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漁家傲·天接雲濤連曉霧》。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彷彿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主要是借神仙境界 抒壯闊胸懷,李清照的《漁家傲·天接雲濤連曉霧》這首詞,《花菴詞選》題作“記夢”,是李清照唯一的豪放詞,是她南渡以後的作品。一般來說,李清照南渡以後寫的詞都是些消沉愁苦之作,而這一首卻是例外。李清照南渡後,不久丈夫趙明誠病死。國破家亡兼夫死,使她生活上和精神上受到很大的打擊,從此,她隻身飄泊江南,孤單寂寞地度過她那艱苦歲月的晚年,處於“路長嗟日暮”的困境,這是李清照豪放詩的代表作。
1、出自李清照之手的《如夢令》,是絕妙的大自然的讚歌,以尺幅之短給人以足夠美的享受。此首小令,為作者年輕時詞作。寫她經久不忘的一次溪亭暢遊,表現其卓爾不群的情趣,豪放瀟灑的風姿,活潑開朗的性格。
2、原文: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1、以辭來抒寫相思之情,這並不是什麼新鮮的題材,但李清照這首《一剪梅》以其清新的格調,女性特有的沉摯情感,絲毫“不落俗套”的表現方式,給人以美的享受,顯得越發難能可貴。
2、上闕——“紅藕香殘玉簟秋,”首句的語淡情深,如渾然天成,不經意道來。故前人評曰:“易安《一剪梅》起句‘紅藕香殘玉簟秋’七字,便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間煙火氣象,其實尋常不經意語也”①“輕解羅裳,獨上蘭舟。”次寫在閨中無法排遣愁悶與相思之苦,便出外乘舟解悶。不僅無由消除相思之苦,反更顯悵惘和憂鬱。“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女詞人獨坐舟中,多麼希望此刻有雁陣南翔,捎回夫君的書信。另外,“月滿”也蘊含夫妻團圓之意。這三句,作者的思維與想象都大大超越現實,與首句恰形成鮮明對照。表明了作者的相思之深。
3、下闕——“花自飄零水自流,”詞人的思緒又由想象回到現實,並照映上闕首句的句意。尤其是兩個“自”字的運用,更表露了詞人對現狀的無奈。“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次寫詞人寫己思念丈夫趙明誠,也設想趙明誠同樣在思念自己。末三句,“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詞人以逼近口語的詞句,描述自己不僅無法暫時排遣相思之情,反而陷入更深的思念境地。兩個副詞“才”、“卻”的使用,很真切形象地表現了作者揮之又來、無計可消除的相思之情。
1、《醉花陰》原文: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譯文:我獨處陋室若有所失地東尋西覓,但過去的一切都在動亂中失去了,永遠都尋不見、覓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環境(空房內別無長物,室外是萬木蕭條的秋景 ...
1、《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2、《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3、《如夢令·誰伴明窗獨坐》
誰伴明窗 ...
1、如夢令:
(1)常:常常;經常。
(2)溪亭:溪邊的亭子。
(3)日暮:太陽落山的時候,時間已經不早了。
(4)沉醉:大醉。形容醉的程度很深。歸路:回家的路。
(5)興盡:遊興得到滿足。
(6)回舟:乘船而歸。
(7)誤:不小心。
(8)藕花:荷花。
(9)爭:同“ ...
特點:李清照工詩善文,更擅長詞。李清照詞,人稱“易安詞”、“漱玉詞”,以其號與集而得名。《易安集》《漱玉集》,宋人早有著錄。其詞流傳至今的,據今人所輯約有45首,另存疑10餘首。她的《漱玉詞》既男性亦為之驚歎。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學修養,而且有大膽的創造精神。從總的情況看,她的創作內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時期生活 ...
一、詞學觀點:
1、詞"別是一家"之說,強調了詞與詩的分野;
2、強調詞配合詞牌所對應的曲調演唱的重要性;
3、透過對先前各家的評價中,系統的闡述了優秀詞作的標準。
二、作品簡介:
《詞論》是李清照所著的一篇關於詞的專論文章,創作的年代推斷為南渡之前所作。李清照的《詞論 ...
李清照生於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裕,父親李格非精通經史,母親王氏也知書能文,在家庭的薰陶下,她小小年紀便文采出眾,18歲時與長她三歲的太學生趙明誠結婚,1127年金兵攻陷青州,李清照與丈夫南渡江寧,南渡後,詞人的生活困頓,其丈夫於1129年農曆八月十八在建康逝世,紹興二年,李清照再嫁張汝舟,婚姻並不幸福,數 ...
現今金華燕尾洲地段
由於婺江源頭由兩條江水組成,一是義烏江,二是武義江。兩江合流就是婺江了。在兩江會合處有一片三角洲,叫燕尾洲。這裡古時候叫"雙溪"。
李清照的《武陵春》寫與宋高宗紹興五年。當時正值金兵南下宋朝面臨國破人亡的局面。李清照攜家眷避亂到當時一個叫金華的地方,環顧四周淒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