得;其一少北而東,不過四十丈,土斷而川分,有積石橫當其垠。其上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塢,有若門焉。窺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聲,其響之激越,良久乃已。環之可上,望甚遠,無土壤而生嘉樹美箭,益奇而堅,其疏數偃仰,類智者所施設也。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