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人的鴨蛋民俗
東莞人的鴨蛋民俗
不知緣故,在廣州用雞蛋的,在東莞卻用鴨蛋了?相傳祭大忌辰及死人祭七日用雞蛋,作羹湯,俗謂之"迷魂湯",或許這就是東莞人都用鴨蛋的緣故吧。
小孩出生前後鴨蛋的動用:小孩未生前,用鴨蛋十二枚請男巫先生解六甲以便催生。小孩產生後,用一碗菜祀神,這碗菜是有鴨蛋的,名叫"落地段"。如果初生孩子,親的宗族要分送"落地段"的。生第二位時可以不送了。
產後的婦人,是要戒口的,鹹鴨蛋是最好的食品了。親友多有送鹹鴨蛋,及豬肉等物與產婦。
古時煮菜送親屬,菜中有鴨蛋,與"落地段"同。小孩剃頭,要送紅鴨蛋給親友。滿月還神要送紅鴨蛋該親友,送外婆的要一百或幾十個!
結婚時鴨蛋的功用:定婚或聘禮有時用鴨蛋一百或二百枚。大概有十個或二十個是畫人物或花卉在上面的。最高興不過的是小孩,得到了這一個花鴨蛋了!此外女家送男家的禮物,"抬祖段",自然少不了米及鴨蛋。
生日用的鴨蛋:賀人生日,鴨蛋也是需要的,伴著豬肚及豬肉,自然是很好的禮物了。
祭神用的鴨蛋:鯪魚、豬肉、鴨蛋,名為"三牲"。是祀神及祭祖時用。公祭祖先後,丁男除分得豬肉外,可分得鴨蛋一枚。
除夕鴨蛋的功能:除夕,小孩用香一炷,熟鴨蛋一枚。香是插在鴨蛋上的,唱道:"賣懶仔,賣懶兒,賣俾廣西王大姨。"行至門外,將香拋去,將蛋吃完,來年便不懶了
紐西蘭毛利人的民俗風情
紐西蘭是一個美麗的國家。生活著部分土著居民--毛利人。他們深深影響著這個國家,毛利人的碰鼻禮和紋面廣為我們所熟悉
毛利人約於一千年前由太平洋中部,從傳說中的哈瓦基乘木筏遷徙至此,並從此定居。今天,生活於城市的毛利人,依然繼承了毛利的傳統文化。他們對族人聚首的時刻,如葬禮尤為重視,分散各地的家人都珍惜會面的難得時刻,總趁機回鄉。說毛利人一旦離開人世,便會與祖先會合,並憑著他們賜給的力量,賦予子孫精神力量與指引。毛利人極重視他們的傳家寶物,如權杖、綠玉項鍊等,深信它們蘊藏看祖先的靈氣。他們會將這些家傳之寶傳給世代子孫。過去,毛利人與他們居住的環境有極密切的關係,並創造及流傳著許多相關的神話傳說,如森林之神及大海之神等。透過傳統歌曲舞蹈流傳坊間,成為今日毛利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份。《懷唐伊條約》的簽訂,保留毛利人的土地及其他資源的擁有權,使這種獨有民族的文化精粹得以儲存,現在成為紐西蘭一大旅遊特色。
在紐西蘭,你會時刻感覺到毛利文化的存在,一個民族的文化深深地影響了整個國家的生活。同樣,其中毛利人的碰鼻禮和紋面廣為我們所熟悉。
毛利人是天生的藝術家,尤其對音樂和舞蹈有獨到之處。從傳教士那裡學習讚美歌的旋律和和聲,再經過巧妙的運用,發展成毛利人明朗愉快的音樂。和夏威夷草裙舞類似的毛利歌舞,除了在羅沱路亞以毛利音樂表演外,在紐西蘭的節日慶典上,也是主要的。
除了音樂和舞蹈外,在美術方面,木雕也表現了毛利的文化特徵,無論是獨木舟上的雕刻,城塞村入口處的雕刻,集會場所前面及周圍的雕刻等,皆充分顯示了毛利人將雕刻藝術融入日產生活中。而目前這種木雕品已成為贈送他人的最佳禮物。
毛利人木雕工藝出眾,石雕手藝也不錯。最著名的是在紐西蘭綠石上雕刻提基神像,該綠石被毛利文化視為護身符,是非常珍貴的。
遊客可拜訪一戶毛利族會堂,觀賞毛利傳統迎客儀式。每一戶毛利會堂皆由家園的老樹沃卡巴巴所雕琢而成。
江門新年人日民俗
在《太平御覽》裡,女媧正月初一創造雞,初二造狗,初三造豬,初四造羊,初五造牛,初六造馬,初七用黃土和水,仿照自己的模樣造出了一個個小泥人,後來覺得太慢,於是用一根藤條,沾上泥漿,揮舞起來,泥漿灑在地上,就變成了人。
在版面上的小剪紙終於變成人物圖形的時候,我們的“南粵民俗收藏”也走進了最後一篇———大年初七,“人日”,也是婦女的“結緣日”。
從“半壁桃紅,一江煙火鬧”的初一,到“眾人生日”的初七,我們的小編精心採擷編輯巧手配搭後奉上的南粵民俗,您都收藏好了麼?
五邑“人日菜”
關鍵詞:變遷
舊時用番薯 如今吃鮑魚
過去,每逢初七到來之際,在江門、新會、鶴山、開平等地,從城市到鄉村,幾乎家家戶戶要做“人日菜”。
“人日菜”:五邑地區的“人日菜”也稱“吃菜茶”、“吃盆菜”。據瞭解,在正月初七早上,家家戶戶都會用煎堆、炒米、芥菜、番蕃薯、芋頭等混在一起煮,老老少少都要吃上幾口,以祈求一年人口平安,豐衣足食。
變化:隨著時代的轉變,現在市民對“人日菜”的質量和品種要求更加高,在“人日菜”裡,鮑魚、乾貝、海參早已代替了番薯、芋頭。
昨天,小編前往新會三江鎮臨潮村一戶姓陳的農家採訪。79歲的陳老伯回憶,以前村裡有一習俗,每到初七時節,家家戶戶都吃盆菜,盆菜是由油角、煎堆、芥菜、番薯、芋頭等家鄉特產組成的,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好不熱鬧,在豐收的年份,村子裡還在祠堂裡擺上幾十桌盆菜,一村好幾百人一齊吃,以慶祝豐收,祈求來年人口平安,豐衣足食。自從小孩子長大了,外出工作,陳伯家已有近10年沒有做盆菜了。
白馬人的民俗文化有哪些你聽過嗎
白馬人是我國人數極少且非常特殊的一個族群,至今都未被歸納至單一的少數民族,而透過科學家的DNA測序,認定了白馬人是歷史上最先來到東亞的族群,也就是說白馬人是東亞最古老的族群,那麼這支古老的族群有哪些傳統風俗呢?本期的民族文化就一起來看看吧。
鄒舞
白馬人每當逢年過節各個部落在戴上他們本部落的標誌性 ...
"人參之鄉"撫松:深山難覓採參人 民俗遺產瀕危
“第五屆網路媒體吉林行”成員日前赴撫松縣採風。撫松有“人參之鄉”的美譽,全縣去年人參總產值達到40.83億元。不過,隨著時代的變遷,被列入國家級“非遺”的採參習俗,而今已很少再現。
撫松縣是中國的“人參之鄉”,人參面積及產量均居全國之首。人參是撫松的名片,已成為當地的主導產業。2010年,全縣人參總產 ...
古代奇特民俗揭秘:曾經偷竊、罵人也有“節”
記得幾年前我們來到緬甸小城大其力,恰逢傣族“水燈節”的前夜。婦女們坐在屋簷下,忙著做水燈。男人們卻迫不及待地敲鑼打鼓,舞動犄角高翹的紙紮水牛,在街上四處歡慶。身穿黃色袈裟的小沙彌,手裡捧著水燈和各種供品,排隊走向寺廟,向神靈祭拜。
有趣的是當地的緬族人不過水燈節,而是過“小偷節”。在這一天裡,喜歡順手 ...
... 重要組成部分。北宋汴京民俗有人遷往新居, ... 錄》卷五《民俗》記載:“或有 ... 更有提茶瓶人,每日鄰里互相支 ...
宋朝一建立,便在宮廷興起飲茶的風尚。從宋太祖起歷代皇帝皆有嗜茶之好,以致宋徽宗還親自作《大觀茶論》。這時茶文化已成為整個宮廷文化的組成部分,飲茶成為宮廷日常生活內容,考慮全國大事的皇帝、官員,很自然地將之用於朝儀,因此,茶在國家禮儀中被納入規範。至於祭神靈,宗廟,更為必備之物。黃庭堅《謝送壑源揀茶》 ...
東莞民俗風情
賽龍舟 東莞對划龍舟這一傳統水上體育活動十分重視,成立了東莞市龍舟協會,派出的龍舟隊曾多次在香港、澳門、加拿大、新加坡及本地舉行的國際龍舟比賽中奪得金盃,令鄉親們引以為豪。東莞的沙田鎮被國家體育總局命名為“龍舟之鄉”。每年從農曆五月初一至十五,東莞水鄉各鎮區連續舉行一系列龍舟比賽,成為東莞一景。
舞獅 ...
“白馬人”民俗文化
在甘肅省隴南市的大山深處,有一群據考是歷史上古老氐族後裔的白馬人。他們有著自己的語言卻沒有民族文字,但在漫長的社會演變中,其原始古樸的民族文化和獨具特色的風俗卻代代口耳相授,薪火相傳。
隴南文縣文體局局長沈璇介紹,白馬人能歌善舞,他們的面具舞“池哥晝”、火圈舞、敬酒歌、沙嘎帽民間工藝及“白雞翎”美麗傳 ...
登人民俗風情
登人族分佈在林芝地區察隅縣境內。從衣著看,一般都戴一對銀質長耳鼓,頭戴護額,頸項掛串珠或銀飾,穿筒裙,赤足;男子頭上都盤著長長的黑帕,戴一種銀耳環。
他們住木結構二層閣樓,上層住人,下層飼養家畜、家禽。婚姻主要是父權制下的一夫一妻制。無論男女都酷嗜菸酒。喪葬方式有土葬和火葬兩種,忌諱水葬。登人有自己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