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高明而道中庸是什麼意思
極高明而道中庸是什麼意思
1、極高明而道中庸意思是達到極端的高明同時又遵循中庸之道。出自《中庸》。
2、《中庸》精選:
大哉,聖人之道!洋洋乎,發育萬物,峻極於天。優優大哉!禮儀三百,威儀三千。待其人然後行。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故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
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溫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禮。是故居上不驕,為下不倍;國有道,其言足以興;國無道,其默足以容。《詩》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謂與!
極高明而道中庸是什麼意思
釋義:
極高明的境界並不非要在多高的地位上獲得,而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便可達到。
簡介:
“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這是中庸的總綱,集中體現了中庸的基本含義。
大意為君子既要尊重德性,又要講求學問;既要充實廣大,又要窮盡精微;既要有高明的理想,又要有合於中庸的行為;既要熟悉舊的知識,又要不斷認識新的事物;既要篤實厚道,又要嫻習禮儀。
“致廣大”即致力於達到廣博深厚的境界;“盡精微”即盡心於達到精細微妙的境界。
“極高明”即致力於達到高大光明的境界;“道中庸”即把不偏不倚和恆久不變的本性作為修養的途徑。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意思
1、曾子說:“讀書人不可以不弘大剛強而有毅力,因為他責任重大,道路遙遠。把實現仁作為自己的責任,難道還不重大嗎?奮鬥終身,死而後已,難道路程還不遙遠嗎?”
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是《論語·泰伯章》中曾子說的一句話,原文為“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古文理非諍而得道非辯而存的意思
1、意思是:道理是非不會因為你叫人改正而得到,也不會因為你辯論過對方而存在。
2、原句是:理非諍而得,道非辯而存,聞君好之,請罷。翻譯是:真理不是爭論就能得到的,道理不是透過辯論就會存在的。希望各位能好自為之,就行了。 ...
動而世為天下道什麼意思
含義:舉動可以世世代代為天下人共行的常道。
出自於《中庸》中“動而世為天下道,行而世為天下法,言為世為天下則”。這句話含義是真正的君子,他的言語行動都會為天下人做出表率,因為他的舉動是天下人的常道。大學為立志君子的千古世人立下了道德、為人處事的標杆,影響了千百年來的讀書人。 ...
任重而道遠的道意思
成語:任重而道遠。任:負擔;道:路途.擔子很重,路很遠。比喻責任重大,道路又遙遠,要經歷長期的奮鬥。
這句話出自《論語》:“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意思是說,士應該具有堅毅宏大的品格;為什麼呢?因為士要把實行和弘揚仁道作為自己人生的使命,為此要奮 ...
任重而道遠的意思是什麼
任重而道遠:
1、釋義:任:負擔;道:路途。擔子很重,路很遠。比喻責任重大,道路又遙遠,要經歷長期的奮鬥。
2、出自:《論語》:“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意思是說,士應該具有堅毅宏大的品格;因為士要把實行和弘揚仁道作為自己人生的使命,為此要奮 ...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是什麼意思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意思是君子專心致力於根本的事務,根本建立了,治國做人的原則就有了。源自春秋時期孔子與其弟子的言談《論語學而》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內含二重哲理:
一、無本則無道、無制度、無體系。
二、必須先立本,先把根本性的指導思想和原則確定下來,才可能建立起相應的執行規範、制度和體系。 ...
日與水居則十五而得其道什麼意思
日與水居,則十五而得其道的意思是天天跟水打交道,十五歲就能掌握水性了。
原文:南方多沒人,日與水居也。七歲而能涉,十歲而能浮,十五而能沒矣。夫沒者豈苟然哉?必將有得於水之道者。日與水居,則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識水,則雖壯,見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問於沒人,而求其所以沒,以其言試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 ...
知而道而後行的道是什麼意思
“道”指道理、事理。
《古代漢語》常用詞中“道”的第二個義項是“到達某種道德標準或思想標準的途徑”。“道”重在“行”,即實踐。“知”與“行”的關係是: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就下決心去做。也可以說“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此句話的含義為:知道明白道理了,再去行動、實踐。 ...