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志與力是有了意志和力量,與是和的意思。出自於王安石的《遊褒禪山記》。
原文:“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或不至也。”
譯文:有了意志與力量,也不盲從別人而有所懈怠,到了幽深昏暗、讓人迷亂的地方沒有外物來輔助他,也不能到。所以這裡的“與”是“和”的意思。
有志與力是有了意志和力量,與是和的意思。出自於王安石的《遊褒禪山記》。
原文:“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或不至也。”
譯文:有了意志與力量,也不盲從別人而有所懈怠,到了幽深昏暗、讓人迷亂的地方沒有外物來輔助他,也不能到。所以這裡的“與”是“和”的意思。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中的拂衣表達的態度是什麼
功成身退。“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出自李白的《俠客行》,由於後一句已經寫了“深藏身與名”,就是指事成之後,連姓名都不留下,這也切合燕趙俠客的行事作風。因此答案應該是功成身退,而不是憤然拜別。
原詩:
《俠客行》
李白(唐代)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
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閒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
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
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
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
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譯文:
燕趙的俠士,頭上繫著俠士的武纓,腰佩吳越閃亮的彎刀。
騎著銀鞍白馬,在大街上馳騁就像天上的流星一樣。
他們武藝蓋世,十步可斬殺一人,千里之行,無人可擋。
他們大事做成後,拂袖而去將功勞和美名隱藏起來。
想當年,侯嬴、朱亥與信陵君結交,與之脫劍橫膝,交相歡飲。
與朱亥一起大塊吃肉,與侯嬴一道大碗喝酒。
幾杯熱酒下肚,便慷慨許諾,願為知己兩肋插刀,一諾重於泰山。
酒後眼花耳熱,意氣勃勃勁生,感動蒼天,可貫長虹。
朱亥為信陵君救趙,揮起了金椎,使趙都邯鄲上下,都為之震驚。
二位壯士的豪舉,千秋之後仍然在大梁城傳為美談。
他們縱然死去而俠骨猶香,不愧為一世英豪。
誰能像揚雄一樣,在書閣裡研究《太玄經》到老,而一輩子無所作為呢?
賞析:
李白這一首《俠客行》古風,抒發了他對俠客的傾慕,對拯危濟難、用世立功生活的嚮往。
前四句從俠客的裝束、兵刃、坐騎描寫俠客的外貌。
第二個四句寫俠客高超的武術和淡泊名利的行藏。
在渲染俠客精神後,“閒過”兩句是承上啟下的過渡,將俠客與戰國時期信陵君這樣的“明主”聯絡起來。李白正是想結識像信陵君這樣的明主以成就自己“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慧,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靖一”的政治抱負。接著十句寫信陵君救趙用兩位俠客的故事。寫信陵君款待侯嬴和朱亥,兩位俠客為信陵君的大義和感情所感動,意氣慷慨激昂如白虹貫日,許下比五嶽還重的諾言。讚揚朱亥揮錘擊殺晉鄙而震驚趙國,雖然侯嬴和朱亥都死去,但在魏都留下盛大聲名,俠骨傳香,不愧為當世英雄。詩人不僅在熱烈地頌唱侯嬴和朱亥“二壯士”,同時也對校書天祿閣草《太玄經》的揚雄輩,無情地加以蔑視:“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末二句以揚雄反襯俠客精神的崇高和偉大。
准許:它的出處為《鴛鴦被》第四折,它的解釋是允許;許可。
與准許意思相近的詞語有:
允許:答應;同意。許可:答應,允許。容許:允許;預設;使有可能;提供機會或根據。應允:答應、允許。允諾:答應;同意。應許:答應、允許。承諾:答應辦理事情,一口承諾,毫不遲疑。應承:答應承諾。同意:指跟別人的想法相似,與別人的意見相同。批准:意思是上級對下級的意見表示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