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株洲的端午節的習俗:吃“五紅”

株洲的端午節的習俗:吃“五紅”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不僅有賽龍舟,而且有特有的美食,那就是粽子。株洲作為古城之一,多年來文化的傳承使得它更有一番風味。在株洲文化中,端午節的特殊習俗就是吃“五紅”,一起來了解下吧。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等。是流行於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為祛病防疫的節日,吳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後因詩人屈原抱石自投汨羅江身死,又成為華人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部分地區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說法。

  賽龍舟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其實,“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遊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

  端午節自古便有食粽、飲雄黃久不息。吃粽子當然是和紀念屈原有關,只不過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由於儲存條件及經濟條件限制,肉粽子還比較少,鹼水粽子則是主流。吃“五黃”還有個說法:避免“青黃不接”,吃“黃”就能“接上”。

  然而“十里不同俗”,端午習俗卻是吃“五紅”。傳說五毒妖怪,到了端午就會禍害人間,這“五毒”分別是蛇、蜈蚣、蜘蛛、壁虎和蠍子。於是民間用五種紅色的菜,象徵這“五毒”的血,吃這些菜時,就會把“五毒”嚇跑,也就是人們說的吃“五紅”了。端午節吃了“五紅”,整個夏天就能辟邪避暑。

  “五紅”在各地都不一樣,目前公認的“五紅”為紅油鴨蛋、紅莧菜、雄黃酒、小龍蝦和包子。包子皮是白色的,所以人們會在上面點一個紅點,象徵紅色。

南京端午節為什麼要吃五紅

  1、在南京,端午節除了吃粽子還要吃“五紅”,分別是“烤鴨、莧菜、紅油鴨蛋、龍蝦、雄黃酒”,據說端午節吃了這五紅,整個夏天就可以辟邪避暑了。

  2、傳說很久以前,玉帝宣佈,天上的毒物要等春雷響第一聲才可以到凡間去,所以人們都叫那個時候為驚蟄。不過有的毒物怕冷,於是,它們就約好到端午節天氣暖和後再一起去為害人間。這五個毒物就是蛇、蜘蛛、蠍子、蜈蚣還有壁虎。

  3、它們在端午的時候來到了人間,剛到一戶人家的門口,就聽見這家裡女主人在說,快吃,這是油炸的五毒。五個毒物大吃一驚,便趴到窗戶上看,只見桌上五個盤子裡有紅紅的五道菜。那女主人一邊吃一邊說,這五毒菜真好吃。“五紅菜”看在五個毒物的眼裡變成了它們的血,五個毒物嚇得魂飛魄散,急忙從這戶人家逃走了,從此再也不敢去了。

  4、以後,人們都在端午這天吃五種紅顏色的菜來嚇退那些有毒的動物,希望它們不進自己的家裡。於是,所謂的“五紅”也成了端午節餐桌上必定選單。

南京端午節為什麼要吃五紅

  1、在南京,端午節除了吃粽子還要吃“五紅”,分別是“烤鴨、莧菜、紅油鴨蛋、龍蝦、雄黃酒”,據說端午節吃了這五紅,整個夏天就可以辟邪避暑了。

  2、傳說很久以前,玉帝宣佈,天上的毒物要等春雷響第一聲才可以到凡間去,所以人們都叫那個時候為驚蟄。不過有的毒物怕冷,於是,它們就約好到端午節天氣暖和後再一起去為害人間。這五個毒物就是蛇、蜘蛛、蠍子、蜈蚣還有壁虎。

  3、它們在端午的時候來到了人間,剛到一戶人家的門口,就聽見這家裡女主人在說,快吃,這是油炸的五毒。五個毒物大吃一驚,便趴到窗戶上看,只見桌上五個盤子裡有紅紅的五道菜。那女主人一邊吃一邊說,這五毒菜真好吃。“五紅菜”看在五個毒物的眼裡變成了它們的血,五個毒物嚇得魂飛魄散,急忙從這戶人家逃走了,從此再也不敢去了。

  4、以後,人們都在端午這天吃五種紅顏色的菜來嚇退那些有毒的動物,希望它們不進自己的家裡。於是,所謂的“五紅”也成了端午節餐桌上必定選單。


端午節是什麼意思

  端午節吃五紅,分別是“烤鴨、莧菜、紅油鴨蛋、龍蝦、雄黃酒”,據說端午節吃了這五紅,整個夏天就可以辟邪避暑了。   傳說很久以前,玉帝宣佈,天上的毒物要等春雷響第一聲才可以到凡間去,所以人們都叫那個時候為驚蟄。不過有的毒物怕冷,於是,它們就約好到端午節天氣暖和後再一起去為害人間,這五個毒物就是蛇、蜘蛛、蠍子 ...

端午節是什麼意思

  中國大多數節日的由來,大多跟古代傳統文化、神話傳說等有關,因具有紀念意義與保護非物質文化遺傳的需要,這些節日便在數千年的歷史演變中得到儲存。端午節作為眾多傳統節日之一,同樣因具有非凡的價值意義而得到儲存。   紅火驅邪吃五紅   吃五紅,簡而言之是為了達到驅邪弊害的目的,人們在這一天需要吃五種紅色的食物。 ...

春節習俗臘月二十磨豆腐和糊窗戶

  據考證,豆腐是西漢淮南王劉安發明的。南宋朱熹在其《豆腐》詩中寫到:“種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術,安坐獲泉布。” 有趣的是,一些地方還有在除夕以前吃豆腐渣的風俗。究其因,是當地傳說灶王上天彙報後,玉帝會下界查訪,看各家各戶是否如灶王所奏的那樣,於是各家各戶就吃豆腐渣以表示清苦,瞞過玉皇的懲罰。 ...

端午節習俗粽子

  最早出現的端午時食,應屬西漢的“梟羹”。《史記》“武帝本紀”注引如淳言:“漢使東郡送梟,五月五日為梟羹以賜百官。以惡鳥,故食之”。大約因為梟不易捕捉,所以吃梟羹的習俗並沒有持續下來。剉是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東漢就已出現。一直要到晉朝,粽子才成為端午的應節食品。《風土記》:“五月五日,與夏至同,……先 ...

端午節為什麼要

  1、其中有強身健體緣由。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大人小孩都要吃“五子”,即粽子、蒜子、雞子(蛋)、口子(蕌頭)、包子。端午節當日以“五子”為早餐,大概是因為在端午時節吃這些東西,可以排除身體毒素,又可為身體補充營養,可以起到防病、強身的作用。   2、另外也是因為口口相傳的習俗。各地風俗都不盡 ...

立夏習俗南方地區筍、槐豆、“色飯”

  四川、巖坦山區家家要吃筍、槐豆。說吃了竹筍腳骨硬,好爬山。還吃青梅,燒青茶,以防“蛀夏”。也有吃豆腐的習俗,說吃了豆腐不怕雨淋,不怕赤蜂蜇。 南方有些地方有立夏吃軟菜(君踏菜)的習俗,說吃後夏天不會生痱子,皮膚會像軟菜一樣光滑。 在廣西等某些地方,用赤豆、黃豆、黑豆、青豆、綠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 ...

端午節習俗 黃指的是什麼

  端午節吃“五黃”的食俗是漢族民間風時風俗,流行於杭州等地。農曆五月,杭州人稱五黃月,因有五種帶“黃”音的食物上市而得名。端午那天,在浙江的杭州必須吃雄黃酒(以雄黃和燒酒調和,削菖蒲根加入,飲少許)、黃魚、黃瓜、鹹甲鴨蛋黃以及用黃豆飯裹的粽子,稱為“吃五黃”。   在江南人的傳統中,端午節要吃“五黃”——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