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為主。杜牧的古詩受杜甫、韓愈的影響,善於將敘事、議論、抒情三者融為一體,氣格緊健,造句瘦勁,如《感懷詩》、《杜秋娘詩》、《張好好詩》、《李甘詩》、《郡齋獨酌》、《雪中書懷》、《落中送冀處士東遊》、《題池州弄水停》等,都是典型的例子。
杜牧簡介
杜牧(公元803-公元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傑出的詩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鬱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後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節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理人國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勳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
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其詩英發俊爽,多切經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頗高。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大杜“。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
1、《九日齊山登高》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2、《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3、《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4、《赤壁》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5、《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6、《江南春絕句》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7、《遣懷》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8、《寄揚州韓綽判官》青山隱隱水遙遙,秋盡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9、《秋夕》紅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10、《題烏江亭》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古文寫作。在古文寫作上也有自己的主張。在《上樞密韓太尉書》中說:“文者,氣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學而能,氣可以養而致。”認為“養氣”既在於內心的修養,但更重要的是依靠廣闊的生活閱歷。因此讚揚司馬遷“行天下,周覽四海名山大川,與燕趙間豪俊交遊,故其文疏蕩,頗有奇氣”。他的文章風格汪洋澹泊,也有秀傑深醇之氣。例如《黃州快哉亭記》,融寫景、敘事、抒情、議論於一爐,於汪洋澹泊之中貫注著不平之氣,鮮明地體現了作者散文的這種風格。蘇轍的賦也寫得相當出色。例如《墨竹賦》讚美畫家文同的墨竹,把竹子的情態寫得細緻逼真,富於詩意。
杜牧的關於牛郎織女的詩有《秋夕》,這首詩描寫一名孤單的宮女,於七夕之夜,仰望天河兩側的牛郎織女,不時扇撲流螢,排遣心中寂寞,反映了宮廷婦女不幸的命運,表現了一位宮女舉目無親、百無聊賴的苦悶心情。
詩中的“夜色涼如水”暗示夜已深沉,寒意襲人,該進屋去睡了。可是宮女依舊坐在石階上,仰視著天河兩旁的牽牛星和 ...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是東漢的曹操的詩句,出自其《短歌行》。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 ...
《秋夕》人物:宮女,地點:大唐皇宮。
《秋夕》是唐代詩人杜牧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是一首宮怨詩。這首詩描寫一名孤單的宮女,於七夕之夜,仰望天河兩側的牛郎織女,不時扇撲流螢,排遣心中寂寞,映了宮廷婦女不幸的命運,表現了一位官女舉目無親、百無聊賴的苦悶心情。 ...
杜牧寫過山行,赤壁,泊秦淮,清明等總計514首詩。杜牧是唐代傑出的詩人、散文家。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後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節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歷任國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勳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 ...
題烏江亭的寫作背景:烏江亭相傳是舊時楚漢之爭,項羽失敗自刎之處。透過對項羽兵敗身亡的史實,旨在說明勝敗乃兵家常事,不能因為一時的失敗,就放棄捲土重來的機會。
目的是告訴我們:人要有百折不撓的精神,要善於從失敗中總結經驗教訓,要有不屈不撓的意志。 ...
安徽省池州市貴池區。
杜牧於會昌四年9月由黃州刺史遷池州刺史,會昌六年9月再遷睦州刺史,在貴池為官兩年。杜牧在貴池時,愛喝酒,喜郊遊,現貴池古井猶存,當時以井水釀酒,名為“杏花大麴”,香醇可口。杜牧在此處作了《清明》。清人朗遂作《貴池縣杏花村志》,將杜牧詩收入,其後,《江南通志》也把該詩收入,並申明杜 ...
1、詩人沒有像一般封建文人那樣,在秋季到來的時候,哀傷嘆息,他歌頌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體現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種英爽俊拔之氣拂拂筆端,表現了詩人的才氣,也表現了詩人的見地,這是一首秋色的讚歌;
2、杜牧生活在內憂外患日益加深的晚唐時期,從青年起就關心國事,抱有挽救危亡,恢復唐王朝繁榮昌盛的理想,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