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柯爾克孜族的傳統儀式:瑪扎爾塔依德

柯爾克孜族的傳統儀式:瑪扎爾塔依德

  瑪扎爾塔依德是柯爾克孜族的一個傳統儀式,這是很久以前薩滿教延續下來著一種儀式,柯爾克孜族人民透過這個儀式來向上天求雨,希望來年平平安安、風調雨順。

  那麼,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柯爾克孜族文化吧!

  在中國,柯爾克孜族主要是信仰伊斯蘭教,但在歷史的長河中,柯爾克孜族在皈依伊斯蘭教之前,還信奉過原始的薩滿教。薩滿教最大的特點是舉行盛大的祭祀活動,用來祈求上天保佑他們平平安安,風調雨順。柯爾克孜族現在雖然信奉伊斯蘭教,但在其生產、生活當中仍然保留著薩滿教的一些遺俗,“瑪扎爾塔依德”儀式就是其中之一。

  柯爾克孜族大多數人生活在牧區,生活與畜牧業息息相關,羊群每年是冬季產崽,經過整整一個冬季,儲備的草料即將用淨。春夏季節是羊群成長的季節,每年春季的降雨往往決定著牧場草勢的長成,而牧草長勢如何直接影響著羊群的成長。進入秋季後,是牧民們的收穫季節,羊群的肥瘦又直接影響著牧民的收入。因此,牧民們每年最擔心的就是春季的降雨,於是他們就以“瑪扎爾塔依德”儀式來向上天祈求降雨,“瑪扎爾塔依德”的主要意思就是祭拜或祭拜聖蹟的意思。

  “瑪扎爾塔依德”儀式一般在3月底舉行,由村裡年長的、德高望重的人來主持,由他來定時間,大家來準備。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都量力而行,或捐一隻羊或幾家合起來捐一頭(匹)牛或馬,沒有人強求,大家都是自願的。

  約定的日子來到時,一大早,村裡的男女老少都不約而同地來到當地被人們公認為是聖蹟的地方,這種地方很開闊,還必須有一眼泉水,而且泉水不能被汙染。村裡的人都常年自覺地保護這眼泉水,大人時常會教育小孩不要往水裡亂丟東西。在泉水附近通常會有至少一棵柳樹,有些地方還會有一個石磨盤。

  儀式開始後,大家秩序井然,各家都搭起臨時的灶臺,女人們就會取出早已準備好的小鍋,點火燒油,用發好的麵糰炸油餅子,男人們則另搭起幾口大鍋,燒上大火,並從泉眼處打來泉水倒進鍋中,並對大家帶來的牛、羊和馬進行祈禱後宰殺。

  您可能還喜歡:

  畲族的圖騰象徵著什麼,你知道嗎?

  解惑:土家族婚俗文化

  民間歌曲,土族的精神財富

  畲族傳統節日,畲族二月二

柯爾克孜族傳統民間習俗:熬鷹

  在柯爾克孜族歷史上,鷹與人類有著緊密的聯絡。鷹在錫伯族中不是人們的寵物,更像是一位好朋友。而熬鷹是消除鷹野性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在柯爾克孜族中有著很長的歷史。經過長時間的傳承形成了現在的民間習俗。

  那麼,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柯爾克孜族文化吧!

  柯爾克孜族人與鷹,有著親密的關係。千百年來,他們居住的地方被稱為“獵鷹之鄉”。在沒有槍支的歲月裡,人們馴服兇猛的雄鷹為自己捕獵,一隻好的獵鷹可以養活一家人。過去,一隻鷹的價格比一個柯爾克孜族姑娘的嫁妝還要高。養鷹也是一件奢侈的事兒。辦一個馴鷹許可證要500元不說,這傢伙每頓能吃兩公斤肉,還得是新鮮的。

  曾經有一段時間,為保護野生動物國家明令禁止馴鷹。兩年後,因為了解到馴鷹術是柯爾克孜族人千百年來的特有民俗,需要保護和傳承,禁鷹令才解除了。柯爾克孜人與鷹恪守著一個約定:他們從不把這珍貴的猛禽連窩端,總是悄悄拿走那隻最心儀的幼鷹回家馴養。

  一個出色的馴鷹人需要具備三種品質:愛好、穩重、力氣。三者缺一不可。

  捕鷹後為了消除鷹的野性,牧民們一般使用“熬鷹”的方法,一般鷹很傲不會吃人給的肉,馴鷹人就把它放在一根橫吊在空中的木棍上,來回晃動木棍,使鷹無法穩定地站立,就這樣連續數十天,不讓它睡,鷹被弄得暈頭轉向,精疲力盡而摔倒在地。但就算摔倒了,也不要心疼它,要往它的頭上澆涼水,使它甦醒過來,並且還不讓它睡著。之後還要餓鷹,一般要把鷹餓10到12天,只給它飲點鹽水或茶水,但不餵食物,鷹的脂肪熬得差不多了,身手才能敏捷起來。經過這一番打磨,鷹的野性大都能去掉,馴服於主人。

  柯爾克孜人把鷹分成三大部落,每個部落又分12個小部落,每個部落的鷹性格都不一樣。有的平和溫順,有的脾氣暴躁,有的身手敏捷……只有先弄清楚這些性格迥異的傢伙,才能更好地馴服他們。捕回家的鷹先用蘆葦管往嘴裡灌水洗胃,然後將鷹架在馴鷹人的胳膊上連續5天5夜不讓睡覺,消磨它的野性。只要鷹犯困,就用木棍敲它的頭。這樣還能讓鷹逐漸適應主人,並最終產生依賴。幾天後,讓疲憊之極的鷹吞下用皮革裹著的肉,因為皮革不能被消化,轉天就會被吐出,同時帶出體內多餘的脂肪,達到“瘦身”目的。經過3至5次的吞吐,鷹的體重減少一些時,室內熬鷹宣告結束。

  “熬鷹”過後還要“養鷹”。養鷹也有一套方法,馴鷹人把肉放在手臂的皮套上,讓鷹前來啄食,飢餓許久的鷹見了肉便不顧一切地撲過來,馴鷹人則一次次地把距離拉遠,而且每次都不給它吃飽。這樣反覆進行,直到鷹能飛起來,啄到馴鷹人手臂上的肉為止。喂鷹的肉也有講究,必須是不含激素的鮮肉,各種動物的內臟也不行,髒肉、爛肉、有異味的肉都不能喂。

  您可能還喜歡:

  柯爾克孜族特有的語言文字

  頗具民族特色的瑤族茶文化

  從火把節看白族文化,你知多少?

  頗具民族特色的白族服飾文化

柯爾克孜族待客飲食:柯爾克孜族烤全羊

  說起新疆地區的少數民族,大家一定就會聯想到烤全羊,羊肉串等等新疆少數民族的特色美食。烤全羊其實是柯爾克孜族的傳統美食,柯爾克孜人稱其為“卡瓦布”。柯爾克孜族的烤全羊味道鮮美吃起來吃起來外脆內嫩,別具特色。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去見識一下柯爾克孜族文化吧。

  新疆解放以前,烤全羊是達官貴人、地主巴依等上層人士在逢年過節、慶祝壽辰、喜事來臨時用來招待尊貴的客人的珍饈佳餚。柯爾克孜族菜譜上,雖有數百種菜,但待客仍以羊肉為主食,伴有馬腸、奶食類食物。諸多吃法,但最講究的莫過於烤全羊。

  其烤法是將宰殺的羔羊剝皮,掏去內臟,割去尾和四蹄,投入鹽水中浸泡後,放入燒好的饢坑內烤。另一種烤法是用一根鐵棍子穿過腹內,兩人抬著在燃燒的熊熊大火上燒烤,不停地翻轉,並澆以食鹽水。

  烤全羊原料

  阿勒泰羯羊一隻,以胴體重量達10~15kg為宜。每隻羊需要雞蛋2500g,薑黃25g,富強麵粉(精白麵粉)150g,食鹽500g,胡椒粉和孜然粉(亦稱安息茴香,是新疆特產的一種芳香味調味料)適量。

  烤全羊製法

  1、選1只肥嫩的羊,剃去羊毛,灌入瀉藥以清除內臟雜物。

  2、再將其趕入被爐火烤得很熱的屋子裡。待其乾渴難忍時,端來摻有各種作料的冷水,羊飽飲後再趕入熱屋。如此反覆數次,羊身上的作料味就愈加濃烈了。

  3、將羊宰殺,去除內臟、頭、蹄,懸在自制的爐灶裡翻滾烘烤,直至出油,變色即熟。


傳統的民族儀式割禮

  割禮,作為某些地區和民族千百年流傳的一種成年儀式習俗,分為男性割禮和女性割禮兩種。在我國的少數民族中,也有關於割禮的儀式,柯爾克孜族就是其中之一。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到柯爾克孜族文化中瞭解看看吧。   割禮,是柯爾克孜人僅次於婚禮的重要儀式。   割禮就是在男孩子長到一定年齡時舉行一定的儀式割去他們陰 ...

傳統樂器文化庫姆

  少數民族的人民大多都能夠善舞,他們最大的生活樂趣就是將生活中的事物融入到歌舞中,有歌舞當然就少不了樂器。庫姆孜是柯爾克孜族獨有的古老彈撥樂器,它的柯爾克孜族語的意思就是“美麗的樂器”,下面的柯爾克孜族文化為您帶來更多關於庫母孜的更多內容,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柯爾克孜族民間音樂十分發達,遺產豐富,男女老 ...

傳統節日馬奶節

  每個民族都會有一些帶有民族特色的傳統節日,這些傳統節日是從很久以前流傳下來的,而柯爾克孜族的傳統節日——馬奶節就是比較有特色的節日,節日期間會食用馬奶來祈求平安。那麼,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柯爾克孜族文化吧!   柯爾克孜族大多生活在牧區,從事牧業生產,他們養馬、愛馬,並喜歡喝馬奶,在長期的生活中,形成了 ...

中華民族

  柯爾克孜族多數居住在新疆南部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其餘分佈在烏什、阿克蘇、莎東、英吉沙、塔什庫爾乾等地,還有一部分居住在黑龍江省富裕縣。“柯爾克孜”含義有多種解釋:“四十個部落”、“四十個姑娘”、“山裡放牧人”或“草原人”等。   柯爾克孜族有自已的語言和文字,新中國成立後設計了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新文字 ...

文化淺談庫姆藝術

  音樂是我們生活中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每個民族中,也有著屬於各民族的特色音樂藝術。其中,庫姆孜是柯爾克孜族獨有的古老彈撥樂器,“庫姆孜”柯爾克孜族語意是“美麗的樂器”。那麼,這個樂器在柯爾克孜族文化中有什麼樣的音樂藝術呢?   庫姆孜歷史淵源: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個美麗的高山草原,樹木茂密,動物穿 ...

的獵鷹節的由來和傳統

  獵鷹節是2009年3月20日,新疆阿合奇縣舉辦的,當地柯爾克孜族民眾聚集在該縣賽馬場,展示自家馴養的獵鷹。阿合奇縣被稱為獵鷹之鄉,是新疆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之一。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到柯爾克孜族文化中瞭解吧。   獵鷹節是2009年3月20日,新疆阿合奇縣舉辦的,當地柯爾克孜族民眾聚集在該縣賽馬場,展 ...

淺談民族文化家庭制度

  在每一個區域,每一個民族中,關於家庭制度的理解和具體辦法都是不相同的,儘管在現在的文化中家庭制度有所弱化,但這還是一個民族文化的重要要表現。今天,要介紹的是關於柯爾克孜族的家庭制度。具體就讓我們一起到柯爾克孜族文化中瞭解吧。   柯爾克孜族的家庭為一夫一妻制。過去,受宗教影響,富者也有多妻的。男權很大,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