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望嶽春望杜甫年齡背景

望嶽春望杜甫年齡背景

  望嶽:736年即開元二十四年,二十四歲的詩人開始過一種裘馬清狂的漫遊生活。該詩即寫於北遊齊、趙,今河南、河北、山東等地時,是已存杜詩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裡行間洋溢著青年杜甫那種蓬蓬勃勃的朝氣。

  春望:本詩選自《杜詩詳註》這是杜甫安史之亂期間在長安所作的。安,指安祿山;史指史思明。唐肅宗至德元年八月,杜甫從鄜州前往靈武投奔肅宗,途中為叛軍所俘,後困居長安。該詩作於次年三月。全篇憂國,傷時,念家,悲己,顯示了詩人一貫心繫天下、憂國憂民的博大胸懷。這正是本詩沉鬱悲壯、動慨千古的內在原因。

  杜甫,公元712年至公元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祖籍襄陽,河南鞏縣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望嶽春望石壕吏分別寫於哪個時期

  《望嶽》寫在開元盛世,公元736年 ;

  全詩沒有一個“望”字,但句句寫向嶽而望,距離是自遠而近,時間是從朝至暮,從精到細,並由望嶽聯想到將來登嶽。意境開闊高遠,氣勢雄偉渾樸。

  《春望》唐玄宗天寶十四年十一月;

  此詩前四句寫春日長安悽慘破敗的景象,飽含著興衰感慨;後四句寫詩人掛念親人、心繫國事的情懷,充溢著悽苦哀思。全詩格律嚴整,頷聯分別以“感時花濺淚“應首聯國破之嘆,以“恨別鳥驚心”應頸聯思家之憂,尾聯則強調憂思之深導致發白而稀疏,充分地表現出詩人愛國之情。

  《石壕吏》寫於安史之亂公元758年 ;

  這首五言古詩透過作者親眼所見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統治者的殘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亂”引起的戰爭給廣大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表達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此詩在藝術上的一大特點是精煉,把抒情和議論寓於敘事之中,愛憎分明,詩風明白曉暢又悲壯沉鬱,是現實主義文學的典範之作。

望嶽寫於杜甫

  《望嶽》寫於736年,是杜甫25歲時出遊齊趙時所作,正值意風發的時期,又是登臨五嶽之首的泰山,借山言志,豪放不羈。通篇充滿想象。 作者簡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杜工部。漢族,河南鞏縣(今鄭州鞏義)人,原籍湖北襄陽。一生坎坷。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詩被譽為“詩史”。他是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世稱“詩聖”、世界文化名人,與李白並稱“李杜”。杜甫曾任左拾遺、檢校工部員外郎,因此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杜甫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杜甫一生寫詩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傳頌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別”,是唐代最傑出的詩人之一,對後世影響深遠。


杜甫背景

  這首詩寫於736年,是杜甫25歲時出遊齊趙時所作,正值意風發的時期,又是登臨五嶽之首的泰山,借山言志,豪放不羈。通篇充滿想象。杜甫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杜工部。漢族,河南鞏縣今鄭州鞏義人,原籍湖北襄陽。一生坎坷。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著名詩篇望嶽 ...

杜甫背景

  1、背景:這首詩寫於736年,是杜甫25歲時出遊齊趙時所作,正值意風發的時期,又是登臨五嶽之首的泰山,借山言志,豪放不羈。通篇充滿想象。杜甫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杜工部。漢族,河南鞏縣今鄭州鞏義人,原籍湖北襄陽。一生坎坷。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著 ...

杜甫有什麼含義

  詩的這前四句,都統在“望”字中。詩人俯仰瞻視,視線由近而遠,又由遠而近,視野從山河到城,再由滿城到花鳥。感情則由隱而顯,由弱而強,步步推進。在景與情的變化中,彷彿可見詩人由翹首望景,逐步地轉入了低頭沉思,自然地過渡到後半部分,想望親人。 ...

背景介紹

  1、唐玄宗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一月,安祿山起兵叛唐。次年六月,叛軍攻陷潼關,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七月,太子李亨於靈武(今屬寧夏)繼位,是為唐肅宗,改元至德。   2、杜甫聞訊,即將家屬安頓在都州,隻身一人投奔肅宗朝廷,結果不幸在途中被叛軍俘獲,解送至長安,後因官職卑微才未被囚禁。唐肅宗至德二年(公 ...

杜甫賞析

  1、這一首是寫望東嶽泰山的。詩以“望”入題,讚歎東 嶽,謳歌造化。希望凌頂而小天小,以抒雄心壯志。   2、開首兩句,寫泰山的高峻偉大,先寫對它的仰慕,再寫它橫跨齊魯兩地的壯偉。   3、三、四句寫近望,所見泰山的神奇秀麗和能分割日夜的巍峨形象。五、六句寫遙望, 見山中雲氣層出不窮,心胸為之盪滌。最後兩句 ...

杜甫裡的名句注意是名句

  名句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望嶽》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五言古詩。這首詩透過描繪泰山雄偉磅礴的景象,熱情讚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氣勢和神奇秀麗的景色,流露出了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表達了詩人不怕困難、敢攀頂峰、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以及卓然獨立、兼濟天下的豪情壯志。 ...

杜甫原文

  1、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2、譯文:長安淪陷,國家破碎,只有山河依舊;春天來了,人煙稀少的長安城裡草木茂密。感傷國事,不禁涕淚四濺,鳥鳴驚心,徒增離愁別恨。連綿的戰火已經延續到了現在,家書難得,一封抵得上萬兩黃金。愁緒纏繞,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