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極具特色的湖南民間傳統藝術文化:白倉高蹺

極具特色的湖南民間傳統藝術文化:白倉高蹺

  踩高蹺的藝術在很久以前就有,它是一種深受人民群眾喜愛的漢族傳統娛樂專案。白倉高蹺也被稱為踩高蹺,它的主要表現形式就是在舞蹈者腳上綁上長長的木蹺進行表演。還想更加了解白倉高蹺嗎?下面的湖南文化帶你更加深入的瞭解白倉高蹺,一起來看看吧。

  踩高蹺俗稱“踩高腳”,又稱“耍高蹺”。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末期,魏晉時期已相當成熟,明清時,流傳大江南北。在白倉,有這樣一批人,他們把踩2米多高的高蹺當成一種傳統,一種藝術,流傳至今。關於白倉高蹺的起源,己無從考究,但文字記載己有203年的歷史。據《邵陽縣誌》載,咸豐十一年(公元1806年)六月十九日,白倉賽神會、踩高蹺、扎故事,復衍百戲。“白倉高蹺”的突出特色是高、奇、險。

  “高”是指白倉高蹺的高度,一般離地五六尺,最高可達一丈二。表演藝人踩在這樣異乎尋常的高蹺上,以奇險的動作表演諧趣的情節,遠遠超出了現實生活中的形象,成為人民心中的神靈巨人。“奇”是指白倉高蹺的造型奇特。人物角色多來自神話傳說和民間故事,以戲劇人物造型為主,化妝用色誇張古拙,形象力求生動有趣。高蹺藝人們動用他們紮實的技巧,在高蹺上把表演者的真腳”扎”起來,假腿動起來,真臀坐起來,假臀蹺起來,以栩栩如生的奇巧技藝給人以藝術享受。

  “險”是指白倉高蹺的表演難度大。高蹺藝人必須具有紮實的腿腳功力和武術基礎,要經過無數次的摔爬跌倒,才能練成靈巧的表演技藝和團結協作的精神,才能在高蹺上表演出耍龍舞獅、前翻後滾、騰躍盤旋等高難特技而腿不軟、心不亂、隊伍不散。才能讓觀眾驚心動魄,耳目一新。白倉高蹺有文、武之分。文高蹺以表演戲劇角色為主,扮相滑稽,表演風趣。武高蹺以展示特技和功力為主,動作驚險,表演激烈。清代鄉土詩人高雄有詩讚曰:“高蹺秧歌誇捷足,群兒聯臂欲昇天”。

  白倉高蹺內容豐富,場面宏大,每次表演猶如一條無形的紐帶,將十里八鄉的鄉親父老吸聚到白倉,形成“紅男綠女,填街塞巷”的場景,呈現出一派節日歡樂景象。

  2007年,“白倉高蹺”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專案。

極具特色的中國傳統服飾有哪些

  服飾,在我們的生活當中使用再普遍不過了。因為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服飾來裝扮自己,正所謂人靠衣裝,美靠靚裝。所以不同的服飾也是層出不窮,但是每個民族都有各自民族的傳統服飾。那麼,接下來跟隨小編一起來中國傳統服飾看看吧!

  苗族

  苗族分佈較廣,支系眾多,服飾有明顯的地域差異。婦女較典型的裝束是短上衣,百褶裙。苗族衣料過去以麻織土布為主,普遍使用獨具特色的蠟染、刺繡工藝。裙子則以白色、青色居多,服飾的用料、顏色、款式、刺繡等方面,都極具民族風格。配飾以頭、頸、胸及手等部位的銀飾為多見,苗族的銀飾在各民族首飾中首屈一指。絢麗多彩的服飾文化充分顯示了苗族的聰明才智,至今仍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

  布衣族

  布依族男子上穿對襟或大襟的短衣,下著長褲,也有穿長衫長褲,纏青色或花格頭巾。色調以青藍色或白色為主。婦女一般穿大襟短衣,下著長褲。衣襟、袖口等處鑲彩色花邊,褲腳處也鑲著花邊,頭纏青色或花格頭巾,或將白色印花頭帕搭在頭上,青年女子的胸前還掛著繡有漂亮花紋圖案的圍腰。布依族婦女喜歡佩戴銀質手鐲、耳環、項圈、足蹬尖鼻繡花鞋,布依族服飾整體色調淡雅樸素,與自然界保持著天然的和諧。

  侗族

  侗族男子的上衣有對襟、左衽和右衽三種,下著長褲,裹綁腿。纏頭布為三米長的亮布,兩斷用紅綠絲線繡著一排鋸齒形的圖案。盛裝時戴銀帽,並佩戴其它銀質飾物。女子穿裙時,上身以開襟緊身衣相配,胸部圍青色刺繡的剪刀口狀的兜領,裹綁腿;穿褲時,以右衽短衣相配。盛裝時,婦女多穿雞毛裙。也有穿右衽無領上衣,以銀珠為扣,環肩鑲邊,足蹬翹尖繡花鞋。侗族婦女喜歡佩帶銀花、銀帽、項圈、手鐲等銀質飾物。侗族的衣料多為自織自染的侗布,有粗紗、細紗之分。侗族婦女擅長刺繡,手工技藝精湛。

  瑤族

  瑤族各支系服飾存在較大差異,男子服裝以青藍色為基本色調,以對襟、斜襟、琵琶襟短衣為主,也有的穿交領長衫,配長短不一的褲子,扎頭巾、打綁腿,樸實無華。婦女服飾有穿大襟上衣,束腰著褲的;有穿圓領短衣,下著百褶裙的;還有穿長衫配褲的。瑤族服飾的挑花構圖風格獨特,整幅圖案均為幾何紋。瑤族頭飾特點更為突出,有龍盤形、A字形、飛燕形等。瑤族染織業發達,服裝均用自染土布製作,有一套完整的藍靛印染技術。色彩常用紅、綠、黃、白黑五種,服飾製作採用挑花、刺繡、織錦、蠟染等工藝。

  白族

  白族崇尚白色,男子的包頭,女子的帽箍,男女上衣、褲子都喜歡用白色和接近白色的淺綠、淺藍等色。白族婦女常將色彩豔麗的圖案繡在掛包、裹背、腰帶、包頭布、鞋等飾物上。淡雅樸實,色調和諧,審美境界高雅。大理的白族男子身著白色對襟上衣和黑領褂,下穿白色長褲,頭纏白色或藍色頭帕,肩掛手繡掛包。婦女多穿白色或穿淺藍色右衽上衣,下著白色或淺藍色寬褲,腰繫繡花或綴有繡花飄帶的短圍裙,足蹬繡花鞋。

極具特色的塔塔爾族的飲食文化

  每個國家和地區都有不同的飲食習俗,塔塔爾族也有著他們自己的自己的飲食文化。塔塔爾族因信仰伊斯蘭教,他們的生活與習俗都受到不少伊斯蘭文化的影響。那麼,你對塔塔爾族的飲食文化了解多少呢?一起來看看塔塔爾族文化吧!

  塔塔爾族習慣於日食三餐,中午為正餐,早晚為茶點,日常飲食離不開面、肉和奶,也食用一些大米,但均製作成特殊食品。

  素以烹調著稱的塔塔爾族婦女善於製作各種糕點。用雞蛋和麵粉製成的小饢,以精緻、可口馳名。節日和待客食品除了抓飯外,還有用乳酪、杏幹、大米和用南瓜、肉、大米焙烘的兩種糕點:“古拜底埃”和“伊特白裡西”,是塔塔爾族特有的風味食品。

  塔塔爾族婦女素以烹調技藝高超著稱,善於製作各種糕點,如用麵粉、大米加乳酪、雞蛋、奶油、葡萄乾、杏幹烤制的“古拜底埃”,其外部酥脆,內層鬆軟,風味馳名新疆;也有將肉和大米混合烤成名為“伊特白西”的點心,還擅長用雞蛋、奶油、砂糖、鮮奶、可可粉、蘇打和麵粉製成精美可口的饢。

  日常主食除肉、卡特力特(用牛肉、土豆、大米、雞蛋、鹽、胡椒粉作原料製成,類似於抓飯)、饢和拌麵之外,還有帕拉馬西(餡餅)、餃子、油煎餅(帶土豆)等。塔塔爾族喜歡的風味飲料有:類似於啤酒的“克兒西麻”,是用蜂蜜發酵製成的,還有用野葡萄、砂糖和澱粉製成的“克賽勒”等。

  果醬也是塔塔爾族的重要副食之一。伊犁地區塔塔爾人常用蘋果、海棠果、杏子、紅棗、葡萄乾、草莓果等製作果醬。最為有名的是以野生馬林(樹莓)為原料製作的“唐古來醬”和草莓醬。蘋果醬的製法是:將優質蘋果摘除果把,用清水洗淨,按一公斤白糖一公斤水果的比例投料。先將白糖放入銅鍋內以微火煎熬,待白糖全部熔化後,放入蘋果並不住地攪動,煎熬4到5個小時即成。草莓果醬只需煎熬15到20分鐘即可。冷卻後舀入容器貯存,並可隨時取出食用。一般可存放3到5年。


特色的烏孜別克族語言文化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更離不開語言。在人類的發展史上,語言是最好的表達方式,語言也是一個民族最重要的特徵之一。在我國的少數民族中,他們都擁有著屬於自己民族特色的語言。那麼,你知道烏孜別克族的語言特色嗎?下面的烏孜別克族文化為您帶來更多內容。   烏孜別克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其語言屬於 ...

特色的京族哈節文化

  每個民族都有屬於他們自己的節日和民俗,在京族,最具代表性的民俗風情就是每年一度的哈節了。在節日中,京族人民通宵達旦,歌舞不息。京族的哈節是京族文化的集中體現,是我國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歷史起源   哈節是為了紀念海神公的誕生。京族人以海洋漁業生產為主,信奉海神。每年都要到 ...

特色的南京洪山戲文化

  洪山戲是南京的地方戲曲,最初帶有濃厚的宗教迷信色彩,是一種驅逐夜鬼,為民索求平安的儀式,後發展成民眾所喜愛的民間戲曲。南京洪山戲和南京其他地方戲曲構成了豐富多彩的南京文化。現在我們就來詳細瞭解下吧。   起源於南京市六合縣,流傳於江蘇的儀徵、江寧、句容和安徽的天長、來安、盱眙。又名香火戲、童子戲,由洪山香 ...

特色的山東戲曲藝術

  山東是中國的戲曲大省,山東的戲曲也是豐富多彩,歷史悠久。而戲曲文化在山東省得到了很好的保護,山東戲曲也在不斷進化中,山東人民通過當地的文化傳統,將山東戲曲不斷的繼承與創新。對於山東戲曲你瞭解多少呢?本期的山東文化為你帶來更多山東戲曲的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山東地方戲曲在文化程序中,山東人民創造了許多獨 ...

特色的江西樟樹鹽文化

  都說民以食為天,但是再好的食材沒有調味品也是枉然,鹽作為最常見也是最好的調味品已經深入人心。隨著科技和人們的不斷探索,鹽也不再只是單純作為調味品,開發出了更多元的文化,在這裡江西樟樹市走在前列,將鹽發展成特殊的江西文化。   中國古代稱自然鹽為“滷”,把經人力加工過的鹽,才稱之為“鹽”。我國古代最早發現和 ...

特色的甘肅伏羲文化

  木本乎根,人本乎祖。民族始祖是民族精神的支柱,是民族凝聚力的紐帶,也是神聖血緣觀念的具體表現。伏羲是古代傳說裡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最早的王,是中國醫藥鼻祖之一。在甘肅天水,每年農曆正月十六日天,水市民眾自發集會到伏羲廟祭奠“人宗爺”,乞求幸福安詳,新年好運氣。現在我們來了解下這特別的甘肅 ...

特色的杭州飲食文化

  有人說,杭州是一個可以和天堂相提並論的地方。如果你到過杭州,領略了她的秀麗風景,嚐遍了她的誘人美食,感受了她的人文魅力,那麼你一定會同意:杭州勝似天堂。當地美食是我們到任何一個地方都急切想去品嚐的東西,那麼,讓我們一起看看杭州的飲食文化,品味不一樣的杭州文化吧。   杭州的菜一直以優良的品質在江南等地頗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