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木星衝日?木星衝日產生的背景

2020年7月14日木星衝日在幾點

  15點。木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中體積最大、自轉最快的行星,從內向外的第五顆行星。它是顆巨行星,主要成分是氫,質量是太陽的千分之一。

  木星由於快速自轉,其外觀呈現扁球體,外面的大氣層依緯度成不同的區與帶,在彼此的交界處有湍流和風暴作用。中國稱木星為歲星,取其繞行天球一週為12年,與地支相同之故。

什麼是衝日?衝日的簡介

  天文現象帶你來了解什麼是衝日?衝日(英文:opposition),簡稱衝,是由地球上觀察天體與太陽的位置相差180度,即天體與太陽各在地球的兩側的天文現象,相對於衝日的現象為合日。

  天文現象

  衝日

  衝日(英文:opposition),簡稱衝,是由地球上觀察天體與太陽的位置相差180度,即天體與太陽各在地球的兩側的天文現象,相對於衝日的現象為合日。所謂行星衝日,是指地外行星執行到與太陽、地球形成一條直線的狀態。一般來講,衝日時,行星最亮,也最適宜觀測。2013年,天王星的衝日發生在10月3日,整夜可見,視星等為5.7等,肉眼難以分辨,觀測時可藉助望遠鏡。

  簡介

  衝日依照選擇天球座標的不同,可分為黃經衝與赤經衝,而前者為常用衝日之定義(太陽與天體的黃經相差180°)。衝日前後是觀測天體的好時機,因為天體在衝的位置時,當太陽下時天體則剛從東方地平線升起,至午夜時分天體的地平位置最高,至翌日的日出前天體才西下,所以天體整夜皆可見,這時天體與地球的距離也是在一年中最接近,視直徑最大,是最亮的(最亮的定義只適用於行星與小行星等)。

  因為地球與行星的軌道非正圓之關係,天體在近日點前後的衝較接近地球,亮度也是歷次衝日之中最亮的,這個衝即大沖(例如2003年8月下旬的火星大沖),相對於其他的衝日即稱小衝或直接稱衝日。理論上除太陽、地球與地球軌道內天體(如內行星等)之外,其餘所有天體皆可有衝日現象發生,現多用在太陽系內執行之天體(如外行星、小行星、彗星等)。根據地球與該天體的會合週期,該天體相對於地球在每年有一至兩次衝日(絕大部分時間只有一次),一般天文年曆皆有列出各太陽系天體衝日時刻。

世界糧食日什麼時候設立的 世界糧食日的產生背景

  世界糧食日什麼時候設立的

  每年的10月16日是一個圍繞著農業和糧食生產的紀念日,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世界糧食日,這個節日最早的時候是在1979年確立的,首次紀念這個節日是從1981面開始的,距離現在時間也已經非常長了。從1981年以後,在很多地方都會開展一些跟糧食有關的紀念活動。

  世界糧食日的產生背景

  1、糧食在整個國民經濟當中所佔據的一直是一個不可替代的位置,在1972年的時候,因為連續兩年的氣候異常導致了糧食的世界性短缺問題,與此同時,蘇聯大量的搶購穀物,產生了世界性的糧食危機。於是聯合國糧農組織就開會喚起世界對於糧食和農業的關注,並且希望各個國家可以採取相應的行動,來增加糧食的產量,對糧食進行更加合理的分配,但是問題還是沒有解決,世界糧食的形勢也變得越來越嚴峻了。

  2、於是在1979年的時候,在聯合國糧農組織大會上決議通過了世界糧食日的提案,此後,來自全世界與糧食相關的很多不同的部門都有了可以共同探討糧食問題的機會,包括糧食從生產一直到糧食擺上餐桌,中間涉及到的環節和人員是非常多的,比如說農民,漁民,農業科學家,農業供應商,從事糧食運輸和加工製作的人員,銷售糧食的人員等。當然這些人不僅僅是從事與農業有關的事情,他們本身也都是糧食的消費者,他們對於糧食的需求,食用和獲取的方式,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體現出糧食總體的規模和性質。

  3、世界糧食日其實是一個比較重要的日子,但是很多人對於這個日子卻並不熟識,甚至完全不知,相信透過以上的介紹,可以使大家對於世界糧食日有一定的瞭解,最重要的是我們平時在食用糧食的時候,一定要學會珍惜,現在我們有糧食吃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其實在世界的很多地方,還有很多沒有糧食吃的人,尤其是小朋友們,一定要有這個意識。


木星木星產生背景

  本期天文現象帶來的知識是木星衝日以及產生的背景,木星是除金星之外天上最亮的星星(只有個別時候火星會比它亮),木星衝日期間,木星位於蛇夫座,對北半球中高緯度地區的觀測者來說地平高度較低,近午夜才會升得足夠高。      木星衝日   木星衝日即太陽、地球和木星排成一條直線。每過1年又34天,木星、地球、太陽 ...

木星的對外輻射是怎樣產生

  跟太陽輻射產生的原理是一樣的,都是經過氫核聚變為氦而產生的,只是木星與太陽相比實在太小,所以並不能在白天觀察到木星的光亮,反而夜晚木星是最光的,既有反射太陽光,也是自身發光的因素。所以有人稱木星為太陽系內第二顆太陽。 ...

簡述中甲午戰爭爆發的歷史背景

  歷史背景:   1、中日甲午戰爭是發生在1894年的中日戰爭。按中國干支紀年,1894年為甲午年,故稱甲午戰爭,戰爭的結果是中國戰敗,被近與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   2、甲午戰爭前,日本透過明治維新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國力日漸強盛,由於日本作為一個島國,本身資源匱乏、市場狹小,國內各種勢力矛盾尖銳,因此 ...

世界人居/國際住房

  為了喚起人們對人類自身住區狀況和擁有適當住房的基本權利的關注。1982年第37屆聯合國大會在確定1987年為“無家可歸者收容安置國際年”後,1985年12月17日,第40屆聯大又一致透過決議,確定每年10月的第一個星期一為“世界人居日”,亦稱“世界住房日”。聯合國確定世界人居日的目的是,喚起人們對人類居住 ...

國際憲章(聯合國憲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結束時,慘遭戰爭之苦的人們渴望和平與安寧,急切希望建立一個集體安全機制來保障世界和平與安全。1945年4月25日,在美國舊金山,聯合國制憲會議隆重召開,經過兩個月的談判討論,終於在6月25日,大會一致通過了《聯合國憲章》及《國際法院規約》。即日,包括中國在內的五十個國家的一百五十三名全權 ...

世界溼地(國際溼地)

  世界溼地日(國際溼地日)在每年的2月2日,是由國際溼地組織於1996年3月確定的節日,目的是為了提高公眾對溼地價值和效益的認識。   世界溼地日的由來與來歷   1971年2月2日,歷時8年之久,一個旨在保護和合理利用全球溼地的公約《關於特別是作為水禽棲息地的國際重要溼地公約》(簡稱《溼地公約》)在伊朗拉 ...

世界殘疾人(國際殘疾人)

  世界殘疾人日(International Day of Disabled Persons)在每年公曆的12月3日,又有“國際殘疾人日”之稱,是在1992年10月14日第47屆聯合國大會上決定的透過的。   世界殘疾人日的由來   1992年10月12日至13日,第47屆聯合國大會首次舉行了關於殘疾人問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